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高科技產業園與新的擠兌危機
「陳生,你好。」尤德笑着握手說道:「上次海信銀行的擠兌問題,你處理的很好,撒切爾首相對你表達了非常高的贊助,她認為你是香港未來的明日之星,也是我們香港在女王陛下光輝下的最高成績。」
「總督先生,過獎了。」陳志文對這個光環有些無語,自己的事業跟英國女王有個鬼的關係,就算不在香港,他在灣灣甚至美國也一樣有機會能夠成長起來。
只不過香港的地產市場,在得知未來走向的情況下,是一個超級取款機,這一點,其他地方難以替代,也只有香港這種一個城市,經濟韌性不強,才會導致地產市場幾年就會發生劇烈的上下波動,要是其他一個大點的經濟體,時間上面絕對不會這麼長,哪怕是隔壁的灣灣,地產波動也遠不如香港。
尤德總督接着說道:「女皇陛下、首相大人以及我們英國的眾議院都非常欣賞能夠在香港成功的華人企業家,如果沒有你們,香港也沒有今時今日的經濟成就,這是我們所有人一起努力之後獲得的成果與榮耀,所以,我們所有人,更應該團結在一起,保護這份成果與榮耀,不是嗎?」
這句話的影藏意思很明顯了,陳志文自然明白這是想讓自己戰隊,於是說道:「我當然希望香港的經濟越來越好。」
這個宴會,在核心區域是沒有記者的,但陳志文、尤德周邊也是有其他政商名流的,說的什麼話,是否認不掉的,一旦被引入了陷阱,那第二天就可能見報,陳志文對此自然很謹慎,說一些空話就行了,不管是誰,誰不希望香港的經濟會越來越好?哪怕是後期破罐子破摔的港英政府,也不敢在公開場合說反話。
「那是當然,有陳生這樣的企業家在,我們香港的經濟必然越來越強。」尤德也明白陳志文在繞圈子,也沒有強求。
「我自然願意盡我的努力為香港的經濟服務。」陳志文又說道:「不過香港工業這一塊,未來會有一些麻煩。」
「什麼樣的麻煩?」尤德頓時來了興趣。
「人工成本與地價成本的上升,已經讓很多工廠不得不遷移離開,而一旦離開,就是再也不會回來了。」陳志文說道。
「低端產業轉移離開,這應該是每個地區發展的必然吧?美國、歐洲、日本不都是一樣嗎?」尤德也是懂經濟的,想了想說道。
「但這些國家,都是有了高端產業後,低端產業才開始轉移,而現在的香港可不一樣,什麼高端產業也沒有,一旦低端產業轉移介紹,整個工業也就沒了。」陳志文說道。
「我雖然不是很了解電子產業,但我知道美的已經被美國的《財富》評為全球十大電子公司之一,電子產業,總應該算是高端產業吧?」尤德說道。
「美的的確算高端產業的企業,但香港並沒有相關的高端配套,美的在香港的工廠,也不過是做做組裝、基本的外形件製作罷了,算不上高端產業鏈,如果不是因為我是香港人,那美的的總部放在灣灣更合適。那裏至少有着大量的優質電子方面的人才,產業鏈也成熟很多。」陳志文說道:「在沒有任何優勢的情況下,如果香港的人工成本再繼續漲下去,那麼美的的組裝產業,也將會轉移出去。」
「那陳生的意思是?」尤德大吃一驚,連忙問道,美的集團在香港帶動的就業數字,非常可怕,就是直接的,可能都不低於4萬人,這其中還包括美的總部的大量高收入人才,而這些人的福利因為很好,他們的消費能力,至少還能帶動香港數萬人的間接就業。
這樣的大企業,如果搬遷出去,對香港的經濟造成的打擊,會非常的大,而間接影響根本無法預估,想想光是幾萬年輕人實業,對社會的影響就會非常的惡劣,這年頭,各個地區發展經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穩定年輕人,不然這些人沒工作沒收入,必然造成社會混亂。
「人工成本這一塊,我們已經改不了了,但租賃成本這一塊,還是有操作空間的,我希望未來的工業用地,價格方面優惠力度一定要大,這樣至少可以延緩一些相關產業轉移的速度。」陳志文說道。
「陳生的美的工業園,成本也不算高吧?而且也是你們自己的。」尤德說道。
