正當思索間,不知什麼時候,跟在後面的親兵跑上來說道:「指揮使,東平府府尹遣人送來糧草,請指揮使前去交付。」
被打斷了思路的盧塵洹,撥轉馬頭,惹得那匹正在暢飲的大黑馬一陣不快,四蹄在水中一陣踩踏,濺起的水花,差點濺濕了親兵的甲冑。要不是親兵躲得快,肯定被弄得渾身濕漉漉的。
眉頭一皺,扯住了韁繩,不讓坐騎撒野的盧塵洹才淡淡地說道:「知道了……」
見過多如牛毛的京官的盧塵洹,再遇到了一個極品的太原府尹的他,已經對這些文官有點絕望了。如果僅僅是例行公事般地備好糧草,那倒也好說。最怕的就是這個東平府府尹也像那個太原府尹梁仲文一樣,暗藏私心,想要和這個不願惹上文官的盧胖子扯上點什麼關係。
親兵突然又說道:「東平府府尹還說……」
盧塵洹正待迴轉,聞言勒住了大黑馬,說道:「說什麼了?」
親兵唯唯諾諾,吱唔了半晌,才說道:「……前來送信的衙役說了,府尹不希望我們進駐東平府,說我們容易擾民……」還以為盧塵洹會勃然大怒,可未曾想到滿腹心事的盧胖子,並沒有說什麼,只是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
早已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記住的盧塵洹,不可能會犯這樣的錯誤的。一心想做到官職品階最高的武將的盧胖子,已經把軍紀刻在了骨子裏。
慈不掌兵,如果連將軍都帶頭犯了軍紀,底下的士卒,還會把軍紀當回事嗎?再說了,陸承啟設置軍法處的時候,還特地下旨說了,只要是在軍中,不論官階多少,只要違反了軍紀。一經查實,軍法處可按軍紀從事。
大順立朝以來,一直都對武將極為忌憚,盧塵洹已經見怪不怪了。這樣的聖旨下了之後,也只是再加多一條戒律而已。
策馬回到駐地,禁軍已經自發地在離水泊尚有三四里地的小高地上安營紮寨了。望着那面龍旗,盧塵洹其實也很想吐槽的,這時候連主帥的帥旗都不給掛。一律要求掛這面龍旗,難道真的有效果?
馬不停蹄地進入了營寨之中,點起了近五千人的輔兵,便往不遠處的東平府開拔,搬糧食去了。其實此刻禁軍的糧草還能撐個把月的,只是陸承啟有聖旨,一旦禁軍所到州府,都要由當地州府提供糧草。近五萬人的後勤保障,還是很難保證的,禁軍又是大順最為精銳的軍隊。供給一向都是最高規格,沿路州府都不敢懈怠,又何況是駐地的州府?
於是乎,東平府府尹早就接到了小內侍宣讀的聖旨,早已經把糧草備齊了,堆放在東平府之中,等着盧塵洹前去接收。
在古代,供給一支過五萬人馬的後勤是很繁瑣的。文宗時期,因為要遠征北方,所以曾下過聖旨。禁軍每人每日口糧為二升,邊軍一升又五合,廂軍一升又三合。
而且軍糧不單單是一種糧食,而是多種糧食的混合供給。其中米則是按足斤計算。多少升、多少斛、多少斗、多少石,清清楚楚,不會剋扣多少。其餘的,如粟則按照十分之六計算,也就是一百斤粟,只算相當於米的六十斤。大麥按十分之八折算。小麥按十分之六折算,芥麥按十分之四折算,大豆按十分之八折算,其餘的小豆,宛豆,麻,黍都是按照十分之七折算。這種後勤供給模式,在文宗時期,便已經定式的了。
皆因大順開始實行一日三餐,且禁軍多是強壯之人,所以口糧要比邊軍、廂軍大得多。且文宗還規定,每月領取糧食的時候,城西軍人去城東領取,城東的軍人去城西領取,必須自己背糧。
至於軍馬,更是不得了。軍馬即戰馬,不同於駑馬,需要餵養精飼料,即馬豆,以保證戰馬的爆發力和持久力。大順規定,一匹軍馬的精飼料配給是一日馬豆三升,粗飼料,精飼料,青飼料(鮮草)配合餵養。這些都是由負責餵馬的輔兵做的事,一般戰兵都只是負責騎馬打仗而已,分工很明確。
軍馬的餵養才是後勤保障最難做到的。因為中原皇朝歷來都是以農耕為主,草地極少,且草的肥沃程度不夠,不足以讓吃了軍馬長膘。所以必須餵養豆子,讓馬吸收更多的營養。如此一來,餵馬的輔兵做的事就多了。首先得分槽飼養,不然的話瘦的馬會被強壯的馬擠出去,吃不了太多;還得定時定量,少餵勤添,粗料細作,先粗後精,充足飲水等等不一而足。
而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又何必這麼麻煩?只要有草,他們的馬自然就會吃得飽,也會自己找到水泡子喝水,哪裏有漢人養馬這般麻煩!
除了人馬糧食之外,後勤還包括各種繩索,營帳之類的瑣碎物品,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古代中原發動一場戰爭,往往打得都是一國的國力。西漢時漢武帝征匈奴,把文景兩帝積累下來的財富都揮霍一空,可見戰爭對農耕經濟的破壞。這也是為什麼「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所在了,打仗一久,人心思定,誰做了皇帝,又關老百姓什麼事了?不過兩三百年,又再一次繼續打仗罷了。
盧塵洹倒沒有想得這麼遠,單單是如何想着打到水泊裏面去,已經夠他頭疼的了,哪裏還有閒情逸緻去思考這些個問題?
禁軍駐地離東平府不遠,須臾之間便到了。給守城廂軍看了盧塵洹的兵符,才給放進了瓮城。甫一進到東平府中,便見到十來個衙役和幾百個役夫,把糧食堆放在瓮城之中了,就等着盧胖子過來。
一般來說,每一個州府都會備下一個糧倉的糧食作為應急之用的,雖然沒有常平倉之名,但這個習慣一直延續了下來,或許也出於漢人對未來的不樂觀吧,有糧在手才是穩妥的。所以陸承啟的聖旨,並沒有給沿途的州府帶來多少困擾,從州府中的「緣倉場」把糧食挪出來用便是了,待得今年秋收,再由富紳捐獻一些,填滿糧倉既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