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德彝不能不答,他衝着聖主深深一躬,語含雙?地說道,「聖上,策略能否得以貫徹實施,危機能否得以妥善解決,看上去是智慧,實則是用人。人用好了,量才而用,因材施用,策略就已經貫徹下去了,危機也已解決了一半。」
封德彝「赴湯蹈火」,豁出去了,義無反顧地隆重推出了「齊王」。沒辦法,話已經說出去了,問題也已經擺出來了,他必須給聖主一個「交待」,善始善終嘛。
現在因為齊王在東都兵變一事上所表現出來的叵測「野心」,使得中樞上上下下下都對齊王「畏之如虎」,避之唯恐不及。誰都摸不清聖主的「態度」,誰也不敢提及齊王,所有人都擔心激怒了聖主,遭受無妄之災。現在父子兩人看似「你好我好」,實則「勢成水火」,齊王的刀雖然沒有出鞘,但已拉出來一半,殺氣凜冽,這種惡劣局面下,誰敢往「刀口」上碰?
但必須有人往「刀口」上碰,抱着捨身赴死的決心,緩和父子間的緊張關係,給聖主一個「台階」下,給齊王一個「求生」的機會,否則父子反目,血脈相殘,對當前政局有害無益,只能「雪上加霜」,進一步惡化國內的政治「環境」。
聖主臉色微滯,目露意外之色,旋即怒氣上涌,既痛恨齊王平庸無能不成器,又惱怒封德彝戳中了他的「傷疤」,但瞬息間他就冷靜下來。
他也是一個父親,他想做一個好父親,他不想重蹈先帝的覆轍,更不想兒孫們重蹈自己的覆轍,父子相殘兄弟鬩牆的人倫悲劇不能上演了,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也不能再做了。這是他在屠戮了所有的政敵,包括自己的兄弟,穩固了自己的皇位後,所做的誓言,他要信守自己的承諾,他要保護自己的兒孫,他不會誅殺齊王,哪怕齊王拔刀相向。現在齊王就「拔刀」了,這觸及到了他的底線,他已打定主意,等到兩京政局穩定下來,他就利用政治清算的機會,囚禁齊王,以絕後患。
然而,封德彝卻在這個時候,「不知死活」地勸諫他,給齊王一機會,讓齊王北上戍邊,這觸及到了他的「底線」,讓他難以接受。不過冷靜下來仔細權衡,這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既能加強北疆鎮戍,又能給齊王一個機會,緩和父子關係,同時也有助於增強聖主的「正面形象」,重振威權,激勵北疆軍民的士氣,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事關中土和王國利益,個人情緒不應該影響到決策者的判斷,這是一個上位者最基本的政治素養。
齊王身份特殊,雖然聖主已經「剝奪」了他的皇統繼承權,但在沒有徹底結束齊王的政治「生命」之前,齊王在名義上還是距離皇統最近的繼承人,理論上他還是成為中土未來君主的可能。就憑這個「可能」,齊王的政治份量就非常驚人,聖主把他放在北疆,即便是打着政治「流放」的旗號,此舉對北虜所釋放出來的信號也是「危險」的,其對北虜所造成的威懾力也要大於十萬鎮戍軍。
但是,北疆將幫助齊王壯大,南北大戰將給齊王東山再起的機會,這個問題不得不重視,未來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皇統大戰,畢竟在齊王北上戍邊這件事的背後,河北人甘為「棋子」,就已經讓人十分不安了,如果佈局操控者是關隴人,那隱患就更大了。雖然就目前中外局勢而言,聖主「將計就計」最為有利,但相比未來的弊害,「將計就計」是否值得?未來是否會悔之不及?
