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金門 《道德經》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

    &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

    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文]

    看它看不見,把它叫做「夷」;聽它聽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這三者的形狀無從追究,它們原本就渾然而為一。它的上面既不顯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顯得陰暗晦澀,無頭無緒、延綿不絕卻又不可稱名,一切運動都又回復到無形無象的狀態。這就是沒有形狀的形狀,不見物體的形象,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見它的前頭,跟着它,也看不見它的後頭。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來駕馭現實存在的具體事物。能認識、了解宇宙的初始,這就叫做認識「道」的規律。

    &釋]

    &無色。

    &無聲。

    &無形。以上夷、希、微三個名詞都是用來形容人的感官無法把握住"道"。這三個名詞都是幽而不顯的意思。

    &詰:詰,音ji(陽平),意為追問、究問、反問。致詰意為思議。

    &本章的一指>


    &音jiao(上聲)。清白、清晰、光明之意。

    &陰暗。

    &繩:不清楚、紛芸不絕。

    &物:無形狀的物,即>

    &惚恍:若有若無,閃爍不定。

    &有:指具體事物。

    &古始:宇宙的原始,或"道"的初始。

    &道紀:"道"的綱紀,即"道"的規律。

    &語]

    本章是描述「道」體的。在第六章和第八章,分別以具體的形象——山谷和水,來比喻道的虛空和柔弱。本章以抽象的理解,來描述「道」的性質,並講到運用「道」的規律。在這裏,「道」即是「一」。在前面幾章中,老子所說過的「道」有兩種內涵,一是指物質世界的實體,即宇宙本體;一是指物質世界或現實事物運動變化的普遍規律。這兩者之間實際是相互聯繫的。本章所講的「一」(即「道」)包含有以上所講「道」的兩方面內涵。老子描述了「道」的虛無飄渺,不可感知,看不見,聽不到,摸不着,然而又是確實存在的,是所謂「無狀之狀,無物不象」。「道」有其自身的變化運動規律,掌握這種規律,便是了解具體事物的根本。

    &析]

    超脫於具體事物之上的「道」,與現實世界的萬事萬物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沒有具體的形狀,看不見,聽不到,摸不着,它無邊無際地無古無今地存在着,時隱時現,難以命名。「道」不是普通意義的物,是沒有形體可見的東西。在此,老子用經驗世界的一些概念對它加以解釋,然後又一一否定,反襯出「道」的深微奧秘之處。但是「道」的普遍規律自古以來就支配着現實世界的具體事物,要認識和把握現實存在的個別事物,就必須把握「道」的運動規律,認識「道」的普遍原理。理想中的「聖人」能夠掌握自古以固存的支配物質世界運動變化的規律,可以駕馭現實存在,這是因為他悟出了「道」性。下一章緊接着對此作了闡述。

    關注官方qq公眾號「」&最新章節搶鮮閱讀,最新資訊隨時掌握



  
相關:  金門    網遊之九轉輪迴  櫻花之國上的世界末日  萬古天帝  布萊肯林場  神級修煉系統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無上金門《道德經》十四章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4s 3.9465MB

搜"無上金門"
360搜"無上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