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柏林,夏洛滕堡宮。
夏洛滕堡宮富麗堂皇,美輪美奐,是柏林最美麗的宮殿,號稱巴羅克式建築的典範,金碧輝煌的宮殿裏,已經八十出頭,漂亮的八字鬍已經完全花白的威廉·腓特烈·路德維希——德皇威廉一世目光銳利的看着跟前的俾斯麥,「清國與我國一向交好,真要出兵南非?」
清國與德意志一向交好,確實是事實,在德意志未開始進行統一戰爭之前,清國極為重視與德意志的交往,派遣歐洲的留學生數量逐年遞增,僅次於英吉利,正常建交之後,兩國貿易也是逐年增加,1873年經濟危機之後,貿易量才開始大幅萎縮。
不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兩國良好的外交關係根本不值一提,出兵南非,順勢開拓在非洲的殖民地,這事早就已經議決。
眼下出兵在即,威廉一世卻如此問,顯然是因為元奇極為反常的主動砸盤而心生猶豫,元奇此舉實際上是透露出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已洞悉了歐洲各國的企圖。
俾斯麥目光平靜的迎視着對方,「陛下,唯有清國與英吉利相互爭鬥,我國才能爭取到更多的海外擴張的機會,才能逐步的削弱英吉利的實力,出兵南非,挑起戰端,這是英吉利送上門的機會,我國豈可以錯過?」
威廉一世確實是有些動搖了,如果清國洞悉了他們出兵南非的意圖,這一戰還沒開戰就已失去了先機,第一次出兵海外,他自然不希望出現什麼差池,目光越過俾斯麥,落在了總參謀長毛奇身上,「總參謀長怎麼看?」
對於出兵南非,搶奪德蘭士瓦金礦,毛奇並不樂觀,當即謹慎的道:「清國在南非部署了三個旅的兵力,如果出其不意,又是以優勢兵力襲擊,一戰就可以攻佔德蘭士瓦,如果清國早有防備,增添兵力,情況就不可能樂觀,清國陸軍是唯一可以抗衡我國陸軍是軍隊。」
「截止到清國中斷有線電報之前,清國並沒有大舉調兵的跡象。」俾斯麥連忙道:「清國沿海幾大港口都處於我國的嚴密監視之下,清國除了從爪哇抽調兵力向孟加拉增兵之外,並無其他動靜。
相比於清國,南非距離歐洲更近,即便是同時出兵,也定然是我國先行抵達。清國股市暴跌,跌幅之大,早已超過73年的美利堅,而且已經引起連鎖反應,只要攻佔德蘭士瓦金礦,清國經濟必然崩潰。」
猶豫了下,毛奇才道:「元奇主動砸盤,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吃掉流入清國股市的所有外來資金,這種情況下,就算攻佔了德蘭士瓦金礦,也未必會對元奇構成災難性的的打擊!」
「元奇不惜整個股市崩潰,也要吞下所有的外來資金,恰恰說明元奇正面臨着巨大的金融危機。」俾斯麥沉聲道:「只要一舉攻佔蘭德士瓦金礦,元奇必然處於崩潰的邊緣。」
頓了頓,他接着道:「另外,對於我國來說,這次從兵南非的主要目的,是挑起清英兩國的戰端,只一戰不論勝敗,對於我國來說,都有着莫大的好處。」
威廉一世追問道:「英吉利會卷進這場戰爭?」
「這是肯定的!」俾斯麥朗聲道:「南非一開戰,清國必然會向英吉利宣戰,而且還會出兵印度,否則,這一戰,清國必敗。」
聯合出兵南非,是五國議定之事,此時已可謂是箭在弦上,若是此時退縮不免有損德意志威信,見的俾斯麥言之鑿鑿,威廉一世沉默了一陣,才開口道:「帝國急迫需要開闢海外殖民地,更需要儘快削弱英吉利,既然是機會,就好好把握吧。」
————
清國,在主動中斷對外的有線電報之後,大清的戰爭機器全面開動起來,一列列軍列從各省開向青島、上海、廣州等港口,一支支規模龐大的運輸船隊滿載着各種戰爭物質從沿海各大港口起航南下。
與此同時,難以計數的海船從從大清各大海域向指定的沿海港口匯集,沿海各省氣氛一瞬間就緊張起來。
儘管所有的報紙對於這些軍事調動沒有一個字的報道,但遍佈各省府縣的有線電報網絡和電話,以及漸漸完善的鐵路網,使得消息飛快的散播開來,即便是再遲鈍,朝野上下也都意識到大清即將爆發一場大規模的海外戰爭!
