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昨天竟然沒更新?好吧是我的失誤,本來這章是昨天的,結果遲了幾分鐘而已居然就斷網了,所以這章今天又進行了一番修修補補現在才上傳;至於今天地……呃抱歉,今天請天假,至於什麼事就不用說了吧~)
大漢皇宮德陽殿,盛夏的大殿內氤氳着一股燥熱之氣,便是融化的冰塊都驅散不了。
此時大殿內卻顯得有些安靜,就在奮威將軍、溫侯呂布第一個出班上奏之後,眾臣多少都對此有些驚異,李儒更是驚疑不定,一時間弄不明白呂布到底想要幹什麼,但從上面兩個地位最高的人來看,實際的掌權者董卓眉頭挑動,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麼,但從表情來看象是有被說服的傾向,雖然只是很輕微;倒是很少人去注意他的身後,那個座位傀儡天子的少年正滿臉熱切望着呂布。
呂布說完那番話,就停頓了一會兒也是給董卓時間去沉吟思考,他雖然沒有學過怎麼勸人,也不擅長這些,但他知道一點是不會有錯地,那就是對症下藥然後因勢利導,引導荀攸歸心如是,而今勸解董卓亦如是,而要想要說服董卓,自然就要在他身上找到突破口,從突破口入手,就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至於小皇帝劉協,抱歉不是他沒有想到他,而是他的意見基本起不到什麼分量,既然如此乾脆就不去在乎他,當然面子上呂布還是會照顧到一下小小少年自尊心的。
那麼董卓身上突破口在哪裏呢?
董卓出身並不算好,這樣的出身,又是身處在漢末這樣一個門第等級觀念森嚴的時代,思想觀念上總是會受到些影響,董卓也不例外,因為經歷過,所以他很清楚所謂上層人與下層人的差距,他不希望自己重複以前的生活,他也不希望自己後代重複自己以前的生活,所以他從小就一直想要得到士人、世家的認可,更期望自己能夠成為其中的一員,如朱儁、皇甫嵩這類人看自己的眼光,總讓他覺得刺眼,心中不舒服,當然同樣地,他也和他們不對付,但不對付歸不對付,他卻還是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他們其中一員。
這是一種很矛盾的心理,但卻確實存在,也許連董卓自己都沒有發覺。
如果能夠有機會使自己融入世家這一群體中,董卓不會放棄,實際上他現在越是顯得氣焰囂張,其中未嘗沒有幾分心虛,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他不是沒有頭腦的人,更還不至於完全被利益薰心,只是有的時候難免行為會受到他這種心態支配,就顯得有些不那麼理智。
像是虎牢之戰之前對於自己母親以及弟弟的封賞,以及之後對於那些有功西涼諸將以及呂布等人的封賞都來源於這種心理,他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打造出屬於自己的董氏家族,但他其實也很清楚現在的董家還不算是世家,因為一切都依賴於他的存在,如果萬一有一天他不存在了呢?
