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簽署保密協議的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一方面是因為王浩帶來的人做的準備比較充分,很詳細的解釋了各項條款;另一方面也是現在在場的人是易軒很早就親自審核的人員,不論是新來的還是老廠留下的,都是技術與人品都比較過關的人。
看到大家很快就簽署完成,易軒和錢東旭說了一聲,就讓其開始安排分工,正式開工。
而正式開工後,很多人才發現自己太想當然了,不是材料能夠浮起來就能造出可以浮在空中的輪船的。
因為這次使用的鋼材和以往所有人見過的材料都不相同。
易軒改造完後很是為了如何組裝這些材料想了很長時間。
為了保持浮力的足夠,如果把所有材料的浮力等級都提高到支撐萬噸級,那易軒只好把工廠建在太空了。
要不強大的浮力會使這些鋼板都漂浮起來,必須用萬噸級的物體來壓制。
但是如果材料的浮力等級太低了,整體的船體造好後,反而浮不起來了,那和造一艘普通的輪船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一開始錢東旭的團隊給出的方案是先造鐵路貨車車廂那麼大的船隻實驗下,這樣不需要材料有很強的浮力,幾十噸的浮力以現有的設備還是能夠壓制住的,再之後慢慢嘗試加大整個船體。
雖然這樣的話最終至少也能造出一列浮空的列車,也能夠達到擺脫公路和軌道的目的,但是一次的運力還是無法和海洋中萬噸級的輪船相比。
特別是易軒的最終目標可不是這種不牢靠的牽引鏈接的運輸載體,要不以後怎麼在星際之中運行?這樣的運量太小了。
以後易軒是準備可以在星際間運行的百萬噸甚至億萬噸級的龐大飛船的,所以易軒立即就否定了錢東旭的方案。
就在錢東旭對於易軒的決定十分不解時,易軒馬上就甩出了一份資料讓他看,立刻就打消了錢東旭的疑問。
原來易軒在學校時研究出的能量迴路技術中,關於引力迴路的利用可以很好的解決這種問題。
這樣就不用一開始就製造很多很強浮力的材料,可以通過很多或長條型,或很奇怪的圖形的不太強的浮力材料。
在船體的主要承重部分安裝滑動槽,通過電機帶動這些滑動槽里的能量迴路組建,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和組合距離來控制這些組件。
最終通過這些能量迴路組合和位置的變動產生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可以使這艘飛船在大氣層里自由的航行。
當然了,現在設計的飛船因為不是全封閉式的,所以暫時還不能進入太空,至於進入太空也是易軒今後要實現的目標,但是因為暫時還招不到相關的人才,所以只有暫時擱置了。
畢竟現在大氣層內的浮空飛船製造已經讓易軒感到極度缺乏相關人才,幸好錢東旭起到了很大作用,要不現在估計大家真是不知道從那裏開頭呢。
在實驗現場出現這麼多的各種奇形怪狀的材料後,很多人都以為下料的車間是不是把東西送錯地方了。
但是當看到圖紙中標註的各種奇形怪狀的材料需要安裝在各種預留好的滑槽里後,大家才知道這些確實需要組裝的配件。
雖然最終這些配件都組裝了上去,因為還沒控制他們通過滑槽組合起來,所以大家也不清楚這些配件的作用,只是繼續按部就班的根據圖紙組裝船體。
因為錢東旭採用最新的船體製造技術,即使這艘輪船和下海的輪船不一樣,不需要按照輪槳等大型配件,但是他還是決定把這艘飛船採用分段式組裝,最後整體組焊在一起的方法。
因為易軒的能量迴路系統的出現,錢東旭在船體的前後左右和上下六個主要方向都安裝了相應作用引力迴路系統。
保證船體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自由航行,特別是在船體上方還安裝了一些備用引力迴路系統,即使船體出現意外發生傾覆後,也能夠浮在空中,不至於墜毀。
當然了這些引力能量迴路最終都是要通過船體主計算機統一控制,通過專門管理軟件進行分析計算各種指令,保證船體在上浮下降、左右拐彎、前進後退或者傾覆狀態下的各種組合的變化和開閉。
而這些設計,這些組裝人員是不會了解的,只是覺得船體上到處都在安裝這些配件,只是覺得奇怪罷了。
這艘實驗船易軒沒有打算造的太過精緻,只是覺得把需要的功能都實踐上,為以後的批量生產奠定基礎。
以至於在製造過程中,因為下料的誤差問題,反而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焊接合縫的問題上,本來可以1個月完成那的工作量,往往要多花一個月來完成。
這也讓易軒對於過去老廠的製造水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接下來,估計又要麻煩李棟樑挖人和買設備了,要不以後大批量生產不是更加頭痛?
