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十月,曹操留曹仁駐守江陵,自己親率大軍東下,一場席捲南北的戰爭風暴已然形成。
看似大禍已迫在江東眉睫之前,其實只有曹操與周揚兩人最是清楚,這一戰無論是勝是敗,最是不可避免的被動之戰。
然而,卻造成了孫權內部分成了兩派。
根據探子回報的消息,劉備已經派諸葛亮前往東吳,孫權亦把駐守柴桑的周瑜召回,目的就是為了撤底打消主張投降的一派,將陣營矛頭統一指向八十萬曹軍。
建安十三年,曹軍終於周瑜統率下的孫、劉聯軍相遇在赤壁。
曹軍預料性地小戰失利,退駐江北,屯兵於烏林,並與孫、劉聯軍形成了隔江對峙之局。
今日,曹操立馬於大江北岸一處高崗之上,目送先鋒部隊陣容鼎盛、旗幟飄楊地開啟前線,準備再次大舉進攻這堪稱天下第一的東吳水軍。
第一個進攻目標是正是對方位於赤壁之北的夏口,只要拿下這個關口,便可以仗着北方人馬戰優勢與攻城利器,直接奪取江夏,並勢如破竹,順流東進。
周揚看得出曹操心中得意振奮之情,實是難以言表。
可見曹操並非只是單純地為令舉國團結矛頭直指江東,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一樣,如果我軍真的能再次克服困難與逆境,平定了南方水軍的話,那麼他將會在有生之年看到天下一統的局面,完成這個不再遙遠的夢想。
此時他坐在馬背上,眼神凝望地平線盡處,閃爍而生輝,自有一股君臨天下的氣度,似已預見我八十萬大軍重整旗鼓,所向披靡,江東區區三萬水師將在他以青州兵、荊州水師、河北騎兵等主要戰力組成的雄師踐踏下崩潰敗亡。
周揚在心中暗暗嘆息,此戰究竟是為了什麼,卻是越來越令人捉磨不透了。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處可依。」曹操忽然詩興大發,繼續仰天吟唱道,「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詩句之中,立意顯而易見。
曹操仍是希望其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能在此戰得以實現。
只要擊敗了孫、劉聯軍,巴蜀的劉璋、漢中的張魯、西涼的馬超和韓遂,又豈在話下。
天下諸侯瞅心觀望着這場繼官渡之戰以來,又一次改變天下局勢的大戰。
雖然所有人都看好了曹操,就像當年看好了強勢的袁紹一樣,但是其結果總讓人跌破眼鏡。
因此沒有人敢輕易妄動,亦沒有人敢再輕易說誰勝誰負。
眾星拱月般在左右和後方簇擁着曹操的十多名武將,代表着北方曹軍勢力最傑出的每一名傑出人物,更是他引以為傲的求才政策:不計出身,甚至不論人品、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
故而如蔡瑁、張允等荊州降將,雖是賣主求榮之徒,但卻是此戰中最重要的水軍統帥。
其他諸將如于禁、張遼、徐晃與張郃等人皆是經過無數戰爭的磨練,各有所長,均是慓悍強橫之輩,經歷得起戰場上的大風大浪。
「報——」忽然快馬飛奔而回,「第一戰線成功奪回了北岸據點。」
「好!全軍前進。」
雖然之前小戰失利,東吳水軍亦仗着長江優勢不斷擾我陣營,但是如今卻被派出的以樂進統率的精銳步兵所擊退。
這意味着我軍能夠重回起點,再由北岸起航南下。
大軍到了岸邊,只見樂進早已收拾完戰場,為八十萬曹軍開拓了推船入江之路。
這名曾經被周揚從陳留提拔出來的猛將,雖然五短身裁,比任何人都要矮上一截,可是脖粗背厚,臉如鐵鑄,特大的豹子頭,鋒銳目光之中閃閃有神,若有誰敢小覷他?其後果會令任何人難以接受。
正如當年偷襲烏巢之時,奮勇殺敵,斬烏巢守將淳于瓊者正是這五子良將之一的樂進。
曹操望着滾滾長江,等將士們將巨船重新推入江中,並在岸上紮起營寨,才收回了霸道的目光。
環視左右,唇角飄出一絲笑意,以帶點嘲弄的語氣道:「都說『曲有誤,周郎顧』,這周大都督家有美人小喬,又如此精通琴聲曲調,卻成了此戰的最高統帥之才,如此完美的人物,首戰告捷之下,自有輕敵之心,也算是人之常情了。」
曹軍與孫、劉聯軍彼此各有小勝,最終仍是以長江對峙之局展開了這場大戰。
蔡
