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之軍事基地 六百四十四. 三次米塞利埃事件

    測試廣告1

    米塞利埃說,他已經要求戴高樂儘早答覆,假如戴高樂拒絕這個方案,他將通知英國政府,他和他的艦隊已完成戰鬥部署,隨時可以參加戰爭——但不是作為戴高樂將軍指揮的部隊!午餐後,這伙密謀分子回到米塞利埃的公寓起草了一個詳細闡述該方案的法令,打算交給戴高樂簽署和「英王陛下的政府批准」。文字谷 www.wenzigu.com

    納里斯的聲音不慌不忙,他說出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

    早已得到全部會談真相和洞悉英國人態度的戴高樂早已成竹在胸。他根本不理睬米塞利埃的「照會」和「法令草案」,而是在卡爾頓花園精心計劃他的下一步行動。米塞利埃急不可耐,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實在忍不住了,便約了拉巴特一起去拜會戴高樂。戴高樂和顏悅色地告訴他們,建立一個委員會是毫無問題的,委員會的主席將由他本人擔任。將軍歡迎米塞利埃和拉巴特加入委員會,但斷然拒絕讓莫萊取代帕西。米塞利埃和拉巴特當即聲明,他們不能接受由戴高樂繼續獨掌大權和帕西獨掌情報工作的方案......他們拒絕加入委員會。

    利令智昏的米塞利埃以為這會迫使戴高樂讓步。第二天早晨,他打電話給負責政治內閣事務的德尚,問將軍是否改變了主意。德尚回答說,將軍事實上正在準備宣佈民族委員會的任命名單,其中既不包括米塞利埃,也沒有莫萊和拉巴特。米塞利埃勃然大怒道:既然如此,海軍「將獨立出來繼續戰鬥」!接着他竟通知英國海軍部,他準備把他的艦隊交給他們調遣。

    戴高樂得知米塞利埃竟在分裂的邪道上越走越遠,不免怒火中燒,但他還是給米塞利埃發了個義正辭嚴的最後通牒:

    」你已通知我你的決定。即你本人及海軍與自由法國決裂......你這樣做是在濫用授予你的軍事指揮權,是令人不能容忍的......我給你24小時的時間考慮,以恢復理智,重盡職守。否則,我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保證你不致造成危害,並將你的所作所為公之於眾,也就是說,你將受到人們的唾棄。我還必須通知你......我確信會得到我們的英國盟友的支持......他們承認我為自由法國的領袖。「

    接着。戴高樂於下午1時拜會了丘吉爾,通報了上述情況。丘吉爾大吃一驚,因為事情發展到這步田地,顯然是嚴重危害英法兩國的共同利益的!

    當天晚上,英國內閣進行緊急磋商。決定盡最大力量調解。最後,米塞利埃不得不屈服,戴高樂則還是把他納入了新成立的九人委員會,因為「他無疑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海軍軍官,而且仍然能夠在他的崗位上為自由法國效力!」

    「戴高樂將軍成功的利益我的情報化解了這次危機,但他很快卻迎來了第三次米塞利埃危機......」納里斯冷笑了聲繼續在那說道:

    「這一次事件的嚴重程度,如果不是我就是的向戴高樂將軍通風報信。也許現在戴高樂將軍早已經辭職了......」

    孟席斯默默的點了點頭,是的,第三次事件讓英法同盟幾乎就到了徹底決裂的地步,甚至。這還把美國牽扯了進來,完全徹底的打亂了英國政府的全盤計劃......

    在北美洲的紐芬蘭海岸有兩個法屬小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上的五千多居民對維希政府毫無好感。但維希政府在島上有一座功率強大的無線電台,他們用它對美國進行廣播宣傳。還可以用來向德國潛艇通報在大西洋上航行的盟國船隊的位置。所以這兩個不起眼的小島,卻佔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美國和加拿大早就想控制它。卻礙於老貝當的情面。自法國投降以來,美國羅斯福總統、赫爾國務卿和威爾斯副國務卿一直就不遺餘力地和貝當的維希政府保持親密的關係,指望能鼓勵那位年邁的元帥能抬頭挺胸,別把法國艦隊交給德國人,並終有一天能說服和領導北非拿起武器向德國人開戰。

    戴高樂早就想收復這兩座島嶼,但這必須得到美國和加拿大的同意。當戴高樂向英國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通報他打算於11941年秋季動手時,艾登向他闡述了上述問題。得到加拿大的許可沒費什麼周折,但要取得美國的同意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自戰爭爆發以來,戴高樂一直對美國抱有極大的信心。同丘吉爾一樣,他確信美國最終會參戰,它的介入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與丘吉爾不同的是,他希望能利用美國抗衡英國對法國的影響。為此,他幾次派遣使團去華盛頓,再三提出與美國國務院合作,甚至還提出同意讓美軍充分使用自由法國在非洲的海軍基地。但是,美國竟毫無反應。

    在羅斯福總統看來,戴高樂卻「僅僅是一個法國將軍而已」。而法國將軍,自從1940年6月22日法國簽字投降,就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榮譽和光彩。

    至於戴高樂這位特別的法國準將,據深受貝當影響的、美國駐維希法國的代表李海海軍上將所提供的報告說,則不僅是「法國的叛徒」,而且還是「英國的傀儡」,甚至還帶有法西斯獨裁者傾向;另外,達喀爾的敗仗也足以說明他成不了氣候。所以,羅斯福政府一直在以雖徒勞無功但卻又令人欽佩的耐心討好維希政權,根本不願意理睬戴高樂。

    他們堅決不同意戴高樂對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採取行動;另一方面,卻打算讓「加拿大派出人員管理島上的無線電台」。這樣一來,一項軍事計劃又演變成了外國干涉法國領土的問題了。這當然是法蘭西民族利益所不能容忍的。

    於是,戴高樂於12月初命令米塞利埃海軍上將去加拿大視察駐紮在那裏的自由法國海軍部隊。到了聖誕節前夕,他便斷然命令米塞利埃立即攻佔那兩個島嶼。

    羅斯福和丘吉爾起初對此事倒沒怎麼在意,赫爾國務卿卻不然。「雖然這兩個島嶼相對來說不怎麼重要,但它們被自由法國人以武力強行佔領卻給我們造成巨大麻煩......這可能嚴重影響我們同貝當元帥的政府的關係。」

    他發表了一個公報以示憤慨:「我們得到的初步報告表明。所謂的自由法國人的軍艦在聖皮埃爾島登陸是一個武斷的行動,它違反了有關各方的協定,事先根本沒有通知或徵求美國的同意。美國政府已詢問加拿大政府準備採取什麼措施恢復該島的現狀。」

    但加拿大政府的答覆卻是:「加拿大人對戴高樂的行動感到欣慰。」美國輿論也非常讚賞這次行動,並對赫爾發表的「所謂的自由法國人」的聲明表示極大的義憤,不計其數的「所謂的國務卿」、「所謂的國務院」的挖苦和辱罵信件飛到了他辦公桌上。赫爾不願善罷甘休,他極力想說服丘吉爾支持他逼迫戴高樂撤出該島,但丘吉爾卻認為「赫爾先生完全是小題大作」,因為英國外交部已發來電報,指出任何逼迫戴高樂撤離的行動都「勢必會引起一場難以置信的動亂。我們將無法向公眾解釋」。

    戴高樂也給丘吉爾拍來了電報,明確指出「美國國務院目前對自由法國和維希政權採取的不同態度,將極大地損害法國和其他地方的戰鬥精神......美國政府對那些應對投降負責的人和犯有通敵罪的人公開表示這種偏愛,將給自由法國軍隊和領地以及淪陷區的輿論造成令人遺憾的印象」。因此,丘吉爾不僅不支持赫爾逼迫戴高樂。反而在第二天的聯席會議上譴責了投降的維希政權,並為戴高樂進行了辯護。

    但赫爾國務卿也同樣執拗。他先是起草了一份保全面子的聲明,丘吉爾拒絕簽字後,他又擬出一份新的協議草案,建議所有武裝力量都從島上撤走,兩島由美、英、加三國共管,並向羅斯福威脅說:假如總統在這件事上不給予他更堅決的支持。他就辭職。

