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近些年有什麼文藝作品,能夠輕而易舉地將我搞出眼淚來的話,大概就只有《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了吧,《那些年》徹徹底底講述的就是關於青春所遇到的所謂愛情和友情,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金夏石,和我高中的時候一樣,學習成績差勁,和我一樣喜歡上課喧鬧,和我一樣被老師認為無藥可救,所以發配邊疆牆角。
當然,他也和我一樣骨子裏存在着高傲與不屈,和我一樣『即使身處劣勢,還是不停地戰鬥』。他有着一群各式各樣的朋友,他們同樣都喜歡柳妍熙,一個讓他發生質變,並暗戀了8年、羈絆了16年或將更久的女孩,一場曠日持久充滿明爭暗鬥,卻流露出溫暖的愛情戰爭在不知不覺間開始打響。
金夏石是個聰明,且玩世不恭的人,也是一個『努力起來,連自己也會感到害怕』的人,他仔細分析了柳妍熙的心理,以及多位情敵們的特點和相互關係,制定了一個完美的拉鋸戰計劃,這一戰就是八年。
而柳妍熙則是成熟,甚至完美的,她成績優秀、氣質怡人、性格溫和,總是平靜地對金夏石那些幽默搞怪,然後說出『你怎麼這麼幼稚』,她太優秀,以至於金夏石最後回憶起來也只能說『多年以來,無論我再怎麼努力,永遠都只能搏個有趣的平手』。
高中的時候,老師把調皮吵鬧的金夏石放在好學生柳妍熙前面。
所謂一物降一物,柳妍熙那種成熟氣質,完全克住他,克得死死的,他們開始無話不說,變成了好朋友,他陪她一起留校自習,和她打賭考試的分數,唯獨沒有讓她知道對她的喜歡。
他擊敗了所有的情敵。幾乎成功的和她走在了一起,可惜好景不長,兩人終究還是錯過了對方。
又過了八年,兩人都有着獨立的生活。身邊的情侶也換了再換。突然,柳妍熙打電話告訴金夏石自己結婚的消息,兩人都變得平靜。
婚禮上的他們,看着曾經喜歡的女孩披着美麗的婚紗,走向成熟的新郎。於是青春的火車也終於徐徐駛入了站台。
這是一部沒有真正高.潮的電影,編劇李俊熙只是在用他獨特的手法,講述着一個經常會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故事,很平淡,但是卻很溫馨,讓人忍不住被吸引,被感動。
戀愛中,可以花盡種種心機,運用策略打敗對手,但做自己是很重要的。或許,根本就是最重要的。
一個長達八年的喜歡,讓人已經分不清到底是喜歡『一個人』還是喜歡『喜歡一個人的感覺』。
金夏石,這是一個每個人都很容易在自己身上找到共同點的主人公,總能讓人想起以前的自己。
前些天在一片文章中,看到一句話,說的很好,每個男孩心中都住着一個女孩,不在愛情的位置,卻永遠讓他銘記。比情人飽滿,比朋友紮實,那是羈絆。
或許因為沒談過戀愛,所以對愛情的感觸並不很深刻。只是很喜歡電影裏一句話,人生中本來就有很多事是徒勞無功的。如果按照世俗的標準,愛情一定要有結果,那麼他們這場愛戀也是「徒勞無功」的。可是生命中總得有那麼幾件事,是不求結果的,或是忘掉結果的。這些才是讓生命發光的珍寶。」
就好像那些在電影散場之後被採訪的觀眾一樣,當記者們回到辦公室,開始趕稿的時候,他們都幾乎不由自主的通過鍵盤,在文檔中留下了自己看過電影之後的感慨。
刪掉重來,主編們需要的可不是他們的電影觀後感,他們需要的是有多少明星出席了電影的首映,電影院的上座率,以及圍繞着電影的一些題外話,比如主創們預計的票房,還有男女主角的緋聞!
可是重新來過卻發現,碼出來的文字還是大同小異,最後這位記者先生明白了,每個人都有青春,每個人都有關於青春的記憶,當這些記憶如潮水般湧上腦海的時候,不發泄出來,是不行的!
至於明天主編需要的稿子,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吧!
老子今天也要像金夏石一樣,不管不顧的幼稚一把!
