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遼金大小百餘戰,遼軍根本沒有幾次象樣的戰鬥,不是望風而逃是一觸即潰。 .v d . m更多精彩小說請訪問最誇張的一次是,百萬大軍與數千金兵交鋒,兩軍剛打一照面,遼軍主帥竟率先跑路了,以致軍陣大亂,結果金軍殺人殺的手酸,算下來還沒有人家自相踐踏而死的人數多。
當金軍攻陷遼西京大同府後,遼天祚帝繼續玩命的西逃。
至此,遼五京只剩下燕雲地區的南京析津府,也是幽州城,即今天的北京。
北京城的留守皇子耶律淳,也是一個爹不愛娘不疼的苦命孩子。父皇獨自去逃命,偏偏把他扔到這個金人和宋人夾縫的城市。
金軍攻陷大同府後,燕京的一幫臣僚直接當天祚帝為國殉難了,留守宰相李處溫、耶律大石等人倉促擁立魏王耶律淳為帝。
現在擺在大宋面前的是這麼個狀況,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攻取燕雲地區都是天賜良機啊。
先看眼前的幽州城,耶律淳剛剛繼位,而且還很名不正言不順,而且僅有數萬已被金軍打破膽的殘兵敗將。
另外,金軍主力,已經被天祚帝給吸引到了廣闊的蒙古大草原深處去了。
再看大宋這邊,除了十萬精銳西軍,五萬精銳央禁軍,再加數萬當地駐軍。總兵力超過了二十萬眾。
按說,宋軍現在應該甩開膀子大幹一場,瘋狂開搶地盤才是。
面對如此絕佳機會,遼國皇帝生死不明,金軍主力跑到遙遠的西北大草原去了,所以,以童貫為着的眾將也以為燕雲地區那是手到擒來,不廢吹灰之力即可奪取。
隨着童貫的總攻命令下達。
東路主帥种師道雖然為這次出征鬧過情緒,但戰爭一打響,他還是十分認真心的。立馬將手裏的王牌打了出去,此人正是早想打的楊可世。
前方說過白溝界河的重要性,而白溝界河有一座石橋,又是連接宋遼邊界的重之重。
楊可世的前鋒部隊正在橋南,而若想攻入遼境,必然是首先攻取該府石橋。
同樣,在石橋北側,也集結有遼國重兵,正對宋軍嚴陣以待。遼國守將甚至做好了準備,必要時將石橋毀掉,以遲滯宋軍的進攻。以為只有咱遼國鐵騎過河北,宋軍若是再修橋搶渡那將難加難。
楊可世不愧為王牌猛將,親率三千輕騎,從界河南,一路狂飆,直接衝過白溝河石橋,一頭扎入了遼國境內。
臥槽,遼軍守軍沒想宋軍如此神速,特麼不試探一下直接給衝過來了。也這麼一猶豫的工夫,發現對方的三千騎已闖入咱的地盤來了。
衝過界河的楊可世看遼軍反應如此特麼慢,本能的心生傲慢,心想這傳說挺厲害的遼國鐵騎也不過如此嗎。
這裏不得不提一下河北岸遼軍統帥,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耶律大石。
任何朝代都一樣,無論到了末期這個朝廷有多**,軍隊有多不能打,但往往卻會湧現出許多猛人來。北宋已經提了好幾個了,而這個耶律大石正是北遼末年的一位天才般的軍事統帥。
耶律大石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此子從小聰慧好學,善騎射,精通漢和契丹,並考進士,並奪得殿試第一名狀元,入翰林院,他是遼史記載的遼朝唯一一個契丹進士。
現在情況是,大宋的超級猛人碰到了遼國的越級天才,若是不碰撞出激烈的火花,那簡直愧對兩人名頭。
楊可世手頭有三千輕騎,若是放在往常,這點兵力敢突入遼國,那簡直是活得不耐煩了。
不過,耶律大石手的兵也不多,現在整個燕京城也不過有兵三萬左右,自己能帶出來的也不過一萬餘騎。
