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六節 太平洋戰區
范哈兒對新型導彈的要求不高,只要艦載型v1能夠在飽和攻擊下,遠距離擊中日本的戰列艦和航空母艦就行。戰列艦太大,一次攻擊就擊沉那還是不期望的,但只要有一次命中了,隨後用不同彈頭慢慢把它磨沉了就肯定沒問題。至於航空母艦,一旦真的逼近,那就絕對是可以一彈擊沉的最佳目標。
眾所周知,二戰的大海上,航空母艦才是主角。
范哈兒到很是期待,等自己的山寨版反艦導彈上市了,不知道會讓這個主角怎麼個灰頭土臉法。
就在今天,范哈兒順利的觀看了一次實驗,從昆明湖岸上發射的一枚新型導彈,成功擊中低速移動靶艦。
在猛烈燃燒的彈火中,靶艦緩緩下沉。
對於這樣的實驗結果,范哈兒自然大為欣賞,當場拍板:
「立刻投入定型量產,爭取在一個月內製造給幾百枚,投入東南亞戰場。」
范哈兒知道,自己組建東南亞戰區司令部的建議,肯定會被英美兩國同意。而隨着戰區成立,為了立威,也為了給日本還以顏色,肯定會馬上發起一兩攻勢,而這裏面,自己的的東南亞艦隊,肯定不會少的。
而要是海戰的時候,能多了這些反艦導彈的存在,哪怕性能和命中率比實驗中的要低,范哈兒也能增加不少信心。
不過他獅子大開口的一張嘴,卻是把旁邊的研究人員嚇了一跳。
「一個月幾百枚?司令,你還是乾脆殺了我吧!」
「怎麼?有困難?」范哈兒乾笑着開口詢問。
對於這種導彈期望實在太高,才會那麼急促的要求,但現在冷靜下來想想,卻覺得一個月幾百枚確實太高了, 恐怕後世自動化的工業水平,隨便一個國家也不可能會在一個月製造如許多導彈。
剛剛還在緊張的研究員,一聽范哈兒允許解釋,立刻就抱怨:
「司令,你是不知道,這些導彈有很多部件,光是外面的外殼,都要熟練工人一下下的敲出來,時間頗費不說,我們也不可能有那麼多工人,就算多召集人手一個月敲出幾百套來,最艱難的,還是這導彈採用無線電導航。那些無線電配件,可不是工人多就能造出來的,他們需要的是技術員,要有技術啊,司令……」
反正那個研究院最後一番抱怨,表示以他們的工業水平,第一個月最多只能製造五十枚。至於以後,產量當然會有所提升,但也不可能像德國那樣,第一年完成製造近萬枚的製造任務。
聽到這個結果,范哈兒當然遺憾,但是這方面他也沒辦,技術人員可不是說培養,就能培養出來的。
而隨後,剛剛從重慶轉發來的一份電報,卻是把他的心情,弄得更加惡劣。
「該死的丘吉爾,該死的羅斯福,老子提出那麼個設立東南亞戰區的司令,就是瞎子也可以猜出,老子自己想當這個司令,竟然還是想任命麥克阿瑟為盟軍司令,讓老子只是做了個暹羅分區盟軍司令,真是笑話,那麼個職務,老子會要麼……」
本來已經收拾行裝,整頓軍隊,準備對東南亞日軍大打出手的范哈兒,在收到這個消息後,卻是立刻放棄了原來的打算。
在范哈兒看來,現在這個時候,從雲南和暹羅兩地出發,直接對法屬印度支那發起牽制攻擊,絕對是釜底抽薪的最佳時機。
不然等法術印度支那的日軍做好準備,率先對暹羅發起攻勢,那絕對會讓盟軍這邊由主動轉被動,匆忙應對,無法對新加坡的英軍進行任何幫助。
但是現在英美兩國元首發揮來的決定,卻是讓范哈兒很是不滿。
