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崖頂
四月二十八藥王寶誕,本該是個喜慶祥和的好日子。可惜滿京城烏煙瘴氣、混亂不堪,以至人心懨懨,連法會遊行也是虛走個過場便悄無聲息結束了。
時值多事之秋,大天白日也不太平,這邊廂信眾剛抬着藥王金身走到城門口,那頭便有人縱馬撞翻數名士卒硬闖出了城。城門戍衛不知聽了哪裏來的流言,誤將其認作是逆賊沈思,當即集結幾隊人馬聲勢浩大追了上去。
官兵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總算逮住了人,本以為就此立下大功可領百金之賞了,誰知卻是空歡喜一場,那傢伙根本與沈思扯不上絲毫關係。他只是城中一名遊手好閒的紈絝子弟,因新得了匹西域寶馬想在狐朋狗黨們面前顯擺一番,所以跑到大街上耀武揚威兜了幾圈,怪只怪連馬也欺他騎術不精,根本不聽駕馭,徑自一溜煙跑出城撒野去了。
衙門左審右審,又是曉以利害又是嚴刑逼供,終究問不出半點有用的訊息,無論如何人是抓錯了,最後只能治那小子一個「滋事惹釁、擾害百姓」之罪,狠狠打了他幾十大板解氣。
正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抓人打板子的鬧劇還未落幕,位於城東的晉王行館又忽然發生了爆炸。硫磺、硝石配製而成的火藥轟隆巨響,猶如驚雷劈空,震得半條街天搖地動,一幢三層小樓瞬息之間被夷為平地,連門前的上馬石、下馬石都已炸得四分五裂。
響動過後烈焰騰起,滾滾黑煙籠罩了半天天宇,所幸連日來陰雨綿綿,水汽濕重,火勢並未釀成更大的災禍。救火兵丁很快趕到,持着水銃衝進濃煙之中。館舍四周圍滿了看熱鬧的百姓,那些男女老少盡皆掛起一副諱莫如深的神情交頭接耳着,世傳小皇帝召晉王入京賀壽是有意要除之後快的,這場大火不就是鐵證?
消息傳進宮,小皇帝驚詫不已。火藥倒是他命人預先埋下的不假,可如今並非動手的絕好時機。到底是誰如此大膽,破壞了他的全盤計劃?
他與晉王叔侄二人各懷鬼胎彼此算計,已到了劍拔弩張、你死我活的境地,之所以還沒撕破最後一層臉皮,是因為晉王盤踞晉原日久,兵強馬壯財雄勢大,並無萬全把握可一舉將其殲滅。此番晉王冒險進京着實出人意料,小皇帝又生性多疑,在沒弄明白晉王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藥之前,他是斷然不會輕舉妄動的。推己及人,他相信晉王一定在醞釀着什麼驚天陰謀,並且早就預備好了足以牽制他、威脅他的後招,不能不防……
小皇帝的生身母親是個連名字都未留下的低賤宮女,打從他一出世便被交給了無法生育的柳貴妃撫養。柳貴妃待他雖不比親生骨肉,卻也悉心教導呵護有加,只可惜他實在不討先帝歡心,品貌、才幹都與年長三歲的哥哥相去甚遠,眼見他與太子之位徹底無緣,柳氏的態度也就漸漸冷淡了下來,人前還會演一演母子情深的戲碼,人後簡直是話不投機半句多了。
好在世事變幻無常,萬千寵愛的太子殿下不過是騎馬遊獵的時候摔了個跤,哪承想就一命嗚呼了,而他這個被棄如敝履的傢伙竟一翻身榮登了大寶。登基之後他孝奉柳貴妃為太后,又迎娶柳貴妃的外甥女做了正宮皇后,本就風光無限的柳家這一下更加是榮寵至極、權傾朝野了。
