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道人不知道是怎麼了,突然開口說:「還有沒有天理了,憑什麼將我們道士剃去頭髮,去當和尚,還有沒有王法了。」
這話一開口,忽必烈臉色都變了。
周圍的道士都暗嘆不妙,和皇帝將王法,這不是找死嗎?
「昔日你們讓和尚當道士的時候,有想到過王法嗎?來人呀,伺候這位道長升天。」
說完,蒙古勇士架着那位道士,就把他往火上扔。
忽必烈早已經有準備,這次無論輸贏,他都不準備讓全真好過。
如今全真已經成為天下的威脅,是時候削弱了。
燒死一個道士他還不滿意,他下令燒毀這兩部偽經。
道士哪敢不答應,回去後立馬燒書。
不過人倒霉了,和涼水都會塞牙,更別說全真還有和尚這群對手。
要知道全真不只是印刷書那麼簡單,還四處去搶和尚的廟,就在大都都搶了四百三十多所,
既然說是搶,那麼就不可能是和顏悅色的交涉。
在大都很容應看見的就是一群道士追着和尚打,把他們驅逐出北京城。
和尚沒有多大權力,自然敵不過這群道士,但是這群道士搶寺廟搶上癮了,把文廟都給霸佔了。
這就是捅了大簍子了,在朝中為官的文人也得罪上了。
現在全真失勢,這些人不落井下石才怪。
很快,和尚就告全真殺死了一個叫廣淵的和尚,在審理的時候,這些和尚趁機說道士並沒有燒書,而是藏起來了。
官員立馬就添油加醋的說了起來,聽的是忽必烈心頭火起。
他直接下令樞密副使孛羅,前中書省左丞張文謙,秘書監焦友直,釋教總統合台薩里,太常卿忽都於思,中書省客省使都魯,以及在京城還沒有走的各方高僧一起去長春宮,辯論道藏的真偽。
這些人要不是蒙古人,不懂經文,要不是就是儒釋兩仇家,可想而知結果。
結果沒有出乎全真道士的意料,只是沒有想到這些人會這麼狠。
「參校道書,惟《道德經》為老子親着,余皆後人偽作。」
忽必烈得到這結果,也不多說,一個字,燒。
於是道教經歷一千年以來最大的打擊,道書被焚毀眾多。
最心疼的還是全真教,他們好不容易修了一部《玄都寶藏》,有七千八百多卷,一下子付之火炬了。
遠在千里之外的張繼先聽說這件事的時候已經晚了,地等到他趕到大都,用法力不過救出四千多卷,一半被毀去。
望着化成灰燼的經書,他欲哭無淚。
道門氣運本來已經燕燕一息了,這次焚經,更是將道教逼上了死路。
而且現在這些書現在不能現世,只能封存。等他取出的時候,道門怕是早已經無力回天了。
他將經書搬運會龍虎山,放在自己的庵中,並且布下法陣,免得有人發現這批經書。
他還來不及去照顧全真,龍虎山又出問題了。
收拾了全真,忽必烈又將矛頭指向了正一教。
辯論的時候,張與隸看矛頭不對,便求情會回了龍虎山。
焚經事情結束以後,大都附近突然大旱。
求雨這件事是張家的老本職了,忽必烈只有再次把張與隸召進京城。
張與隸萬分不情願的再次上京了,在臨走前,他懇求張繼先一定要幫忙。
如果自己求雨不成功,忽必烈一定會了殺人的。
張繼先點點頭,不過臨走前,安排了一個人給他。
一個在龍虎山學道術的道士,張留孫。
雖然這個道士一樣姓張,但可惜不是張家嫡系。
張與隸雖然不知道人有何本事,但是自己老祖推薦的,一定有用處。
張與隸來到京城,很快就被安排法台準備作法。
張與隸自然推辭,說長途勞頓,要休息。
在張與隸休息的時候,張繼先也在觀察四周的情況。
他觀察半天,都沒有看出什麼端倪,只好親自擺法台來求雨。
可是自己怎麼運動法力,也不見一絲要下雨的跡象。
若說是妖怪作祟,可是四周卻沒有什麼感覺到妖氣。
在張繼先納悶的時候,一個熟悉的女子出現在他身邊。
「天師,此事交由奴家便可。」
小翠一聲黃裳的出現在張繼先的身邊,張繼先不由一愣。
「你怎麼下凡了?」
小翠的炫耀自己身邊的傘,高興的說:「我不是下凡,只是借這把傘降下一個分身。
「天師,這不下雨是天界的旨意,南宋本是大天尊血脈,元滅大宋,所以大天尊決定懲戒,不准下雨。」
聽完後,張繼先不由煩惱,這天尊的旨意在,誰也沒有辦法。
「不過天師不用擔心,我去求龍王,他一定會答應的。」
張繼先搖搖頭,這可是觸犯天條。
「天師無須多慮,小翠自有辦法,後日午時,定然降下雨來。」
說完,也不顧張繼先的反對,消失了。
現在說什麼都沒有用了,他只能囑咐張與隸,這次求雨的機會讓給張留孫。
「老祖,這是為何?」
張與隸不明白,為什麼不讓自己露面,將求雨功攬在手裏。
「與隸,你還想回家嗎?」
張與隸點點頭,不但大都的氣候不適合他,而且這裏的人也不適合。
他可不願意因為犯錯就被忽必烈給燒死,早點離開這些蒙古人最好。
第二天,他就奏高忽必烈,明日午時求雨,由自己的高徒張留孫來求雨。
忽必烈不置可否,反正就是找藉口對付你正一教,只要是正一教的都行。
到了求雨那天,張與隸才發現張繼先沒有選錯人,這位張留孫應對得體,在和周圍大臣交談的時候,談笑風生,博得眾多大臣好感。
到了登台的時候,張留孫也是一絲不苟的作法,看樣子就像一個人得道真人。
很快,一刻起風,二刻響雷,三刻變落下潑盆大雨。
諸位大臣都帶好了傘具,所以沒有被雨淋濕。
而張留孫全是淋在雨中,大雨打在他身上,他卻一點反應都沒有。
他冒着大雨,神色平靜的走到宮殿前稟告。
「啟稟陛下,貧道不辱使命,憑藉聖上洪德,求來大雨。」
忽必烈見他這神態,不由十分高興,對這個道人產生了好感。
一個月後,張與隸再次請求回龍虎山。
這次忽必烈爽快的答應了,不過只允許他一個人回去,張留孫留在這裏。
張與隸自然同意,不過就算他不同意也是一個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