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請翻開第三十六頁,稍作準備,楊教授馬上就到了。後面的記者朋友,請關閉閃光燈並保持安靜。楊教授今天不接受採訪的,你們如果有需要的話,請提前預約。另外,楊教授今日也不接受現場提問,有問題的學者請用紙條的方式遞交疑問。」華銳實驗室虎頭虎腦的王鐳同學,作為楊銳的編外助教,叮囑着教室內一應人等注意事項。
如今的大學裏,真正的助教其實是不幫助教學的,而是變成了職稱稱謂。
按照一般性的規矩,哪怕是一級教授上課,其實也是沒有人來輔助教學的,原本也沒有這個要求,除非是身體條件不許可,否則,上課個還要什麼幫手?純粹就是懶惰吧!
像是楊銳,找助教來就是因為懶惰。
有那麼厚的書要拿,有那麼多的資料要帶,有那麼多的教學設備要用……
不過,大學裏面有資格找人幫忙做助教的,也就是各個研究室的負責人,或者院系的老大們,純粹的運用職權,非常單純。
通常來說,大家拉的人,要麼是實驗室的小教室,要麼是手底下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
楊銳初為教授,卻不太願意這麼做。
一方面,北大離子通道實驗室的學者們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北大離子通道實驗室聲名鵲起,身為實驗室老大的楊銳,也要尊重手下人的價值。如果連實驗室負責人都覺得自己手底下的學者的時間不值錢,外面的人又如何吹捧你呢。
另一方面,楊銳又沒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可用。
他是破格提拔的教授,要想成為碩士生導師,或者博士生導師,還得經過一輪的評選——儘管他如今的資格足以做相關委員會的評委了,該走的流程還是得走。
最後,楊銳乾脆從華銳實驗室拉了王鐳過來。
王鐳是應聘到華銳實驗室的職業助手,其發展方向類似於國外的實驗室技師,反正都是輔助性質的工作,目的是給學者們節省時間,也就無所謂浪費不浪費時間了。
而且,比起北大離子通道實驗室的研究員們,王鐳的外部身份讓他更放得開。
不守規矩的學生和老師,甚至是外地來的學生和老師,都被毫不遲疑的訓斥了。記者們也是如此,現在可沒有幾個記者敢得罪楊銳。
在王鐳算着時間整理好東西之後,楊銳就慢悠悠的走進了教室。
「同學們好,我們今天學的是基因組學的第四課。」楊銳沒有浪費世家,只抬頭看了一眼,確認了人數,就開始講課。
他的聲音洪亮,颱風優雅,具有相當吸引人的特質。
當然,他最吸引人的主要還是學術水平,像是他正在教授的基因組學,之前就是在清華上學時撰寫的,如今說不得要再改上一改。
很多高端學者都是如此,他們站在科學前沿,看到了先進的科學方向,確定了新的理論,自然而然的會修改自己的學術專著。
而對學生和其他學者來說,這就是難得一見的盛景了。
有幾個學生在大學裏,能讀到自己的老師撰寫的學術書籍——恩,不算那些爛學校的爛學者寫的爛書,一流學者在撰寫學術專著的時候還是很謹慎的,而這樣的學者,往往也都脫離教學一線了。
許多學者就算沒有徹底脫離一線,在大部分時間,也是依靠助教來代課的。
楊銳其實也可以選擇這種方式,卻並不願意。
以他目前的身份,他完全可以不做教學任務的。
如今,在蔡教授的要求下,他決定堅持個一兩年,每年上個十幾二十節課程,那就沒有必要用別人來代課了,掛羊頭賣狗肉,他還不如直接請辭。
蔡教授也不會真卡着楊銳讓他上課。
而對外界來說,這也是大家難得接觸到楊銳的機會,為了抓住這個機會,楊銳最近幾次上課,都有上百名的「各界人士」紛至沓來。
如果說,楊銳完成離子通道的研究的時候,獲取聲望的速度,是潺潺溪流,得到諾獎以後,獲取聲望的速度是長江大河,克隆羊帶來的聲望,就如同洪水暴發,漫天蔽日。
來自社會各界的讚譽、褒獎、批評和辱罵,仿佛雪崩了似的,狂襲而來。
也就是中國的環境,才能讓楊銳稍顯安寧的做些教學什麼的。
放在美國,怕是已有無數的秀將他拉出來調侃,狗仔和強迫性的採訪更是少不了。
「楊教授,我有一個問題。」在楊銳結束課程的時候,果然又有人跳了起來,也不知道是外校的學生,還是學者。
楊銳擺擺手,徑自離開。
「楊教授今天不回答問題,你有疑問的話,請用紙條的形式遞交上來。」王鐳將上課前的話又給重複了一遍,眼睛緊緊盯着對方,免得他追上來。
好在知識分子的暴力指數比較低,後者只是不滿的叫道:「我遞了好幾次的紙條了,一次回復都沒有。」
有聰明的記者,突然靈機一動,喊着攝像機轉向,然後問道:「這位先生,請問你遞的紙條內容是什麼?」
此君卻是渾身一抖,正色道:「我發現了一個重要的理論,植物發芽是可以改變元素的含量的,不是減少,而是增加,說明植物的生命可以自由的產生元素。」
旁邊的學生都是一副黑人問號的表情,記者卻沒有什麼感覺的露出笑容,問:「這麼說,您是想和楊銳教授討論這個理論……」
楊銳聽着他們朗朗的談話聲,在王鐳耳邊輕輕的說了兩句話。
王鐳心領神會,高聲道:「這位記者,請問您是哪家媒體的?我們想請您離開教室,以後也不要再來報道楊教授了。」
記者的問話被打斷,已經很不高興了,此時更加不滿的皺眉問:「為什麼?」
「因為你缺乏基本的科學素養。」王鐳的回答非常的科學,之後就見兩名身着制服的彪形大漢,從後面走了出來。
身為學界大佬,楊銳同志現在都是隨身帶着人馬的。
記者和問話人都被清了出去,場面為之一靜。
做事這麼直接的人,在國企里很多,在大學裏就比較少見了。
「楊銳教授。」仍然有不在乎的記者,繼續站起來喊道:「有消息說,您正在積極推進中國加入到人體基因組計劃中去,為了一個免費的項目,花費幾千萬上億元的國庫資金,您認為合理嗎?」
這個問題比剛才亂七八糟的提問,就有營養的多,也尖銳的多了。
楊銳沒有立即離開,但也沒有立即開口。
「中國還有很多的貧困人口,將原本能夠讓千家萬戶吃飽穿暖的錢,用來做人體基因組計劃,您認為划算嗎?」記者又問了一個問題,也更加的接地氣,並聳人聽聞了。
楊銳知道自己不能立即離開了。
在國內,這樣的話題,可從來都不缺關注度,更不缺少攻擊者。
楊銳的大腦飛快的轉動,十幾秒後,卻是已然做出了決定,道:「人體基因組計劃將不會用到國庫資金,至少我目前的計劃是這樣的。」
在場的專業記者和社會記者,同時高@潮。
這句話裏面蘊含的信息,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