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一秒記住【.】,本站為您提供熱門小說免費閱讀。
「唐教授。」
「唐教授來了。」學生們紛紛打招呼。
唐集中教授的滿頭銀髮,梳成很有特色的分頭,身形微胖,氣質出眾,看起來像是過期的老年歌手似的。他腰裏夾着厚厚的一疊東西,有裝滿了草稿紙和試卷的文件夾,也有整本的書籍,因為數量太多,以至於要一隻手夾,一隻手扶。
他將東西亂糟糟的放在書桌上,於是原本就狹窄的辦公區域就更可憐了。
唐集中似乎不在乎這個,他默默的走到房間的角落,提起開水瓶,在臉盆里倒了點水,用毛巾胡亂的抹了臉和脖子,舒服的吁了一口氣,又打開窗戶,坐到書桌前,只露出一個粗短的脖子和腦袋,整個人像是都被書給撐起來了。
做完了這些,唐集中才露出聖誕老人似的笑容,說:「互相都認識了吧,咱們先隨意聊聊天,都不用緊張啊。」
楊銳一點都不緊張,他是打定主意不加入唐集中的科研組的。雖然桌面上的資料有中文有外文,且數量極多,說明唐教授本人是有水平的,但是,找不到錢是絕對的軟肋,沒錢的科研組是做不下去的,或許能做一些簡單的研究工作,就像楊銳前世加入的科研組一樣,可那不是楊銳想要的。
楊銳希望加入一個大型的科研組,最好是那種有三五個分支小組,每個小組又有項目的大型科研組。
只有這樣,楊銳才有可能從一個分支小組起步,自己獲得項目。
這是非常關鍵的,因為楊銳是一名學生,而一名學生是很難領導項目的,不能領導項目就不能在通訊作者的位置上署名,換言之,就不能做大老闆,這就讓他很難獲取相應的名聲。
畢竟,國外的科研人員和科研機構,可不管你國內的科研結構是怎麼樣的,他們就看誰是第一作者,誰是通訊作者。
如果是只有幾個人做的研究工作,最受看重的位置就是第一作者,也只有第一作者。
但如果是多個人完成的項目,最受看重的位置則是通訊作者,因為它總覽全責,是項目能夠進行和完成下去的關鍵。第一作者則是主要執行人,是中青年研究員攀爬高峰的最好路徑。
在國內,一名厲害的教授可以領導一個巨大的團隊,其規模可以達到研究所的程度。
比如某某院士,他往往可以爭取到數億乃至數十億元的經費,這比一個普通的研究院都要多了。而為了拿到這筆經費,此院士的下屬研究團隊的規模,也堪比研究院。
通常來說,一名高端院士最起碼會掌管一個國家級實驗室,在此實驗室內,可以會有兩三名長江學者級的教授組建兩三個不同方向的研究團隊,而每個研究團隊,都會有數名水平不錯的中青年教授和副教授工作,每名中青年教授和副教授會自由組合成方向不同的研究小組,而每個研究小組下面,還會有數量不等的博士後、博士生和研究生打雜。
用人們更熟悉的話來翻譯,院士就相當於房地產公司,下屬的長江學者級的教授,就相當於建築公司,長江學者級的教授則會僱傭普通教授和副教授做包工頭,打地基做水電安門窗等等各司其職,而在包工頭的下面,博士後和博士生就相當於大工,是主要勞動力,研究生和本科生是小工,干體力活。
在這個金字塔結構里,做小工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要努力學技術,爭取做大工,做到了大工的博士生和博士後,還有已經畢業就職的小助教和小講師,就要想辦法積累資本,升級或跳出來自己組建科研組,從而成為包工頭。
做了包工頭就有資格做項目了,比如鍾志文的老闆富教授,其實就是一名副教授身份的包工頭,他最多能要到幾十萬的經費,就做一些幾十萬的項目,自己繼續積累資本,如同鄉鎮一級的個人建築隊一樣,前期會覺得更自由更有好處,但是很難接觸到大項目,更難做大做強。
