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一臉幸災樂禍的看着明哲,希望能夠看到他出醜的樣子!
「《師說》?嗯……不錯!背誦這篇文章確實沒什麼難度!」明哲笑着說道。其實他更希望金玉菲能夠考核他《道德經》等國教經典書籍,因為他出身道教,這些東西都是他從小到大必學之物!
「……」大家看到明哲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臉上頓時一陣失望!
「……」明哲走下講台,在教室中徘徊沉思片刻,清了清嗓子,終於高聲念道:「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明哲一邊背誦《師說》,一邊在教室課桌椅間的走道上來回,舉手投足,閒庭信步,瀟灑自若!
同學們聽着他口齒清晰、鏗鏘有力、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的背書聲,以及看着他身上散發出來的書卷氣息,不禁陶醉其中!
他是李白斗酒「詩百篇」……
他是竹海舞劍「美少年」……
他是嵇康刑前《廣陵散》……
任何一種藝術表現到極致,都能夠散發出驚心動魄征服人心的美麗!
在此之前,誰也沒有想過,原本對他們來說枯燥無味的古文學知識竟然可以有這麼形象生動傳神的顯現方式!
某些男生在心裏偷偷想道,要是自己也會這麼一套裝逼手段,不知道可以泡到多少個妞啊?
意淫中,想到美好的未來,他們看向明哲的眼神就增加了幾分欽佩!
某些女生……早已沉淪!
太帥了!
帥得冒泡泡……啵啵啵……
白香茗和金玉菲母女倆同樣心神俱震,沒想到這個卑鄙無恥的傢伙竟然文採風流、才華橫溢!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當明哲背完《師說》最後兩段時,正好站在金玉菲的面前,笑容清朗,眼神深邃的凝視着她……
金玉菲回過神來,見到明哲正盯着她看,不禁俏臉一紅,連忙低下頭去!
陳伏虎看到這幕情景後,眼睛噴火,咬牙切齒,拳頭攢緊,咯咯作響,暗自打算待會兒比武時,一定要把這貨碎屍萬段!
「咳……」白香茗惱怒的看了明哲一眼,輕咳一聲,心裏氣憤不已!這無賴欺負我就算了,竟然還想勾搭我女兒,真是臭流氓!大色狼!
「……」明哲聽到白香茗的輕咳聲後,終於回過神來,訕笑兩聲後,轉身走上講台,面對着全班同學,說道:「大家應該都知道這篇《師說》的創作時間、創作背景、創作意圖吧?不知道也沒關係,我可以順便給大家講講……」
「《師說》是「韓愈」在唐貞元十八年(公元 802 年)出任「四門博士」時所作的一篇經典論文。」
「文章論述了從師表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於師』的陋習,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鬥爭精神,也表現出作者不顧世俗獨抒己見的精神。」
「中國古代的學校教育十分發達,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學。韓愈寫這篇文章時三十五歲,正在國子監任教。那麼,韓愈為什麼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原來他所說的『師』,有其獨特含義。既不是指各級官府的學校老師,也不是指『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啟蒙教師,而是指社會上學有所成,能夠『傳道受業解惑』的人……」
「韓愈既以這樣的人自我標榜,也以好為人師而著稱。《新唐書》本傳說他『成就後進士,往往知名。經愈指授,皆稱韓門弟子』。」
「唐代,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他們無論學業如何,都有官可做。韓愈寫《師說》的社會背景,可以從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的一段話里看出。柳宗元說:『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由此可見,韓愈作《師說》,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觀點,是難能可貴的。」
「實際上,可以把《師說》看作韓愈提倡『古文』的一個莊嚴宣言。六朝以來,駢文盛行,寫文章不重視思想內容,講求對偶聲韻和詞句華麗,儘管也產生了一些藝術成就很高的作品,卻導致了文學創作中浮靡之風的泛濫。這種風氣,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韓愈不是第一個提倡『古文』的人,卻是一個集大成者。他無論在文學理論還是在創作實踐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運動』的興起、發展,主張『文以載道』,並身體力行,培養了大批有志於古文創作的年輕人。」
「本文是為李蟠而作,實際上是藉此抨擊那些自恃門第高貴、看不起別人、不肯從師學習甚至譏笑別人從師的士大夫階層,有着鮮明的針砭時弊的作用。」
「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師,不應因地位貴賤或年齡差別,就不肯虛心學習。文末並以孔子言行作證,申明求師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我們實在不應該背棄古道,大家以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