對於世家來說,他們最主要的其實還是在於他們之間的關係網以及內部的傳承,呂布雖然只是說建立書院可以讓他擁有自己的人,但其中沒有說出來的話卻是說,當書院培養的那些人才逐漸成長起來,他們本身就構成一張關係網,而書院所有者自然能夠成為其核心,當書院一代代延續下去實則也就是一種另類的傳承,從這個角度來看書院就更像是一個世家,只不過這個世家比較另類,但如果成長起來——而且完全可以在董卓有生之年完成,那麼到時候就完全能夠滿足董卓的願望。
所以此時聽了呂布的話,不得不說正好就擊中了他的軟肋,讓他頓生一種恍如知己的感覺,對於呂布的建議自然而然也就由有些懷疑排斥到開始有些動心了。
呂布看出這一點,也是從董卓微妙的表情變化里,再看看那邊心裏就想要乘勝追擊繼續說下去,卻被一個聲音打斷:「臣覺得呂將軍此言差矣!」
呂布皺眉循着聲音來處看過去,不只是他,此時整個原本準備安靜聽着呂布講下去的大殿所有人卻都將關注的目光投注到了這裏來。
就看到文臣那一列,自中間偏後方一個中等身材、眉目平凡卻有一種讓人很不舒服的傲氣的中年男子站出來,此時看到呂布看過去,居然還以挑釁的目光投回來,至於其他人的目光聚焦,自然也不免帶點享受和得意,剛才的話自然也是他所說,而此時也就理所當然接着說下去:「依呂將軍所言,莫不是懷疑我世家中人有異心?我朝自光武帝開始,一些開國功臣的後裔,依靠祖宗陰德受皇家世恩,得以享有厚待,其後開枝散葉、延續至今,世代莫不敢忘天子聖恩,呂將軍此言可謂誅心之言!」
呂布記得此人,也是一個世家子弟,只是說不清他的名字,印象里也不是歷史上什麼名人,當然能夠在朝中擔任高官、能在如此莊重的朝會上出席也說明其確實能力不俗,而不全是出身關係,但不管如何,他要維護的肯定是整個世家的利益,哪怕為此得罪皇帝也無所謂,此時出頭說出這話不足為奇,更何況他這話說出來還是很漂亮地,本身並沒有針對呂布建立書院的提議,自然是準備圍點打援,同時拉出了劉協的老祖宗光武帝,等於為自己找了一道護身符,至少皇帝沒法怪他,又拉出了當今不少世家的源頭、也就是那些東漢開國功臣,一旦開辯,這些人的後人就說不得到時也要站在他這邊,也等於為自己拉了一個同盟。
不過對這等手段呂布只是不屑一笑,既然他能夠深東擊西,自己自然也可以,也不直接反駁而是對劉協和董卓再分別供了拱手,而後才道:「臣以為天下之民莫不歸於皇室,天下民心莫不歸於天子,陛下得相國輔助,則可安心治理天下。陛下與相國開辦一個書院,不過是為開啟民智、栽培人才,此事乃是立於民,到時候卻又將反於民,於國於民於陛下,乃至於相國、於我等,都是大善之事。至於這位同僚所言臣卻是不知,方才臣話中有那等意思?」
且不說呂布話說得如何,但他的禮數確實周全,像剛才這人說那話時就是對着劉協方向,眼睛裏好像根本就看不見董卓一樣,不管他說的話如何,這個姿態擺出來,就讓董卓完全排斥於他,沒有立刻發作將他驅逐出去已經算是他的運氣了。
可這人有的時候不是沒有自知之明,就是太過自以為是,沒有認清情況,在呂布將話說到這份兒上了,居然還立刻出言反駁道:「是不是那等意思心知肚明,臣只能說,對陛下之心日月可鑑,便是陛下要臣上陣殺敵,臣也是在所不辭。至於呂將軍方才這番所謂建議簡直是一派胡言,開啟民智自有天下書院,栽培人才亦在天下人師,陛下一國之君,豈能為此事勞心;至於董相國,點兵征戰胡人倒是正好,至於這教化百姓之事,若在下記得不錯,好似也該是司徒大人之職吧?嘿嘿……」說着仿佛是為了增加說服力,還兀自冷笑了幾聲,卻不知此時殿內已經是冷場到了極點。
更令人意想不到地是,在明顯已經極不耐煩的董卓還沒有開口的時候,他身後的劉協卻已經叫道:「朕還不知道原來愛卿還有這等忠心,既然你都說到這份兒上了,那朕也不能夠不近人情,聽說呂將軍手下正缺兵少將,朕體諒爾世沐國恩,卻也不需你真箇去沙場拼殺一場回來,要不傷了胳膊腿腳未免難看,乾脆就掛在呂將軍麾下先操練個十天半個月,回來再看看你有何說法?」
這一下冷上加冷,別說是眾臣了,董卓、李儒和呂布幾人都紛紛用詫異目光打量着劉協,但少年天子還是一副平靜的模樣,實則心中也在暗笑,覺得這段時間的氣卻也透過這個途徑出了不少,倒是可憐了這個被自己駁得面紅耳赤、無地自容的傢伙了。
足足有十分之一刻鐘的氣氛凝固,直到終於被一個聲音打破:「臣以為,呂將軍之言,確有可行之處!」
出列說出這話地,赫然就是當朝三公之一、司徒王允王子師,而他,同樣也是一個世家子弟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