這不是個例,同樣的事情,在不同的記者身上也在同時發生着,他們今天都打算像金夏石那樣幼稚一把。
至於明天,面對主編的怒火,他們也要像金夏石那樣,對着高高在上的主編大喊一聲:「你是個爛人啊!」
記者們都因為這部電影被感動了,引發了共鳴,那些專業的影評人,就更是如此了,在《初戀這件小事》之後,他們又難得的發現了一部同類型題材,卻同樣能帶給他們感動的小清新電影。
沒有華麗的大場面,電影的基調從頭到尾都是平淡無奇,但是卻給他們無盡的感動,尤其是電影當中所描繪出來的愛情。
愛情,是人世間永恆的主題,它如同一株含羞草,盛開在屬於人們最繁華的青春歲月,在不經意間凋零衰敗。
當鏡頭中那一顆紅彤彤的蘋果出現在陽光下的書桌旁,當書桌上那課本隨着微風的輕撫而顯露出年少輕狂的塗鴉,當那件後背上佈滿了密密麻麻地藍色鋼筆印記的校服靜靜地掛在衣架上,金夏石面對着鏡子系上領帶穿上西裝,人們仿佛看到了不久後即將長大的自己。
不禁要感嘆,原來青春是那麼短暫的。
當年輕囂張的金夏石第一次坐在品學兼優的班花柳妍熙前面時,他可能並不知道這一瞬的回眸竟牽絆了他一生。
這部電影在上映前造勢宣傳並不張揚,也沒有明星大腕助陣,照理說這樣的小製作是很難在眾多大製作中殺出重圍的,尤其是同時上映的,還有《漢江怪物》這樣貼着荷里活特效標籤的強大對手。
但《那些年》就是做到了,首日觀影人數超過三十萬,它的成功在於作為編劇李俊熙用樸實的手法,書寫了一個能夠引起所有80後與90後年輕人,共鳴的悽美愛情故事。
它的成功在於主演的每一句台詞,每一次心跳的感覺。以及那逆光拍攝的小清新效果,更在於它所講述的是真實而接地氣的校園愛情。
所有人都知道,最真摯的愛情就是你在中學時期愛上的那個人,因為在校園中你們還沒有被外界社會中的銅臭所侵染。你們眼中是最清新最純粹的彼此,沒有過多的利益紛爭,僅僅是純粹的想要與對方在一起。
中學校園的愛情是一生中最為珍貴的,錯過就再也回不來了。
就像在精誠中學中,那間充滿柔光的教室中。柳妍熙用藍色圓珠筆,輕戳坐在前面憨憨入睡的金夏石,她學習好,完全可以不管學習吊車尾的金夏石,但她就是不肯放棄眼前這個個性乖張不羈的大男孩,她相信,只要他肯努力是可以成績好的。
或許從那時起,愛情就像那墨水點一般悄悄滴在了柳妍熙的心理。
愛情,是會讓兩個人改變的,在沒有與柳妍熙產生交集時。金夏石僅僅是與班上其他男生一樣,覺得柳妍熙是個個性古板,只會讀書的漂亮女生,那時他對柳妍熙並不是真正的喜歡,僅僅是好奇。
對於柳妍熙來說,在沒有與金夏石產生交集時,她的心可以說是被鎖上的,她是班裏的第一,她背負了太多太多來自老師學習的壓力。但自從她開始輔導金夏石,她的性格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她慢慢地學會對別人敞開心扉,也漸漸融入了金夏石的圈子。
而金夏石,也慢慢不再像從前那樣,對未來迷茫不堪。整天無所事事了,他有了目標,他從柳妍熙身上看到了希望與責任。
一個是品學兼優的乖乖女,一個是玩世不恭沒有目標的男生,他們原本是兩個不同世界性格迥異的人,卻在無意間擁有了許多共同的回憶。英語課她忘帶課本,他不動聲色的將自己的遞給她,自己卻被老師罰跳蹲起,下雨的夜晚,他為了搏她一笑,騎車飛奔到理髮館理了個超帥的光頭,課間她用筆戳他,他默契的將考卷遞給她。
人們總會在看到這些細節中不知不覺的思緒飄回了記憶深處的某個地點,那裏同樣擺着課桌與課本,只不過已經塵封了。
人生中有太多的錯過與無可奈何,還記得曾看過的一句話:多年後,你身邊站着的那個即將和你共度一生的人,還是當初你所期望的的那個人嗎?
這部電影的美恰恰體現在金夏石與柳妍熙的結局,並非像大多韓劇那樣美滿,現實中那樣的愛情是不真實的,在時間的流逝中,當初的愛情或許還在,但卻因為一個錯過,再也無法說出來。
或許只有那種不完美的遺憾才會讓人永遠珍惜,有時,愛放在心裏就好,並不一定要說出來。
就像大學時代的金夏石在電話的一頭,仰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對電話那頭,同樣仰望星空的柳妍熙說:你相信有平行時空嗎,我相信在另一個時空,我們是在一起的。
影片的結尾更是以一種幽默的方式道出了金夏石埋藏在心中的愛,被金夏石壓在身下強吻的新郎,一旁穿着婚紗的柳妍熙眼角濕潤地笑了。
我結婚了,而新郎卻不是你!
那是一種無奈中透着釋懷的笑,因為他們彼此都明白在內心深處的世界,他們二人依然是那個學習不好的壞男孩,和那個學習好的乖乖女。
千言萬語都只化作一句:那我就繼續幼稚下去嘍!
我們還來不及感嘆青春的幼稚與甜蜜,卻發現已經在無意中弄丟了那段最美的年華。
好評,都是好評!
