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元年二月初五,正是春耕季節的時候,李儇、楊復恭等人被押解到了京城長安,使者同時帶來了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的親筆信。
禪讓皇位的李儇回到了京城,劫持李儇的楊復恭被押解到京城,這在朝廷之中引發出來巨大的轟動,滿朝文武大臣各懷心思,對此事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
跟隨李儒沛來到京城的原南方道大行台府的官吏是非常高興的,李儇回到京城,楊復恭以及其同黨心腹悉數被押解到京城,玉璽也回到京城,這預示着李儒沛的皇帝之位更加的穩固,無人能夠撼動了,至於說如何處置李儇和楊復恭等人,他們的態度也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堅決斬殺楊復恭及其心腹和同黨,至於李儇,同樣可以到東都洛陽去安度餘生,當然也有人建議不能夠放過李儇,畢竟是以前的皇帝,肯定還是有些號召力的,就這樣輕易放過了,對於穩固李儒沛的皇位是很不利的。
至於京城之中的文武官員,這一次的意見倒是非常的統一,認為應該斬殺楊復恭及其心腹同黨,絕不能夠放過,如何對待李儇的事宜,絕大部分官吏都認為,還是讓李儇到東都洛陽去生活,因為李儇主動將皇位禪讓給李儒沛,可以被封為太上皇。
文武大臣零零總總的意見,全部都匯集到李儒沛這裏,包括政事堂商議之建議。
尊稱李儇為太上皇,斬殺楊復恭及其同黨。
李儒沛沒有猶豫,迅速批轉了這個建議,他很清楚。楊復恭在京城掌控權力的時候,絕大部分的文武官員,都是攀附的,如今楊復恭被押解到京城了,很多的官吏都是提心弔膽的。生怕李儒沛算舊帳,所以他們急切盼望楊復恭及其同黨被直接斬殺。
至於說李儇,被尊為太上皇,也沒有什麼問題,給一個稱呼算什麼,李儒沛從來都不相信。李儇有能夠造反,恐怕到了東都洛陽,能夠安靜的生活,就是最大的願望了。
李儒沛沒有打算見楊復恭,他也知道朝中文武大臣都看着。要是他去見楊復恭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擔心,所以為了穩住諸多文武大臣,他是不會去見楊復恭的。
李儒沛本打算去漸漸李儇,畢竟這個李儇是他的叔叔,不過他的這個想法,被崔安潛勸阻了,崔安潛認為。這樣的見面不好把控,雙方都會尷尬,還是不要見面的好。
到了二月十五。楊復恭及其同黨被全部斬殺,李儇也被送到東都洛陽。
按照沒有改變的歷史,李儇也就是能夠活上一年的時間了,之後是唐昭宗繼位,不過歷史既然改變了,很多事情就說不定了。
負責服侍李儇的宮女稟報。李儇的身體和精神都很差,怕見到人。飲食也很不好,而且瘦了很多。整個人看上去恍恍惚惚的,儘管每日裏的生活很是不錯,但李儇吃的很少,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發呆,也不知道想些什麼。
御醫也專門看了,認為李儇是鬱氣攻心,乃是屬於心病之範疇,需要慢慢調理。
李儒沛很清楚,李儇的大限就要到了,一個人遭受了那麼多的侮辱和驚嚇,自身又不能夠正確認識和對待的時候,身體肯定會出現巨大的變化,李儇顯然沒有這等的能力,作為大唐曾經的皇上,遭遇到羞辱之後,鬱郁不歡,那樣身體會迅速的垮掉,除非是再次登上皇帝的寶座,也許能夠堅持一段時間,可惜如今沒有這樣的可能性了。
楊復恭及其同黨被斬殺的當天,李儒沛下旨,遷太上皇到東都洛陽,頤養天年,同時明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員,悉數送李儇離開京城。
李儇離開京城,前往東都洛陽之後,崔安潛稟報,李儇見到了諸多的文武大臣之後,沒有什麼反應和表現,十分的木然,好像不認識眾人一樣。
李儒沛暗自感嘆,本來在歷史上就窩囊的李儇,依舊是悲催的人物,什麼都沒有留下,倒是遭受了宦官田令孜和楊復恭的侮辱,這樣的事情要是傳出去了,李儇怕是天下人的笑柄。
三月十五日。
政事堂正式開始商議河北道、河南道、河東道與關內道的事宜。
北方的藩鎮,在李儒沛登上皇位之後,幾乎沒有什麼表現,不說擁護也不說反對,但李儇被尊為太上皇、楊復恭及其同黨被斬殺之後,北方的藩鎮紛紛開始上奏摺了,表示擁護皇上,願意按時繳納賦稅,服從朝廷之敕令,遵從皇上之聖旨。