「香港的工業成本對我來說自然算不了什麼,但對其他工廠,是太貴了,如果這些工廠都走了,那美的的工廠也不可能獨善其身,一家大型工廠,是需要足夠的相關配套的,要不然,運輸成本與時間成本就太高了。」陳志文搖頭說道。
其實,香港的經濟,已經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原先歷史上的那條路,這是誰也無法阻止的,穿越者也是一樣,今天這番說辭,一個是轉移尤德的注意,免得被多番詢問,第二就是為香港部分工業爭取最後一次機會了。
當房價在6年內漲4倍的時候,整個社會的所有成本都在大幅度增加,企業家面對的不僅僅是人工工資的上漲,還有更大頭的租金價格,這對於美的及其供應商這種利潤率頗高的企業來說,短時間不是問題,但在基本的製造業,已經快扛不住了,因為你比不過灣灣、東南亞、韓國的同行,再加上北方改開,文化相同的情況下,低端產業開始了全面轉移。
一旦低端轉移了,那高端就是無根之萍,不走也得倒閉。
「降低工業用地的成本,這件事影響太大,我不能擅自做決定。」尤德想了想說道。
「這是自然,我的意思也不是在全港範圍內降低工業土地成本,而是選擇一個地方,港府給予一定的面積,成立一個高科技產業園,只有一些高科技產業,才能入駐獲得優質廠區,然後港府也可以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陳志文笑說道。
雖然這群鬼佬,很多時候不與香港華人同心,但眼前的尤德總督,對待香港工業的態度還是不錯的,也是支持態度。
在原先的歷史上,香港問題確認後的1985年,香港因為成本增加,導致紡織業困難,尤德總督就親自帶隊,前往加拿大、澳洲等英聯邦地區推銷香港紡織品,也帶回來了不少訂單,雖然最終還是擋不住時代發展的潮流,但也算是盡力了。
現在麼,有了美的的工業基礎,香港這邊在80年代,為未來保住一小部分高技術產業也不是不可能,畢竟日本韓國在未來的人工成本不低於香港,但一樣有自己的產業,只不過日韓的人口多,高技術人才也足夠,所以能夠長期維持數個大型產業鏈的穩定發展。
在香港這一條自然不可能,特別是電子產業,基本上不可能長久立足與香港,但一些其他產業鏈短的高利潤行業還是有可能的,比如化妝品、部分精密加工行業等等,或者自己旗下的紅牛飲料,但他也不會故意為了維持香港的產業而留在香港,至少港府這邊要有很強的政策支持。
「可是,怎麼鑑定是高科技產業區呢?」尤德好奇問道。
「最簡單的,就是工廠內高學歷人才的比例,或者全球性專利的數量等等。」陳志文說道。
「高科技產業園?這個名字聽起來很有意思,等過幾天,我會與相關政府職員討論一下,再給陳生答覆,如何?」尤德想了想說道。
「好的,我等着好消息。」陳志文笑說道。也許一個產業園,不可能長期存活下去,畢竟未來香港的人工成本會繼續往上漲,漲到比歐美還要高,但產業園內數百企業,也許會有幾家乃至十幾家能夠長期存活下來。
畢竟,在原先的歷史上,自然發展之下,香港21世紀也出現了數家規模超過百億港元的製造業公司,雖然這幾家也是將工廠搬到了內地,但香港這邊,至少還是有一部分研發基地及總部的。
再說,人工成本,也不是完全沒辦法解決,比如自己手中的天水圍土地,因為遠離港島,房價就不會離譜的高,人工成本自然也是一樣,在他的規劃中,未來在香港這邊的產業,是可以小部分遷移到天水圍的,同時自己的地產公司也可以在那邊發展,最終形成互惠互利的共同發展。
但總個香港,不能全依賴自己?最好還需要有其他不同的行業。
「高科技產業園」的主意,讓尤德與陳志文聊了幾句後,便告別,隨後走向了其他人。
與陳志文一樣,在場的大部分華人富豪都是明哲保身,不管自己真的是什麼心態,但表面上都是一樣,只有少部分人,為了利益,站在了港英這邊,至於其他會站在港英對立面的,自然也有,不過港府早就有了名單了,自然也不會請到這裏來。比如胡應相,最近在內地大規模投資,一個接一個,港英政府雖然沒說話,但一切都看在眼裏。