可小皇帝心裏始終橫着根利刺,既要倚仗柳家,卻又無法完全信任柳家。他所信之人滿打滿算僅僅兩個半而已——一個是寧陽公主,他的嫡親姐姐,另一個是顧明璋,雌伏於他身下輾轉承歡的枕邊人。至於剩下那半個,乃是他的表弟兼伴讀衛謙。小皇帝堅信衛謙對自己是忠心耿耿的,然而他從不曾把衛謙當人看待過,在他眼裏,那只是一條被掃地出門的喪家犬而已。他收留一條狗在身邊,完全是出於善良、仁厚之心。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將柳月嫻賜婚給衛悠為妃,他是想通過這錯綜複雜的姻親關係,織就成「一榮共榮、一損俱損」的巨大羅網,將幾家人牢牢圈住,維繫在自己身邊。
現而今顧明璋被沈思給殺了,寧陽公主又是個只知享樂不通政事的婦道人家,面對老謀深算的晉王,他愈發沒了主意,更不肯輕易與人商量。
就在所有人都認為晉王註定已深埋地下之時,晉王卻乘坐着寧陽公主府的豪華車架、手持着太祖皇帝御賜的金劍大搖大擺出城去了。他人走得從容不迫,還不忘留書一封,說是獲悉行館爆炸一案乃朝中奸黨作祟,有人不但蓄意挑撥叔侄二人的關係,還想除掉自己嫁禍給聖上,陷聖上於不仁不義之地。他晉王爺是為了顧全大局,不留給對方可乘之機,才被逼無奈不告而別的。
看罷書信,小皇帝氣得七竅生煙,好好一盤棋,明明勝券在握了,卻在最後關頭被人反將了一軍,現在晉王不但毫髮無損,還找到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全身而退了,直堵得人一口惡氣憋在心頭,有苦無處訴。小皇帝越想越不是滋味,搞不好那火藥就是晉王自己引爆的,老傢伙真真狡猾,這招「賊喊捉賊」不但可躲過一劫,還可博得了天下萬民的同情,給他搖身一變成了含冤抱屈的受害者!
埋藏火藥之事進行得十分機密,經手人不多,到底是誰暗中將風聲透露給了晉王?他思前想後,愈發覺得每個人都有可疑,這滿朝文武全不是好東西,十之八|九都該推出午門斬首示眾!
煩心事還遠遠不止於此,緊接着都尉司接到密報,說有人在城郊藥王廟見到了沈思的蹤影。且不管真假,都司衙門仍是迅速點齊人馬殺往了藥王廟而去。事有湊巧,他們趕到現場的時候,正看到襄樊郡王衛悠與沈思糾纏一處,只見那襄樊郡王絲毫不念昔日同窗之誼,斷然揮劍重創了沈思,可沈思卻趁他一閃神的功夫鑽空子逃走了。
官兵馬不停蹄,緊隨衛悠等人追了上去,不想半途中殺出另一撥人馬,不費吹灰之力救走沈思,又很快消失在了重重山嶂之中。
小皇帝雖稱不上多麼精明強幹,卻也不是個徹頭徹尾的蠢材。只消將一日之內發生的所有事事前前後後聯繫在一處,背後真相已然呼之欲出了。那襄助沈思出城的不是晉王又是何人?
他也曾反覆思索過晉王此來京城的目的,但他始終難以置信,堂堂晉王爺豈會為個貌不驚人的男寵以身犯險?如今看來這沈思一定有其過人之處,否則怎會將晉王千歲迷惑得神魂顛倒,連生死都棄之不顧了呢!
得知了沈思的下落,自然要去追的,但如何追法尚待斟酌。沈威汝寧自刎,沈家軍死的死、散的散,寵臣顧明璋又被人砍了腦袋,北方一線兵微將寡、群龍無首,小皇帝一時之間根本沒有底氣與晉王硬碰硬。他雖貴為天子,卻是晉王晚輩,就算要先出手,也需找到切實證據,師出有名才行。
明里走不通,只能來暗的,他趕緊一道密旨發出去,責令沿途州縣以緝拿流匪為名對來往車馬嚴加盤問,一方面固然是為了搜尋沈思,另一方面也想藉此拖住晉王回程的腳步,留下時間給他的密探細細搜查。
人手派出去一批又一批,始終未曾發現沈思的蛛絲馬跡。小皇帝腦筋一轉,頓感事有蹊蹺。晉王一行走的是管道大路,還明目張胆擺出了全副儀仗,任憑自己明里暗裏如何虎視眈眈,依舊是不緊不慢,閒情逸緻堪比遊山玩水,就好像故意賣出破綻給人追趕一般……對了,那必是一招聲東擊西之計!