他可以想像,如果這次的盟軍戰區司令是由英國人來擔當,那這次自己的如果出戰,絕對會被英國人指揮的亂轉,必須那自己手下士兵的性命去挽救英國人。即便現在麥克阿瑟不會像英國人那樣自私,但也仍舊會在英國將軍要求,儘可能的去挽救英軍,而不是更多的考慮中**隊利益。
這樣利己的做法,換成范哈兒自己也無法避免,但自己成為被利用的對象,范哈兒就不滿意了。
隨後老蔣來電詢問范哈兒對於此事的意見,老范立刻一口拒絕。
並且很是直接的對老蔣表示:
「如果英美讓麥克阿瑟擔任東南亞戰區司令,那對中**隊就必須有所補償。」
不是范哈兒不想主動要求擔任戰區司令,而是他在看到英美兩國的決定後,仔細想想,目前他們兩國在東南亞的實力,還沒有完全被日軍擊潰,所謂的戰鬥力和影響力,可能還在中**隊之上。這個時候就算自己擔任戰區司令,估計也無法鎮服英美兩國的那些將軍們,他們仗着自己手下有兵,應該也不會服從指揮。
所以考慮再三,范哈兒還是決定不和麥克阿瑟爭這個盟軍戰區司令的職務。
而且他也相信,如果自己不全力出手,戰事仍舊按照歷史上那樣發展的話,屢戰屢敗的麥克阿瑟,很快就會被不滿戰局發展的英美兩國高層,給聯手鎮壓下去。
到時候,實力大損的東南亞盟軍,才是自己適合接手的對象。
雖然范哈兒也知道,這樣的局勢發展,對於整個盟國的抗日過程來說,並不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為了中國和自己的利益,他還是決定這麼做。
所謂馬上出兵援助盟軍的行動,那就肯定要押後了。
在老蔣狠狠從美國人哪裏敲了一筆物資和武器後,麥克阿瑟這個剛剛從馬尼拉撤出來的美國將軍,就順利擔任了第一任東南亞戰區盟軍司令。
只是因為范哈兒的大軍還在昆明,中**隊還未大規模對法屬印度支那出兵,中國派遣到東南亞的軍隊現在僅有在暹羅的一個精銳師,所以這個任命實際對中**隊制約不大。
而因為英美明顯的自高自大姿態,讓范哈兒很是不滿。所以他很直接的就向老蔣建議,要求他自任中國戰區總司令,並且要求對於派遣到其他戰區的中**隊,同樣擁有獨立指揮權,不受其他戰區司令制約。
這是一個很過分的要求,如果真的被盟國接受了,那將來中**隊將顯得非常異類。
幸好此時中國也還沒和其他盟國一起大規模並肩作戰,英美並不能看出范哈兒過於的**裸排外性格,意見提上去後,他們並沒有馬上拒絕。相反,在和麥克阿瑟商量了以後,中國還順利拿到了暹羅的指揮權,此後暹羅將會併入中國戰區管理,而中國戰區司令,自然是老蔣無疑了。
事實上,華盛頓的那次會議,本來到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就可以宣讀結束。但是英美之間條件,卻需要兩**事領導人經過幾個星期的常常是激烈的爭論才能訂出來。他們在聯邦儲備大樓召開的會議常常拖到深夜。在城區對過的「五月花」飯店,比弗布魯克勳爵和他的供應部的官員一起,正同羅斯福的「生產大王」優先分配供應局局長唐納德?納爾遜進行討論,竭力爭取美國將它的工業和軍火產量翻一番。
與此同時,羅斯福和丘大胖子正在集中精力起草一項合適的聲明,這項聲明將按照他們賦予大西洋憲章的原則,籠統地規定出同盟國的作戰目標。
丘吉爾讓羅斯福起草「協約國」聲明,他自己匆匆忙忙跑到渥太華進行兩天的訪問,他在加拿大議會發表講話,號召加拿大人與英美團結起來。他在元旦返回白宮的時候,羅斯福已經有了一個靈機一動的主意:用「聯合國」一詞來代替「協約國」。
