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相 第六十八章《臨江仙》

    以《臨江仙》為題而作的詞,至今為止,影響最深的無疑是明代才子楊慎的作品,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或許有人更喜歡晏幾道的《臨江仙》詞作,當然還有讀者喜歡蘇軾使用此詞牌創作的佳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或「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等。晏幾道是曾擔任北宋仁宗朝首相晏殊第七子,得益於朝廷的恩蔭制度入仕,楊慎不僅是科舉及第的進士,更是響噹噹的狀元郎,因此楊慎的學識才能應勝過晏幾道,更為關鍵的是,楊慎被譽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他們的共同點是仕途命運皆不是很順利,遠不及他們父親所能達到的高度。晏幾道今日的江西人,楊慎是今日的四川成都人,與北宋詞人蘇軾為川蜀同鄉,不過楊慎祖籍是江西廬陵,從祖籍來看與同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縉為同鄉。

    晏幾道及其父親晏殊是詞壇中富有盛名的父子,合稱為「二晏」,他們的詞風相似,多寫愛情生活,晏幾道的名作《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亦是圍繞愛情而寫。楊慎雖被譽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但至今為止讓人們印象深刻的作品只有《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從在政治仕途來看,楊慎顯然比晏幾道更具有作為,不過從詞作流傳來看,晏幾道之詞享有名氣。他們作為首相或首輔之子,晏幾道則是典型的瀟灑公子哥形象,而楊慎猶如捍衛傳統禮儀的衛士,晏幾道的詞作多是圍繞愛情展開,而楊慎的作品富有歷史厚重感,如他的詞作《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或許後世更喜歡晏幾道的愛情詞作,畢竟人的情感乃至兒女情長是人們最為珍視而難得的。

    《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

    (宋)晏幾道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苹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這首《臨江仙》詞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上闕的「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和最尾兩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前面就提到《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的筆名化用此詞而來,整首詞能讓人記憶深刻的也是這些詞句。「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場景猶如,獨自一人站在落花紛飛的樹下,天空下着毛毛細雨,兩隻燕子在雨中徘徊的飛來游去,是作者借翱飛的燕子在雨天裏雙宿雙飛反襯他的形單影隻。「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有可能是借鑑了詩人李白的詩句「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可理解為作者感慨曾經一起宴樂時照耀着歌女的明月仍在,卻只能是曾經照着歌女而歸,表現出作者對昔日光景不復的深度感慨。

    《明朝那些事兒》中,楊廷和及楊慎父子兩人是繞不開的明史名人,儘管他們不曾出現在歷史教科書上,也少見於教輔材料中,但他們在正史中的記載較為正面,楊廷和被追贈諡號文忠,楊慎被追贈諡號文憲。楊慎是明代中期的有名的才子,雖有內閣首輔之子的身份,但是其才能得到了科舉戰場的認可,是名副其實的狀元郎,然而他的仕途卻沒父親那麼幸運,政治傾向緊跟其父,因而捲入了皇家的禮儀之爭,遭受人生中最大的磨難。楊慎入仕期間,皇帝是傳說中二十多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這位皇帝不是以太子抑或皇子的身份繼承皇位的,而是以藩王繼位的,他想追認其父親為皇考,而廟堂的臣子們認為不符合禮儀,以楊慎父子為代表的政治勢力,在這次大禮議之爭中敗下陣來。

    繼皇帝位的嘉靖想追認生父為皇帝,是人情易理解的事情,但牽涉到國家禮法,早在宋朝宋英宗時期,同樣有此禮儀之爭,宋英宗是因宋仁宗無子而繼位的,也想追認生父為皇考,遭受固守國家禮法的臣子強烈反對,故未能成行,宋英宗身子弱在位不足四年,而嘉靖皇帝在位長達四十多年,故而嘉靖皇帝時禮儀之爭影響較大。嘉靖朝的禮儀之爭表面上是國家禮法之爭,更多的是政治上左右兩派的權勢競爭,支持嘉靖皇帝一派最終贏得了勝利,曾經可以「目空一切」的楊慎卻遭受人生最大的不幸。楊慎被罷免官職暫且不論,還得被迫發配西南邊陲,自是鬱悶不已,殊不知從此遠離京城長達三十多年,也未能熬過在位期限超長的嘉靖,不得不終老於雲南的戎所。


