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期不方便出門,更加不能上門做客,拜師這樣重要的事情,永寧候固然心急,也得等到出了孝期不可。不過幸好孝期已經過去大半,再有一月就全部過去,她們穩穩的走了九十九步,也不差這一步。
雖說不能立刻上門拜師,但永寧候私下卻開始打點起來,拜師與一般的求學不同,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在這個時候與母女關係也相差無幾,若是入錯了門,不但沒有任何的臂助,將來還會成為掣肘,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朝堂之上,天不怕地不怕的言官,一般也不敢直接彈劾自己的老師。
永寧候看中的這個人姓程,名程慶山,是如今景帝上位登基時候的太女太傅,擁有帝師之稱。程慶山是當代大儒,當年在翰林院盤踞多年,由他當考官的科舉就不少,如今朝堂上一半的官員,對着這位老大人也得喊一聲程先生。
程慶山在士林清流之中的勢力可見一斑,偏偏她還是個知道進退的,在景帝登基之後,眼看着新帝一步步掌握政權,自己便上書告老還鄉。景帝強留不受,程慶山卻屢次以年老體衰之由再三上書,最後景帝才應允下來。
程慶山雖然已經退出朝堂,但在士林中的影響卻並不弱,而這些年來專心著書,更是贏得了天下學子的愛戴。景帝對這位老師也是尊敬有加,別管暗地裏怎麼想,反正明面上賞賜不斷,君臣師生相得,也是明朝的一樁美談。
永寧候思慮再三,覺得程慶山如今的位置,實在是再安全不過,只要她不是自己作死去摻和那些皇女們的爭奪,即使下一任皇帝上位,也不會對這位帝師出手,畢竟這位已經遠離朝廷,在民間又備受稱譽,無故動手只會讓人覺得皇帝心胸狹隘。
再有一個,程慶山雖然是個大儒,但卻子嗣單薄,家中妻妾不少,這些年下來,卻也只有一個庶出的女兒,還是個半傻的,一向不出現在人前。如今被她帶在身邊的,卻是這位庶出女兒生的嫡出孫女,據說頗有幾分才華。
程家第三代也就這麼一個孫女,又是程慶山一手教導出來的,永寧候覺得,只要這位孫小姐不是笨的沒救,將來也不會將自己扔進火坑。而這位孫小姐的年紀,與孔尚瑾相差無幾,兩人若是一同讀書,也能成為至交好友。
只是以程家的地位,上門想要拜師求學的人不在少數,這些年程慶山都未開口收徒,也有人猜測程慶山這般作態,也是想讓景帝放心。
永寧候私下卻覺得,與其說不收徒讓景帝放心,還不如說程慶山這些年的精力都放在延續子嗣上頭,以程家的情況,恐怕這才是真相。
永寧候會有自信讓孔尚瑾求上門去,也是因為當初程慶山與永寧候府有過一些淵源,永寧候府曾經對陷入困境的程慶山伸出援手,雖說已經過去多年,但兩家的年禮一直互有往來,只是後來程慶山關門造書,這才漸漸疏遠了一些。
程慶山這個人永寧候也是了解,並不是那種忘恩負義的,再說她對孔尚瑾有幾分信心,只要程慶山願意給一個機會,必定會對這般聰慧的弟子動心。這般想着,永寧候便讓人透了話過去,程慶山那邊果然答應下來,只說要看看孔尚瑾再說。
見狀永寧候已經放心了一半,拉着孔尚瑾囑咐道:「程師才學出眾,當年位極人臣,是個最通透不過的性子,在她面前不要自作聰明,好的壞的都讓她看在眼中,至於結果如何,便看你的造化吧。」
孔尚瑾點了點頭,心中也略有一些緊張,在馬車上的時候忍不住深呼吸起來,暗道成敗在此一舉,自己可不能丟了穿越人士的臉。永寧候見她難得露出孩兒的情態,心中倒是覺得好笑,她自然覺得自家的女兒無一處是不好的,只是以程慶山眼光之高,她也實在是沒有十足的把握。
與永寧候府的富麗堂皇不同,程家的府邸看起來更加端莊古板一些,宅子也比不得侯府的大,只是一走進去便能聞到一股書香味,孔尚瑾剛開始還覺得自己想太多,後來才知道,原來程家老大人確實是把著書的地點放到了家中,所以才會有這般濃郁的墨香味道。
程府裏頭少見有艷麗的花草,倒是常見綠竹和翠松,看起來倒是簡單而清爽的很,孔尚瑾默默的記在心中,至少這位大人肯定不是那種喜歡華麗詩詞的類型。孔尚瑾只是掃過一眼便不敢到處亂瞄,免得顯得自己很不端正,只跟在永寧候身後半步。
走進偌大一個廳堂,還未等孔尚瑾抬頭看看,永寧候便開口笑道:「許久不見,程師如今可好?」
裏頭傳來一個帶着幾分滄桑的聲音,比起永寧候的熱情顯得平淡萬分:「老婦可當不起侯爺這句程師。」
永寧候哈哈一笑,也不在意程慶山的冷淡,卻是順着她的話改了稱呼,微微偏過身體說道:「程先生,這便是我那不成器的小女兒。」
孔尚瑾聽了連忙上前一步,躬身拜倒:「瑾兒見過程先生。」
