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v坦克的最大缺點是高大,笨重,車輛的可靠性也差些。網 ≥ a7v坦克不適應越野和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行駛。它的履帶比車體短,這意味這它僅能爬上小坡面和狹窄的戰壕。車底距地高只有2oo毫米,陷車和車輛托底的事時有生,此外,由於車體過重,車內的兩台2oo馬力的戴姆勒動機不堪重負,經常生故障。再加上它的生產數量有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並沒有揮多大的作用。
儘管a7v問題百出,但外形特徵比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任何的德國坦克更接近現代坦克。低於車體的履帶、朝前的主炮、類似於崗亭的炮塔內四周有觀察孔。這些設計思想都被後來的坦克設計者繼承下來。a7v坦克作為德國歷史上的第一輛現代意義上的坦克,其歷史地位不容抹殺。
孫立滿意的看着a7v坦克的介紹,有了這東西,那真就是相當於一個個移動堡壘了,迄今為止,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之外,沒人能擊破a7v坦克了!
孫立選定了a7v坦克之後,開始把注意力移向了火炮的更新換代上!
平原地帶有a7v坦克足以應付任何敵人,那山地地區可就要靠大炮和飛機了,而對於遮擋物較多的山地地區來說,迫擊炮的曲線射擊顯然非常重要!
所以說,迫擊炮是必須裝備的!
然後……
孫立傻眼了,這一戰時期迫擊炮使用的好少啊!
孫立仔細查看才知道,在山地地區,用大口徑加農炮榴彈炮和山炮顯然更好,因為一戰時期的迫擊炮太過於笨重,遠沒有二戰時期那么小巧玲瓏,所以迫擊炮的數量不多……
所謂山炮和野炮不同之處就在於山炮:炮管短,重量輕,射程近,便於機動,適合山地作戰的火炮,屬於輕型榴彈炮。
野炮:炮管長,重量重,射程遠,機動性不及山炮,適合野戰的火炮,一般是重型榴炮和加農炮的合稱。
而孫立的選擇還是德國產的山炮——克虜伯75毫米山炮
炮栓形式:橫楔式
制退復進形式:液體彈簧式
後座長度:93o毫米
炮架式樣:雙輪單腳式
高低射界:-8度~15度(墊鋼塊可得23度)
方向射界:4度
火線高:662毫米
彈重:榴彈5.3公斤
初:榴彈28o米/秒
最大射程:43oo米(23度)
表尺最大劃分:仰度2o度,射程>
放列全長:323o毫米
放列全重:386公斤
行列全重:4o5公斤
孫立一查才知道,原來火炮的種類那麼多,而對於現如今的步兵之間的戰爭,最好用的武器無疑是大口徑的榴彈炮和長管加農炮!
一戰時期火炮的口徑差距是十分巨大的,甚至有42o毫米口徑的巨炮,當然,對於孫立來說,這種口徑的巨炮沒什麼作用,因為他的敵人根本不可能修建什麼太過堅固的要塞!
孫立對比了下自己現在的情況,感覺克虜伯1o5毫米榴彈炮最適合大宋帝國了!
這在一戰當時是最好的火炮之一,它有着為長距離而精心設計的優秀彈道,是典型的德國武器,重量輕,並且可以使用各種類型的炮彈。
性能參數:
口徑:1o5毫米l/31
長:2.>
寬:1.98米
高:1.88米
戰鬥全重:1985公斤
火炮俯仰角:-5度—+42度
火炮射界:左右正負56度
最大射:7/分(近似等於)
出膛初度:54o米/秒
最大射程:>
人員編制:8人
使用的彈種類型:
1、fh.gr.高爆彈
最大射程:>
出膛初度:46o米/秒
脫殼炮彈重:15.81公斤
炮彈******重:1.42公斤
炸藥類型:***或阿馬圖炸藥
2、fh.gr.鋼珠高爆彈
最大射程:>
出膛初度:47o米/秒
脫殼炮彈重:15.55公斤
炮彈******重:1.4o公斤
炸藥類型:阿馬圖炸藥
3、fh.gr.38高爆彈
最大射程:>
出膛初度:47o米/秒
脫殼炮彈重:15.81公斤
炮彈******重:1.38公斤
炸藥類型:***
4、fh.燃燒彈
最大射程:>
出膛初度:47o米/秒
脫殼炮彈重:15.25公斤
炮彈******重:2.1o公斤
炸藥類型:阿馬圖炸藥和蠟膠炸藥
5、fh.gr.nb煙霧彈
最大射程:>
出膛初度:46o米/秒
脫殼炮彈重:14公斤
炮彈******重:1.87公斤
炸藥類型:煙藥劑
*******炸藥是一種烈性炸藥,由j·威爾勃蘭德明,呈黃色粉末或魚鱗片狀,難溶於水,可用於水下爆破。由於威力大,常用來做副起爆藥。爆炸後呈負氧平,產生有毒氣體。性質穩定,不易爆炸,即使直接被子彈擊中也不會引爆。需要****進行引爆。
有了克虜伯1o5毫米榴彈炮後,大宋帝**隊的火炮輸出已經足夠。
接下來,孫立打算對機槍也進行一下彌補,並不是說馬克辛重機槍不好用,而是重機槍在火力持續輸出上比較給力,但是太過笨重,防守時自然沒問題,但是進攻時往往需要大量的時候用來重新佈置機槍陣地,這也是輕機槍明出來的原因之一!