當然,這些奏摺,壓根沒有說到軍隊的事宜,更沒有觸及到北方節度使的任命事宜,他們都知道皇上將北方進行了重新的劃分,僅僅剩下了河北道、河南道、河東道以及關內道,並且將突厥佔領的地方,命名為新疆道,這就預示着節度使需要大量的裁撤,這會要了北方藩鎮的命,他們是不會提到如此敏感的事情的。
此次政事堂議事,主要還是商討如何對待北方藩鎮的事宜。
以高馳邦為首的認為,朝廷必須抓緊收復北方諸多地方,徹底剿滅藩鎮,接不允許藩鎮自行掌控軍隊,若是朝廷在短時間之內沒有任何的動作,這會讓藩鎮產生僥倖的心理,加快擴充力量的步伐,這樣對朝廷是不利的。
以鄭從讜為首的則認為,目前之情況下,暫時不要征伐藩鎮,北方藩鎮的數量繁多,就算是要徹底剿滅藩鎮,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皇上登基的時間不長,京城長安、東都洛陽以及河南府等地,尚需要耗費氣力整頓,若是能夠穩定一年左右的時間,讓京城長安等地徹底的穩定下來,那麼征伐北方藩鎮的時機就完全成熟了。
鄭從讜同時還認為,就算是征伐藩鎮,也要採取兩套手段,讓一些力量弱小的藩鎮投降,故里那些力量強悍的藩鎮,同時要採取遠交近攻的方式,切不可全面出擊,讓所有藩鎮都聯合起來了,那樣剿滅的難度會增大。
崔安潛是傾向於鄭從讜的意見的,京師重地非同一般,再說皇上登基的時間不長,目前首要的任務是穩定,一旦徹底穩定了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那麼一切的條件就成熟下來了,不管是征伐藩鎮還是突厥,都沒有問題了。
此次政事堂爭議的時間不是很長,高馳邦也認為鄭從讜的意見是仔細考慮的,是符合實際情況的,畢竟皇上登基的時間不長,百姓尚未完全穩定下來,如此的基礎之下,突然開始興兵征伐藩鎮,可能會引發百信的不安和騷動。
商議完畢藩鎮與突厥的事宜之後,崔安潛出乎預料的提出了另外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皇上後宮之問題,按說政事堂是不能夠討論這等事情的,不過情況有些特殊,皇后娘娘好幾次建議皇上要考慮後宮的事情,皇上都沒有理會,含糊過去了,皇后娘娘沒有辦法的情況之下,懇請政事堂專門商議此事,直接給皇上提出建議。
崔安潛提出來這件事情之後,眾人目瞪口呆,這後宮乃是皇上的家事,崔安潛參與其中,還能夠解釋,畢竟身份不一樣了,可其他人商議,是不是不合適,皇上若是發脾氣了,眾人也是無話可說的。
要知道皇上對政事堂是很看重的,諸多的大事情,都要經過政事堂商議,而且皇上還專門強調了,政事堂議事的時候,眾人必須從公心的角度出發,絕不能夠有私心,導致商議事情的時候,出現不必要的爭執,有些時候,皇上甚至親自參加政事堂議事。
政事堂議論後宮的事宜,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不過皇上的情況也是非常特殊的。
崔安潛剛剛說完,鄭從讜就開口了,直截了當的說這件事情政事堂商議是不合適的,此乃是皇上之家事,應該有皇上和皇后娘娘做出決定,朝中大臣議論這樣的事情,不管怎麼說都是不合適的。
崔安潛也有一些無奈,其實他也不想提出來這件事情,只不過皇上的後宮裏面,只有皇后娘娘和五位夫人,這怎麼都說不過去,天下人和朝中大臣不會議論皇上,但是會暗地裏議論皇后娘娘,同樣會議論崔氏家族,這是崔安潛難以承受的,也是不願意看見的。
其實擔任第一丞相之後,崔安潛兢兢業業,生怕做錯了什麼決定,皇上越是信任,他越是小心謹慎,而且還時常提醒崔氏家族的人員和子弟,一定要盡心竭力的效忠皇上,切不可有什麼非分之舉,這對於崔氏家族來說十分重要,畢竟清河崔氏隱隱成為了大唐第一名門望族,在任何的事情上面,都是要小心謹慎的。
鄭從讜認為政事堂不應該討論後宮的事宜,崔安潛也沒有辦法,他其實也知道討論後宮的事情,肯定是不合適的。
政事堂討論完畢之後,崔安潛、鄭從讜、劉允章、高馳邦、錢士渠、于承惠和崔慎由等人起身前往紫宸殿,其餘的尚書御史則是各自去忙事情了。
一路上,崔安潛都在思索後宮的事宜,看來他也要直接提出來了。(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