廳中端立着一位老婦人,看起來比永寧候年紀還要再大一些,只是精神奕奕倒是十分不錯的樣子,身上只是簡單的青色長袍,也掩蓋不了歲月沉澱下來的韻律,只是一眼,孔尚瑾便明白這位老師肯定不簡單,若是能拜在她的門下,對自己定有極大的好處。
程慶山也打量了孔尚瑾一番,見她雖然年紀小小,但已經形容出色,一雙微微挑起的鳳眼倒是有幾分先侯爺的風采,當然,除了這雙眼睛,看着都不像是孔家出來的人。程慶山微微眯起眼睛,說起來她也着實羨慕永寧候,雖然沒啥本事,不受皇帝的寵信,但擋不住人家能生女兒啊,到了知命之年,還能有這般機靈的小女兒,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大概是想到唯一的孫女,程慶山的神色緩和了一些,點了點頭說道:「倒是個懂事的。」
長輩說話,沒有小輩插嘴的份兒,程慶山沒有開口問她,孔尚瑾便乖乖站在永寧候身邊,聽着自家老娘自賣自誇的說道:「怎麼樣,值不值得給你當弟子?」
永寧候的直截了當倒是沒讓程慶山生氣,她只是淡淡的掃了一眼這位侯爺,暗道孔家幾個女兒都是蠢笨的,這個要是芯子也像了那幾位,即使有人情在,自己也是不能收下,省得砸了牌子。
不過既然永寧候求上門來,程慶山也不會一口回絕,早早的便想好了主意,只是說道:「既然如此,便讓老婦看看女郎的本事吧。」
程慶山擺了擺手,自然有人端了筆墨紙硯進來,很快便擺好了案台,程慶山便說道:「你去寫幾個字,讓老婦看看。」
孔尚瑾深深吸了口氣,穩穩走到案幾前頭,發現硯台裏頭居然沒有墨條,便慢條斯理的準備起來,並沒有一絲一毫的驚慌失措。
看到這裏,程慶山心中暗暗點頭,不說別的,這份心態便是少年人難得的,只是光這樣可不夠,侯府與程家不同,不可能完全不參與朝政,永寧候會帶着這個女兒過來,恐怕也打着將來走仕途的意思,若是沒有那份心胸,自己收下也是勉為其難。
程慶山思索的時候,孔尚瑾已經磨好了墨,落筆寫下四字。她年紀雖然小,但從三歲便開始練字,這些年從未有過懈怠,再加上力大無窮的技能,如今寫出來的字體已經勉強能看,孔尚瑾上輩子也練過幾日書法,雖然並無多少成就,但好歹記住了一些字體,這會兒容納進去,倒是別有一番風味。
程慶山看見那字便是一嘆,小小年紀,能有自己的一番風骨着實不易,而難就難在,字體風骨初成,偏還有一番閒適姿態,足見這孩子不是急功近利之人。再一看那四字,程慶山倒是笑了起來:「成家立業,你為何想到寫這四個字?」
孔尚瑾微微一笑,拱手說道:「小人向來沒有大志向,只求於內能夠孝順父母,讓父母安心寬懷,將來承載門廳,讓夫兒能夠合家安順。於外,不求建功立業名流千古,只求能順心而為,問心無愧。」
程慶山一聽,倒是哈哈大笑起來:「好一個合家安順問心無愧,若是人人都如你這般志向,這天下才能太平。」
說完這話,程慶山便覺得這弟子收下也無妨,她平生學生遍佈四海,如今卻只覺得眼前的稚女之言更加貼合心意,一時之間看着越發喜愛起來。
永寧候見狀便知道事情成了大半,笑着說道:「若是無知小兒,在下怎麼敢帶上門讓程師困擾。」
程慶山瞥了她一眼,暗暗覺得這孩子這般聰明,恐怕也不是像了永寧候府的人,好吧,那位先侯爺倒是個人才,但這般的心機,倒是更像馮家的人。
無論如何,程慶山已然滿意,永寧候看了眼自家女兒,笑着說道:「還不磕頭拜師。」
孔尚瑾心中一喜,連忙拜倒下來,結結實實的行了拜師禮,再抬頭的時候額頭便是紅彤彤一片:「弟子見過老師。」
程慶山見她這般作態,心中更是滿意,心思通透的人不少,但還能秉持一份實誠卻是少見,她親手扶起未來的弟子,笑着說道:「好好好,以後你便是我程慶山的弟子,從明日開始,便每日卯時三刻過來,你還有兩位師姐,到時候再與你說。」
孔尚瑾自然沒有不答應的,永寧候又把早就準備好的拜師禮拿出來,看着程慶山似笑非笑的眼神摸了摸鼻子,倒是程慶山笑着拿出一塊玉佩放到孔尚瑾手中:「這邊當做見面禮吧,以後若是淘氣,為師也不會手下留情。」
那玉佩通透異常,摸上去一片暖意,顯然是一塊上好的暖玉,若是一般的見面禮,孔尚瑾還要猶豫幾分,但老師親手送的,她卻不得不收,只是心中對程慶山好感更甚:「多謝老師。」
程慶山不是個迂腐的,見狀也是高興,若是孔尚瑾推辭不受,恐怕她心中還要懊惱呢。等離開程家,永寧候才感嘆了一聲,笑着摸了摸小女兒的頭髮說道:「看來程師很喜歡你,這塊玉佩是先帝所授,程師多年來一直帶在身上,如今卻轉送與你。瑾兒,以後一定要好好孝敬程師。」
孔尚瑾這才知道玉佩的珍貴之處,心中嚇了一跳的同時,也對程慶山十分感激,點了點頭說道:「知道了母親,回去之後,讓父親幫我做個荷包,這塊玉佩瑾兒也要貼身帶着。」
永寧候聽了,這才露出滿意的笑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