    名篇《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是楊慎被罷官發配雲南的路途上而作,貶謫路途經過湖北江陵時,他看到漁夫和樵夫正在暢飲笑談古今之事,聯想到自身當前的處境,深有感慨而賦得佳作一篇,殊不知竟成為該詞牌名下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同大部分仕途中人的文學家一樣,楊慎在遭受挫折之前的詩詞也頗多靡靡之音,年輕時的詩歌浮華無實,儘管才華地位集一身,但是無法創作出驚天動地的詩句,未能迸發出扣人心弦的悲壯之聲,然而在大禮議之爭失敗後,被貶至雲南,詩詞的作風大轉變,這首經典《臨江仙》則是這樣背景下創作出來的。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詞中的前兩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與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頗有相似,都在表述曾經叱咤風雲的英雄,也如滾滾長江之水向東流一樣,無數個英雄人物事跡都被浪花吹盡。這些詞句經典之處在於它凝練的指出,歷史上再偉大的人物,曾經創作輝煌成就的任何英雄,都將會淹沒在歷史洪流之中,而僅有一些創作經典的,或許能在百世里流有芳名。是非成敗轉頭空,人間的是是非非或者成王敗寇,只要是轉頭,萬事皆空,猶如陸游示兒詩中所言死後元知萬事空,也即人一但停止了心跳,世界與己將無任何關係,個人的成敗得失都將化為雲煙。當年的青山依然存在,太陽依然日升日落,宇宙永恆,人生有限,江流不息,青山常在等自然環境的亘古不變,而人事卻因身死而雲消雨散,由此感慨人生不比自然環境的恆常。

    詞中下闕「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中,漁樵象徵着隱居的士子,遠離朝廷是非而悠然自得,習慣了日復一日的秋月春風,而事實上,幾千年歷史長河中,能真正成為隱士的貴人子弟可謂是鳳毛麟角,近代弘一法師算是,而普通人根本沒有資格成為隱士,更別談慣看秋月春風等良辰美景。詞中之所以這麼說更多的是表達自己的無奈心緒,在政治鬥爭中失敗被迫貶戍邊遠地區,對於才華橫溢的楊慎來說,無異於被判「政治」無期徒刑,可見其鳴不平之意。最後幾句,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也同樣如此,多是感慨自身的遭遇,為不平的政治待遇尋求心理安慰,越是表達對古今紛擾不再在乎,越是反襯作者內心的不平之意,越是說前人英雄事跡隨大江東去成為閒談的笑料時,越是感慨空有才華而無法施展的無奈情緒,還算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形容的貼切,鳴心中鬱鬱不平之意的詞易工。從詞作的意境來看,這首詞先後採用滾滾長江水,青山,夕陽,秋月和春風等自然恆常的景象襯托發生自己身上的人事變遷,以此表達出付笑談中的滄桑感,這也是詩詞中常見的以恆常景象襯托世事人情無常的藝術表現手法,讀之韻味無窮。

    楊慎在發配至雲南的半路上著有他的名作,同樣的,因為被貶地方而多有着有佳作的還有北宋詞人,北宋詞人在貶謫黃州期間,著有多首名篇,也曾以《臨江仙》為題作詞。上面提及的佳句「小舟從此逝,自此寄余海」出自蘇軾的《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出自《臨江仙·送錢穆父》,蘇軾的這兩首作品遠不及楊慎和晏幾道的作品好,故不多做贅述,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中有蘇軾的名號「東坡」。蘇軾以團練副使之職被安置在黃州時,黃州東門外有一塊山間坡地,原是宋代軍營屯兵開墾而後來棄置的地方,黃州地方當局為了安置這位獲罪的才子,特許他在此開闢自己的居室,命名為東坡雪堂,後來蘇軾便開始了東坡先生的稱號,乃至有學生稱,黃州的貶謫經歷,使得蘇軾成長為蘇東坡,使得他文學藝術領域的成就達到他人生的頂峰。

    看着窗外的風景一幀一幀的從眼前風馳電掣,在朋友圈分享它的時候,有些人會配上蘇軾《臨江仙》詞中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很多旅途中人會想起這兩句詩詞,因為它能夠吻合旅客盯着窗外風景時的心境,正如有人會在故地重遊之時抑或看到昔日相似風景時,想起曾經的他或她,會想起晏幾道的名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這些詩詞之所以傳誦廣,莫過於它能恰如其分的的契合人們的心境,好比蘇軾夜飲東坡醒復醉時萌生遁世念頭,感慨長恨此生非我有,才能迸發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想法。世間亘古不變,青山翠夕陽紅,而命途的逡巡,人事的滄桑變遷,時刻在上演着,並不會影響慣看秋月春風而所有改變,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古今多少事,不會影響江渚上的漁夫唱起打漁歌,只會成為他與樵夫的談資。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相關:    無敵升級王  逆天邪神  全民小鎮之辣主麻仆  神話版三國  校花的貼身高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詩相第六十八章《臨江仙》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5s 3.7851MB

搜"詩相"
360搜"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