    米塞利埃說,他已經要求戴高樂儘早答覆,假如戴高樂拒絕這個方案,他將通知英國政府,他和他的艦隊已完成戰鬥部署,隨時可以參加戰爭——但不是作為戴高樂將軍指揮的部隊!午餐後,這伙密謀分子回到米塞利埃的公寓起草了一個詳細闡述該方案的法令,打算交給戴高樂簽署和「英王陛下的政府批准」。

    納里斯的聲音不慌不忙,他說出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

    早已得到全部會談真相和洞悉英國人態度的戴高樂早已成竹在胸。他根本不理睬米塞利埃的「照會」和「法令草案」,而是在卡爾頓花園精心計劃他的下一步行動。米塞利埃急不可耐,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實在忍不住了,便約了拉巴特一起去拜會戴高樂。戴高樂和顏悅色地告訴他們,建立一個委員會是毫無問題的,委員會的主席將由他本人擔任。將軍歡迎米塞利埃和拉巴特加入委員會,但斷然拒絕讓莫萊取代帕西。米塞利埃和拉巴特當即聲明,他們不能接受由戴高樂繼續獨掌大權和帕西獨掌情報工作的方案......他們拒絕加入委員會。

    利令智昏的米塞利埃以為這會迫使戴高樂讓步。第二天早晨,他打電話給負責政治內閣事務的德尚,問將軍是否改變了主意。德尚回答說,將軍事實上正在準備宣佈民族委員會的任命名單,其中既不包括米塞利埃,也沒有莫萊和拉巴特。米塞利埃勃然大怒道:既然如此,海軍「將獨立出來繼續戰鬥」!接着他竟通知英國海軍部,他準備把他的艦隊交給他們調遣。

    戴高樂得知米塞利埃竟在分裂的邪道上越走越遠,不免怒火中燒,但他還是給米塞利埃發了個義正辭嚴的最後通牒:

    」你已通知我你的決定。即你本人及海軍與自由法國決裂......你這樣做是在濫用授予你的軍事指揮權,是令人不能容忍的......我給你24小時的時間考慮,以恢復理智,重盡職守。否則,我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保證你不致造成危害,並將你的所作所為公之於眾,也就是說,你將受到人們的唾棄。我還必須通知你......我確信會得到我們的英國盟友的支持......他們承認我為自由法國的領袖。「

    接着。戴高樂於下午1時拜會了丘吉爾,通報了上述情況。丘吉爾大吃一驚,因為事情發展到這步田地,顯然是嚴重危害英法兩國的共同利益的!

    當天晚上,英國內閣進行緊急磋商。決定盡最大力量調解。最後,米塞利埃不得不屈服,戴高樂則還是把他納入了新成立的九人委員會,因為「他無疑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海軍軍官,而且仍然能夠在他的崗位上為自由法國效力!」

    「戴高樂將軍成功的利益我的情報化解了這次危機,但他很快卻迎來了第三次米塞利埃危機......」納里斯冷笑了聲繼續在那說道:

    「這一次事件的嚴重程度,如果不是我就是的向戴高樂將軍通風報信。也許現在戴高樂將軍早已經辭職了......」

    孟席斯默默的點了點頭,是的,第三次事件讓英法同盟幾乎就到了徹底決裂的地步,甚至。這還把美國牽扯了進來,完全徹底的打亂了英國政府的全盤計劃......

    在北美洲的紐芬蘭海岸有兩個法屬小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上的五千多居民對維希政府毫無好感。但維希政府在島上有一座功率強大的無線電台,他們用它對美國進行廣播宣傳。還可以用來向德國潛艇通報在大西洋上航行的盟國船隊的位置。所以這兩個不起眼的小島,卻佔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美國和加拿大早就想控制它。卻礙於老貝當的情面。自法國投降以來,美國羅斯福總統、赫爾國務卿和威爾斯副國務卿一直就不遺餘力地和貝當的維希政府保持親密的關係,指望能鼓勵那位年邁的元帥能抬頭挺胸,別把法國艦隊交給德國人,並終有一天能說服和領導北非拿起武器向德國人開戰。

    戴高樂早就想收復這兩座島嶼,但這必須得到美國和加拿大的同意。當戴高樂向英國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通報他打算於11941年秋季動手時,艾登向他闡述了上述問題。得到加拿大的許可沒費什麼周折,但要取得美國的同意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自戰爭爆發以來,戴高樂一直對美國抱有極大的信心。同丘吉爾一樣,他確信美國最終會參戰,它的介入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與丘吉爾不同的是,他希望能利用美國抗衡英國對法國的影響。為此,他幾次派遣使團去華盛頓,再三提出與美國國務院合作,甚至還提出同意讓美軍充分使用自由法國在非洲的海軍基地。但是,美國竟毫無反應。

    在羅斯福總統看來,戴高樂卻「僅僅是一個法國將軍而已」。而法國將軍,自從1940年6月22日法國簽字投降,就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榮譽和光彩。

    至於戴高樂這位特別的法國準將,據深受貝當影響的、美國駐維希法國的代表李海海軍上將所提供的報告說,則不僅是「法國的叛徒」,而且還是「英國的傀儡」,甚至還帶有法西斯獨裁者傾向;另外,達喀爾的敗仗也足以說明他成不了氣候。所以,羅斯福政府一直在以雖徒勞無功但卻又令人欽佩的耐心討好維希政權,根本不願意理睬戴高樂。

    他們堅決不同意戴高樂對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採取行動;另一方面,卻打算讓「加拿大派出人員管理島上的無線電台」。這樣一來,一項軍事計劃又演變成了外國干涉法國領土的問題了。這當然是法蘭西民族利益所不能容忍的。

    於是,戴高樂於12月初命令米塞利埃海軍上將去加拿大視察駐紮在那裏的自由法國海軍部隊。到了聖誕節前夕,他便斷然命令米塞利埃立即攻佔那兩個島嶼。

    羅斯福和丘吉爾起初對此事倒沒怎麼在意,赫爾國務卿卻不然。「雖然這兩個島嶼相對來說不怎麼重要,但它們被自由法國人以武力強行佔領卻給我們造成巨大麻煩......這可能嚴重影響我們同貝當元帥的政府的關係。」

    他發表了一個公報以示憤慨:「我們得到的初步報告表明。所謂的自由法國人的軍艦在聖皮埃爾島登陸是一個武斷的行動,它違反了有關各方的協定,事先根本沒有通知或徵求美國的同意。美國政府已詢問加拿大政府準備採取什麼措施恢復該島的現狀。」

    但加拿大政府的答覆卻是:「加拿大人對戴高樂的行動感到欣慰。」美國輿論也非常讚賞這次行動,並對赫爾發表的「所謂的自由法國人」的聲明表示極大的義憤,不計其數的「所謂的國務卿」、「所謂的國務院」的挖苦和辱罵信件飛到了他辦公桌上。赫爾不願善罷甘休,他極力想說服丘吉爾支持他逼迫戴高樂撤出該島,但丘吉爾卻認為「赫爾先生完全是小題大作」,因為英國外交部已發來電報,指出任何逼迫戴高樂撤離的行動都「勢必會引起一場難以置信的動亂。我們將無法向公眾解釋」。

    戴高樂也給丘吉爾拍來了電報,明確指出「美國國務院目前對自由法國和維希政權採取的不同態度,將極大地損害法國和其他地方的戰鬥精神......美國政府對那些應對投降負責的人和犯有通敵罪的人公開表示這種偏愛,將給自由法國軍隊和領地以及淪陷區的輿論造成令人遺憾的印象」。因此,丘吉爾不僅不支持赫爾逼迫戴高樂。反而在第二天的聯席會議上譴責了投降的維希政權,並為戴高樂進行了辯護。

    但赫爾國務卿也同樣執拗。他先是起草了一份保全面子的聲明,丘吉爾拒絕簽字後,他又擬出一份新的協議草案,建議所有武裝力量都從島上撤走,兩島由美、英、加三國共管,並向羅斯福威脅說:假如總統在這件事上不給予他更堅決的支持。他就辭職。