在電影上映的第二天,當首日觀影人數的數據被統計出來之後,整個韓國因為《那些年》瘋狂了,同一時間上映的《漢江怪物》都只能屈居第二,這樣瘋狂的數據,讓人們的第一反應是不真實,第二反應就是服了!
毫無疑問,NRG公司這一次又贏了,還是以小博大,還是大獲全勝!
第二天,第三天。接下來的一周時間內,只要放映的是《那些年》這部電影,場場都是爆滿,不單單如此。在每一家電影院的門口,還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儘管他們還有其他選擇,儘管隔壁放映的就是大製作 《漢江怪物》,可人們還是情願等。等着看身邊朋友口中,難得一見的好電影一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兒》。
而看過之後,每個人得到最多的都是感動,每一個觀眾都能在《那些年》裏找到自己,尤其男孩子們,就好像電影裏男主角金夏石的獨白「每個故事裏都有一個胖子」。
當然,很多人都要慶幸,還好自己不是個胖子,不過。他們的故事裏也有一個胖子。
那個胖子很老實,很聰明,很善良,有時會被欺負,只要看到他,他就在吃,或是在去吃的路上。
班上總有一個帥氣,調皮,絕對不走尋常路的無知無畏二B少年,自戀程度非比尋常。
當然也少不了一個看上去很猥瑣的哥們兒。
同樣。漂亮女孩兒身邊,總會有一個很平凡的姐妹,還有一個非常欠扁,自以為是的女老師。一般都是教英文的,因為會洋文,所以自命不凡,還有某次,或某幾次為了查出誰做了壞事,而遲遲不放學全班留堂的傍晚。
那些年。騎着自行車,一路追打就到了學校,不正經上課,交朋友的方式,就是在朋友身上惡作劇,被集體罰站,畢業,然後上大學就各奔東西。
當然,最重要的是,永遠永遠都有一個,所有男生都在追的女孩兒。
人們的青春有相似,所以《那些年》才會有動人的真理,李俊熙通過文字,塑造出來一種感覺,那種感覺很容易讓人以為,電影裏說的那些都是真的。
而且,電影裏說的那些,的確也都是真的,因為它在幾乎每一個同時代的人身上都發生過,或至少片段式發生過。李俊熙用一個真理,說了一代人的青春。
雖然很多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明明知道男主角會做什麼,但當他做的時候,還是被震撼到。
很顯然,就是共鳴,讓這部電影贏了。
一部好的電影不需要堆砌太多衝擊視覺的鏡頭,也不需要多麼高明的特效,因為人們走進電影院裏,是來看故事的,他們最想要的是一個能夠讓他們感覺到真實,最好能夠產生共鳴的故事。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兒》成功的做到了這一點,這也是為什麼,在面臨強敵《漢江怪物》的時候,小成本的《那些年》竟然能異軍突起的原因了。
面對一部能夠勾起人回憶,能夠觸動人心,能夠讓人引發共鳴的電影,即使是在怎麼挑剔的影評家也沒辦法昧着良心說「不好」,儘管他們的職業就註定了他們在看每一部電影的時候,都帶着有色眼鏡,隨時準備雞蛋裏挑骨頭,可是這一次,他們難得的保持了一致。
無數讚美的文章應運而生,無數的好評一時之間都飛向了《那些年》這部電影,而投資是《那些年》幾十倍的《漢江怪物》就註定要悲劇了。
大概是給予了《那些年》太多的讚美,讓這些專業嘴炮有些不大適應,急需要找個目標,好好發泄一下,證明自己的職業操守,於是《漢江怪物》想不躺槍都不行。
投資高達幾千萬美元,來自荷里活的特效團隊,人氣與實力並重的演員,但是整體的內容,說實在的,很多情節不合邏輯,而且電影的基調給人的感覺非常壓抑,即使在最後,人們也沒感覺到大團圓帶來的喜悅,依然還是壓抑。
人們花錢走進電影院,是為了放鬆,結果卻看了一部讓人從頭壓抑到結束的電影,再和《那些年》那輕鬆的基調,單單的溫馨,以及刻骨銘心的感動相比,反倒是大投資的《漢江怪物》落了下風。
有的時候,輿論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的局勢很明顯了,無數的影評家對《那些年》是好評如潮,對《漢江怪物》是大加貶損,也直接影響了那些有時間走進電影院的人們。
《那些年》這邊是場場爆滿,《漢江怪物》那邊上座率開始逐漸的落到了半成,於是,《那些年》的排片量也越來越高,商人重利,有錢不賺都是傻X,眼看着《那些年》就是只下金蛋的母雞,誰還願意繼續去捧那隻怪物的臭腳啊!
影視界裏的人們開始迷惑了,到底是什麼讓《那些年》華麗麗的就幹掉了《漢江怪物》呢?
除了共鳴,還有什麼?
要知道,校園題材的電影在韓國影視市場一直都是非常小眾的,可NRG公司為什麼連續兩次都獲得了成功呢?
一些人甚至開始研究起了《那些年》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希望可以從中找到答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