作為連通鐵路的主要港口之一,作為大清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軍工基地,上海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一座大軍營,一列列軍列相繼進站,一支支全副武裝的隊伍穿過市區奔赴碼頭。
不論是上海的黃浦江各大小碼頭還是寶山長江沿岸的大小碼頭都是一番極為罕見的忙碌景象,一支支隊伍秩序井然的登船,各種各樣的戰爭物質有條不紊的裝船,江面上早已進行軍事管制,來來往往的盡皆是掛着海魂旗的大小海船。
英吉利駐上海領事館,三樓,陽台。
駐華公使威妥瑪雙手撐在欄杆上居高臨下的俯瞰着黃浦江上來來往往的蒸汽貨船,滿臉憂色,他匆匆從北京趕到上海,卻連鎮南王府的大門都沒能進,他不知道國內那些個大人物們是怎麼想的,在他看來,在軍事實力明顯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挑起戰端,是極不明智的,而且他不認為作為始作俑者的英吉利最終能夠置身事外。
「閣下。」領會麥華佗拿着一份報紙走到他身後,「《滬報》的號外,元奇發表了一份宣言。」
威妥瑪接過報紙掃了幾眼,沒什麼新鮮的,不過是清國一貫的風格,元奇發表的戰時宣言承諾,不論是什麼情況,即便戰爭期間,滯留在清國的交戰國公民,財產安全和人身安全依然受保護,且享有平時應有的各種權利。
他很清楚,元奇發表這份宣言不過是為了穩定人心,僅僅是上海就聚集了幾萬外國人,各所大學、研究機構、銀行、醫院、工廠以及一些大型工程都有着眾多的外國人,元奇這是不希望因為戰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見他陰沉着臉不吭聲,麥華佗小心翼翼的道:「葡萄牙、西班牙、芬蘭、瑞典......等國駐華公使都前來拜訪......。」
略微沉吟,威妥瑪才道:「他們都沒能進鎮南王府?」
麥華佗道:「鎮南王府已經閉門謝客,前去拜訪的各國公使誰也沒能進的大門。」
「就說我回北京了。」威妥瑪吩咐道,他也沒心思去應付眾人,況且這個時候也不知道如何回復眾人,說不了解情況不妥,說了解情況更不妥,不見最好!
上海,鎮南王府,長樂書屋,東廂。
東廂兩個大間原本是小型會議室,此時卻是變成了作戰司令部,一大一小兩個沙盤佔據了一半的空間,四面牆壁上掛着大幅的地圖和海圖,易知足夾着香煙站在大幅的南非地圖前愣愣出神,燕揚天捏着一份電報,快步上前稟報道:「校長,榆林、馬尼拉兩個旅已抵達淡馬錫。」
「嗯。」易知足收回目光,吩咐道:「讓他們走巽他海峽前往馬普托。」
「是。」燕揚天朗聲應道,他清楚,走巽他海峽是防備在斯里蘭卡的英軍艦隊發現蹤跡。
見的對方沒動,易知足道:「有問題?」
「校長。」燕揚天直接道:「有線電報中斷,我們對於歐洲的情況一無所知,莫桑比克和德蘭士瓦只駐紮了三個旅,而電報中斷已經大半個月.......。」
易知足擺了擺手,漫不在意的道:「不必擔心,我什麼時候打過無把握的仗?」
這話什麼意思?難不成還有其他渠道獲得歐洲的情報?燕揚天不由的滿頭霧水,與歐洲的有線電報就兩條,一是通過奧斯曼的君士坦丁堡連通歐亞大陸,一是環太平洋海底電纜經過美利堅穿大西洋,這兩條線路都已經被掐斷......,遲疑了下,他才試探着道:「難不成還有第三條線路?」
易知足聽的一笑,「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話聽說過吧?」
暗度陳倉?燕揚天心裏一喜,隨即反應過來,「西北?」