    米塞利埃說,他已經要求戴高樂儘早答覆,假如戴高樂拒絕這個方案,他將通知英國政府,他和他的艦隊已完成戰鬥部署,隨時可以參加戰爭——但不是作為戴高樂將軍指揮的部隊!午餐後,這伙密謀分子回到米塞利埃的公寓起草了一個詳細闡述該方案的法令,打算交給戴高樂簽署和「英王陛下的政府批准」。

    納里斯的聲音不慌不忙,他說出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

    早已得到全部會談真相和洞悉英國人態度的戴高樂早已成竹在胸。他根本不理睬米塞利埃的「照會」和「法令草案」,而是在卡爾頓花園精心計劃他的下一步行動。米塞利埃急不可耐,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實在忍不住了,便約了拉巴特一起去拜會戴高樂。戴高樂和顏悅色地告訴他們,建立一個委員會是毫無問題的,委員會的主席將由他本人擔任。將軍歡迎米塞利埃和拉巴特加入委員會,但斷然拒絕讓莫萊取代帕西。米塞利埃和拉巴特當即聲明,他們不能接受由戴高樂繼續獨掌大權和帕西獨掌情報工作的方案......他們拒絕加入委員會。

    利令智昏的米塞利埃以為這會迫使戴高樂讓步。第二天早晨,他打電話給負責政治內閣事務的德尚,問將軍是否改變了主意。德尚回答說,將軍事實上正在準備宣佈民族委員會的任命名單,其中既不包括米塞利埃,也沒有莫萊和拉巴特。米塞利埃勃然大怒道:既然如此,海軍「將獨立出來繼續戰鬥」!接着他竟通知英國海軍部,他準備把他的艦隊交給他們調遣。

    戴高樂得知米塞利埃竟在分裂的邪道上越走越遠,不免怒火中燒,但他還是給米塞利埃發了個義正辭嚴的最後通牒:

    」你已通知我你的決定。即你本人及海軍與自由法國決裂......你這樣做是在濫用授予你的軍事指揮權,是令人不能容忍的......我給你24小時的時間考慮,以恢復理智,重盡職守。否則,我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保證你不致造成危害,並將你的所作所為公之於眾,也就是說,你將受到人們的唾棄。我還必須通知你......我確信會得到我們的英國盟友的支持......他們承認我為自由法國的領袖。「

    接着。戴高樂於下午1時拜會了丘吉爾,通報了上述情況。丘吉爾大吃一驚,因為事情發展到這步田地,顯然是嚴重危害英法兩國的共同利益的!

    當天晚上,英國內閣進行緊急磋商。決定盡最大力量調解。最後,米塞利埃不得不屈服,戴高樂則還是把他納入了新成立的九人委員會,因為「他無疑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海軍軍官,而且仍然能夠在他的崗位上為自由法國效力!」

    「戴高樂將軍成功的利益我的情報化解了這次危機,但他很快卻迎來了第三次米塞利埃危機......」納里斯冷笑了聲繼續在那說道:

    「這一次事件的嚴重程度,如果不是我就是的向戴高樂將軍通風報信。也許現在戴高樂將軍早已經辭職了......」

    孟席斯默默的點了點頭,是的,第三次事件讓英法同盟幾乎就到了徹底決裂的地步,甚至。這還把美國牽扯了進來,完全徹底的打亂了英國政府的全盤計劃......

    在北美洲的紐芬蘭海岸有兩個法屬小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上的五千多居民對維希政府毫無好感。但維希政府在島上有一座功率強大的無線電台,他們用它對美國進行廣播宣傳。還可以用來向德國潛艇通報在大西洋上航行的盟國船隊的位置。所以這兩個不起眼的小島,卻佔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美國和加拿大早就想控制它。卻礙於老貝當的情面。自法國投降以來,美國羅斯福總統、赫爾國務卿和威爾斯副國務卿一直就不遺餘力地和貝當的維希政府保持親密的關係,指望能鼓勵那位年邁的元帥能抬頭挺胸,別把法國艦隊交給德國人,並終有一天能說服和領導北非拿起武器向德國人開戰。

    戴高樂早就想收復這兩座島嶼,但這必須得到美國和加拿大的同意。當戴高樂向英國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通報他打算於11941年秋季動手時,艾登向他闡述了上述問題。得到加拿大的許可沒費什麼周折,但要取得美國的同意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自戰爭爆發以來,戴高樂一直對美國抱有極大的信心。同丘吉爾一樣,他確信美國最終會參戰,它的介入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與丘吉爾不同的是,他希望能利用美國抗衡英國對法國的影響。為此,他幾次派遣使團去華盛頓,再三提出與美國國務院合作,甚至還提出同意讓美軍充分使用自由法國在非洲的海軍基地。但是,美國竟毫無反應。

    在羅斯福總統看來,戴高樂卻「僅僅是一個法國將軍而已」。而法國將軍,自從1940年6月22日法國簽字投降,就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榮譽和光彩。

    至於戴高樂這位特別的法國準將,據深受貝當影響的、美國駐維希法國的代表李海海軍上將所提供的報告說,則不僅是「法國的叛徒」,而且還是「英國的傀儡」,甚至還帶有法西斯獨裁者傾向;另外,達喀爾的敗仗也足以說明他成不了氣候。所以,羅斯福政府一直在以雖徒勞無功但卻又令人欽佩的耐心討好維希政權,根本不願意理睬戴高樂。

    他們堅決不同意戴高樂對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採取行動;另一方面,卻打算讓「加拿大派出人員管理島上的無線電台」。這樣一來,一項軍事計劃又演變成了外國干涉法國領土的問題了。這當然是法蘭西民族利益所不能容忍的。

    於是,戴高樂於12月初命令米塞利埃海軍上將去加拿大視察駐紮在那裏的自由法國海軍部隊。到了聖誕節前夕,他便斷然命令米塞利埃立即攻佔那兩個島嶼。

    羅斯福和丘吉爾起初對此事倒沒怎麼在意,赫爾國務卿卻不然。「雖然這兩個島嶼相對來說不怎麼重要,但它們被自由法國人以武力強行佔領卻給我們造成巨大麻煩......這可能嚴重影響我們同貝當元帥的政府的關係。」

    他發表了一個公報以示憤慨:「我們得到的初步報告表明。所謂的自由法國人的軍艦在聖皮埃爾島登陸是一個武斷的行動,它違反了有關各方的協定,事先根本沒有通知或徵求美國的同意。美國政府已詢問加拿大政府準備採取什麼措施恢復該島的現狀。」

    但加拿大政府的答覆卻是:「加拿大人對戴高樂的行動感到欣慰。」美國輿論也非常讚賞這次行動,並對赫爾發表的「所謂的自由法國人」的聲明表示極大的義憤,不計其數的「所謂的國務卿」、「所謂的國務院」的挖苦和辱罵信件飛到了他辦公桌上。赫爾不願善罷甘休,他極力想說服丘吉爾支持他逼迫戴高樂撤出該島,但丘吉爾卻認為「赫爾先生完全是小題大作」,因為英國外交部已發來電報,指出任何逼迫戴高樂撤離的行動都「勢必會引起一場難以置信的動亂。我們將無法向公眾解釋」。

    戴高樂也給丘吉爾拍來了電報,明確指出「美國國務院目前對自由法國和維希政權採取的不同態度,將極大地損害法國和其他地方的戰鬥精神......美國政府對那些應對投降負責的人和犯有通敵罪的人公開表示這種偏愛,將給自由法國軍隊和領地以及淪陷區的輿論造成令人遺憾的印象」。因此,丘吉爾不僅不支持赫爾逼迫戴高樂。反而在第二天的聯席會議上譴責了投降的維希政權,並為戴高樂進行了辯護。

    但赫爾國務卿也同樣執拗。他先是起草了一份保全面子的聲明,丘吉爾拒絕簽字後,他又擬出一份新的協議草案,建議所有武裝力量都從島上撤走,兩島由美、英、加三國共管,並向羅斯福威脅說:假如總統在這件事上不給予他更堅決的支持。他就辭職。