半個小時後,尤德拜訪完了所有人,上方地區,拍賣會正式開始,不管真實目的如何,既然名目上是慈善拍賣,那當然得拍賣啊。
拍賣會上的東西,部分是港府的藏品,部分是一些富豪捐贈的。這場拍賣,也會上明天的幾家官方報紙,可以說是能在歷史上留名了,因此,不少人都非常感興趣。
一些古董輕鬆的被拍到了上百萬港元,幾名英資財團的掌門人對此非常的感興趣,一些華人也是如此,陳志文則根本就沒有參與,他的錢,拿去餵狗也不會花在這裏。
一周之後,陳志文得到了港督尤德的電話,港府內部已經原則上同意了這個高科技產業園的計劃,只不過選擇在哪,怎麼建設,還沒有方案,還需要在等等。
陳志文對此,也只能表示「高興」,當涉及到大量土地廉價轉讓,港府的效率,恐怕也不忍直視了,這裏面的利益衝突太大了,早在60年代末,香港工業協會就提出港府應該建設一個大型展會基地,以方便全球的工業採購者前來參觀香港的工業產品,港府自然也同意這件事,但到了80年代,也一直沒成,後續香港工業沒落,這就更不用考慮了,最終不了了之。
時間很快到了9月,這是香港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月。
不過,鐵娘子摔跤還要到月底,而月初,另外一件大事發生了,香港的一家知名金鋪,謝利源倒閉了。
這是一家百年老鋪,在清朝時期便已經存在,歷史悠久,在整個香港知名度很高,不夠因為家族式的經營模式太過於保守,因此遠不是周大福、謝瑞麟的對手,規模上很早之前就被後生給超越了。
原本保持這樣的模式,也沒有問題,不求大富大貴,但整個家族瀟瀟灑灑的活一輩子輕輕鬆鬆,怎麼說規模也有上億港元了,在80年代的香港,也算得上是地位不低的富豪家族了。
可惜了,現任家族家主眼紅房地產市場的利潤,絕對二次創業。
一句話說的好,不怕富二代吃喝玩樂,就怕富二代努力奮鬥。
當代家主為了有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推出了一款「千足金積存計劃」,也就是類似銀行存款,用戶花錢在這裏購買黃金,但黃金存放在謝利源,等以後想要套現之時,謝利源金鋪會按照當日黃金的價格來返還資金,同時,謝利源金鋪也會提供一定的利息。
這樣的項目,立刻受到了很多喜歡投資黃金消費者的歡迎,既可以有利息,還可以參與黃金投資,而謝利源金鋪理論上只需要將消費者的資金拿來買黃金,如果消費者套現,再出售即可,利益來源,就是吸納的大量資金。
但實際上根本不是如此,謝利源金鋪將這些錢,拿去投房地產了,結果左邊兩年前國際黃金價格大漲,右邊目前香港房價下跌,雙重打擊之下,整個公司的資金鍊就出現了問題。
不過問題都是滯後的,畢竟,很多人將資金存在這裏很長時間,以其他人的資金,來補償早來取錢的客戶,然後直到82年9月公司資金徹底斷了。
這引來了無數曾經購買過黃金「期貨」消費者的恐慌,紛紛的前往謝利源金鋪取出自己的資金,或者黃金。
但此時此刻,謝利源金鋪早已人去樓空,賬上資金不足百萬,哪還有能力還錢。
翌日,不知道哪來的風,傳出香港的華資銀行之一恒隆銀行與謝利源金鋪關係密切,且是謝利源金鋪的股東,於是,一堆手持謝利源金鋪發行的黃金券的投資者跑去了恒隆銀行,要求恒隆銀行兌換現金。
這本身就是莫名其妙的事,自然遭到了恒隆銀行的拒絕,銀行與很多企業關係都很密切,怎麼可能替企業承擔責任?
但不良反應很快就來了,市場上又傳出恒隆銀行的取款支付發生問題,加上之前謝利源金鋪黃金券持有者在一家恒隆銀行分部聚集,被無良媒體一上報,立刻渲染成恒隆銀行遭到了擠兌。
於是,真正的擠兌就出現了,第一天,恒隆銀行被取走了7000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