聯合國聲明重申了大西洋憲章規定的四大自由,第二天,二十六個國家的代表莊嚴地在這項聲明上簽了字,其中包括蘇聯大使馬克西姆?李維諾夫,他經過說服方才同意宗教自由也意味着有不信教的自由。聲明本身並不能贏得戰鬥的勝利,礙於莫斯科的情面,聲明沒有提到日本,但它闡明了簽約國是誰和為什麼而戰鬥。
「聯合國」現在理應使用共同的武器來「保衛生命、自由、獨立和宗教自由」,但是,英國和美國的參謀長們在如何進行戰爭和應在哪裏集中有限兵力的問題上發生了深刻的分歧。
英美這兩個同盟國中的寡頭也不允許澳大利亞人、荷蘭人和中國人參加他們的討論會,在這些討論會上,英國人象踢人的小公牛一樣地攻擊馬歇爾將軍提出的任命盟軍最高司令的計劃。現在物資供應的把柄在美國人手中,丘吉爾感覺同意任命幾位戰區已經很不容易,再設立幾個司令,豈不是拱手將所有英軍的指揮權交給美國了。
作為讓麥克阿瑟出任東南亞盟軍戰區司令的補償,霍普金斯把丘吉爾拉到一邊,向他保證將由一位英國將領指揮整個遠東和太平洋戰區。雖然很明顯,偌大的一個遠東太平洋地區,因為範圍太廣,根本不可能有實際指揮具體的戰役,只是一個榮譽性的虛銜罷了。
馬歇爾將軍已經贏得了海軍上將金的支持,十二月二十八日,他在丘吉爾的臥室里同這位首相發生的一場對抗中,確保了這個組織安排上的勝利。坦克手能不能開軍艦,在這個問題上進行了一場激烈的交鋒後,丘吉爾笑容滿面地從浴室走出來,贊成由英國將軍阿奇博爾德?韋維爾領導美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四國最高司令部。
為了建立丘吉爾所期望的同盟國聯合軍事陣線,已經作出了初步的努力,但要消除惶惶不安的澳大利亞政府的擔心,還要費一些周折。澳大利亞政府本來憂擔心它的北部港口城市會遭到轟炸。坎培拉致電丘吉爾首相,擔心新加坡將會陷落,首相回電說:
「我們決心奮力保衛的不僅是這座海上堡壘,而且是從仰光到達爾文港的整條戰線」。
丘吉爾告訴約翰?柯廷總理,前往埃及的護航運兵船隊已改變航向駛往遠東;由於澳大利亞四個最精說的師有三個在北非作戰,第四個在馬來亞戰鬥,他的內閣理所當然地擔心菲律賓和新加坡失守後澳大利亞就會面臨入侵的威脅。
澳大利亞軍事領導人沒有應邀參加阿卡迪亞會議,柯廷感到不安,他還擔心英國不會履行義務,因此在十二月二十七日墨爾本《先驅報》上發表文章,公開表示他的憂慮。他在這篇文章中不僅駁斥了太平洋戰爭只能看作是全面戰爭的一個從屬部分的說法,而且提出了使丘吉爾大為惱火的建議:澳大利亞將不得不請求俄國提供援助,並同美國一起制訂它自已的太平洋防務政策。
因此,英國首相希望韋維爾將軍指揮遠東戰區是有強烈的政治動機的。但是他的軍事顧問們意識到,保衛這麼大的一個防禦區的任務是無法完成的,因而認為美國人恐怕故意要他當替罪羊。迪爾爭辯說,讓他們的一個將領承擔即將到來的災難的責任是非常危險的。韋維爾本人對自己被任命的消息並沒有表現出更大的熱情。
由於丘吉爾首相的急躁,韋維爾已經卸掉他在中東司令部的職務;現在他致電迪爾:
「我知道人是要抱孩子的,可這是個四胞胎!」
很顯然,韋唯爾也知道,這個四國總司令的職務,根本是一個不可能真實運用的虛職。