    米塞利埃說,他已經要求戴高樂儘早答覆,假如戴高樂拒絕這個方案,他將通知英國政府,他和他的艦隊已完成戰鬥部署,隨時可以參加戰爭——但不是作為戴高樂將軍指揮的部隊!午餐後,這伙密謀分子回到米塞利埃的公寓起草了一個詳細闡述該方案的法令,打算交給戴高樂簽署和「英王陛下的政府批准」。

    納里斯的聲音不慌不忙,他說出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

    早已得到全部會談真相和洞悉英國人態度的戴高樂早已成竹在胸。他根本不理睬米塞利埃的「照會」和「法令草案」,而是在卡爾頓花園精心計劃他的下一步行動。米塞利埃急不可耐,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實在忍不住了,便約了拉巴特一起去拜會戴高樂。戴高樂和顏悅色地告訴他們,建立一個委員會是毫無問題的,委員會的主席將由他本人擔任。將軍歡迎米塞利埃和拉巴特加入委員會,但斷然拒絕讓莫萊取代帕西。米塞利埃和拉巴特當即聲明,他們不能接受由戴高樂繼續獨掌大權和帕西獨掌情報工作的方案......他們拒絕加入委員會。

    利令智昏的米塞利埃以為這會迫使戴高樂讓步。第二天早晨,他打電話給負責政治內閣事務的德尚,問將軍是否改變了主意。德尚回答說,將軍事實上正在準備宣佈民族委員會的任命名單,其中既不包括米塞利埃,也沒有莫萊和拉巴特。米塞利埃勃然大怒道:既然如此,海軍「將獨立出來繼續戰鬥」!接着他竟通知英國海軍部,他準備把他的艦隊交給他們調遣。

    戴高樂得知米塞利埃竟在分裂的邪道上越走越遠,不免怒火中燒,但他還是給米塞利埃發了個義正辭嚴的最後通牒:

    」你已通知我你的決定。即你本人及海軍與自由法國決裂......你這樣做是在濫用授予你的軍事指揮權,是令人不能容忍的......我給你24小時的時間考慮,以恢復理智,重盡職守。否則,我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保證你不致造成危害,並將你的所作所為公之於眾,也就是說,你將受到人們的唾棄。我還必須通知你......我確信會得到我們的英國盟友的支持......他們承認我為自由法國的領袖。「

    接着。戴高樂於下午1時拜會了丘吉爾,通報了上述情況。丘吉爾大吃一驚,因為事情發展到這步田地,顯然是嚴重危害英法兩國的共同利益的!

    當天晚上,英國內閣進行緊急磋商。決定盡最大力量調解。最後,米塞利埃不得不屈服,戴高樂則還是把他納入了新成立的九人委員會,因為「他無疑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海軍軍官,而且仍然能夠在他的崗位上為自由法國效力!」

    「戴高樂將軍成功的利益我的情報化解了這次危機,但他很快卻迎來了第三次米塞利埃危機......」納里斯冷笑了聲繼續在那說道:

    「這一次事件的嚴重程度,如果不是我就是的向戴高樂將軍通風報信。也許現在戴高樂將軍早已經辭職了......」

    孟席斯默默的點了點頭,是的,第三次事件讓英法同盟幾乎就到了徹底決裂的地步,甚至。這還把美國牽扯了進來,完全徹底的打亂了英國政府的全盤計劃......

    在北美洲的紐芬蘭海岸有兩個法屬小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上的五千多居民對維希政府毫無好感。但維希政府在島上有一座功率強大的無線電台,他們用它對美國進行廣播宣傳。還可以用來向德國潛艇通報在大西洋上航行的盟國船隊的位置。所以這兩個不起眼的小島,卻佔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美國和加拿大早就想控制它。卻礙於老貝當的情面。自法國投降以來,美國羅斯福總統、赫爾國務卿和威爾斯副國務卿一直就不遺餘力地和貝當的維希政府保持親密的關係,指望能鼓勵那位年邁的元帥能抬頭挺胸,別把法國艦隊交給德國人,並終有一天能說服和領導北非拿起武器向德國人開戰。

    戴高樂早就想收復這兩座島嶼,但這必須得到美國和加拿大的同意。當戴高樂向英國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通報他打算於11941年秋季動手時,艾登向他闡述了上述問題。得到加拿大的許可沒費什麼周折,但要取得美國的同意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自戰爭爆發以來,戴高樂一直對美國抱有極大的信心。同丘吉爾一樣,他確信美國最終會參戰,它的介入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與丘吉爾不同的是,他希望能利用美國抗衡英國對法國的影響。為此,他幾次派遣使團去華盛頓,再三提出與美國國務院合作,甚至還提出同意讓美軍充分使用自由法國在非洲的海軍基地。但是,美國竟毫無反應。

    在羅斯福總統看來,戴高樂卻「僅僅是一個法國將軍而已」。而法國將軍,自從1940年6月22日法國簽字投降,就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榮譽和光彩。

    至於戴高樂這位特別的法國準將,據深受貝當影響的、美國駐維希法國的代表李海海軍上將所提供的報告說,則不僅是「法國的叛徒」,而且還是「英國的傀儡」,甚至還帶有法西斯獨裁者傾向;另外,達喀爾的敗仗也足以說明他成不了氣候。所以,羅斯福政府一直在以雖徒勞無功但卻又令人欽佩的耐心討好維希政權,根本不願意理睬戴高樂。

    他們堅決不同意戴高樂對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採取行動;另一方面,卻打算讓「加拿大派出人員管理島上的無線電台」。這樣一來,一項軍事計劃又演變成了外國干涉法國領土的問題了。這當然是法蘭西民族利益所不能容忍的。

    於是,戴高樂於12月初命令米塞利埃海軍上將去加拿大視察駐紮在那裏的自由法國海軍部隊。到了聖誕節前夕,他便斷然命令米塞利埃立即攻佔那兩個島嶼。

    羅斯福和丘吉爾起初對此事倒沒怎麼在意,赫爾國務卿卻不然。「雖然這兩個島嶼相對來說不怎麼重要,但它們被自由法國人以武力強行佔領卻給我們造成巨大麻煩......這可能嚴重影響我們同貝當元帥的政府的關係。」

    他發表了一個公報以示憤慨:「我們得到的初步報告表明。所謂的自由法國人的軍艦在聖皮埃爾島登陸是一個武斷的行動,它違反了有關各方的協定,事先根本沒有通知或徵求美國的同意。美國政府已詢問加拿大政府準備採取什麼措施恢復該島的現狀。」

    但加拿大政府的答覆卻是:「加拿大人對戴高樂的行動感到欣慰。」美國輿論也非常讚賞這次行動,並對赫爾發表的「所謂的自由法國人」的聲明表示極大的義憤,不計其數的「所謂的國務卿」、「所謂的國務院」的挖苦和辱罵信件飛到了他辦公桌上。赫爾不願善罷甘休,他極力想說服丘吉爾支持他逼迫戴高樂撤出該島,但丘吉爾卻認為「赫爾先生完全是小題大作」,因為英國外交部已發來電報,指出任何逼迫戴高樂撤離的行動都「勢必會引起一場難以置信的動亂。我們將無法向公眾解釋」。

    戴高樂也給丘吉爾拍來了電報,明確指出「美國國務院目前對自由法國和維希政權採取的不同態度,將極大地損害法國和其他地方的戰鬥精神......美國政府對那些應對投降負責的人和犯有通敵罪的人公開表示這種偏愛,將給自由法國軍隊和領地以及淪陷區的輿論造成令人遺憾的印象」。因此,丘吉爾不僅不支持赫爾逼迫戴高樂。反而在第二天的聯席會議上譴責了投降的維希政權,並為戴高樂進行了辯護。


    但赫爾國務卿也同樣執拗。他先是起草了一份保全面子的聲明,丘吉爾拒絕簽字後,他又擬出一份新的協議草案,建議所有武裝力量都從島上撤走,兩島由美、英、加三國共管,並向羅斯福威脅說:假如總統在這件事上不給予他更堅決的支持。他就辭職。

