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這些知識,也對羅遠自身的能力的認知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跨越。
一直以來羅遠都沒有對自身能力有過深入的挖掘,一方面,在遇到泛古人之前,他實力足以凌駕一切,遇到所有的文明,都造成不了絲毫威脅。沒有威脅自然也沒有多少追求實力的動力。
而另一方面也是認識的限制,他對於自身的挖掘,大都來自於自我摸索的經驗和對這個世界有限的探索,像是一顆顆零落的珍珠,零散而又不成體系。或許這些經驗,對人類這樣的文明而言,已經是一個巨大的知識寶庫,然而相比於一個超級文明數萬甚至數十年的智慧結晶,卻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這次對泛古人智慧結晶的窺視,讓羅遠在某種程度上,把這些珍珠逐漸串聯起來。
羅遠突然發現自己可以變得更加強大!
他念頭一動,轉瞬間,這個空間中無窮的粒子飛快朝這裏躍遷匯聚,幾納秒的時間,另一個羅遠出現他附近,隨即,又是第三個,第四個……
一個又一個的羅遠,在這片虛空中迅速形成,數秒後,虛空中已經站立數千個羅遠,等十幾秒後,數量已經達到數百萬個,並還在以幾何倍數,不停的暴增。
直到半分鐘後,羅遠才終於感覺到極限,停了下來。
此時他的分身已覆蓋方圓零點一光年,數量達到六億三千五百多萬個,猶如一支整軍待發的軍隊,其眾多個體匯聚而成的龐大的引力,讓經過這裏的光線都發生嚴重的扭曲。
這裏的每個分身都是羅遠,卻又都不是羅遠,或者說所有六億多個的個體的集合,才是真正的羅遠。
這些個體都是他量子概率的具現化,他們都服從於同一個意志,並在思維上進行並聯。
這種狀態下,他就像是一台由數億計算機並聯而成的超級計算機,大腦計算能力出現的數億倍的提升,甚至能在一定範圍內預知超過一天的信息,同時每個分身的意志和力量也沒有絲毫的削弱,猶如擁有一個共同的雲意志。
然而羅遠發現,這種量子概率分身,並非沒有弊端,而且還是極其嚴重的弊端。
在這種狀態下,他接受的信息量也發生同步的提升,信息對意志的侵蝕出現嚴重加劇。
僅僅幾秒鐘,他就敏銳的發現自己思維狀態就出現絕對理智化的趨勢,好在他心中一直警醒,一發現苗頭,他就立刻採取措施。
羅遠念頭一動,一個接着一個分身重新化為無窮的粒子,消散於太空之中,直到最終僅剩三個,才停了下來。
三個身體,是他當前意志能長久維持不受信息侵蝕的極限,再多的話,就容易受到影響。
三個羅遠彼此看了一眼,隨即躍入四維,消失便已不見。
從泛古人的記憶中得知,泛古文明所在地並不存在這個三維宇宙,而是在更高的維度上的一個微型宇宙中,它飄蕩在暗能量的海洋,坐標並不固定,時時都在變動,只有泛古人的四維戰艦才能準確的定位。
可惜那艘戰艦早已毀滅,降維後那一次毀滅性的大爆炸,把所有的設備都炸的徹徹底底,一絲不剩,根本無從追尋他們的位置。
羅遠從泛古人的記憶中只找到了兩個線索。
一是,除去第四維度,他們的三維坐標依然在銀心區域附近。
二是,這個微型宇宙相當龐大,它的直徑達到驚人的一百五十多光年,它在三維宇宙中留下一個的投影,形成了一個黑洞,這個黑洞也是泛古人獲取物質的「採礦星」
但這種線索條件實在太寬泛了,銀河系黑洞數量繁多,它和恆星的比率大約是一千比一,整個黑洞的數量,大約有數億顆,而且其中有大半都在銀心區。
想要在以億為數量的黑洞中,找出泛古文明的所在地,無異於大海撈針。
不過羅遠並不急,一個殘酷的現實是,以他如今的狀態,已註定無法回到人類的世界,甚至不要說人類世界,其身體巨大的引力,甚至靠近行星,都會引發行星引力的變動,造成巨大的災難,因此他有着大把的時間。
