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對李風雲有了新的認識,心中的諸多疑惑也有了明確答案,雖然李氏將興不過是一句讖緯之辭,甚至是某些居心叵測者的陰謀詭計,但從目前東都動盪不安的政局和中土日益嚴重的內憂外患來分析,這顯然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目標,有很強的操作性,而李風雲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李密毫不猶豫地做出決斷,這就是自己未來的目標,而能否實現並不在考慮之列。人生若想輝煌,就必須有目標,有一盞指引方向的明燈,之前李密一直以仕途上有所成就為目標,直到此刻他才豁然省悟,那根本就不是自己的目標,這些年渾渾噩噩的白活了。
李密突然感覺自己對這個世界有了新的理解,對這場兵變有了新的解讀,對未來也有了更多的期待,至於同根同源的李風雲,現在應該是相互信任的合作夥伴,而未來則有可能是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
「若非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某實在難以相信你能算無遺策。」李密笑了起來,衝着李風雲拱手為禮,深表拜服,「某看到你把河北和齊魯豪帥們拉進聯盟後,就一直在想,你既不能贏得他們的信任,又不能讓他們俯首聽命,劫掠通濟渠之後甚至不得不兵分兩路以緩和內部激烈矛盾,以致陷聯盟於崩潰之危,何苦來哉?」
「如今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切都在你的算計之中。只要這場兵變爆發了,只要東西兩京的軍隊被拖在了東都戰場上,只要河北、幽州軍隊不得不南下與楊玄感激戰,聯盟軍隊就能跳出包圍圈,順利的渡河北上,不費吹灰之力進入河北,勝利完然轉戰北方之策略,然後藉助河北豪帥們的力量迅速在河北立足發展。而聖主只有等到擊敗了楊玄感,平息了東都戰事後,才能騰出手來調集軍隊圍剿你,但那時你翅膀已硬,已縱橫於太行兩麓,退可以越過太行進入代、恆、燕北部邊陲,進則可以活躍於晉、冀、幽地區,再加上山東豪門世家對你的支持,你足以堅持到南北戰爭的來臨。」
「而南北戰爭一旦爆發,聖主和東都迫於防禦重壓,必定會集結北疆所有可以利用的力量,齊心協力一致對外,於是你和你的聯盟就可以華麗轉身,可以藉此機會雄霸北疆,蓄積實力。只待東都崩潰,中土大亂,你便可以呼嘯南下,逐鹿中原。」
李密這番話也就是有感而發,尤其最後說的什麼東都崩潰中土大亂,實際上還有些揶揄的意思,因為當初李風雲就是這麼推演未來局勢的,說南北戰爭後,中土統一大業在內憂外患的夾擊下崩潰了,陷入了分裂和戰亂。對這一推演李密是不相信的,過去不相信,現在還是不相信,在他看來就算東征敗了,北虜入侵了,國內叛亂迭起,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以中土國力之強還是能支撐過去,再說統一大業崩潰也不符合統治階層的利益,尤其關隴貴族集團的利益,畢竟關隴人是當今中土統治階層的核心力量,關鍵時刻關隴人必然會擱置矛盾,傾盡全力支持聖主和東都渡過難關。
所以在李密看來,未來中土局勢的確會發生巨大變化,但這種變化肯定由內而外,由上而下,改革和保守兩大勢力在利益至上的原則下,最終還是要互相妥協。當然了,也有妥協不成最終演變成火併局面的可能,而這種可能一旦變為現實,統一大業的確有走向崩潰的可能,只是,以聖主和東都眾多政治大佬們的智慧來說,會愚蠢到親手葬送統一大業?最多也就是亂一陣子而已,比如現在國內局勢就很亂,而之所以亂,說到底還是改革和保守之爭,還是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間的政治博弈,對陣雙方都在利用亂局來挾持、打擊和削弱對手。
在李風雲的未來策略中,崛起稱霸的機會就在這裏,而李密也看到了這一點,他雖然不相信李風雲對未來局勢的推演,但他從目前可推測的李風雲的發展策略中,看到了李風雲及其背後勢力的圖謀和野心,假如李風雲成功了,他和他背後的勢力極有可能把中土局勢推向崩潰,讓中土再一次陷入分裂和戰亂,如此一來李風雲便有了稱霸天下的機會,而他李密同樣有這樣的機會。
李密這番話聽在李風雲的耳中,感覺就不一樣了。李密的智慧讓李風雲很吃驚,僅僅因為自己的一句「提示」,李密竟然就估猜出了自己在東都戰場上的目標,就推演出了自己要乘機完成戰略轉戰,北上河北發展,據北疆而稱霸的未來策略,這未免太「恐怖」了,如此智慧,李密拿出來逐鹿天下,誰是對手?