時間在忙碌中過的很快,即使已經放棄了內部裝修,只是達到基本航行控制能力的飛船,也花費了將近6個月的時間才初步通過評審,可以進行實驗航行。
這麼長的時間,讓所有參與的工程師和技師都已經熬得憔悴不已,但是看到建成的龐大船體還是欣慰的露出了笑容。
因為船體基本上都是採用了改變引力屬性的材料,所有材料都是自帶浮力效果的,雖然都不大,但是基本上已經相當於在地球引力場中失去了重力,所以船體整體是比較輕的,基本上就是一些焊接材料和電器設備等沒有改變引力屬性的材料和設備的重量。
而這些還還受地球引力影響的設備和材料和整個船體體積來說就太小了,所以現在這麼龐大的一艘船體放在廠房裏,根本就沒需要任何的鋼結構鐵馬或者軌道。
就是那麼直接的放置在專門開闢出的空地上,並沒有把地面壓壞。
當然了,這是不滿載的情況,如果拉上所有的貨物,估計還是需要軌道或者大型的鐵馬的專用降落場,要不沒有水域的地方,就需要一直開着引力迴路系統,要不這些重量非把地面壓裂不可。
不過易軒認為就是一直開着這些引力迴路也無不可,畢竟電機只是控制他們組合在一起,在易軒設計出一種卡槽幫助固定這些引力迴路組件的各種狀態後。
整體的控制可以區分出各種檔位,基本上只要電機把檔位掛好,就不需要管他了。
唯一需要反覆改變的也就只有在水平方向的控制了,畢竟浮空的高度不需要太頻繁的變化,而水平方向上,不論前進的狀態的各種檔位,還是拐彎中的動量控制都需要頻繁的控制。
整體來說,這艘飛船就只是需要控制所有引力能量迴路的電機供電,甚至以後住在上面的其餘生活和工作用電,其餘不論是前進動力還是浮空動力,基本上都不需要單獨的動力來源,引力能量迴路形成的強大場域就解決了。
只要把浮空的引力能量迴路組件卡到一個檔位不變,那麼這艘飛船想在空中待到什麼時候就待到什麼時候。
而水平方向上的引力能量迴路,和浮空的迴路是不同的,充分利用地球的星體引力場中各種作用力,通過改變相斥和相吸的作用力大小來控制航行的速度和角度。
因為就只有空氣這種介質存在阻力,可以說這種浮空飛船即使用傳統的柴油發動機採用螺旋槳的方法推進,也會省卻很多能量輸出的。
出於節約成本的考慮,易軒並沒有打算拆用傳統的發動機驅動,還是了採用引力場動力。
所以說,這艘飛船的建造成功,已經初步的實現了易軒的夢想,就看最後能否賣出個好價錢了。
至於這個問題,易軒並不擔心,那些大型的海運公司估計都會熱衷買這種船的,這將會開創另一個「大航海時代」。
新船的實驗航行最後還是定在了晚上,因為白天突然有一個這麼大的物體飛到了空中,估計會讓一般人誤會的。
對於這次實驗航行,整個方舟公司除了製造傳統訂單的人外,可謂是全體動員。
工程師們花了一天的時間測試所有引力能量迴路在總控制平台的控制情況,在確認無誤後,又反覆的進行各項狀態的測試,仔細檢查所有配件的安裝緊固情況,可謂是一絲不苟。
對於大家展現出的熱情,易軒也是可以體會到的,因為就是自己明白所有原理和效果的情況下,看到這麼一艘龐然大物將要浮空航行,也是心潮澎湃的,畢竟這可能和當年萊特兄弟第一次實驗飛機一樣,將會使整個人類邁入一個嶄新的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