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用事實說話,焦點訪談!」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您收看《焦點訪談》特別報道《紀錄片的崛起》。」
敬一丹從容的做着介紹:「在過去的半個月裏,本台在每晚的22點40分新開闢了《魅力紀錄》欄目,專門播放優秀的國產紀錄片,而首播的紀錄片,就是如今火熱全中國的《舌尖上的中國》美食紀錄片。」
「《舌尖上的中國》是由我國著名國際大導演萬小虎親自編導,著名導演寧皓、任長箴、劉洋、程耳、陸劍青、烏爾善和胡迎迎擔任分集導演,介紹中國美食和背後人文故事的一檔大型高清紀錄片。在3月19號首播後,立刻成為了國民關注的焦點,引發了眾多的討論和讚揚。」
「是什麼樣的一種原因,能夠讓一部紀錄片,取得這樣多的話題,受到這樣多的人關注,成為時下最火熱的焦點呢?帶着這樣的疑問,《焦點訪談》欄目組特別做了這期《紀錄片的崛起》報道。」
敬一丹做完了開場白,畫面跳到《舌尖上的中國》畫面,然後就是一段旁白。
「《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目標觀眾不單止是為喜歡美食的『吃貨』,執行總導演寧皓表示,拍攝的時候,劇組就把觀眾群體鎖定為普通的正常人,並表示該片的目標是以美食作為窗口,讓海內外觀眾領略中華飲食之美,進而感知中國的文化傳統和社會變遷。」
「通過展示人和食物之間的故事,透過美食來看社會。向觀眾展示傳統農耕的中國,同時也告訴觀眾很多中國傳統正在改變。而有些片中出現的人很有可能是最後一代傳承手藝的人,紀錄片拍攝的是承載中國人精神的食物。」
畫面一閃,寧皓出現在鏡頭前。
不見記者,只見話筒:「《舌尖上的中國》收視率非常高,節目影響也是巨大的。你們當時做這部紀錄片的時候,有想過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嗎?」
寧皓似乎是在拍攝《黃金大劫案》的現場,坐在監視器後面:「設想過,因為我們規劃的時候,投資很大。我們幾個導演,跟萬小虎商議的時候,就說了,不要過度煽情。不要隨意浮誇,不要介紹超過50元一道的菜,要介紹人和食物的關係,做食物的人的家庭變遷。觀眾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紀錄片。」
「是什麼動機,促使你們拍攝這部紀錄片?」
「萬小虎提議的,他的想法很多,他說我們拍一個美食紀錄片,嘗試一下紀錄片這個題材。然後就開始做腳本做計劃。」
「《舌尖上的中國》影響力這麼大,但是只有七集,很多觀眾意猶未盡。會有續集嗎?」
「這個要看情況,畢竟我們這些導演,除了任長箴和胡迎迎,都是電影導演,現在我們都沒有時間了。萬小虎要在荷里活拍《猩球崛起》,我要拍《黃金大劫案》。烏爾善要拍《畫皮》,劉洋要拍《葉問》,程耳和陸劍青,也在計劃新的電影了。」寧皓一邊回答問題,一邊還不忘趁機宣傳一下電影。
接着,又是一段旁白,介紹了一下《舌尖上的中國》劇組的主創人員。
主創人員介紹完,萬小虎出現了。
坐在一張老闆椅子上,標誌性的三七開發型,梳的錚明瓦亮。這是在蒲公英大廈頂層,萬小虎的辦公室中接受的採訪。整個辦公室寬敞明亮,桌上擺着文房四寶和幾份文件,整個辦公室的裝飾,都是高大上檔次的。
不過,在萬小虎椅子的背後牆上,一幅字畫,格外的顯眼,而且破壞格調。
這是一幅毛筆字,用鎏金的畫框裱起來。
上面行書四個大字「成功人士」,落款是萬小虎自己的名字。
在一個如此典雅的辦公室,出現如此拉風的一副書法,還上了如此高檔的節目,簡直吊炸天。
很多觀眾幾乎是當場就笑噴了。
而《焦點訪談》中接受採訪的萬小虎,反倒是板着臉,一本正經接受採訪。
記者依然只見話筒不見人:「萬導,您是如何想到要拍攝《舌尖上的中國》這樣的題材?是像很多觀眾認為你的,您也是一個吃貨嗎?」
「準確的說,我不是一個吃貨,我對吃的研究並不多,而且也不挑食。之所以想做這樣一個紀錄片,更的多是想要用這樣的一種方式,去傳遞一些被我們忽略的東西。而且我其實很早之前,就想要拍紀錄片了。」
「萬導,您是一個高產的電影導演,應該說非常忙碌,為什麼還要拍紀錄片?」
「導演你是創造故事,紀錄片更像是保存歷史,它就是一面鏡子,是一個國家不可缺少的相冊。我們國家現在在紀錄片上的投入不是很大,事實上要提高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軟硬兩個方面你都要去提升,文化產業就是軟實力的最直接體現。我們現在大力發展電影業,這是必須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文化在別的方面的發展,紀錄片同樣如此,如果我能盡一份力,我肯定要這麼做。」
