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若望究竟是因為什麼失去了順治的寵幸,並且差點被凌遲處死呢?
在耶穌會士魯日滿的記錄中,我們能夠找點一點蛛絲馬跡。一筆閣 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在耶穌會士魯日滿的記錄中,曆獄案被稱作「仇教」,仇教的主角是不信神的官員、異教徒、巫師、騙子,還有「妖魔的祭祀」和尚。而這群人的頭目則是一個「邪惡的老傢伙」。這個「邪惡的老傢伙」名叫楊光先,字長公,江南徽州府歙縣人。
楊光先性格暴烈,直爽敢言,具有抗爭性。按楊光先自述,他順治十三年(1656年)來京,十五年見到釘着釘子的耶穌畫像,始知天主教便是耶穌教,從此即有了彈劾之念。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楊光先撰寫了數篇文章先後上表朝廷,矛頭直指天主教及西洋曆法,但是這些彈劾並沒有得到朝廷的回應。楊光先毫不氣餒,伺機而動,終於在康熙初年抓住了一次機會。
康熙二年(1663年)冬,湯若望下屬、欽天監奉教士人李祖白做《天學傳概》。《天學傳概》全文2500餘字,大致介紹天主教之起源、天主教如何傳入中國以及傳教士來華後所做的功績。
李祖白在文中提到,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本是猶太人,自西向東來到中國,並且帶來了天主教。國人應當「生長子孫,家傳戶習,此時此學之在中國,必倍昌明於今之世」。
楊光先看到這篇文章後,對李祖白有辱先聖的說法大為不滿,於康熙三年(1664年)7月底做《請誅邪教狀》投書禮部,以「為職官謀叛本國」和「造傳妖書惑眾」兩個罪名控告湯若望等耶穌會士以及李祖白等奉教士人,掀起「曆獄」風暴。
禮吏二部三審定讞
朝廷的反應非常迅速,康熙三年8月初,朝廷密旨審理曆獄一案。因為湯若望、南懷仁、利類思、安文思、李祖白等人供職於欽天監,欽天監屬禮部管轄。且5人都有官職,尤其湯若望,官至一品,亦屬吏部管轄,所以朝廷下令由禮、吏二部會同審理。
在審訊過程中,湯若望因患病口舌結塞,不能清晰發言,只好用拉丁文和德文與南懷仁交談,再由南懷仁當堂翻譯成中文以備訊問。
楊光先控告的第一項罪名是「謀叛」。訊問大多集中在與教會、教堂和傳教士相關的問題上。官員們認為不論省城要地還是鄉邑僻壤,都能看到傳教士的足跡,對「翼期天下人皆入爾之異教」大惑不解,認為這無論如何難逃「起異心者」、「朋比協某」的懷疑。在審理過程中,官員提出大量問題,而被問及最多的就是傳教士來華的目的何在。
在第一項罪名審理結束之後,進入第二項罪名的審理造妖書惑眾。其審理核心在於,基督教究竟是不是不正當的宗教。承審官員認為念經、修建教堂、施以洗禮、以赦免罪孽為名哄騙男女入教都是邪教所為,並非正當宗教。
傳教士們根據《教要》詳細解釋,指出天主教只是「盡行教誨教徒虔誠改過行善,以釋己罪」。承審官員最不可理解的是,凡入教之人均不得為祖先燒紙這一條教規,認為「僅就不准教徒為祖先燒紙一事而言,確為邪教無疑」。
綜合之前審訊的結果,11月11日,禮、吏二部總結了湯若望包括「欺人惑眾」、「狀如邪教」在內的14條可疑之處及罪狀,決定將湯若望等人革職並交刑部議處。
康熙三年11月20日,湯若望、李祖白等被押入刑部監獄。這時,5人都被革職,不再享有官職身份,被戴上枷鎖等候宣判。
康熙三年12月間,刑部針對謀叛和邪教的指控提出如下處理意見:湯若望為首犯,擬以立絞;李祖白等人為行邪教之從犯,擬杖四十,流放寧古塔。
事情並沒有到此為止,楊光先又提出來針對湯若望等人的第三項指控榮親王葬期一事。此案涉及皇家子嗣,事關重大,其他罪名的審理都被這一指控所掩蓋。榮親王是順治帝第四子,母親董鄂妃。四皇子生下數月即夭折,未及起名,後追封為榮親王。
楊光先指責湯若望等人在選擇榮親王葬期時,使用洪範五行,與風水多有衝撞,十分不吉。楊光先還引用了一位「諳熟地理」之士的說法:李祖白等人在選擇葬期時使用的是《蠻滅經》,這部書本是中國人編寫,期望傳至外藩,外藩人使用後可斷根絕後。
李祖白等人在選擇榮親王下葬時間和地點的時候,不採用慣常使用的《曆法通書》和《選擇丹書》,而專門採用《蠻滅經》,其罪戾重大,用意不言自明。
這是一項十分嚴重的指控,按照楊光先所提供的證據,李祖白等人簡直是在借傳播宗教之名,行滅絕華夏之實。
刑部採信了楊光先的說法,將湯若望等人的罪名定為大逆之罪,並根據刑律提出擬處理方案:將湯若望、李祖白等欽天監官員凌遲處死;相關人員之子斬立決;不及歲之子、妻室、家人、地畝、財物等嚴查入官。
前面的指控在順治和康熙看來,都不是什麼事情,但是最後這一條卻是皇家不能容忍的大罪。如同李祖白等人所說,這是要滅絕華夏。當然,這個罪名今天看來有些言過其實,畢竟國家是國人的國家,而不是一人一家的國家。但是在過去,皇帝就是國家的象徵。謀反刺駕這都是要夷滅九族,凌遲處死的。明成祖朱棣更是創造了歷史之最,殺方孝孺的時候,誅滅十族。
湯若望究竟有沒有利用職務,利用風水等不可見的手段行苟且之事呢?