衝過界河的楊可世,做的第一件事,是送了一張勸降榜給耶律大石。
臥槽,耶律大石當時懵了,以為宋軍前鋒給自己開玩笑呢,一愣之後,當場將勸降榜給撕了個粉碎,然後還重重的踏了一腳,眼神更是閃過一絲狠厲的光。媽的,污辱人沒這個污辱法。
楊可世還在傻傻瓜地等回信,突然得報,遼軍已經迅速集結出動,但並沒奔殺向自己陣前,而是沿白溝河嚮往西部游衝去。
楊可世馬意識到不妙,猜測到下游處必有淺灘可讓騎兵渡河。
想到這裏,楊可世冷汗直流啊,若是遼騎從游衝到對岸然後再迂迴,那特麼自己的後路給斷了啊。
楊可世雖然驚得不輕,但他不愧是猛人,根本沒有原路返回,而是派了少量騎兵回到河對岸,隔河尾隨這股遼騎。意圖很明顯,遼軍從哪裏過河,在哪裏攔截。而楊可世本人仍率主力留守在橋北岸,還是不捨得丟棄石橋。
正好,种師道派來了涇源路大將趙德前來接應。
楊可世深知自己分兵去攔截的人馬太少,急讓趙德沿河游增援,而自己仍守着白溝河石橋。
趙德是員老將,能在西軍混到老將位置的,那絕對是從血水裏泡大的。所以楊可世本能的是信任趙德的。
趙德得令後也不含糊,立馬率部急往游攔截遼軍去了。
趙德的速度是夠快的了,但他畢竟晚了耶律大石一步。
等他趕到時,遼軍先鋒已經從淺灘處強渡過了河,並擊潰了楊可世派來的少量騎兵。
正好遠遠目睹這一情景的趙德,按說應該加速馬力快快殺過去啊。
但這個時候,不知怎麼的,老將趙德看着洶湧過河的兇猛遼國鐵騎,竟然膽顫了。
趙德幾乎沒有猶豫,率大軍轉身跑。
於是,楊可世和手下的數千精騎生生的被留在了界河對岸。只要從淺灘登陸的遼騎再兜回來,那麼成了孤軍的楊可世部絕對是凶多吉少。
這等於是老傢伙陰了楊可世一把。
楊可世看這老匹夫如此不可靠,急得隔河大罵「老匹夫,奈何未戰跑,你特麼拿什麼報效國恩?」
楊可世罵得再響亮,跑路心切的趙德也不一定能聽得到,估計是聽到了也裝沒聽見。總之,趙德領着部下瞬間跑沒影了。
臥槽,楊可世又惱又急。
潮水般從南岸涌過來的遼騎堵住了楊可世和其數千精騎的退路,很快,耶律大石的兵馬又從楊可世部的北面出現。
至此,耶律大石指揮軍隊完成了對宋軍先鋒的合圍。
這一戰,是耶律大石自從考狀元,被分配到燕雲地區後的第一戰,也是其軍事生涯的第一戰。完美的開頭,似乎預示着大石會獲得一場完勝。
但他面對的不是一般人,是無法用常規推理來衡量的萬人敵楊可世。
楊可世惱怒一陣,迅速冷靜下來,既然被圍了,那只有一條路可走,殺出重圍,回到南岸。
楊可世一馬當先,率眾向橋南岸殺去,眼神閃着不屑的凶光,以為自己這萬人敵的武力,殺回去還不特麼跟玩似的。
可他同樣沒料到指揮遼軍的是耶律大石,象他剛剛沒料到老匹夫趙德不可靠一樣。
耶律大石根本不給宋軍突圍的機會。針對宋軍前鋒是輕騎的特點,耶律大石在橋南岸集結大批弓箭手,守住橋頭,對衝過來的宋軍進行密集攢射。
不得不說,遼軍箭法很準,其一箭正楊可世,這箭很不普通,是遼軍的鐵蒺藜箭。不知射到了哪裏。史料記載,楊可世的血拼命的往下流,很快將他的軍靴都給灌滿了。
臥槽,流這麼多血,若是常人,不死也昏過去了,算不昏也絕對失去戰鬥力了。
可流血的是楊無敵啊,這已經不是輕傷不下火線了。
受傷的楊可世目眥欲裂,吼聲如雷鳴,率先殺入遼軍陣營,連殺百餘遼兵,直接率部衝出重圍,返回了大營。
楊可世的勇武,把向來以勇武自稱的遼軍給驚得目瞪口呆。
回到大營的楊可世不但身受重傷,心理也被趙德給狠狠傷到了。
宋遼第一次交鋒,無疑是遼軍佔了風。宋軍不但沒有搶佔石橋,主力前鋒更是身受重傷
耶律大石雖然沒有取得完勝,但他也沒有被楊可世的強悍給嚇住。當天夜裏,重新奪回石橋控制權的耶律大石,親率主力南下去偷襲宋軍大營。