    米塞利埃說,他已經要求戴高樂儘早答覆,假如戴高樂拒絕這個方案,他將通知英國政府,他和他的艦隊已完成戰鬥部署,隨時可以參加戰爭——但不是作為戴高樂將軍指揮的部隊!午餐後,這伙密謀分子回到米塞利埃的公寓起草了一個詳細闡述該方案的法令,打算交給戴高樂簽署和「英王陛下的政府批准」。

    納里斯的聲音不慌不忙,他說出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

    早已得到全部會談真相和洞悉英國人態度的戴高樂早已成竹在胸。他根本不理睬米塞利埃的「照會」和「法令草案」,而是在卡爾頓花園精心計劃他的下一步行動。米塞利埃急不可耐,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實在忍不住了,便約了拉巴特一起去拜會戴高樂。戴高樂和顏悅色地告訴他們,建立一個委員會是毫無問題的,委員會的主席將由他本人擔任。將軍歡迎米塞利埃和拉巴特加入委員會,但斷然拒絕讓莫萊取代帕西。米塞利埃和拉巴特當即聲明,他們不能接受由戴高樂繼續獨掌大權和帕西獨掌情報工作的方案......他們拒絕加入委員會。

    利令智昏的米塞利埃以為這會迫使戴高樂讓步。第二天早晨,他打電話給負責政治內閣事務的德尚,問將軍是否改變了主意。德尚回答說,將軍事實上正在準備宣佈民族委員會的任命名單,其中既不包括米塞利埃,也沒有莫萊和拉巴特。米塞利埃勃然大怒道:既然如此,海軍「將獨立出來繼續戰鬥」!接着他竟通知英國海軍部,他準備把他的艦隊交給他們調遣。

    戴高樂得知米塞利埃竟在分裂的邪道上越走越遠,不免怒火中燒,但他還是給米塞利埃發了個義正辭嚴的最後通牒:

    」你已通知我你的決定。即你本人及海軍與自由法國決裂......你這樣做是在濫用授予你的軍事指揮權,是令人不能容忍的......我給你24小時的時間考慮,以恢復理智,重盡職守。否則,我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保證你不致造成危害,並將你的所作所為公之於眾,也就是說,你將受到人們的唾棄。我還必須通知你......我確信會得到我們的英國盟友的支持......他們承認我為自由法國的領袖。「

    接着。戴高樂於下午1時拜會了丘吉爾,通報了上述情況。丘吉爾大吃一驚,因為事情發展到這步田地,顯然是嚴重危害英法兩國的共同利益的!

    當天晚上,英國內閣進行緊急磋商。決定盡最大力量調解。最後,米塞利埃不得不屈服,戴高樂則還是把他納入了新成立的九人委員會,因為「他無疑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海軍軍官,而且仍然能夠在他的崗位上為自由法國效力!」

    「戴高樂將軍成功的利益我的情報化解了這次危機,但他很快卻迎來了第三次米塞利埃危機......」納里斯冷笑了聲繼續在那說道:

    「這一次事件的嚴重程度,如果不是我就是的向戴高樂將軍通風報信。也許現在戴高樂將軍早已經辭職了......」

    孟席斯默默的點了點頭,是的,第三次事件讓英法同盟幾乎就到了徹底決裂的地步,甚至。這還把美國牽扯了進來,完全徹底的打亂了英國政府的全盤計劃......

    在北美洲的紐芬蘭海岸有兩個法屬小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上的五千多居民對維希政府毫無好感。但維希政府在島上有一座功率強大的無線電台,他們用它對美國進行廣播宣傳。還可以用來向德國潛艇通報在大西洋上航行的盟國船隊的位置。所以這兩個不起眼的小島,卻佔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美國和加拿大早就想控制它。卻礙於老貝當的情面。自法國投降以來,美國羅斯福總統、赫爾國務卿和威爾斯副國務卿一直就不遺餘力地和貝當的維希政府保持親密的關係,指望能鼓勵那位年邁的元帥能抬頭挺胸,別把法國艦隊交給德國人,並終有一天能說服和領導北非拿起武器向德國人開戰。

    戴高樂早就想收復這兩座島嶼,但這必須得到美國和加拿大的同意。當戴高樂向英國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通報他打算於11941年秋季動手時,艾登向他闡述了上述問題。得到加拿大的許可沒費什麼周折,但要取得美國的同意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自戰爭爆發以來,戴高樂一直對美國抱有極大的信心。同丘吉爾一樣,他確信美國最終會參戰,它的介入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與丘吉爾不同的是,他希望能利用美國抗衡英國對法國的影響。為此,他幾次派遣使團去華盛頓,再三提出與美國國務院合作,甚至還提出同意讓美軍充分使用自由法國在非洲的海軍基地。但是,美國竟毫無反應。

    在羅斯福總統看來,戴高樂卻「僅僅是一個法國將軍而已」。而法國將軍,自從1940年6月22日法國簽字投降,就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榮譽和光彩。

    至於戴高樂這位特別的法國準將,據深受貝當影響的、美國駐維希法國的代表李海海軍上將所提供的報告說,則不僅是「法國的叛徒」,而且還是「英國的傀儡」,甚至還帶有法西斯獨裁者傾向;另外,達喀爾的敗仗也足以說明他成不了氣候。所以,羅斯福政府一直在以雖徒勞無功但卻又令人欽佩的耐心討好維希政權,根本不願意理睬戴高樂。

    他們堅決不同意戴高樂對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採取行動;另一方面,卻打算讓「加拿大派出人員管理島上的無線電台」。這樣一來,一項軍事計劃又演變成了外國干涉法國領土的問題了。這當然是法蘭西民族利益所不能容忍的。

    於是,戴高樂於12月初命令米塞利埃海軍上將去加拿大視察駐紮在那裏的自由法國海軍部隊。到了聖誕節前夕,他便斷然命令米塞利埃立即攻佔那兩個島嶼。

    羅斯福和丘吉爾起初對此事倒沒怎麼在意,赫爾國務卿卻不然。「雖然這兩個島嶼相對來說不怎麼重要,但它們被自由法國人以武力強行佔領卻給我們造成巨大麻煩......這可能嚴重影響我們同貝當元帥的政府的關係。」

    他發表了一個公報以示憤慨:「我們得到的初步報告表明。所謂的自由法國人的軍艦在聖皮埃爾島登陸是一個武斷的行動,它違反了有關各方的協定,事先根本沒有通知或徵求美國的同意。美國政府已詢問加拿大政府準備採取什麼措施恢復該島的現狀。」

    但加拿大政府的答覆卻是:「加拿大人對戴高樂的行動感到欣慰。」美國輿論也非常讚賞這次行動,並對赫爾發表的「所謂的自由法國人」的聲明表示極大的義憤,不計其數的「所謂的國務卿」、「所謂的國務院」的挖苦和辱罵信件飛到了他辦公桌上。赫爾不願善罷甘休,他極力想說服丘吉爾支持他逼迫戴高樂撤出該島,但丘吉爾卻認為「赫爾先生完全是小題大作」,因為英國外交部已發來電報,指出任何逼迫戴高樂撤離的行動都「勢必會引起一場難以置信的動亂。我們將無法向公眾解釋」。

    戴高樂也給丘吉爾拍來了電報,明確指出「美國國務院目前對自由法國和維希政權採取的不同態度,將極大地損害法國和其他地方的戰鬥精神......美國政府對那些應對投降負責的人和犯有通敵罪的人公開表示這種偏愛,將給自由法國軍隊和領地以及淪陷區的輿論造成令人遺憾的印象」。因此,丘吉爾不僅不支持赫爾逼迫戴高樂。反而在第二天的聯席會議上譴責了投降的維希政權,並為戴高樂進行了辯護。

    但赫爾國務卿也同樣執拗。他先是起草了一份保全面子的聲明,丘吉爾拒絕簽字後,他又擬出一份新的協議草案,建議所有武裝力量都從島上撤走,兩島由美、英、加三國共管,並向羅斯福威脅說:假如總統在這件事上不給予他更堅決的支持。他就辭職。

    米塞利埃說,他已經要求戴高樂儘早答覆,假如戴高樂拒絕這個方案,他將通知英國政府,他和他的艦隊已完成戰鬥部署,隨時可以參加戰爭——但不是作為戴高樂將軍指揮的部隊!午餐後,這伙密謀分子回到米塞利埃的公寓起草了一個詳細闡述該方案的法令,打算交給戴高樂簽署和「英王陛下的政府批准」。

