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市面熙熙攘攘。開封府照壁外面,聚集了很多人,把路都堵住了。
有兩堆人,其中一大群男女老少聚集在那裏看熱鬧,一個書吏敲着鑼要念告示。而這邊還有一群人,全是穿長袍戴幞頭的男子,老少都有,大伙兒擠在那裏正在看牆上貼的黃榜。
「生徒」俞良也在其中,他剛從紅鶯家裏趕過來看榜。參加進士科考試的人選,一種叫鄉貢、一種叫生徒,俞良就屬於當地縣學館送的生徒。
就在這時,一個漢子忽然大喊一聲「中了」!接着便蹦了起來,腳提起來時,手便在鞋上用力一拍,手足舞蹈面露紅光,又仰頭「哈哈哈……」長笑起來。
旁邊一個似乎是認識他的人打躬作揖,神情複雜道:「恭喜梁兄……」
俞良側頭看了一眼,繼續昂着頭細看上面的榜單。進士科及第者人數不多,他一連看了好多遍,仰得脖子都疼了,仍舊沒有看到自己的名字。
果不出其然,沒中。
俞良呆立在那裏,一時間不知身在何處,也不知怎麼辦才好。難道要回家去種地?可是他什麼也不會,何況愈家那些地真沒什麼好種的,家中父母、妻子、兄弟起早貪黑十分賣力,可他平素連紙墨的花費都不寬裕,還要靠族中叔伯接濟費用。
而那紅鶯,想來也待自己不薄,可是只送些筆硯紙墨、吃食,和考試必要的費用,多的錢是沒有的……她有次說的,不能餵得太飽,大概就是那個意思。
此時此刻,俞良有點無顏見家中父老的感覺,只因對家裏毫無作用,現在連個結果都沒有……再過三年繼續考?俞良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那塊料。
就在這時,聽見「唉」地一聲,只見一個兩鬢都已斑白的瘦漢轉身離開了榜下,孤零零地朝大街上走去。俞良望着那背影,一時間覺得那個人就是自己的命。
不遠處的牆邊,一個書吏正在偶爾敲一下鑼,一面大聲吆喝道:「功名人人有,只要肯出頭!便是不求名,白手置田畝!」
俞良被那打油詩稍稍分心,大抵讀書人容易被這種東西吸引。
便聽得那書吏道:「樞密府『軍國令』,大周天下三百五十州,選出富庶二百州。十州為一軍,甲士十萬名。
只要良家子,農戶、佃農、匠人、讀書人,人人憑自願。盤纏縣裏掏,每縣都要送到營;入營衣食皆可拋,自有公家皇糧飽!上陣立功有厚賞,三年回家置田蓋上房!
軍籍只三年,三年之後不強求。只要軍籍在,父母兄弟無徭役;若有不平事,告狀去軍府,同袍問官府,是非黑白可得明?
讀書識字者,帶同鄉人入軍可為將,去軍籍後官家特詔『制科』可為官;落榜者徑直可為吏,軍吏又可考『制科』……」
俞良也沒繼續聽了,十年寒窗,再去從軍,不是笑話麼?
他想來想去,只能回紅鶯那裏。
路上販夫走卒匆匆忙忙,行人各行其道,俞良看在眼裏,不為名、就為利。
紅鶯在家裏,她腿腳不好一般都在家。俞良是府上熟人,輕易便進了府門。
紅鶯見面便關切柔聲問:「俞郎上榜了麼?」
俞良黑着一張臉,終於忍不住問道:「紅鶯娘子答應把我的詩文送給韓熙載,再由韓熙載舉薦給他的好友李谷。怎麼李谷全然不知我?詩文定然沒到宰相李谷手上!」
紅鶯溫柔的臉色頓時一受,淡然道:「那韓熙載是士林尊者,可能忘了這事兒罷?又或是李谷清廉,沒給韓熙載人情?」
俞良聽罷一股氣堵在喉嚨,冷冷道:「娘子真是把小生當三歲孩童。照您說沈夫人(陳佳麗)與韓公的關係,韓公會在這種小事上忤了沈夫人的臉面?還有那李相公,乃韓公可托生死之人……」
「你在怨我?」紅鶯的臉拉了下來。
俞良心裏的憋屈一股腦兒涌了上來,臉色難看地笑道:「你心裏就掛着楊業,他一來你那個熱乎勁!我在你心裏不過是阿貓阿狗一樣的東西!這點事對你又不難,你也不願意幫我……」
「你錯了……」紅鶯冷笑道,「不過你說的也不全錯。小女子哩,喜歡的是一堆男兒里,最強的那個。」
俞良頓時惱羞成怒,上來一把抓住紅鶯的胳膊,一句婊子的罵言塞在喉嚨口。
不料紅鶯並不怕,卻冷冷道:「我看你是越來越不懂事了,你想怎地?」
俞良愣在那裏,一時間不知所措……他不敢罵紅鶯,這娘們認識一些厲害的人物。