這耶律大石的膽子也不是一般的大,手下萬把兵力,也敢深入宋軍大本營搞突襲。
統帥种師道看第一戰折了一張王牌,頓時有點心灰意冷起來。得知遼軍來襲營,猜測遼軍人數必然不會很多,但也沒有讓主力出營作戰。只是令各營金豉齊鳴。
耶律大石被宋營的此起彼伏的戰鼓聲給搞暈了,溜達一圈,搞不清宋軍虛實,於是退兵了。
昨天夜裏是天黑摸不清宋軍大本營的情況,第二天天一亮,耶律大石又做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舉動,也不特麼偷襲來,直接率主力過來踹營了。
由此可見,耶律大石是多麼渴望打仗啊。好象生怕宋軍跑路不跟自己玩似的。
种師道聽說遼軍竟然過來踹營,本能的不信啊,特麼敢在太歲頭動土,真是老虎不發威,你們遼人當老夫是病貓。
種師德當即火了,當即下令全軍將士備好粗木大棒,因為普通刀槍對付重裝騎兵效用不大。
老種一發火那是不得了,前來的踹營的耶律大石的軍隊被亂棒打出,估計損失也有限,畢竟這大棒殺傷力有限。
耶律大石踹營失敗,意識到宋軍這不還是有點戰鬥力的嗎,於是也不敢大意起來。
宋軍這邊,先是先鋒軍失敗,接着又被遼人連續前來騷擾兩次,都沒有奈何得了人家。這心裏的震動更大,本來,眾將以為遼國已是日落西山的破落戶,都被金人追的滿大草原跑了,還能有多少戰力。沒想到,兩個回合下來,遼人勇猛十足啊。
這雙方一都小心,戰局自然暫時僵持了下來。
東線主力這暫時消停了,可辛興宗率領的西路軍卻是另一番景象。
辛興宗這一路的目光是范村。范村在今天河涿縣的西南角。
對面的遼軍主力部隊是由四大民族組成,分別是契丹、漢族、渤海和奚族。
辛興宗一看敵軍人員構成,不由樂了,媽的,看樣遼國精銳已經被金軍給打光了,已經沒落到只能湊出一支雜牌軍來了。
同樣,和東路的楊再世沒有算計的自己的對手耶律大石一樣。辛興宗更是只看表面,而不知統率這支雜牌軍的遼將是誰。
四族軍的遼軍統帥來自赫赫有名的蕭氏家族,此人名叫蕭干,蕭幹這一支族人世襲奚族。此人也是遼朝末年的一員名將。
蕭氏家族歷代都是領導雜牌軍的,所以很善於做少數民族的工作,很會調解各種族之間的矛盾。到了蕭幹這一代,他也從父輩那裏繼承了這個優良的傳統,他十分清楚如何整合不同種族,並使他們融合在一起,從而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想想也夠悲催的,先是耶律大石,接着是蕭干。這金軍和遼打了一百多仗,遇到的全是酒襄飯袋,唯一一個和金軍對陣能打的猛人耶律余睹還被自家皇帝給逼着投靠了金人。偏偏為數不多極能打的猛人全讓大宋給攤了。
本不是本次主力的辛興宗部,加驕兵輕敵,再加遇到猛人蕭干,不可避免的,又是被打得落花流水,損兵折將。
這一來,宋軍下全懵了,不是說遼國已是苟延殘喘了嗎,不是說遼國精銳都被金國打光了,不是說遼國殘兵敗將豪無鬥志……
怎麼會這樣,一個被金軍殺得象小綿羊似的殘軍,到了宋軍面前轉眼變成了一群狼。
宋軍下對此毫無心理準備,兩路軍士本是抱着摘桃子的心理來搶軍功的,這心理落差實在太大,更嚴重的是,軍隊士氣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留守雄州的童貫還幻想着儘快將大營搬去燕京城呢,沒成想,大戰剛進行四五天,前方傷亡報告一個接一個。可把老賊給驚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