如今蔡瑁之語只因身為降將,處處矮了這些曾隨曹操立過無數汗馬功勞的將領們一大截,故而為借踩在別人身上來提升自己的價值。
但曹操對周瑜卻似有所輕視,周揚不得不在旁低聲提醒道:「周瑜絕非善於之輩,岳父大人絕不可輕敵。」
另一旁的荀攸也道:「此人與孫策不僅有『總角之好』,更與他一同作戰,助他攻下橫江、當利這兩處軍事要地,而後擊退劉繇,進入曲阿,平定整個江東速度之快,確是曠古絕今之有。」
曹操輕笑道:「孫權敢委以重任,將此戰交由周瑜全權負責,正顯示出其君臣同心,明君與強臣相輔相乘,孤豈會輕敵。」
周揚恍然大悟道:「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確實是克敵制勝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小婿多慮了。」
曹操默默念着這兩句毛主席主席的戰略戰術思想,超越這時代的戰爭名句,不禁目露讚賞的眼神,嘴上卻戲言道:「不如你我也來個翁婿同心如何?」
周揚哪裏真懂得什麼戰略戰術,連忙謙虛道:「岳父大人這二十年來南征北戰,所向無敵,小婿頂多在旁長長見識就行,領兵打仗,那是一點能耐也沒有哩!」
曹操卻忽然正容道:「說實話,若是讓周鄉侯你來統領這八十萬大軍的話,你覺得這一戰該怎麼打?」
周揚見他說得如此認真,也不敢再敷衍了事,心想歷史上赤壁之戰所敗的關鍵點正在於火攻。
獻此計之人便是東吳三世老將黃蓋,自願受苦肉之計,親往詐降,乘機火燒曹軍戰船。
然而能夠一把火燒掉八十萬大軍,絕對不是普通的大火。
除了對當地當時的天氣預測,風向時機的把握,火船載物重量,所帶的精銳死士,以及敵我雙方潛藏在彼此的細作等等各種因素,皆成為了不可忽略的細節。
於是他沉思良久後,才道:「既然我軍大占兵力上的絕對優勢,那就與敵人死拼硬戰,不需要有任何花巧,只要提防敵人的奇謀妙計,此戰既可順利完成,既便戰後有損失比敵人還多,耗資更是龐大無比,也是再所不惜。」
曹操搖了搖頭道:「兵法有雲,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之前孤派人送降書於江東,造成孫權內部分裂成主降與主戰兩派,單是協調明哲保身與誓死作戰的兩種概念,就讓孫權大感頭痛,大廢周章了。」
周揚卻道:「可是最終孫權仍是平息了內鬨,全軍上下團結一致。」
曹操道:「那麼依你而言,這場戰很難像當年官渡之戰一樣,屢施奇謀妙計消滅袁紹了嗎?抑或是周鄉侯認為我方謀士,卻不如他區區一個周郎小兒不成?」
周揚知道曹操到了晚期時,疑心病極重,怕引他猜忌,不敢自作聰明多作反駁,又不能敷衍了事,惟有拱手說道:「小婿只是認為無論敵人再怎麼弱小,我軍再怎麼強大,每一刻都不要輕敵即可。」
曹操這才滿意地道:「那是當然。」
此時,于禁回報:「回稟丞相,巨帆五百、戰船一千準備就緒,正原地待命,隨時聽侯丞相差遣。」
蔡瑁獻計道:「荊州水師雖不弱於東吳水師,但是我軍之中大多來自北方戰騎,不習水性,若是能以鐵索將巨帆與戰船連接起來,必能使騎兵如履平地。」
周揚聞言心中大驚,原來這連環之計,居然是蔡瑁這混球的提議,連忙大聲叫道:「這不是教周瑜他們火燒我軍戰船嗎?」
蔡瑁知他既是安鄉侯兼軍團都統,同時又是曹操得意的女婿,更曾聽聞過他的許多事跡,自己卻只是個荊州新降水師將領,不敢與其爭議,只是低聲陪笑道:「一切但憑丞相與周鄉侯決斷,末將也只是提議而已。」
曹操點點頭道:「凡事有利自有弊,連吧!」
周揚心想只要防住黃蓋詐降,在敵人施於火計的關鍵當口上,搬出郭嘉這張王牌,怎樣都能避過此等災難。
於是雖對蔡瑁這無知蠢貨咬牙切齒,嘴上卻不敢表露分毫。
翌日,曹操下令鐵匠部全力打造鐵索,為上千艘戰船配置相應連環的玄接口。
半個月後,在蔡瑁、張允等人的監督之下,確是非常有效率地使每艘戰船連在了一起。
騎兵步兵弓兵等一衝上甲板上,任由江浪風吹,幾乎沒有在水上作戰的感覺,使來自北方的將士們更是士氣大漲,高呼丞相萬歲,此戰必勝的各種口號。
周揚看在眼裏,心中卻不斷嘆氣。
至少眼前仍是一番好景,但願這一切就停留在此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