    納里斯的聲音不慌不忙,他說出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

    早已得到全部會談真相和洞悉英國人態度的戴高樂早已成竹在胸。他根本不理睬米塞利埃的「照會」和「法令草案」,而是在卡爾頓花園精心計劃他的下一步行動。米塞利埃急不可耐,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實在忍不住了,便約了拉巴特一起去拜會戴高樂。戴高樂和顏悅色地告訴他們,建立一個委員會是毫無問題的,委員會的主席將由他本人擔任。將軍歡迎米塞利埃和拉巴特加入委員會,但斷然拒絕讓莫萊取代帕西。米塞利埃和拉巴特當即聲明,他們不能接受由戴高樂繼續獨掌大權和帕西獨掌情報工作的方案......他們拒絕加入委員會。

    利令智昏的米塞利埃以為這會迫使戴高樂讓步。第二天早晨,他打電話給負責政治內閣事務的德尚,問將軍是否改變了主意。德尚回答說,將軍事實上正在準備宣佈民族委員會的任命名單,其中既不包括米塞利埃,也沒有莫萊和拉巴特。米塞利埃勃然大怒道:既然如此,海軍「將獨立出來繼續戰鬥」!接着他竟通知英國海軍部,他準備把他的艦隊交給他們調遣。

    戴高樂得知米塞利埃竟在分裂的邪道上越走越遠,不免怒火中燒,但他還是給米塞利埃發了個義正辭嚴的最後通牒:

    」你已通知我你的決定。即你本人及海軍與自由法國決裂......你這樣做是在濫用授予你的軍事指揮權,是令人不能容忍的......我給你24小時的時間考慮,以恢復理智,重盡職守。否則,我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保證你不致造成危害,並將你的所作所為公之於眾,也就是說,你將受到人們的唾棄。我還必須通知你......我確信會得到我們的英國盟友的支持......他們承認我為自由法國的領袖。「

    接着。戴高樂於下午1時拜會了丘吉爾,通報了上述情況。丘吉爾大吃一驚,因為事情發展到這步田地,顯然是嚴重危害英法兩國的共同利益的!

    當天晚上,英國內閣進行緊急磋商。決定盡最大力量調解。最後,米塞利埃不得不屈服,戴高樂則還是把他納入了新成立的九人委員會,因為「他無疑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海軍軍官,而且仍然能夠在他的崗位上為自由法國效力!」

    「戴高樂將軍成功的利益我的情報化解了這次危機,但他很快卻迎來了第三次米塞利埃危機......」納里斯冷笑了聲繼續在那說道:

    「這一次事件的嚴重程度,如果不是我就是的向戴高樂將軍通風報信。也許現在戴高樂將軍早已經辭職了......」

    孟席斯默默的點了點頭,是的,第三次事件讓英法同盟幾乎就到了徹底決裂的地步,甚至。這還把美國牽扯了進來,完全徹底的打亂了英國政府的全盤計劃......

    在北美洲的紐芬蘭海岸有兩個法屬小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上的五千多居民對維希政府毫無好感。但維希政府在島上有一座功率強大的無線電台,他們用它對美國進行廣播宣傳。還可以用來向德國潛艇通報在大西洋上航行的盟國船隊的位置。所以這兩個不起眼的小島,卻佔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美國和加拿大早就想控制它。卻礙於老貝當的情面。自法國投降以來,美國羅斯福總統、赫爾國務卿和威爾斯副國務卿一直就不遺餘力地和貝當的維希政府保持親密的關係,指望能鼓勵那位年邁的元帥能抬頭挺胸,別把法國艦隊交給德國人,並終有一天能說服和領導北非拿起武器向德國人開戰。

    戴高樂早就想收復這兩座島嶼,但這必須得到美國和加拿大的同意。當戴高樂向英國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通報他打算於11941年秋季動手時,艾登向他闡述了上述問題。得到加拿大的許可沒費什麼周折,但要取得美國的同意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自戰爭爆發以來,戴高樂一直對美國抱有極大的信心。同丘吉爾一樣,他確信美國最終會參戰,它的介入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與丘吉爾不同的是,他希望能利用美國抗衡英國對法國的影響。為此,他幾次派遣使團去華盛頓,再三提出與美國國務院合作,甚至還提出同意讓美軍充分使用自由法國在非洲的海軍基地。但是,美國竟毫無反應。

    在羅斯福總統看來,戴高樂卻「僅僅是一個法國將軍而已」。而法國將軍,自從1940年6月22日法國簽字投降,就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榮譽和光彩。

    至於戴高樂這位特別的法國準將,據深受貝當影響的、美國駐維希法國的代表李海海軍上將所提供的報告說,則不僅是「法國的叛徒」,而且還是「英國的傀儡」,甚至還帶有法西斯獨裁者傾向;另外,達喀爾的敗仗也足以說明他成不了氣候。所以,羅斯福政府一直在以雖徒勞無功但卻又令人欽佩的耐心討好維希政權,根本不願意理睬戴高樂。

    他們堅決不同意戴高樂對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採取行動;另一方面,卻打算讓「加拿大派出人員管理島上的無線電台」。這樣一來,一項軍事計劃又演變成了外國干涉法國領土的問題了。這當然是法蘭西民族利益所不能容忍的。

    於是,戴高樂於12月初命令米塞利埃海軍上將去加拿大視察駐紮在那裏的自由法國海軍部隊。到了聖誕節前夕,他便斷然命令米塞利埃立即攻佔那兩個島嶼。

    羅斯福和丘吉爾起初對此事倒沒怎麼在意,赫爾國務卿卻不然。「雖然這兩個島嶼相對來說不怎麼重要,但它們被自由法國人以武力強行佔領卻給我們造成巨大麻煩......這可能嚴重影響我們同貝當元帥的政府的關係。」

    他發表了一個公報以示憤慨:「我們得到的初步報告表明。所謂的自由法國人的軍艦在聖皮埃爾島登陸是一個武斷的行動,它違反了有關各方的協定,事先根本沒有通知或徵求美國的同意。美國政府已詢問加拿大政府準備採取什麼措施恢復該島的現狀。」

    但加拿大政府的答覆卻是:「加拿大人對戴高樂的行動感到欣慰。」美國輿論也非常讚賞這次行動,並對赫爾發表的「所謂的自由法國人」的聲明表示極大的義憤,不計其數的「所謂的國務卿」、「所謂的國務院」的挖苦和辱罵信件飛到了他辦公桌上。赫爾不願善罷甘休,他極力想說服丘吉爾支持他逼迫戴高樂撤出該島,但丘吉爾卻認為「赫爾先生完全是小題大作」,因為英國外交部已發來電報,指出任何逼迫戴高樂撤離的行動都「勢必會引起一場難以置信的動亂。我們將無法向公眾解釋」。

    戴高樂也給丘吉爾拍來了電報,明確指出「美國國務院目前對自由法國和維希政權採取的不同態度,將極大地損害法國和其他地方的戰鬥精神......美國政府對那些應對投降負責的人和犯有通敵罪的人公開表示這種偏愛,將給自由法國軍隊和領地以及淪陷區的輿論造成令人遺憾的印象」。因此,丘吉爾不僅不支持赫爾逼迫戴高樂。反而在第二天的聯席會議上譴責了投降的維希政權,並為戴高樂進行了辯護。

    但赫爾國務卿也同樣執拗。他先是起草了一份保全面子的聲明,丘吉爾拒絕簽字後,他又擬出一份新的協議草案,建議所有武裝力量都從島上撤走,兩島由美、英、加三國共管,並向羅斯福威脅說:假如總統在這件事上不給予他更堅決的支持。他就辭職。

    米塞利埃說,他已經要求戴高樂儘早答覆,假如戴高樂拒絕這個方案,他將通知英國政府,他和他的艦隊已完成戰鬥部署,隨時可以參加戰爭——但不是作為戴高樂將軍指揮的部隊!午餐後,這伙密謀分子回到米塞利埃的公寓起草了一個詳細闡述該方案的法令,打算交給戴高樂簽署和「英王陛下的政府批准」。

