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二一五章 中央衙署機構調整原則

    朱簡烜起了個原則上的頭,瞥了一眼周圍官員們的反應:

    「諸位考慮過這個問題嗎?都有什麼想法和建議?」

    秘書沈初最先開口說:

    「啟稟殿下,臣以為最簡便的機構合併方案,就是直接將吳國的清吏司改為大明朝廷的部。

    「因為吳國原有衙署的職能是齊全的,能夠直接接管大明中央朝廷的所有職能,直接對接和管理地方事務。

    「為了方便本土地方機構適應,可以走一個對原有大明朝廷機構拆分、改名的手續,作為詔令下發。

    「讓地方上認為,朝廷只是將原有的部門組成和名稱,都改成了吳國現有的這些形式而已。」

    段玉裁還沒有出發去歐洲,所以現在也參與了討論:

    「這樣『改名』和『拆分』的部門數量就太多了,這樣一大批詔令發下去會顯得非常的突兀。

    「所以臣以為,還是將吳國清吏司與朝廷部門對應起來,將職責相同的人員調入朝廷對應部門任職。

    「比如稅務師官吏直接轉入稅部,審理司人員直接轉入大理寺,都水司、工商司、建設司人員轉入工部。

    「對於吳國有,而朝廷沒有的部門,再走新設部門的流程。

    「其實我們現在就是這樣做的,各個清吏司已經根據職能接管了朝廷的對應部門,只是實際的官職和品級還沒調整。

    「這樣相當於吳國地方的官員,升遷到了大明中央朝廷,對大明其他地方的影響是最小的。」

    姚鼐聽到這裏插了一句嘴:

    「這樣調動任職,對地方上的影響當然小。

    「但是,都水司、工商司、建設司的人員轉入工部的話,實際上是這三個清吏司直接合併了。

    「這三個司的人員未來的官職和品級怎麼安排?」

    姚鼐說到這裏,就有很多官員忍不住抬頭,側着臉偷看上面坐着的朱簡烜,想要知道太子殿下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才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

    吳國的文官官職和品級壓得非常低,最高級別的郎中和秘書都只有正五品。

    如果現在他們本人直接調入和接管朝廷各部,他們這些正五品的郎中和秘書,能不能直接升級到正二品的尚書啊?

    這也導致了另外的問題,一個吳國清吏司有一個郎中,如果對應接管一個大明朝廷部門,郎中理所當然的直接對應尚書。

    但是多個吳國清吏司併入一個大明朝廷部門,那哪個清吏司的郎中去當尚書?哪個郎中去當侍郎啊?

    這樣官職向下順延,本來應該當侍郎的只能當郎中,能當郎中的只能當主事了。

    所以其實清吏司的人員都並不想合併進朝廷的部門。

    與此同時,大部分人也覺得,如果全都不合併,全部郎中直接升尚書,就一下子就有二十多個,甚至有三十多個尚書。

    是不是顯得冗官濫封?這是很多君主比較忌諱的。

    特別是吳國文官的品級本來就壓得很低,這是否能說明太子殿下就是比較忌諱濫封冗官的呢?

    建議直接把吳國的清吏司直接變成部,不會會讓太子殿下反感和厭惡?

    朱簡烜沒有什麼表情的考慮了一會兒,現場的官員們也繼續思考醞釀了一會兒,然後又有人出來說話了。

    秘書府秘書姚鼐對着朱簡烜拱手說:

    「殿下,臣以為,可以在兩位同僚的設想基礎上,做一個中庸形式的方案。

    「臣覺得可以稱為『虛部實司』。

    「以工部為例,保留原朝廷的工部名稱,但不用原有的統一固定的工部衙門。

    「名義上工部下設都水司、工商司、建設司,但是三個司各在一個獨立衙門辦公,各設一個侍郎分管這個司的事務。

    「三個司的文件都以工部名義下發,分頭處理名義上屬於工部的政務。


    「如果殿下覺得有需要的話,也可以另外任命一位工部尚書,負責總管這三個司的事務。」

    姚鼐的話說完,周圍的官員都認真琢磨了起來。

    這個『虛部實司』方案真的是折中啊,將吳國原有的清吏司和朝廷部門都保留,但是朝廷部門變成了一個虛構的機構。

    只是用朝廷部門的名義,用吳國清吏司的智能。

    同時還事實上提了建議,清吏司的正五品郎中直接升正二品尚書太誇張,關鍵是數量太多,那就升到正三品的侍郎。

    正五品到正三品,仍然能連跳四級的,而且仍然是實際上的最高級官員,上面並沒有其他人壓着。

    朱簡烜也認真的琢磨了一會兒:

    「虛部實司的想法是好的,思路也是不錯的,但是仍然有點問題。

    「保留工部的名義和職責,但是官吏分在三個地方辦公的話,工部的大印應該放哪兒?