「不錯。」易知足點了點頭,「在第十次俄土戰爭尚未結束,與俄國的有線電報就已經開通,不過一直沒有公開,而是作為軍事機密嚴加保密。」
燕揚天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末了憋才一句,「校長聖明。」
兩天後,伊犁傳來加密電報,德奧意法四國相繼出兵南下,總計十萬大軍,德意志出兵四萬,其他三國各自出兵兩萬,各國船隊皆有十餘艘戰艦護航。
十萬聯兵?易知足放下電報,心裏頗覺失望,即便英吉利從印度和澳大利亞抽調兵力,估計也不會超過五萬,畢竟德意志都只出兵四萬,看來,四國都怕陷入南非這個泥潭。
趙烈文善於揣摩他的心思,也知道他對這次南非之戰極為重視,當即緩聲道:「南非之戰,海戰才是關鍵,德法奧意等國應是信心不足,都存着趁火打劫的想法,能打則打,不能打則退.......。」
「雞肋。」易知足沒好氣的道。
燕揚天猶豫了下才道:「德蘭士瓦金礦失守,元奇是否支撐的住?」
「若即若離,以誘敵增兵?」易知足緩緩搖了搖頭,「這一戰關鍵還是海戰,他們不敢投入太多的兵力。」
說到這裏,他頓時沒了興致,轉而看向趙烈文道:「各國既然已經出兵,就進行輿論引導罷,別忘了將股市大跌的罪魁禍首栽他們頭上。」
話才落音,李鴻章匆匆進來道:「英吉利駐華公使威妥瑪求見......。」
「不見。」易知足沒好氣的,都已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還有什麼好說的。
「威妥瑪公使這已經是第三次前來求見了,大掌柜見見何妨?」趙烈文沉吟着道:「情報上並未提及到英吉利的出兵的情況......。」
易知足一愣,確實,情報上沒有提及到英吉利的出兵情況,就算英吉利不出動陸軍,海軍總要出動一些壯壯門面罷,怎的會連海軍艦隊都沒出動?「帶他去書房罷。」
走進鎮南王府的大門,威妥瑪長長的鬆了口氣,即便就吃了閉門羹,他還是前來求見,實則是有任務在身,有線電報切斷,信息不通,他必須先將英吉利摘出來,眼下這情況,元奇必然是將英吉利列入敵人之列的,一旦刺激元奇出兵印度,英吉利就不可能置身事外了。
易知足沒象往常一般在書房外迎接,而是站在門內,待的威妥瑪進來,他才伸出手不冷不熱的與對方握了握手,「兩國交戰在即,閣下前來,所為何事?」
「殿下這話從哪裏說起?」威妥瑪一臉驚恐的道:「無端端的,貴我兩國怎會交戰?」
易知足一邊伸手禮讓,一邊道:「閣下能不能告訴我,為什麼我國與歐洲的有線電報會中斷半月有餘?我國股市暴跌,又是因何而起?」
一落座,威妥瑪便苦笑着道:「貴國股市暴跌,與我國有什麼干係?我國也是受害者,大量流入貴國股市的資金都血本無歸,至於有線電報中斷,我也不知是何原因。」
易知足盯着他看了足有移時,才道:「貴國不是想搶奪德蘭士瓦金礦?半個月時間,貴國的艦隊應該快到開普敦了罷?」
「殿下是不是有所誤會。」威妥瑪連忙道:「我國怎會無緣無故搶奪德蘭士瓦金礦?再說了,也沒有這個能力不是?南非一戰才過去幾年?我國豈敢再出兵南非?況且,印度也處於貴國的威脅之下.......。」
什麼情況?難不成英吉利真沒摻和?這個念頭只是一閃,易知足馬上就否定了,沒有英吉利,德法奧意四國怎敢聯合出兵南非?不過,若是英吉利出兵,威妥瑪巴巴的跑來是什麼目的?害怕大清從孟加拉出兵印度?
趙烈文反應夠快,已是隱隱猜到,英吉利可能確實沒出兵參戰,當即沖易知足使了個眼色,緩聲道:「威妥瑪公使前來就是為了申明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