    納里斯的聲音不慌不忙,他說出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

    早已得到全部會談真相和洞悉英國人態度的戴高樂早已成竹在胸。他根本不理睬米塞利埃的「照會」和「法令草案」,而是在卡爾頓花園精心計劃他的下一步行動。米塞利埃急不可耐,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實在忍不住了,便約了拉巴特一起去拜會戴高樂。戴高樂和顏悅色地告訴他們,建立一個委員會是毫無問題的,委員會的主席將由他本人擔任。將軍歡迎米塞利埃和拉巴特加入委員會,但斷然拒絕讓莫萊取代帕西。米塞利埃和拉巴特當即聲明,他們不能接受由戴高樂繼續獨掌大權和帕西獨掌情報工作的方案......他們拒絕加入委員會。

    利令智昏的米塞利埃以為這會迫使戴高樂讓步。第二天早晨,他打電話給負責政治內閣事務的德尚,問將軍是否改變了主意。德尚回答說,將軍事實上正在準備宣佈民族委員會的任命名單,其中既不包括米塞利埃,也沒有莫萊和拉巴特。米塞利埃勃然大怒道:既然如此,海軍「將獨立出來繼續戰鬥」!接着他竟通知英國海軍部,他準備把他的艦隊交給他們調遣。

    戴高樂得知米塞利埃竟在分裂的邪道上越走越遠,不免怒火中燒,但他還是給米塞利埃發了個義正辭嚴的最後通牒:

    」你已通知我你的決定。即你本人及海軍與自由法國決裂......你這樣做是在濫用授予你的軍事指揮權,是令人不能容忍的......我給你24小時的時間考慮,以恢復理智,重盡職守。否則,我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保證你不致造成危害,並將你的所作所為公之於眾,也就是說,你將受到人們的唾棄。我還必須通知你......我確信會得到我們的英國盟友的支持......他們承認我為自由法國的領袖。「

    接着。戴高樂於下午1時拜會了丘吉爾,通報了上述情況。丘吉爾大吃一驚,因為事情發展到這步田地,顯然是嚴重危害英法兩國的共同利益的!

    當天晚上,英國內閣進行緊急磋商。決定盡最大力量調解。最後,米塞利埃不得不屈服,戴高樂則還是把他納入了新成立的九人委員會,因為「他無疑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海軍軍官,而且仍然能夠在他的崗位上為自由法國效力!」

    「戴高樂將軍成功的利益我的情報化解了這次危機,但他很快卻迎來了第三次米塞利埃危機......」納里斯冷笑了聲繼續在那說道:

    「這一次事件的嚴重程度,如果不是我就是的向戴高樂將軍通風報信。也許現在戴高樂將軍早已經辭職了......」

    孟席斯默默的點了點頭,是的,第三次事件讓英法同盟幾乎就到了徹底決裂的地步,甚至。這還把美國牽扯了進來,完全徹底的打亂了英國政府的全盤計劃......

    在北美洲的紐芬蘭海岸有兩個法屬小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上的五千多居民對維希政府毫無好感。但維希政府在島上有一座功率強大的無線電台,他們用它對美國進行廣播宣傳。還可以用來向德國潛艇通報在大西洋上航行的盟國船隊的位置。所以這兩個不起眼的小島,卻佔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美國和加拿大早就想控制它。卻礙於老貝當的情面。自法國投降以來,美國羅斯福總統、赫爾國務卿和威爾斯副國務卿一直就不遺餘力地和貝當的維希政府保持親密的關係,指望能鼓勵那位年邁的元帥能抬頭挺胸,別把法國艦隊交給德國人,並終有一天能說服和領導北非拿起武器向德國人開戰。

    戴高樂早就想收復這兩座島嶼,但這必須得到美國和加拿大的同意。當戴高樂向英國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通報他打算於11941年秋季動手時,艾登向他闡述了上述問題。得到加拿大的許可沒費什麼周折,但要取得美國的同意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自戰爭爆發以來,戴高樂一直對美國抱有極大的信心。同丘吉爾一樣,他確信美國最終會參戰,它的介入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與丘吉爾不同的是,他希望能利用美國抗衡英國對法國的影響。為此,他幾次派遣使團去華盛頓,再三提出與美國國務院合作,甚至還提出同意讓美軍充分使用自由法國在非洲的海軍基地。但是,美國竟毫無反應。

    在羅斯福總統看來,戴高樂卻「僅僅是一個法國將軍而已」。而法國將軍,自從1940年6月22日法國簽字投降,就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榮譽和光彩。

    至於戴高樂這位特別的法國準將,據深受貝當影響的、美國駐維希法國的代表李海海軍上將所提供的報告說,則不僅是「法國的叛徒」,而且還是「英國的傀儡」,甚至還帶有法西斯獨裁者傾向;另外,達喀爾的敗仗也足以說明他成不了氣候。所以,羅斯福政府一直在以雖徒勞無功但卻又令人欽佩的耐心討好維希政權,根本不願意理睬戴高樂。

    他們堅決不同意戴高樂對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採取行動;另一方面,卻打算讓「加拿大派出人員管理島上的無線電台」。這樣一來,一項軍事計劃又演變成了外國干涉法國領土的問題了。這當然是法蘭西民族利益所不能容忍的。

    於是,戴高樂於12月初命令米塞利埃海軍上將去加拿大視察駐紮在那裏的自由法國海軍部隊。到了聖誕節前夕,他便斷然命令米塞利埃立即攻佔那兩個島嶼。

    羅斯福和丘吉爾起初對此事倒沒怎麼在意,赫爾國務卿卻不然。「雖然這兩個島嶼相對來說不怎麼重要,但它們被自由法國人以武力強行佔領卻給我們造成巨大麻煩......這可能嚴重影響我們同貝當元帥的政府的關係。」

    他發表了一個公報以示憤慨:「我們得到的初步報告表明。所謂的自由法國人的軍艦在聖皮埃爾島登陸是一個武斷的行動,它違反了有關各方的協定,事先根本沒有通知或徵求美國的同意。美國政府已詢問加拿大政府準備採取什麼措施恢復該島的現狀。」

    但加拿大政府的答覆卻是:「加拿大人對戴高樂的行動感到欣慰。」美國輿論也非常讚賞這次行動,並對赫爾發表的「所謂的自由法國人」的聲明表示極大的義憤,不計其數的「所謂的國務卿」、「所謂的國務院」的挖苦和辱罵信件飛到了他辦公桌上。赫爾不願善罷甘休,他極力想說服丘吉爾支持他逼迫戴高樂撤出該島,但丘吉爾卻認為「赫爾先生完全是小題大作」,因為英國外交部已發來電報,指出任何逼迫戴高樂撤離的行動都「勢必會引起一場難以置信的動亂。我們將無法向公眾解釋」。

    戴高樂也給丘吉爾拍來了電報,明確指出「美國國務院目前對自由法國和維希政權採取的不同態度,將極大地損害法國和其他地方的戰鬥精神......美國政府對那些應對投降負責的人和犯有通敵罪的人公開表示這種偏愛,將給自由法國軍隊和領地以及淪陷區的輿論造成令人遺憾的印象」。因此,丘吉爾不僅不支持赫爾逼迫戴高樂。反而在第二天的聯席會議上譴責了投降的維希政權,並為戴高樂進行了辯護。

    但赫爾國務卿也同樣執拗。他先是起草了一份保全面子的聲明,丘吉爾拒絕簽字後,他又擬出一份新的協議草案,建議所有武裝力量都從島上撤走,兩島由美、英、加三國共管,並向羅斯福威脅說:假如總統在這件事上不給予他更堅決的支持。他就辭職。

    米塞利埃說,他已經要求戴高樂儘早答覆,假如戴高樂拒絕這個方案,他將通知英國政府,他和他的艦隊已完成戰鬥部署,隨時可以參加戰爭——但不是作為戴高樂將軍指揮的部隊!午餐後,這伙密謀分子回到米塞利埃的公寓起草了一個詳細闡述該方案的法令,打算交給戴高樂簽署和「英王陛下的政府批准」。