    「為了用印的順序,三個部門的人員糾纏起來的話,肯定會拖慢行政效率。

    「如果製作三份工部大印,三個工部掌印官員,用印的管理上必然會出現混亂。

    「所以還是直接用實際的部吧。

    「都水司、工商司、建設司併入工部,再拆分出水部、建部這兩個部門,新工部承擔原工商司的職責。

    「其他吳國清吏司和朝廷部門,如果在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情況下,雙方的職責能夠基本吻合,都按照這種方式去整合。

    「以中央朝廷原有的機構為框架和基礎,將吳國承擔對應職責的人員調入朝廷機構,再拆分設立對應吳國清吏司的新部門。

    「其實大部分人員已經對應好了,現在只是在文件上走一遍流程。

    「向地方下發的詔令,按照我們對朝廷原有機構的調整來通告,讓地方知道我們是在原機構基礎上拆分設立了一批新部門。

    「不過吳國的司全都換成朝廷的部,以後朝廷上部的數量就實在太多了。

    「這種部實際上負責的事情,就是以往侍郎分管的那些事情。

    「所以部的主官用正三品的侍郎,不用正二品的尚書。

    「文化司,未來的禮部,另外選擇一個官職稱謂,作為侍郎和部的佐貳官,品級定為正四品。

    「尚書職位仍然保留,但不再作為定額的固定官員。

    「根據情況隨時調整任免,負責統籌多個部門,以應對特定的具體政務。」

    朱簡烜這麼直接說了安排,秘書府的人員立刻記下來。

    這個安排也算是再次折中了。

    吳國的司直接轉化成朝廷的部,但是這個部的等級下降兩級。

    保留吳國原有司的機構,但是對外全部改成朝廷原有風格的名稱,同時下發儘可能少的機構調整詔令。

    朱簡烜稍微停頓了一下,繼續在已經確定的原則基礎上,做出對其他不同類型官職的整合安排:

    「吳國現有機構,與朝廷機構不能完全對應的,先調整能夠對應的人員,再調整機構職責,不需要向地方下發詔令。

    「秘書府的秘書們全部轉任內閣大學士,大學士本身品級直接提升到正三品。

    「秘書府機構人員本身轉入翰林院,首先接收翰林院原有機構職責,然後增加管理各級衙門官員的幕僚。

    「未來朝廷官員的幕僚,具體應該怎麼管理,內閣負責做個具體方案出來。

    「至少要要求,所有擔任幕僚的人員,必須在翰林院秘書府下設機構登記,否則東主和幕僚本人均入罪。

    「如果強制規定,幕僚必須由秘書府統一選派,官員自己不得私自聘用幕僚,探討是否可行。

    「另外,吳國有的衙署,但朝廷並沒有對應職能機構的,單獨設立新的機構。

    「比如說,以樞密府人員為基礎,設立樞密院。

    「吳國樞密府下屬參謀司、教導司、軍令司、軍法司、軍功司、軍械司、後勤司、審計司全部直接改為樞密院下屬的部。

    「陸軍司、海軍司撤銷,人員轉入都督府,都督府負責各自轄區內的軍事訓練和作戰指揮任務。

    「樞密院做個方案,重新調整都督府的數量,重新劃分都督府的轄區。一筆閣 www.pinbige.com



  
相關:  變身病弱科技少女  艦娘之紅色血統  艦娘:從深藍到星海  萌王  幕後大佬太謹慎  大明1805  信息空間    不滅武尊  臨高啟明  帶着農場混異界  校花的貼身高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大明不革命第二一五章 中央衙署機構調整原則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3s 3.9696MB

搜"大明不革命"
360搜"大明不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