思及此處,小皇帝趕緊派人去查晉王帶來京城的兵馬情況,一查之下,果然少了副指揮使詹士台率領的一支隊伍。他心中暗喜,立刻撒開人馬前去追蹤詹士台所部。詹士台發覺到有人尾隨,竟兵分幾路遁入了山林野地,這下小皇帝更加篤定了自己的判斷。
只可惜,又一場雞飛狗跳的追逐過後,小皇帝不得不承認,自己再次敗落在了晉王的障眼法之下,終究竹籃打水一場空。他氣得哇哇亂叫,把自己關進崇政殿直到深夜,還將陳設於書案上的筆墨紙硯、詔敕奏章全部掃落在地,又摔又砸,用腳踏得稀爛。
既然動不得晉王,他滿肚子的火氣只好拿自己人開刀了,隨隨便便御筆一揮,便將都尉司各級官吏悉數下了大獄,那日城門值守的近千士卒更是不分青紅皂白全部判了斬立決。
經歷過沈威一案,朝野上下本已人心惶惶,此舉一出,不論忠良之士抑或奸讒之徒,無不在心裏暗自搖頭嘆息,噫乎,大周危矣……
沈思一覺醒來,四肢百骸都透着濃濃的倦意,實在捨不得張開眼睛。絲絲縷縷的藥香鑽進鼻孔,傷口處泛着清涼,想來已被細心包紮過了,衣褲也都換了嶄新的,柔軟又舒適。這段時日他風餐露宿、奔波流離,幾乎忘了安安穩穩躺在枕頭上是什麼滋味。
還沒來得及享受久違的安逸,一波接着一波的眩暈感便隱隱襲來,最初他以為是睡得太久腦子發了昏,可是很快,身下的床榻與地面也都在有規律地晃動着……他猛然反應過來,自己八成又被帶上船了。
他從小習武,身強體健弓馬嫻熟,無論面對兇殘敵兵還是猛虎野獸都毫無畏懼,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獨獨怕水,泅渡就必定沉入江底,乘船則免不了吐個一塌糊塗。
果不其然,神智才清醒沒多久,胃裏便是一陣翻湧,他連忙翻身趴在床榻邊乾嘔起來。
嘔吐聲傳到艙外,似驚動了守護之人,帘子一掀,亮白太陽光霍地照射進來,刺得沈思狠狠一閉眼。他緊皺雙眉抬頭望去,那裏立着個黑乎乎的人影,因是逆光,只能辨別出大概的輪廓。
其實根本不用費神細看,只憑藉着身量體魄、舉止氣度,甚至僅僅是急緩有度的腳步聲,他也能一下認出對方是誰。
晉王通身粗衣麻布的漁夫打扮,袖子隨意挽起到肘部,手裏還端着熱氣騰騰的湯羹,看去比平日少了些許尊貴,多了幾分親切。他沖里輕輕喚了聲:「念卿,」也不等回答,便徑直走到床邊,「你醒來就好,肚子定是餓了吧?這是上好黑魚熬的,補血益氣,有助於傷口癒合。」
聞見香味,沈思倒真覺出饑渴難耐了。他也不客氣,撐起身將碗接在手中,平靜道了一聲:「多謝。」沒有賭氣也沒有感激。
晉王小心觀察着沈思的神情,心下黯然。此刻他們近在咫尺,中間卻隔着一扇看不見的門,那門被沈思「嘭」地關上了,落了粗重的鐵鎖,用手敲不開。
沈思並沒精力考慮那麼多,只管端起湯碗一口氣灌了下去。也不知是烹調之人廚藝太差,還是身體上的傷痛影響了食慾,這魚湯喝在嘴裏腥中帶苦,激得陣陣反胃,他忍耐半天,終是原封不動吐了出來。
晉王見狀懊惱不已,出發之前他特地命人配齊了滋補和療傷的藥材,內服外敷面面俱到,卻偏忘了沈思畏水這碼事。如今別無他法,只能重又備好食物端上來,不想沈思吃了之後吐得一發不可收拾,魚湯吐淨了,仍趴在那有氣無力嘔着酸水。
為了減緩暈船帶來的不適,沈思只好閉眼靜臥在榻上,動也不敢亂動。正是初夏時節,岸邊柳樹上青蟬「知了知了」吵個不停,惹得人心煩意亂。他恍惚覺得身下飄遙無羈的小舟好似一片柳葉,懸浮於半空,隨時可能墜落。這難以掌控的失重感使他心頭忽起忽落,時不時趴在榻邊乾嘔上一陣,嘔吐總會牽扯到腹部的傷口,隨之而來便是難捱的劇痛。