這裏就要簡單介紹一下洪範五行和《蠻滅經》,《尚書·洪範》中箕子解釋五行時說道:「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
洪範五行的意思先暫述,且不妨先直觀『洪範』二字之意,洪者,廣大之意;范者,規範也,意指大範圍的概括規律,那麼洪範組成了詞,可以這樣理解:大範圍的概括規律。這樣理解再跟我們接觸的五行類象貫聯起來,那麼意思是相近的,也是對宇宙間的現象作大範圍意思的規律性總結。因為是大範圍規律性的五種現象的歸類總結,那么小範圍之內必然是會有各自的另一種規律,或稱主象之中的次象,也是說在大五行象之中必然會包含着本身各種小五行內象。
洪範五行雖然和正五行同根同源,但也截然不同。以王鍾今日的眼光看,湯若望的擇日是沒有問題的,雖然不能說精彩,但也規規矩矩,楊光先等人指控他使用錯了五行,有打擊栽贓之嫌疑。
但是在皇家喪葬的時候,湯若望的確犯下了彌天大錯,那就是使用了《蠻滅經》。
《滅蠻經》可追溯到唐朝,風水學作為帝王之術一直秘藏宮中由欽天監保管,但作為當時的文化交流中心長安,各國所派遣的節度使及留學生已有所聞並希望能學到此術。唐玄宗恐蠻夷知陰陽之義而助強其國勢,於是命精通易理的僧一行以半真半假之法杜撰出《銅函經》,這部以「大小游年、東西四宅」為理論的偽書隨之傳至鄰夷。
然此經曾回流於中原,幸有明師賢哲們力陳批偽,曾文辿在《青囊序》中一語道破:「三才六建雖是妙,得三失五盡為偏。蓋因一行擾外國,遂把五行顛倒編。以訛傳訛竟不明,所以禍福為胡亂。」從而,將其稱之為《滅蠻經》並再度使其失見於市。
誰知天數難料,此術在沉寂數百年後再度復燃,此時風水界已偽學雜出,魚目混珠,世人對風水學理已無所適從、無法分辨。至明清,八宅派的經典著作相繼問世,主要有箬冠道人着《八宅明鏡》、張覺正着《陽宅愛眾篇》、王君榮着《陽宅十書》、趙九峰着《陽宅三要》,這些在學理上互相矛盾,又假託楊公之名的書籍正被註解成現代版的風水書暢銷於市。
清朝的時候是《滅蠻經》流行最廣的時候,沒想到連當時的皇帝也受此荼毒,不得不說世事無常。
但是滅蠻經究竟是不是現在市面上流行最廣的《八宅風水》呢?
以前王鐘沒有把握,也不好輕易下結論,但是在韓國這段時間,他對韓國古建築進行深入的了解後發現,朝鮮的古建築都是以八宅法佈局,滅蠻經一詞不言而喻。
當然八宅派也不都是假經,當年僧一行做《滅蠻經》之時是半真半假,裏面還參雜了一些真正的風水理論,這也是假經能夠流傳千年不衰的原因。
游年八宅姑且稱之為偽八宅,那麼《龍門八宅》就是真八宅。也叫乾坤國寶,此派流傳不廣,龍門八宅派(正宗八宅派)
此派為唐玄宗時國師邱延翰所傳,以來去水為收氣之主故曰:龍門八宅,以先天八卦為體,後天八卦為用的先後天相配之八宅門派,以坐山八卦論宮位,法則要求坐先天以收後天,坐後天以收先天,如本山的後天則叫先天,本山的先天則叫後天,此不是弄錯,此法是時刻提醒用術者要坐先天收後天,坐後天收先天的法則,分列先天、後天、天刧、地刑、案刧、賓位、客位、輔卦、庫池、水口、正曜、地曜、天曜(又叫三曜煞,即本卦官鬼爻與先後天的官鬼爻)正竅共十四吉凶星排列於二十四山方位上,先排十三星,餘下者便是輔卦。用此法以收山出煞皆有應驗,此一派以來水與去水合局,則收得龍氣真切才是真吉,為收水納氣的出發點,分別水之來去皆有定法:先天、後天、地刑、輔卦宜來水,庫池則宜靜水深注,去水則要在天刧、案刧、賓客位、水口、正竅之上,但如逢正曜、地曜、天曜的三曜煞上則來去皆不宜,犯之者主凶,此是言水之法,至於撥砂之法則以二十八宿度數五行相生相旺者,又配合先天後天得位者主發富貴有準,不失為正統之龍門八宅,台灣地區較多人習此派,但個中內容出入較大,多為師傳之因素,其精妙處在廿四山秘訣入用。如誤學偽訣八宅者可改習此門,將有很大的收益。擇吉方面宜用廿八宿吊宮法配四大吉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