    納里斯的聲音不慌不忙,他說出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

    早已得到全部會談真相和洞悉英國人態度的戴高樂早已成竹在胸。他根本不理睬米塞利埃的「照會」和「法令草案」,而是在卡爾頓花園精心計劃他的下一步行動。米塞利埃急不可耐,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實在忍不住了,便約了拉巴特一起去拜會戴高樂。戴高樂和顏悅色地告訴他們,建立一個委員會是毫無問題的,委員會的主席將由他本人擔任。將軍歡迎米塞利埃和拉巴特加入委員會,但斷然拒絕讓莫萊取代帕西。米塞利埃和拉巴特當即聲明,他們不能接受由戴高樂繼續獨掌大權和帕西獨掌情報工作的方案......他們拒絕加入委員會。

    利令智昏的米塞利埃以為這會迫使戴高樂讓步。第二天早晨,他打電話給負責政治內閣事務的德尚,問將軍是否改變了主意。德尚回答說,將軍事實上正在準備宣佈民族委員會的任命名單,其中既不包括米塞利埃,也沒有莫萊和拉巴特。米塞利埃勃然大怒道:既然如此,海軍「將獨立出來繼續戰鬥」!接着他竟通知英國海軍部,他準備把他的艦隊交給他們調遣。

    戴高樂得知米塞利埃竟在分裂的邪道上越走越遠,不免怒火中燒,但他還是給米塞利埃發了個義正辭嚴的最後通牒:

    」你已通知我你的決定。即你本人及海軍與自由法國決裂......你這樣做是在濫用授予你的軍事指揮權,是令人不能容忍的......我給你24小時的時間考慮,以恢復理智,重盡職守。否則,我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保證你不致造成危害,並將你的所作所為公之於眾,也就是說,你將受到人們的唾棄。我還必須通知你......我確信會得到我們的英國盟友的支持......他們承認我為自由法國的領袖。「

    接着。戴高樂於下午1時拜會了丘吉爾,通報了上述情況。丘吉爾大吃一驚,因為事情發展到這步田地,顯然是嚴重危害英法兩國的共同利益的!

    當天晚上,英國內閣進行緊急磋商。決定盡最大力量調解。最後,米塞利埃不得不屈服,戴高樂則還是把他納入了新成立的九人委員會,因為「他無疑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海軍軍官,而且仍然能夠在他的崗位上為自由法國效力!」

    「戴高樂將軍成功的利益我的情報化解了這次危機,但他很快卻迎來了第三次米塞利埃危機......」納里斯冷笑了聲繼續在那說道:

    「這一次事件的嚴重程度,如果不是我就是的向戴高樂將軍通風報信。也許現在戴高樂將軍早已經辭職了......」

    孟席斯默默的點了點頭,是的,第三次事件讓英法同盟幾乎就到了徹底決裂的地步,甚至。這還把美國牽扯了進來,完全徹底的打亂了英國政府的全盤計劃......

    在北美洲的紐芬蘭海岸有兩個法屬小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上的五千多居民對維希政府毫無好感。但維希政府在島上有一座功率強大的無線電台,他們用它對美國進行廣播宣傳。還可以用來向德國潛艇通報在大西洋上航行的盟國船隊的位置。所以這兩個不起眼的小島,卻佔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美國和加拿大早就想控制它。卻礙於老貝當的情面。自法國投降以來,美國羅斯福總統、赫爾國務卿和威爾斯副國務卿一直就不遺餘力地和貝當的維希政府保持親密的關係,指望能鼓勵那位年邁的元帥能抬頭挺胸,別把法國艦隊交給德國人,並終有一天能說服和領導北非拿起武器向德國人開戰。

    戴高樂早就想收復這兩座島嶼,但這必須得到美國和加拿大的同意。當戴高樂向英國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通報他打算於11941年秋季動手時,艾登向他闡述了上述問題。得到加拿大的許可沒費什麼周折,但要取得美國的同意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自戰爭爆發以來,戴高樂一直對美國抱有極大的信心。同丘吉爾一樣,他確信美國最終會參戰,它的介入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與丘吉爾不同的是,他希望能利用美國抗衡英國對法國的影響。為此,他幾次派遣使團去華盛頓,再三提出與美國國務院合作,甚至還提出同意讓美軍充分使用自由法國在非洲的海軍基地。但是,美國竟毫無反應。

    在羅斯福總統看來,戴高樂卻「僅僅是一個法國將軍而已」。而法國將軍,自從1940年6月22日法國簽字投降,就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榮譽和光彩。

    至於戴高樂這位特別的法國準將,據深受貝當影響的、美國駐維希法國的代表李海海軍上將所提供的報告說,則不僅是「法國的叛徒」,而且還是「英國的傀儡」,甚至還帶有法西斯獨裁者傾向;另外,達喀爾的敗仗也足以說明他成不了氣候。所以,羅斯福政府一直在以雖徒勞無功但卻又令人欽佩的耐心討好維希政權,根本不願意理睬戴高樂。

    他們堅決不同意戴高樂對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採取行動;另一方面,卻打算讓「加拿大派出人員管理島上的無線電台」。這樣一來,一項軍事計劃又演變成了外國干涉法國領土的問題了。這當然是法蘭西民族利益所不能容忍的。

    於是,戴高樂於12月初命令米塞利埃海軍上將去加拿大視察駐紮在那裏的自由法國海軍部隊。到了聖誕節前夕,他便斷然命令米塞利埃立即攻佔那兩個島嶼。

    羅斯福和丘吉爾起初對此事倒沒怎麼在意,赫爾國務卿卻不然。「雖然這兩個島嶼相對來說不怎麼重要,但它們被自由法國人以武力強行佔領卻給我們造成巨大麻煩......這可能嚴重影響我們同貝當元帥的政府的關係。」

    他發表了一個公報以示憤慨:「我們得到的初步報告表明。所謂的自由法國人的軍艦在聖皮埃爾島登陸是一個武斷的行動,它違反了有關各方的協定,事先根本沒有通知或徵求美國的同意。美國政府已詢問加拿大政府準備採取什麼措施恢復該島的現狀。」

    但加拿大政府的答覆卻是:「加拿大人對戴高樂的行動感到欣慰。」美國輿論也非常讚賞這次行動,並對赫爾發表的「所謂的自由法國人」的聲明表示極大的義憤,不計其數的「所謂的國務卿」、「所謂的國務院」的挖苦和辱罵信件飛到了他辦公桌上。赫爾不願善罷甘休,他極力想說服丘吉爾支持他逼迫戴高樂撤出該島,但丘吉爾卻認為「赫爾先生完全是小題大作」,因為英國外交部已發來電報,指出任何逼迫戴高樂撤離的行動都「勢必會引起一場難以置信的動亂。我們將無法向公眾解釋」。

    戴高樂也給丘吉爾拍來了電報,明確指出「美國國務院目前對自由法國和維希政權採取的不同態度,將極大地損害法國和其他地方的戰鬥精神......美國政府對那些應對投降負責的人和犯有通敵罪的人公開表示這種偏愛,將給自由法國軍隊和領地以及淪陷區的輿論造成令人遺憾的印象」。因此,丘吉爾不僅不支持赫爾逼迫戴高樂。反而在第二天的聯席會議上譴責了投降的維希政權,並為戴高樂進行了辯護。

    但赫爾國務卿也同樣執拗。他先是起草了一份保全面子的聲明,丘吉爾拒絕簽字後,他又擬出一份新的協議草案,建議所有武裝力量都從島上撤走,兩島由美、英、加三國共管,並向羅斯福威脅說:假如總統在這件事上不給予他更堅決的支持。他就辭職。

    測試廣告2



六百四十四. 三次米塞利埃事件  
相關:  我有一座黃金島  我家農場有條龍  大獨裁者報告  小軍閥  無限怪物訓練營  這個妖怪沒節操  迷蹤諜影    道界天下  詭三國  我在異界有座城  天降鬼才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無限之軍事基地六百四十四. 三次米塞利埃事件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98s 4.0718MB

搜"無限之軍事基地"
360搜"無限之軍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