就這樣吃不下也睡不着,才兩三天功夫,沈思已經被折騰得形容憔悴面黃肌瘦,連起床的力氣都沒有了。晉王只怕照此下去他會支持不住,也顧不得可能暴露行蹤的危險,立時決定靠岸去綁個郎中上船。
晉王知道,只要他不在晉原,就是處於危險之中,無論跑得多快、多遠都免不了被小皇帝的密探追上,因而明目張胆帶走沈思不是個好辦法。一旦被他那皇帝侄子抓住把柄,不光保護不了沈思,還會白白送給對方一個「發難」的好藉口。
猶記得當日許州地界偶遇過一位老神仙,那位老先生曾送過他「借得好風、遇水則行」之語。看來要救沈思,選擇水路才是正理。因此他一面派了孫如商帶着自己的替身大張旗鼓穿州過境,一面着詹士台兵分幾路虛虛實實引開皇帝注意,而他本人則率領屠莫兒等幾名至近親信暗度陳倉,先沿大江東進,取道揚州府,再經運河逆流而上奔赴德州衛,最後經陸路返回晉原。晉原位於京師的西北方向,小皇帝想破腦袋也料不到他會反往東走。
為了不引起沿途官兵的注意,他們選擇了破舊漁船作為掩護,幾艘船化整為零,中間拉開距離,又首尾呼應。前頭兩艘負責探路,後頭兩艘負責警戒,船與船之間都定下了特殊的暗號,一旦遭遇到任何危險、變故,前後船便會迅速發出相應訊號,留下充足的時間給晉王棄船上岸。
因事關重大,京中又遍佈了皇帝的耳目,為防走漏風聲,慣常伺候在身邊的一干人等晉王都未令其隨行,僅有的幾名侍衛也是因為平日鮮少露面才被選中。至於屠莫兒,他與晉王形影不離,晉王能為自己造個替身,自然也代他準備好了。
登船之初晉王生怕沈思會受傷痛之苦,特特配齊了各色藥材,本以為萬無一失,不想最終拖垮沈思的卻是小小暈船之症。為安全起見,船隊不敢輕易在城鎮停留,只能暫且尋個偏僻的小碼頭靠岸,力圖以最快速度找個郎中出來。
下了船一打聽,當地人都說此處窮鄉僻壤,並沒什么正經大夫,若有人病了,只找村頭的牛家後生討幾副草藥喝喝便是了。病急亂投醫,侍衛們只得硬着頭皮上門去瞧瞧,一問之下倒也巧了,那戶人家世代經營草藥生意,疑難雜症是不會治的,但說到蚊蟲叮咬、溺水暈船這些小毛小病,卻是經驗豐富。那牛家小子父母早亡,孤身一人無牽無掛,聽侍衛言明是上船出診的生意,醫好了可付百兩雪花紋銀作為診金,當即喜出望外,乾脆利落應允了下來,又詳細問過沈思的病狀,麻利收拾起幾樣草藥便跟着上了船。看他歡天喜地的模樣,侍衛們當然不會告訴他此行是有去無回的。
一上船那小子就動手煎制起了草藥湯。他倒機靈,見兩名凶神惡煞的侍衛都對晉王極為恭敬,便知晉王才是身份尊貴之人,故而態度頗為殷勤,手腳忙碌着還不忘講解道:「老爺您無需擔心,這五月天溫熱多雨,滿是鬱蒸之氣,人本就容易被邪毒所侵,整日裏水上飄着,頭昏腦漲也是難免。我在這藥里特意加了徐長卿根和生薑,可解毒化濕驅寒鎮痛,保管那位公子藥到病除。」
&晉王略點一點頭,也不多話,只淡淡掃了眼立在身側的侍衛。
那侍衛走上前去,從煎好的藥壺裏倒了一碗出來,看似要送進房內,卻一個趔趄朝年輕後生身上跌去,碗裏滾燙的藥汁也跟着晃晃悠悠灑出了大半。牛姓後生淬不及防,嘴裏驚呼着想要躲閃,無奈手腳笨拙不聽使喚,被侍衛撞得倒退出幾步一屁股坐在了船板上,連胳膊也被藥湯潑濕了,燙得嘶嘶直抽涼氣。
照此不難看出,他四肢無力下盤不穩,並非習武之人。