李風雲實際上很想得到李密的合作和支持,有這樣的人物輔佐,何愁大事不成?去年李風雲曾對李密有過暗示,將來如果走投無路了,可去蒙山,但形勢變化太快,如今李風雲已離開蒙山,而李密還沒有到窮途末路,雙方產生交集的可能性並不大,另外,李密是什麼人?他會甘心情願為李風雲所用?今日的李密還沒有經受過血與火的考驗,還沒有真正成熟起來,今日的形勢也還沒有給他一個展示才華的「舞台」,所以李密看上去還比較稚嫩,但從其人生軌跡來看,他最後之所以失敗,與他過度自信自大的性格也有一定的關係,只是但凡有才華的人都自信自大,而性格決定命運,因此下場大多慘澹。
李風雲接觸李密越多,就越是忌憚,越是戒備,漸漸的也就放棄了招攬之心。比如以今日為例,東都局勢突變,李密的態度和立場馬上來了個顛覆性轉變,不但願意與李風雲精誠合作,還主動把姿態放得很低,願意惟命是從,甚至願意做個「傀儡」,這正常嗎?這顯然不正常,這說明李密靈活變通,能進能退,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如此心機和手段,不遑多讓於李風雲,李風雲又如何不忌憚?不戒備?李風雲想明白了,李密就是一個天生的梟雄,才智超絕、志向遠大,根本不可能為他所用,退一步說,就算東都兵變失敗後,李密願意避難於聯盟,李風雲也要仔細權衡,如果確定自己掌控不了他,可能會危及到聯盟未來的發展,那就拒絕收留,讓他走自己的路去。
有了這樣的想法,李風雲當然要與李密保持距離,所以他對李密的這番話不予置評,故意做出高深莫測之態,任由李密自己去揣度。
李密望着李風雲,目露期待之色。他等待的不是李風雲對他這番話的評價,而是李風雲願意給他多少信任,只是他高貴的身份和自信自大的性格,讓他選擇性地遺忘了一件事,李風雲給他多少信任,完全取決於他拿出多少誠意,而事實是,他至今沒有拿出合作的誠意,他只想利用李風雲,他質問李風雲是否為齊王賣命,卻蓄意隱瞞楊玄感要篡國自立,他自己拒絕拿出誠意,卻要逼着李風雲拿出誠意,李風雲當然失望。而更讓李風雲失望的是,李密狂妄自大,以為估猜到了李風雲參加兵變的真實用意,於是毫不猶豫的出手要挾,而他要挾的目的是什麼,不言而喻,他之前所作出的低姿態,實際上是誘騙李風雲,麻痹李風雲,以便窺探李風雲的底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他一旦摸清了李風雲的底細,捏住了李風雲的命脈,雙方誰聽誰的還不是一目了然?
李風雲忍不住了,毫不留情地戳穿了李密的「小把戲」,「重要的是現在,現在關係到我們的存亡,而未來雖然重要,但如果我們現在都死了,哪裏還有未來?」
李密面色微僵,眼裏掠過一絲尷尬和羞惱。
李風雲說得很直白,我們的合作僅限於現在,限於這場兵變,而目前的形勢決定了你在這場兵變中必須聽我的,由我來影響甚至是改變你們的兵變決策,由我來操控局勢的發展,其他的統統不重要。
「正如你所說,只要我們活着,一切皆有可能。」李密鄭重說道,「那麼這場兵變依舊有成功的可能。」
如果兵變有成功的可能,而你為了北上發展的目標,為了幫助齊王建立功勳,故意摧毀兵變成功的機會,豈不是置我們於死地?既然如此,我憑什麼對你惟命是從?憑什麼與你合作?
「的確有成功的可能。」李風雲說道,「它取決於兩個條件,首先你們高舉代王大旗,奉代王為新皇帝,把代王和關隴人逼上絕路,其次是在最短時間內拿下東都,並把東都完整無缺地送給關隴人,這樣就能把關隴人徹底拉過來,而有了關隴人的合作和支持,你們進退無憂,至少有五成以上的勝算。」
李密啞然無語。辛辛苦苦為關隴人做了嫁衣,最後還要給佔盡便宜的關隴人砍腦袋,世上哪有這種事?然而,現實就是如此殘酷,若不能正視現實,死裏求生,就只有死路一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