唐教授屬於強一些的包工頭,他不僅能要到上百萬的經費,而且有教授這樣的資質,於是可以接一些較好的項目,甚至分包一些大項目中的小項目,比富教授這樣的副教授,先進5年都不止。如果有好機會,唐教授也有可能通過一個項目,就此發起來,不會再有資質上的瓶頸,當然,這樣的機會總是不多的,而且風險不小。
長江學者級的教授就很少了,全國滿打滿算,也不到1000人,分配到各個領域,都要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成果或者突破性的進展才行。其中厲害些的,已經堪比院士,或者就是等着當院士的候補院士。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有機會或者正在運作自己的實驗室,申請國家級實驗室也不困難。通常來說,長江學者級的教授往往都在拿國家級的經費,比如863計劃等等,就是這些大大犇們的囊中之物。
院士組成的科研團隊自然是最強的,不過,院士也有強弱之分,就像是房地產開發公司有強弱一樣,低端的大牪跳過建築公司,直接找包工頭以省錢,高端的大犇同時攬下數個項目,然後分給大牪級的建築公司以賺錢。
人體基因組計劃是與新曼哈頓計劃和阿波羅登月計劃並稱的三大計劃。其龐大項目儘管最初由美國組織,但在接下來的數年裏,又有英法德日中五國,以及後來的歐共體加盟,這令整個計劃變成了百年難遇的盛會,而其最初的主導者為諾貝爾獎得主沃特森,也就是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主兒。至於提出人體基因組計劃的美籍意裔諾貝爾獎得主杜爾貝克因為逼格不夠,只能前往意大利組織該國的人體基因組團隊。
歷史上,中國一共獲得了人體基因組計劃的1的工作量,由四名大犇帶領各自的大牛大犇團隊,分別完成。
中國遲遲到94年方才加入,倒是留給了楊銳一線希望。
不過,要加入這樣的盛會,就不能浪費大學的4年時間。
學生是不能直接參與學校或政府間項目的,但要是先加入一個團隊,再通過能力自我上升,進而分包項目,還是有可能的。
對普通學生來說,可能僅僅也就是可能,可是對滿腦子論文的楊銳來說,哪怕是一點點可能,也很容易就無限擴大。
若非沒有相應的實驗條件和資歷,他現在丟一篇《science》的論文出去,立刻化身小牛,自然不肯在小項目組裏耗費精力。
楊銳消極對待,辦公室里的其他學生卻是積極的希望加入唐集中的科研組的。
他們沒有楊銳的資源,能夠進入大牛唐集中教授的項目組,已經是極好的選擇,相比大四生鍾志文,好的不是一星半點。
十多秒的沉默後,一名研究生左右看看,率先道:「我認為雙向電泳是一個很有前途的實驗技術,尤其是現在的蛋白質研究變的深入了……」
這位說完,另一名大四學生開口道:「……我覺得玻璃管的冷卻需要多加注意,因為蛋白質和膠都很容易變質,一旦冷卻不好,就容易讓實驗數據不真實,我看了唐教授的幾篇文章,我覺得實驗設計的非常好……」
學生們一個接着一個的講話。
讚美教授的工作是面試的主要部分,任何一名教授都願意招收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學生,即使只是科研民工,也得是用力一致的才行。
同時,閱讀教授的論文也是科研民工的基礎工作,你都不知道教授的項目是什麼,又何談加入項目組。
做了功課的學生們盡其所能的展示着自己,表達自己的科學之心的同時,證明自己的實力。
唐集中的主要研究內容是蛋白質,而雙向電泳作為一項8年前新發明的技術,是唐集中最近常採用的方式,大家也儘可能的圍繞此點來發揮。
唐集中一個個認真的聽了下去,最後將目光放在了楊銳臉上,問:「你是楊銳吧,也說說看。不用緊張,想到什麼說什麼,你還是大一學生,不會對你做太高要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