「現在《舌尖上的中國》已經開始在央視二套重播,而且已經在海外也引起了一定的反響,你會想過,它能起到宣傳中國文化的作用嗎?」
「當然啦。」萬小虎很肯定地說,「我在佈置腳本任務的時候,我就告訴這個團隊,我說我們不要只看到國內,我們要放給外國人看。我還給他們佈置了任務,我說你們要去學一下bbc的紀錄片,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紀錄片的。我們不去刻意美化,刻意用數據來表現,我們就一個目標,誠意。」
「也就是說,這部紀錄片一開始就是面向海內外的所有人?」
「對,現在已經有好幾個國家,找上門來希望購買版權。而且我們也接到了戛納電影節方面的邀請,希望《舌尖上的中國》去參加紀錄片環節展映。我們也希望,能夠讓更多的外國人,看到這一部紀錄片。」
即便是這種官方的正規的輿情節目,萬小虎聊起來也無所顧忌,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到了他現在的地位,想說點話真沒人能攔着。
而在中國這個官本位的國家,一旦混的出人頭地了,最終都會想要在政治上插一手。
就像古代文人范仲淹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萬小虎現在就是發達了,想要更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說自己的政治主張。公知叫獸說得,他一個大導演難道還說不得嗎。
所以,在《焦點訪談》中,萬小虎敞開了說。
「我之所以拍《舌尖上的中國》,是有我的目的的,除了我之前說的,要傳遞中國文化,更主要的是要展現中國。我因為拍電影的關係,經常往返中國和美國,我就能很深刻的感受到一點,兩個國家的民眾,互相不了解。」
「中國很多人,總覺得西方國家有多好多好,西方人生活在天國,其實不然,西方人和我們的生活方式不同,我遇見過很多美國人,他們也被生活壓迫的喘不過來氣,每天要面對大量的賬單,甚至流落到露宿街頭。」
「而西方人對中國人的生活,誤解就更深了,我記得美國一個機構發佈了中國人~權報告,拍了幾組照片,上面可能是一個農村家庭圍着桌子吃炒韭菜,然後它旁邊配了一段文字,說『中國西部的農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吃野草度日。』」
「還有一個加拿大還是哪國的電視台,說中國只有30萬權貴喝得起可樂……你說這些內容可笑不可笑,但是西方發達國家很多人還就信以為真,他們對中國的認識,還在上個世紀停留,還認為中國養不活自己的老百姓,又窮又落後。」
「說真的,我在美國雖然也受到很多人的吹捧,但依然感覺有些格格不入。他們給我的感受就好像,你是從一個落後的國家,投奔他們發達國家一樣,其實我只是去賺錢的,而且我覺得中國現在的商機,比全世界任何地方都要多。」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認為西方世界各種好生活,外國人認為我們吃草、喝不起可樂?因為西方國家它會宣傳,它們的電影啊、電視劇啊、紀錄片啊各種樣式的文化宣傳非常到位,它把自己好的一面都拿出來宣傳了。」
「你再看看中國,為什麼總書記開會時說我們要提升自己的軟實力?因為我們不懂得展現自己,我們生活已經越來越好,大家都奔着小康去了,可別人不知道啊。我們以前的電影,拍農村題材,不能說不好,很多都有很強的藝術性,這樣的電影該有,這是我們的人文傳統,但是我們展現現代生活的電影太少,銷售不出去。」
「這就是我為什麼喜歡拍商業片,我覺得能借着這個機會,把中國方方面面的變化,展現出去,讓世界看到中國,哦,你們看,魔都多美,世界性的大都市,這就是中國。我們要辦奧運會了,我前一陣子還在跟張一謀討論,開幕式該怎麼排,我就說拉軍隊過來排練,咱就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世界看。」
「《舌尖上的中國》也是我的這種想法促使,你們不是說我們農村人還在吃草嗎,我就拍給你看看,我們的農村家庭,是怎麼生活的,我們的勞動人民,我們中國人,是多麼的美好、善良、勤勞、淳樸。生活在海外的華人,你們也看看,祖國強大了,你們更要有自信,在外面好好生活,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