侍衛趕忙將他扶起,一臉歉意:「小兄弟,真是對不住,看我粗手粗腳的,你快去拿冷水沖沖,否則起了水泡就麻煩了。」
&說,好說。」年輕後生不疑有他,連連答應着,趴到船舷邊將手伸進水裏沖洗起來。那侍衛趁機一仰頭,將碗裏剩餘的藥汁喝了下去。
片刻之後,年輕後生擦乾水漬,回頭重新倒了碗藥出來。晉王與那侍衛交換過一個眼神,確認對方並無任何不適症狀,這才笑着說道:「勞煩小郎中了。」
那小子姓牛,說話倒不吹牛。一付藥喝下去,沈思的症狀立刻減輕不少,這幾日躺得他渾身僵硬,好容易有了點精神,便與牛家小子有一搭沒一搭閒聊道:「小兄弟如何稱呼?」
對方見自己的藥立竿見影有了效果,既欣慰又高興,忙不迭答道:「小人名叫牛黃。」
沈思不覺輕笑:「牛黃?那可是一味熄風止痙、開竅化痰的好藥。」
牛黃甚為驚訝:「公子也懂藥理?」
沈思懶懶搖頭:「藥理我是不懂的,只從前略翻看過幾眼,記得上面說,牛黃者膽中得之,大如雞子黃,藥中之貴莫復如此,可見是個好名字。」
牛黃聞言竟有些不好意思起來:「公子見笑了,我家祖祖輩輩擺弄藥材,名字都是隨口叫的。可不比你們大家公子名號起得響亮,一個個又有學問又好聽。」
沈思一愣,旋即自嘲地嘆道:「好嗎?着實不好,分明是孤苦之兆……」
他的名字是父親起的,所謂「思」者,不過是心中一念,所謂「念」者,必定不得相見,所謂「卿」者,又大多遠在天邊。
見沈思情緒驟然低落,閉了眼躺在那再無聲息,晉王朝牛黃輕擺了擺手,牛黃會意,收起藥碗悄悄退了出去。
有了牛黃的獨門草藥,沈思總算可以照常飲食了,外傷雖一時半刻難以痊癒,氣色卻紅潤不少。晉王臉上也逐漸有了幾分笑意。
船行到魯運河一段,沈思會偶爾鑽出船艙透透氣。他也懶怠多說話,只管靠在一個地方默不作聲,似在觀看風景,眼神卻是空的。有時晉王擔心他受風着涼,勸他回去休息,他雖不反駁,卻也不肯挪動地方。就這樣不吵不嚷,只悶悶僵持着,晉王倒拿他沒辦法了。
岸邊百草茂盛,長滿了粉色的菖蒲花,一株株亭亭玉立、碧翠含香。菖蒲葉細長單薄,常被詩人吟誦成青光畢現的寶劍,三尺青青古太阿,舞風斬碎一川波……只可惜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一旦秋來西風起,銷盡鋒棱怎奈何……
小船悠悠,一路飄遊,過去濟州便是兗州,過去兗州便是家鄉了。極目遠眺,他仿佛望見千山萬水的那一端,炊煙裊裊的青磚小院,門口老榆樹上結滿了綠褐色的榆錢。姐姐與僕婦們就在窗邊專心致志做着女紅,陽光從窗口散進來,一束一束,光影里浮塵亂舞……
一陣寒意從腳下攀爬而上,滲入骨髓,沈思止不住打了個冷戰。在他身前幾尺的地方,晉王正背對他筆直站立着,沈思不想被遮擋視線,向旁邊輕移了兩步,隨着他這一動,晉王也跟着挪出兩步距離。沈思霎時頓悟,晉王是想用身體幫他阻擋迎面而來的獵獵河風。
這意外的發現使他無端氣惱起來,他氣晉王的無微不至,更氣自己竟會留意到晉王的一舉一動,將那無微不至看在眼裏。他氣自己明明怨恨着晉王,一心想殺掉晉王,卻還要依賴於對方的保護。
可是除了晉原,他又沒有別的地方可去。他不能再為自己的任性莽撞連累更多人無辜送死了。在至高無上的皇權與統領萬民的朝廷面前,他顯得渺小而不堪一擊,重重危難好似混雜着流沙的滾滾洪水,隨時會將他吞沒。身後已退無可退,前方又吉凶莫辨,天下之大,竟找不到一處安身立命之所。
