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近郊。
張氏莊園,張松即將啟程,夜裏難眠。
他在屋內整理家學竹簡,突然一愣,立刻對門口僕僮說:「去請兄長來。」
「是。」
青衣僕僮施禮後退,張松心慌,索性坐在桌案上。
張肅很快進來,他也沒有多少睡意,所以精神奕奕,擔憂詢問:「何事尋我?」
「兄長,我在想大司馬更換主簿一事。」
張松站起身子,給門口親信僕僮使了個眼色,對方立刻退出去。
張肅跟着張松進去隔壁給族裏孩童蒙學的學堂,學堂幽靜寬闊,更顯的清冷:「你是說大司馬會舉用黃權?」
「若是黃權,事情還在模稜兩可之間,不算是壞事。」
張松來到松木樑柱邊上,抬手拍了拍,仰頭看幽深頂穹:「我擔憂的是法正,此人少有幹才,心機深沉。不知其才者,無意中輕視怠慢;知其才幹者,多是有心壓制。此人心懷怨恨,若為大司馬所舉,蜀中危矣。」
張肅聽了也是點着頭,法正什麼都好,就是有一個原配妻子。
這個妻子能吃苦,與法正頗為敬愛。
若是沒有這個妻子,法正早就成了蜀中大姓的好女婿。
張肅還是不解,疑惑問:「怎麼突然就生出這樣的想法?」
「我們久在蜀中,輕忽了天下英雄。」
張松說着面有懊悔之色:「從情理上來說,楊阜除官,接替者應該是蜀中名士為妙,對維繫上下皆有好處。我想大司馬最初也有此心,可蜀中各家皆有私心,爭相舉薦,所推舉者無不是大姓、名士,這難免會讓大司馬心生不快。」
張肅聽了皺眉:「他又能怎樣?天下廣大,莫非他欲一人治之?」
「兄長,天下固然廣大,可蜀中方圓多少?」
張松凝聲質問:「大司馬有此豐功偉業,更兼華年美妙,本就意氣風發,豈會受我等降臣擺佈?如今的大司馬,可以動之以情,也能曉之以義,切不可也不該用名利。」
張肅啞然,他自然聽明白了弟弟的話語,對方就是個天真意氣的小孩兒,你要哄着來,講一些爛漫的故事,推舉一些符合對方需求的人,而不是自己這裏的人。
張松說着越是神情懊悔,總不能怪這位大司馬太克制、理智。
只要是個正常人,從亂世屍山血海里爬出來,哪有不羨慕蜀中繁華、財富與美女的?
對方硬是忍住了,在綿竹屯軍不動,深受蜀中士民愛戴。
雖然對方沒有出綿竹,可蜀中男女誰不感激?
正是因為這種遠超常人的理智,反倒忽略了對方的年齡,下意識判定對方會選一個益州人當主簿,甚至還有不知足的,用遊說的方式,舉薦許靖去當行營長史。
兄弟兩個面面相覷,良久後,張肅斂容問:「如今該如何是好?」
「不破不立。」
張松聲音略干啞:「本想入關中後,攜重禮交好那位甘泉夫人。如今看來,恐怕這位甘泉夫人伸手,也拉不住大司馬。你我兄弟家業豐厚,當早作決斷,切不可心存僥倖。敢問兄長,是家室族人重要,還是家資財富重要?」
「何為根本,我豈能不知?」
張肅也覺得肝顫,劉焉入蜀以來他家攢下這麼龐大的基業,難道就要破滅?
人沒了,再多的財富也會失去意義。
別說財富,為了家室宗族,他自殺犧牲自己也是可以的。
「人,是根本。」
張松低聲呢喃:「明日我走後,兄長代我析分家業,分給族人、鄉人,只留百畝桑田,二十畝稻田能使我一家耕種紡織自足自用即可。這樣先觀看風向,若是有人效仿,兄長不可遲疑,立刻析分自家資產。族中富戶、力強者,也要規勸,使之均財富地產。這樣人心齊聚,未來縱有變故,也能結屯自保。」
「嗯,我明白輕重。」
張肅立刻答應下來,反正析分出去的是各種不動產,真正寶貴的奢侈品,黃金、寶石、珍珠還有蜀錦之類,自然是封入密室;這是未來再次快速起家的本錢所在。
自己若沒有機會,也是子孫未來的倚仗。
只要子孫在,現在失去的一切,都有機會拿回來。
如果真被誅三族,或者宗族拆了遷徙到涼州、并州去充實邊郡,那才是墜入深淵地獄,再無希望。
兩漢四百年,豪強大姓與中樞對抗了那麼久,只要有了防備,事情反而好應對。
提前把產業給族人貧困者和鄉人分了,上面沒有拿你開刀的必要,基層負責執行的酷吏、胥吏也怕擴大事端,撈不到明顯好處和政績,也會失去動力。
兄弟兩個做出決斷,走出學堂,在走廊里張松突然又停下,說:「兄長,大司馬用兵精妙乘勢而動,一戰而定涼益二州,可見其謀劃深沉。我以為,為全宗族,你我應分家。我留一子在蜀中,兄長分一子隨我去長安。」
張松說着抬頭看張肅:「未來若無必要,你我少走動;以後子侄姻親,娶寒門小姓為妙。」
「是啊,若與大姓聯姻,彼一人觸犯禁法,誅連三族之下,那實在是冤枉。」
張肅應答一聲,誅王允三族一事連累太原、河東二郡衣冠盡沒為奴,這個聯姻成本太高了,背叛謀反的代價也太沉重了。
這段時間,已經有一些傳言,繪聲繪色講述那天晚上大司馬是怎麼強行通過劍山棧道的。
太原、河東二郡著姓、豪強衣冠之族各編了一個三千編制的敢死兵。
大概敢死兵上戰場時,也是如那晚修棧道摔死的親兵宿衛吏士一樣。
張肅可不想自己的兄弟、子侄也被編入敢死兵,然後歷經艱苦死在遙遠的戰場,屍骨都難以返鄉安葬。
如張松、張肅兄弟這樣有眼界,掌握許多外界信息、肯拋棄財富的人有許多。
他們終究闊過,攢下了足夠再次發家的資本,也有成功發家的經驗。
得到過,所以能輕易放下。
真正放不下的是那些積極致富,正處於做大做強階段的寒門豪強。
這些人很清楚底層競爭有多麼激烈,很難放棄現在手裏的一切。
因為放棄後,他們不覺得還有機會再次擁有。
再有類似的機遇,他們不見得能再次抓住,他們的子孫也很難抓住。
但也不是所有的大姓、著姓都能放得下,住在山區的大姓與諸夷相處的久了,處世態度里就帶着一股凶頑、窮橫。
他們的財富是一代代攢下來的,山裏的土地是祖祖輩輩開墾,也是一刀一槍奪來的,憑什麼放棄?
於是,當張松、張肅兄弟開始析分家產分給族親、鄉人時,王商、王甫也很快效仿。
而高家、黃家,立刻反其道而行之,開始散財招募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