韋維爾將軍是一位不好激動的軍人,喜歡冷靜地思考問題。對他來說,美英荷澳聯軍司令部,以四個盟國分散的兵力守衛兩千英里的抗日防線,任務已經夠艱巨了,再要協助防守暹羅,實在太複雜了。
另一個負擔是必須同蔣介石合作,蔣介石將擔任中國、暹羅和北印度支那的最高司令。
兩人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的重慶會議上就戰略問題發生了衝突,英國人認為他們自己的軍隊只能保衛他們的帝國,拒絕了中國要求英國派遣部隊到保衛緬甸的中緬鐵路、中緬公路,同樣拒絕了老蔣讓英軍返回暹羅和中**隊並肩作戰的建議。但反過來,英國卻又要求中國出兵保證暹羅的交通線,以保證英軍從印度經緬甸-暹羅-馬來亞的補給線。
自從光復暹羅,擊敗了鑾披汶的法西斯政權後,英國的那個精銳印度師,就已經轉道進入馬來亞,來到了新加坡,參加抵抗日軍攻擊獅城的作戰,此時在暹羅境內已經沒有成建制的英軍部隊了。
事實上,暹羅的光復作戰行動,對於英國的好處遠大於中國。中國僅僅是為中緬鐵路和中緬公路贏得了幾百公里的安全線,而英國,則是直接打通了從印度到新加坡的交通線。此後,只要日本不出兵暹羅,這條交通線就能保證前線的武器和物資供應。
同樣,羅斯福和馬歇爾將軍也都堅定地認為,當務之急是要使那幾條不可或缺的供應線保持暢通,以便使中國和英國都能夠在戰爭中堅持下來。
當蔣介石一再要求美國派遣軍隊、供給飛機時,美國不能不儘可能滿足這些要求。羅斯福總統答應提供五億美元貸款,並派約瑟夫?史迪威將軍擔任這位老蔣大元帥的參謀長,但他的名義上的頭銜是駐華美軍總司令。羅斯福在致蔣介石的電報中保證:
「這樣的安排將使閣下的影響能夠在制訂各戰區進行戰爭的總戰略時發揮出來。」
羅斯福的行為,激怒了丘吉爾,他抗議過高估計中國對全面戰爭所能作出的貢獻。
不過,丘大胖子也終於不得不遷就羅斯福和歷史原則,因為在他看來,中國對美國人的思想有着特殊的影響。最近的一次民意測驗證實了這一點:在美國,十分之八的人認為中國是他們的天然民主盟友——恰好是把英國看作是他們的長期夥伴的人數的一倍!
而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則是因為丘大胖子並不像讓英軍分兵去暹羅保護自己的交通線。他一面不滿美國把大量物資給了中國,一面卻是屢次在盟國會議上,要求拿了美國物資的中國人立刻出兵暹羅,保障英國的交通線。
這樣的要求,他同樣通過前往重慶參加軍事盟軍會議,順便視察那些從香港光榮撤退回來的英國士兵的韋唯爾,幾次向老蔣提了出來。
老蔣並不反對中國出兵暹羅,實際上,對於出兵暹羅這一事,他早就定在了范哈兒的頭上。只是那位范哈兒這位實力雄厚的袍哥並不那麼好指揮,范哈兒還想等新加坡的戰事發展再看,不願意馬上出兵,老蔣也不好強求,只是下令讓范哈兒自己來重慶向韋唯爾解釋。
至於另一邊,也許是從美國那兒敲詐好處習慣了,自然也想再次要求讓英國也付出一定代價。要出兵暹羅保護新加坡英軍的生命線,也可以,但那當然得付給中**隊一筆勞務費。
這樣的答覆,氣得驕傲的英軍總司令韋唯爾直跳腳,轉到丘吉爾那兒後,也是讓丘大胖子好一陣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