更何況,就算清楚泛古人的所在地,羅遠也不敢貿然上前。
由於一直以來嚴重的生存危機,泛古文明對自身的防禦極端的重視,為了抵禦四維生物可能的攻擊,泛古人在長達萬年的時間裏,對所在微型宇宙附近佈置無數的炮火,恐怕就算那頭真正的四維生物攻擊泛古人,也要灰頭土臉,搞不好甚至還要隕落,更不說他了。
以他現在的實力,面對一艘四維戰艦,他還算稍有餘力,就算兩艘,只要分出幾個量子概率分身,也無多少危險,然而面對泛古文明的大本營,他還是實力未逮。
不要看,他現在能分出無數的量子概率分身,且隨散隨聚,就算死亡了,也能瞬間匯聚,只要不全部死亡,於他本質無損,但意志卻有限而唯一,分身越多,意志消耗的速度就越快。
如果在四維中維持數億的分身進行戰鬥,估計幾皮秒,他的意志就會被完全耗空,就算只維持三個,真正激烈戰鬥也維持不了十幾秒,而沒有了意志,他就是待宰的魚肉。
好在羅遠現在的實力,正在隨着時間推移穩步的強大。
這次四維化似乎不同於以往,它仿佛是一個節點。像以前幾次,每次四維化,都需要耗費一段時間進行某種積蓄,然而發生躍遷。
但這次四維化後,他四維化已經達到一半,量變似乎導致了質變,羅遠發現自己這段時間無時不刻都在緩緩朝四維化逼近。
一個月前,他的四維化還只有50,但僅僅過了一個多月,四維化就到了50.1,身高從兩點五米,達到三米,就連意志也在這種四維化中汲取了某種力量,獲得了不小提升,不然的話,他也無法輕鬆的維持三個身體。
……
時光如梭,人類自羅遠消失後,轉眼已經過去三十年。
在長達近百年的對峙,以及數百次試探性的衝突後,人類和巴雅文明戰爭終於爆發,雙方數百萬艘戰艦,在太陽系周邊橫跨數十光年的區域中,展開激烈的戰爭,冰冷的星空中佈滿了戰艦的殘骸,以及戰士冰冷的屍體。
巴雅文明憑着比人類更龐大十幾倍的戰艦數量,對人類周邊數個外星域的採礦星進行拼命攻擊,導致人類疲於應付,在初期佔據了不少的優勢,但很快這種優勢就被抹平。
發展到現在,人類的科技已經漸漸和巴雅人拉開了巨大差距,更先進的戰艦,更精準強大的火力,讓還處於大即是美多即是好的星際大炮巨艦時代的巴雅文明,嘗試到了精確攻擊的絕望。
哪怕是在初期,戰爭的雙方的交換比,都在十比一,到了中期之後,雙方交換比甚至達到驚人五十比一。人類損失一艘,巴雅文明損失數量卻有五十艘。
特別是當人類的八艘白矮星戰艦以無敵的姿態登上戰場後,巴雅文明的艦隊終於出現小範圍崩潰。
這種戰艦完全無法擊毀,巴雅文明最強大的主炮射在它表面,也只是濺起一片白光。他們不止組織了一次,用大量戰艦以物理衝撞的形式進行自殺性攻擊,但不是還未靠近時就被擊毀,就是被徹底撞碎。
戰爭到了後期,形式已經是完全一面倒,同時人類也開始反擊,戰火逐漸蔓延到巴雅星附近,巴雅文明苦苦支撐了十幾年後,最後以毀滅人類周邊恆星為威脅,向人類要求進行停戰談判。
面對這種威脅,人類不得不慎重考慮。
巴雅文明瀕臨徹底戰敗,他們的戰艦保有量,依然高達三十多萬艘,如果豁出去一切,四散逃離,足可以逃出一小部分,對人類周邊的恆星進行毀滅。
而恆星不僅是星空的點綴,更是文明發展的資糧,一旦周邊恆星被毀滅,人類文明發展也將受到嚴重的影響。
經過長達一年的談判,最終以巴雅文明有條件投降,結束這場長達六十餘年的星際戰爭。
人類在這場戰爭中獲得了巴雅文明的全部科技資料,並收穫八百億億噸反物質,分兩百年進行分期交付。
這個數量相當於一個太陽戴森球的八百年的產出,對巴雅文明也是比天文數字,每一年都將有大約五分之四產出賠償給人類。
同時人類也在這一戰中,真正確立了自己的銀河系獵戶座懸臂區域霸主的地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