細算算時間,想必伯齡已然披着絳紗緋袍,迎娶到他的新嫁娘了吧。鳳凰于飛,和鳴鏘鏘,紅燭搖曳,*暖帳……伯齡啊伯齡,從今後你背靠柳氏,如虎添翼,很快就將要一展平生夙志了吧,只可惜當日紅崖頂上的江山之諾,我怕是再不能踐約了。
這世上有一樣東西,叫做「時」,它凌駕於人與萬物之上,晝夜交替、四季更迭,誰也莫敢與之較量。「時」不來,運難轉,「時」過,卻又境遷,縱使審「時」度勢,難免「時」不我待。它便是如此肆意地凌虐人心,熬干骨血。
忽然間,沈思耳邊響起了衛悠的話——當今朝廷最有權勢的兩個人當屬皇帝與晉王,只要他二人鬥起來,大周必亂,他二人斗得足夠凶,我才能趁機取得皇帝信任,一步步培植親信嫡系,等候時機取而代之……
如果皇帝要殺之人正是晉王想保之人,他們之間的大戰是否不可避免了?晉王身邊有孫如商掌控大局,有辜卓子神機妙算,又有張世傑、詹士台等人可指揮兵馬上陣殺敵,對抗小皇帝並非全無勝算,而今只差鬥志而已……
一個浪頭打來,船身劇烈搖晃了幾下,沈思猛地回過神來,驚覺自己竟是要瘋魔了。
古時候有白起用計長平,孫臏血恥馬陵,田單火牛陣救國,聶政自毀報友,他沈思身上本該流着那樣的血,什麼時候竟也學起陰險小人玩弄的勾當了!
在他胸膛里,似有一團火在烘烤着,喉嚨乾燥難耐,幾乎冒起白煙。太陽穴突突跳着,使他昏昏沉沉意識模糊……
他夢見自己牽着那匹叫「戰風」的黑色小馬,走在青草芬芳的攬月山下,泉水聲叮咚入耳,和着牧童的竹笛小調兒。他記得自己是在等一個人,他有很重要的話要對那個人講……可是須臾之間竟狂風驟起,太陽斂去了光輝,變成一顆烏黑的墨塊,大地震顫着,裂開一道道巨大的豁口。他的馬就站在裂隙邊緣,隨着碎石一同跌落下去,他慌忙伸手去拉,卻只勉強扯到了韁繩。那韁繩套住了馬的脖子,勒得皮肉「噶吱」作響,馬頭呼呼喘息着,一忽兒又變成了父親的臉,變成了哥哥們的臉,變成了姐姐、姐夫,甚至那個未曾出世的小外甥。他們每個人都被繩子勒得臉孔充血青筋畢現,可沈思不能鬆手,一旦鬆手,他們就會跌入萬丈深淵……
沈思死死抓着那根韁繩,繩子陷進了肉里,不斷向下滑脫着,他恨不得哭出聲來,希求那個人能快些趕來,將他解救出困境……終於,他看到了那個熟悉的身影,那個人之於他比知己更寬厚比至親更寵溺,他們之間不說也都會懂,不解釋也沒關係,不挽留也不會離開……
他知道自己有救了,明明眼角還潮熱着,卻已不自覺浮現出了心滿意足的笑容。那隻溫暖的手掌撫上他的脊背,然後……猛一用力,將他推向了阿鼻地獄。
跌落的瞬間他掙扎着回過頭,卻見那個身影化作了一團難以捉摸的迷霧,隨風散去。在深淵之上,出現了另一個身影,是匆匆而來的衛悠,衛悠探出半邊身體,徒勞地伸出手,可拼盡全力也夠不到自己。跌入無邊黑暗之前,他只來得及絕望地喚出一聲:「伯齡……」
近鄉情怯,近鄉情怯,晉王知道這河兩岸廣袤無垠的齊魯大地正是沈思的家鄉,他觸景傷情才會愈發悶悶不樂。此時再多言語也是枉然,只要默默照顧好他就是了。
聽見身後的呼吸聲漸漸悠長,晉王猜測沈思是睡着了。他躡手躡腳取了外衫過來蓋在沈思身上,又小心翼翼擦拭着沈思額頭的細汗。手指觸碰上皮膚,沈思不悅地側了側頭,隨即嘴角微微翹起,似在笑着,又似在低聲嘟囔着什麼。晉王好奇地俯□去,將耳朵貼近沈思唇邊,他聽見沈思在喃喃輕嘆着:「伯齡……伯齡……」
晉王像被點住穴道般僵在原地,手指還懸在沈思額頭上方,久久沒有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