是的,俞良不敢太得罪她;可是留在這裏又有什麼想頭?這娘們不知哪裏來的很多錢,開了幾個鋪子,可是與俞良沒啥關係,他只能得到一些殘羹冷飯;紅鶯就是個弱女子,還沒有雙足,可是俞良拿她沒法子……做事總會有後果,紅鶯就看準了他沒什麼家勢本事、卻也有家有田有產,還是個讀書年輕人,他完全不願意作奸犯科毀了自己。
倆人僵在那裏,沉默了很久,紅鶯露出了微笑。
俞良不認識什麼達官貴人,紅鶯是他認識的唯一有門道的人。他想了想,紅鶯似乎沒欠自己什麼,還給衣給食給住,白陪自己睡。
果然紅鶯柔聲道:「我哪一點對不起俞郎?」
俞良站在那裏,十分猶豫徘徊,他心亂如麻。
一面,他覺得這口飯非常不好吃,就算吃飽穿暖美人在懷,心頭也非常堵!一面,他現在不知路在何方,毫無出路,這個紅鶯說不定能給自己一些幫助……她確實也沒啥壞處。
就在這時,紅鶯伸手放在俞良俊朗的臉上,溫柔地說道:「我是用心對你好,人哩,最靠得住的還是自個掙來的東西。這話我可整你害你。」
俞良的臉上青一陣白一陣,生吞了一口氣道:「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告辭!」
紅鶯吃了一驚,忙道:「你要哪,我給你盤纏。」
俞良大聲道:「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他大步走出門來,拿袖子狠狠抹了一把眼淚。
俞良步行出府門,一路問人,問開封府招「鄉勇」的地方,原來在東京城外。當下便趕着過去。
及至城郊的營前,只見那營寨上掛着一面方旗:忠勇報國之鄉親!
還沒走到門口,立刻來了個文吏和幾個軍士,一問俞良是士子來投軍,馬上便握住俞良的手腕道:「俞兄弟!今後咱們都是同袍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俞良愕然。
那文吏又帶着他進營,嘴皮子沒停,「俞兄弟進來就不用見外了,有衣同穿,有飯同吃,什麼東西都不用帶。咱們先給你安排住處,住下來再登籍造冊……」
俞良一下子感覺十分熱乎,只覺得這裏的人對他特別好!
入營的一路上,只見來往的將士都十分善意地向他招呼。俞良終於忍不住道:「不是,這個……我不會武藝的,你們選兵?」
那文吏笑道:「大帥曹公,最喜讀書年輕人和良家子,會不會武藝不要緊,只要人好就行!」他又一副自己人的口氣道,「實不相瞞,這陣子招兵挺不好招,非得要自願、還要青壯良家子。國家正是用人之時……」
俞良腦子一熱,抱拳道:「就沖兄弟們看得起在下,敢不報之?」
及至大堂上,一員武將上下打量了一番俞良,也是十分客氣,還叫人端板凳上來坐,溫言問他的姓名出身等等。
聽說俞良是生徒,武將立刻說道:「你要是回家鄉,帶一些年輕力壯種地的人過來,本將立刻讓你做十將!管自己帶的人。」
(這亂世剛過,還能讀書考功名的人,一般都是家境殷實,在當地有點頭臉的人物。)
「十將?」俞良有點疑惑這個軍職。
武將侃侃而談:「咱們鄉勇軍的十將可不是一般的十將,手下多至三十六人!一隊三十戰兵,六人火夫,分三火。
有些事兒你還不知,鄉勇主要用弓弩火器,戰術三段射,因此行伍與禁軍十分不同。三隊輪流射擊,為一都;二都為一團,設校尉;二團為一指揮……一個州徵兵一指揮,滿編四百七十二人,都是同鄉人!」
武將是個指揮使,似乎要招到了人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指揮使,不然是個光杆。他不斷勸說道:「愈兄弟雖是生徒,考進士那是萬里挑一,可不容易;就算考上了進士,想當官不是還有選試!
現在來從軍,你是讀書人,再找一些人過來,徑直就做十將。將來在戰場上立點功,徑直從十將只要升兩級,都頭、副指揮,三年一滿去軍籍,立刻給官職!
升不了指揮使,去參加『制科』,只有去籍的軍官考試,中榜比直接考科舉常科容易多了。再不濟,混個書吏,也有一口皇糧吃不是?軍官書吏,朝廷會下詔優待,可是能提拔做官的!」
武將為了鼓動他,又低聲道:「有曹公等在朝,咱們這些人轉籍為官,也不是沒人照看……」
俞良心道:這也不失為一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