封德彝知道聖主擔心齊王「坐大」北疆,重蹈漢王楊諒之覆轍,於是直言不諱地繼續說道,「識人不明,用人失察,才會導致滔天大禍。先帝以聖上治江左,江左興則中土興。先帝以漢王馭山東,結果卻截然相反。」
聖主登基之初,漢王楊諒叛亂,但禍根卻源自先帝。先帝以漢王楊諒為并州總管,主掌代、晉、冀、幽、燕五十二郡之軍政,名副其實的「北方王」,有與聖主爭奪皇統的實力。但今日齊王就不行了,齊王北上戍邊是「死裏求生」,能否「求生」要看他的運氣,如果他從南北大戰的血雨腥風中殺出來了,生算是暫時無憂,而接下來能否「坐大」卻不是看軍隊的多少,而是依賴於東都給他多少「資源」。
今日的西疆就是個鮮活的例子,當初西征大捷好不風光,西土經略碩果纍纍,但好景不長,很快東都就縮減了支持西疆的「資源」,然後西北危機爆發了,西土經略的「碩果」轉眼就喪失殆盡。相比起來,北疆的「底子」雖然比西疆要好一些,距離東都更近一些,更容易得到支援,但它距離北虜也更近,「臉貼着臉」,除了長城外沒有任何緩衝地帶,所以自古以來,南北大戰的主戰場就是北疆,就在代北。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東都「卡」住了北疆的「脖子」,縮減支持北疆的「資源」,北疆的困窘可想而知。
因此齊王若想「坐大」北疆,其前提是東都有意幫助他「坐大」,聖主和中樞都默許和縱容他「坐大」,否則絕無可能。也就是說,齊王有成為禍患的資格,卻沒有據北疆而坐大的條件,而聖主的擔憂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過於悲觀了,有杞人憂天之嫌。不過這也不能怪他,當年的皇統之爭太血腥了,父子反目兄弟相殘,殺得血流成河,屍橫遍野,任何一個經歷了那等刻骨銘心之痛的人,都會留下恐怖的陰影,難免草木皆兵,矯枉過正。
封德彝也不敢說得太直太重,畢竟當年的事情就算是他現在想起來也是不寒而慄,更不要說聖主了,恐怕聖主現在還能在噩夢中看到淹沒在血泊中的兄弟手足,所以他只能「點到即止」,名義上是說先帝用人不察,實際上就是告誡聖主不要杯弓蛇影,以免對某些敏感人事做出過度解讀。
聖主陷入沉思,眼神陰鬱,久久不語。
封德彝也不說話,耐心等待。
良久,聖主緩緩開口,「愛卿去一趟高陽。」
封德彝躬身應諾。高陽危機是政治危機,高陽宮不會失陷,這一點聖主很清楚,封德彝也很清楚。
白髮賊既受制於齊王,也受制於河北人,如果他不計後果攻陷了高陽宮,不但「害」了齊王,也連累了河北人,所以白髮賊圍攻高陽宮的真正目的,就是幫助齊王脅迫聖主,逼迫中樞妥協讓步。但齊王顯然不會把希望都寄托在高陽,僅憑一個「高陽危機」根本威脅不了聖主,若想達到目的,他還要拿出更多的手段,於是白髮賊在圍攻高陽宮的同時,又殺進了燕北,在桑乾水兩岸燒殺擄掠,直接威脅到了北疆鎮戍的安全。
這才是致命的殺招,打到了聖主和中樞的要害,但此舉可能會激怒聖主和中樞,那就適得其反,齊王不但延續不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反而會「死」得更快,所以齊王馳援高陽的速度肯定很慢,邊走邊看,以防不測。
現在聖主決定向齊王讓步,滿足齊王北上戍邊的要求,以緩和父子間的緊張關係,重建父子間的信任,但這太難了,齊王不會輕易相信聖主,更不會到行宮「自投羅網」,於是封德彝就要承擔重要使命了。主意是封德彝出的,最好的執行人當然也是他,如此重任,非他莫屬。
封德彝猶豫了一下,問道,「聖上何時返京?」
言下之意,你給我多少時間處理此事?
聖主想了片刻,反問道,「愛卿有何建議?」
「如果燕北這邊的事越鬧越大,一發不可收拾,燕北危機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北疆局勢乃至南北關係,北虜必然要在代北那邊有所異動,以向我施壓,所以……」封德彝看了看聖主,發現其神色平靜,這才小心翼翼地繼續說道,「下臣認為,我們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代北,及時進行人事調整,給北虜以威懾,迫使他們不敢有所異動,如此才能方便段留守妥善處置燕北危機。」
聖主沉吟不語。封德彝的意思很直白,考慮到聖主和中樞要儘快返回東都,不可能長時間滯留北疆,所以在齊王的使用上,還是越快越好。
齊王北上戍邊的速度越快,對南北關係產生的影響也就越早,如此聖主和中樞就$越早返回東都,就能越快穩定兩京政局。兩京政局穩定了,第三次東徵才有可能提上日程,否則就算外部條件具備了,第三次東征也是遙遙無期。
「人事調整?」聖主微微皺眉,「愛卿打算親赴代北?」
「代北地方勢力複雜,人事調整必然涉及各方利益,稍有不慎就會引發衝突,還是謹慎為上。」
聖主有些不滿。封德彝「得寸進尺」了。以封德彝的身份,親自送齊王到代北,傳遞給北虜的訊息就更「危險」了,而這顯然會引起中樞主和派的憤怒,加深中樞內部的矛盾。
「茲事重大,明日再議。「聖主說道,「愛卿也來參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