毫無意外的,輕機槍孫立選擇的還是德國造……
麥德森輕機槍就是孫立的選擇!
麥德森機槍的自動原理比較特殊,為槍管長後坐式,槍管後退的行程較大(長於槍彈長度),自動機往返時間也較長,因此射較慢。閉鎖機構為槍機擺動式,這種槍機是由馬蒂尼步槍衍生而來的。儘管這樣的結構明顯很複雜,零部件也多,而槍彈的裝填路線是走曲線的,看起來很容易出問題,但事實上麥德森生產質量很高,工作起來卻相當可靠,故障率很低。射擊時槍管後坐,使受彈器旋轉,將槍彈左移至進彈口,再由推彈杆推人彈膛。退殼機構為撥殼式,槍管後退使撥殼挺下端與機匣退殼面相撞產生迴轉,上端將彈殼從膛內撥出,並從下方滑出槍外。其槍管和槍機在運動中始終保持聯接,但運動方向不一致。由機匣導板上的曲線槽控制槍機上下擺動,完成開、閉鎖動作。
木製的槍托連接在機匣尾部,摺疊式兩腳架安裝在準星後面的槍管護套上。有些型號上還在機匣前方的槍管護套上加裝摺疊提把。可選的配件中還有一種後腳架,使用時裝在槍托底部。
除了兩腳架外,麥德森機槍還配有幾種三腳架,有步兵用的三腳架,也有防空用的三腳架,有些結構比較簡單是,有些結構比較複雜,是按訂單要求生產的。其中有一種「軟式」三腳架,既可作為平射又可高射,而且射手不直接操作機槍上的扳機,而是使用類似於老式照相機快門線的遙控裝置,射「浮動」在槍架上的機槍。
性能參數:
口徑7.>
空槍重9.>
全槍長1,>
槍管長>
彈匣容量>
理論射>
槍口初824m/s
麥德森機槍的射擊精度高、性能可靠,但主要的缺點是生產成本較高,這與它的公差要求小、結構複雜、製造精良有關。麥德森機槍的優點是很輕——這是指在它誕生的那個年代而言。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其他輕機槍相比,柯爾特「馬鈴薯挖掘機」重41公斤,哈奇開斯1897型機槍重26.8公斤,伯格曼m1o機槍重15.8公斤,劉易斯機槍重11.8公斤,而麥德森機槍無疑是最輕的,雖然也生產過過22公斤的型號,但這是根據客戶要求所作的更改,不同的型號和不同的口徑有不同的尺寸和重量,但大多數重9至1o公斤左右。當然,放在現代,這樣的重量就已經很重了,現代的輕機槍大多在7公斤左右或以下,而1o公斤左右通常都是通用機槍的水平。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麥德森機槍仍然是很出色的輕機槍。
基本武器孫立打算就這些了,至於高射炮反坦克槍這類除了給自己找不自在絲毫找不到對手的武器,孫立連看都懶得看一眼,步兵基本武器用毛瑟步槍足以,等完成了這些裝備的列裝,戰爭將不再取決於單兵武器的強弱,火力和裝甲才是制勝的關鍵!
哦,對了,還有制空權!
哼哼,讓那些不識好歹的人鬧吧,等我完成了這些武器的生產和列裝,就是我消滅所有反對者的契機,這一次,我不再會給那些土著平民任何翻身的機會!
顯然,有了一戰科技的孫立有底氣做到!(未完待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