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對劉禪的表現極為滿意。
當他考察了劉禪政略,劉禪不慌不忙地一一說明,然後加了自己的想法。還能跟上劉備的思路侃侃而談後,這種感覺更加深刻了。
他心滿意足地得意想道,蜀漢後繼有人矣。
廖化暗中長舒一口氣,好小子,加油啊!
只有他知道,這些年當夥伴們都學完一天的課程後都抱怨着勞累的時候,劉禪一個人夜深人靜的時候仍在刻苦讀書。
當夥伴們鍛煉的時候,劉禪也在刻苦訓練。
當夥伴們正在玩耍時,劉禪卻在官廳中靜靜地聽廖化他們的政略討論。
他在努力地改變着,很多長久的習慣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他比同齡人真的要成熟的多。
廖化只是一個引導者加一個心靈訓練師而已。
上次羌人與漢人之間的矛盾,劉禪處理地極為漂亮,他和手下的將領討論實施地羌漢關係處理辦法和條例,還有羌人將領的提拔辦法廖化都在全軍進行了推廣,劉禪的名聲傳遍全軍。
當知道他是世子後,大家都知道以後蜀漢的繼承者必定是他了。
然而劉禪的生活卻還是那樣一成不變。
每天吃着粗糧喝着米湯,有時候到廖化或者劉備那裏打打牙祭。
辦完公後就是鍛煉練習騎射和夥伴們談天說地。
每天的日子他是過得極為快活。
很快在新野一帶,考察好位置,廖化將圖紙交給劉備過目,劉備點頭後,屯田大軍開始了運作。
民屯屯民每天安心種田打造兵器鎧甲提供後勤,獲得勞動所得後到屯集上逛逛,有孩子的送去學堂讀書。
和一般百姓唯一的區別就是更加集中化和合作化地生活。
軍屯是預備兵種,他們一半時間用來種田,一半時間用來訓練。
民屯在後方,軍屯在前方,宛城十萬軍隊天天啥事也不操心,乾的唯一件事就是訓練。
馬超的弟弟馬岱和他兒子馬秋也加入到劉禪地小團體中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關羽和馬超之間就有意思了,馬超開始時很低調,關羽老刺激他。
獅子就是獅子,再怎麼裝也裝不像兔子,兩人明爭暗鬥,又顧全面子,武人間那還用說了,可勁招呼。
劉備就睜隻眼閉隻眼,只要不死人,隨他們去了,也不偏袒誰。
馬超知道劉備的意圖後,那就不客氣地放開了。
於是兩人間擴大到了兩軍間的相互競爭。
遠在益州閒在家的張飛聽說後再也坐不住了,向劉備請示後,他也帶了一萬人過來了。
再一次別苗頭,兩人二打一,馬超吃了虧向劉備訴苦,劉備不好說什麼,廖化乾脆加了把火,他給龐德加了一萬人。
這下南陽熱鬧了。
什麼?今天你到河對面擄了一千個人過來?那我明天要弄他兩千人。
你打敗了對面郭淮張郃的一隻軍隊?那我就打敗兩隻。
最後劉備不得不站出來做出限制。
邊境上曹劉兩軍就這麼你來我往的過招,又都克制着,兩邊默契地將南陽和豫州之間的幾個縣當成了練兵場了。
新兵都往裏面塞,見見血,打完後,兩軍將領還對噴一下。
孫權那邊也不平靜,曹仁現在可是非常厲害,幾乎是壓着孫權打,壽春都差點丟了。
孫權趕緊上表裝孫子,躲着發展,和蜀漢的關係也開始不似以前那般友好,曖昧不清起來。
陸遜那邊接到消息,趕緊加強防備。
這下孫權真的老實了,當起了縮頭烏龜,每天不知道在幹些什麼。
司馬懿呢,他出了迴風頭後,就開始韜光養晦起來,躲在許昌後面也在屯田,朝中的事表面一點也不在乎,暗中卻時刻緊緊地盯着。
天下局勢就這麼詭異地平靜下來。
222年,劉備開始大興教化,兩州地界內開始教育普及,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紙張產業印刷業發展極快,每一縣都有縣學鄉學,中等教育都在縣學中展開。初等的啟蒙教育有的是族學開始,有的辦有村學。
中等教學教材就是各派學的經典摘錄編成的體系,初等教學教材就是廖化那三本書了,加上算學和簡單的雜學。
高等學院有兩座,一個是湘潭學院,一個是剛剛開辦的益州學院。湘潭學院偏實際應用和軍事,益州學院偏道德思想文化研究。
這是很早以前廖化就提出的議案,至今才開始普及實施。
他這是為將來的科舉制度打基礎呢,十年後,科舉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開始了。
要不然到時候那麼多從學院畢業的高級知識份子往哪安排?靠推薦?那不是浪費和給世家摘桃子麼?
在他的設想里,人才計劃就是以科舉為干,現代公務員考試,軍校為參考。
學院畢業才能參加考試,分面試和筆試。不限考試次數,但限制年齡三十五歲以下。
從縣試郡試州試到國試,一路過關斬將後,人才賜學士稱號,最低也是州雜官,最高到中央高層領導秘書處不等起步。
過了州試,人才賜進士稱號,從郡一級雜官到州一級的主要部門領導秘書不等起步。
過了郡試其實就可以開始做官了,到縣裏當縣吏到郡一級主要部門領導秘書不等起步。
只有進士以上稱號的才可以擔任一縣之長以上的職務,獲得學士稱號後才可以任州一級的主要官員包括一州之長刺史。這是硬條件死規定。
選才考試由禮部主持,人才由吏部分配,擔任郡級州級甚至到三省最高領導必須有地方主持一地之政的經驗,這也是硬條件死規定。
是的三省六部制也要開始準備了。
根據廖化多年收集的資料總結蜀漢一共有四萬個地方及中央文職職位,就看人才們怎麼發揮,怎麼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了。
再有就是軍職和地方縣尉,曲長以上軍官必須要湘潭學院畢業,軍隊骨幹升到屯長後就需要到湘潭學院進修三年。
任都督要有學院內部軍事考試。
廖化計劃編制一張大網改變後期三國無大將,萬馬齊喑的困境,以體制來增加整體軍事實力。
主要防備的是那種一下幾十萬大軍出動,一死好十幾萬的慘況。
要知道這幾十萬真正能打的也就幾萬到十萬,其他都是民夫,死的大多數都是他們,這種戰爭簡直就是在敗家,耗國力。
有了這許多人才參與,管理更精細,減少浪費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能提升效率,一石糧食養活一樣數量的人卻可以辦以前兩倍的事。兵員損耗也可以大大降低。
比如運糧隊伍,送達目的地後就跟着大軍服務,說是服務其實就是跟着沒事做空耗糧草,他們完全可以將損壞的兵器輜重修一修嘛,或者干一些其他事也行,而現在都是一些主要負責人拍腦袋,要上戰場了就動一下他們,不上戰場就把他們忘一邊了,人力浪費。
尤其是打完一場敗仗後這些人力漫無目的地到處跑,不死他們死誰?不亂死也餓死病死。
這哪是打仗,這是在造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