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相 第十五章 《曹操》

    明清時期,小說的流行開來,唯有讀書人能詳細知曉的歷史名人慢慢的不再神秘,成為普通百姓也可以知曉的人物,近現代由於通識教育的普及,再加上影視節目的廣泛傳播,很多有影響的歷史名人逐漸被輸入人們大腦中,因此很多人或多或少的對歷史名人有所認識,倘若在民眾眼裏尋找知名度頂高的人物,我想會是非曹操莫屬。人們未必詳細知曉曹操的事跡,在普及化的義務教育下,人們從小便開始對曹操略知一二,在成長的過程中,尤其是追影視劇的時候,會對古典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有所了解,小說及影視劇中的曹操形象開始烙印在人們的腦海里,人們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之言也會有所感悟,當然曹操的原話未必如此,文學作品具有粉飾作用,將他的原話「你我負人,休人負我」進行了肆意解讀。中華五千年來,積累了無數經典文化,因曹操而廣為流傳的「說曹操,曹操到」,想必是很多人容易脫口而出的口頭禪,這個俗語的原意是形容在緊急情況之時,需要的人總能及時出現,不過現代人們往往也只是使用他的引申含義,即用於人們溝通交流時提及某人時,而恰好這個人突然出現在眼前,給人驚奇的感覺。

    毋庸置疑,曹操作為婦孺皆知的歷史名人,必然在歷史上發揮過重要影響力,他是東漢末年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奠基人,生前廁身位極人臣的丞相併加封為魏王,無疑是東漢末年笑到最後的一代梟雄。東漢末年,外戚和宦官輪替專權後的朝廷逐漸式微,地方刺史董卓進京後逐漸掌控了朝廷並任丞相,很多不服董卓專權的割據軍閥紛紛發動討伐,於是天下群英並起,曹操便是此背景下奮力拼殺出來的軍事家,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征討四方,統一了北方,為其子曹丕開創曹魏政權打下了基礎,因為曹丕在曹操死後不足一年便脅迫東漢天子禪讓,簡言之是曹丕只是繼承了其父的「帝位」,而非真正的新王朝創立者。曹丕脅迫漢獻帝禪讓,在政治上的作為是值得稱讚的,歷史上的王朝更迭往往伴隨着無止境的殺戮,國祚僅半個世紀的曹魏政權滅亡時,便遭遇承繼政權西晉王朝建立者的殺戮,大多數王朝的滅亡都是伴隨着大規模的殺戮,曹丕卻選擇柔和的禪讓手段,使得政權平穩過渡,這是需要政治智慧的,近代的政治家袁世凱脅迫清朝宣統帝退位,避免政權分裂和戰亂,採用和平手段,這與曹丕一樣,在政治意義上,可謂是不謀而同的功績。

    曹操終生以漢臣自居,一直未敢越雷池一步,不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做法,讓他征伐四方而出師有名,畢竟東漢朝廷在名義上依然是全國的中央政府,正所謂名不正言不順,曹操掌握實權而以東漢皇帝的名義去開展統一天下的大業。西漢末年時的王莽,以及前任丞相董卓的前車之鑑,對曹操而言是個警示,還有很多死心塌地忠心於漢室的臣子牽制,因此曹操未能實現生前的稱帝,不過曹操經過多年的南征北伐而統一了北方,順勢也將漢室的統治根基轉換成曹家的,於是其子曹丕輕而易舉的便取代了漢獻帝,曹操始料未及的是,其子僅用不到一年時間,便完成了曹操望洋興嘆的一步之遙。作為曹魏政權的奠基人,生前未得到登極的榮譽,死後很快便被追封為魏武帝,因此曹操也有了魏武的雅稱,近代一位同樣非常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曾留有詩句「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秋風蕭瑟今又是,換了人間」,正是引用了曹操的文學名篇《觀滄海》和被追封皇帝的雅稱,曹操可謂是生前幾十年求而不得的榮耀,卻死後輕而易舉的得到了。

    曹操在傑出的軍政成就之外,在文學和書法上也是獨樹一幟,是建安(漢獻帝年號)風骨的代表人物,關鍵的是與其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皆在文學上享有重要地位,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被文學界譽為「三曹」,曹植更是被推為建安文學的傑出代表。歷史上響噹噹的三父子搭檔有許多,秦朝時期的王翦三父子,漢朝時的班彪三父子,同時列進唐宋八大家的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不過論政治成就還是文學上成就,他們都無法與曹操三父子相媲美,單論個人在文學上的名氣,北宋的大文豪蘇軾倒是贏得一籌。從教育子女上,曹操當屬非常成功,首先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的方式實現了最高權力的和平交接,這為後世實現政權平穩過度樹立了典範,曹丕的文學作品也是非常值得鑑賞,詩歌《燕歌行》是非常富有情感和蘊意的佳作,並日後的七言詩發展佔有突出地位,《典論·論文》是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著作,更是一語中的詮釋了文章的巨大歷史作用。陳思王曹植,曾被西晉朝廷的權臣謝靈運形容為八斗之才,謝靈運稱讚曹植的文采時說,天下才共一石,曹植獨得八斗,謝靈運得一斗,自古及金共用一斗,這便是成語「才高八斗」的由來,儘管是調侃盛譽的評價他,足見那個時代公認曹植的文才,體現曹植文采的名篇《洛神賦》,在形容女性絕色姿態容貌方面,絕對是天花板的存在,無人能望其項背,尤其是對於男生而言,這篇《洛神賦》不可不讀,讀後可想像下,真正的女神是怎麼樣的一種存在。就是這麼一位在政治上和文學家建樹頗多的人物,曾有幾首詩詞佳作出現在教科書里,印象中曾有三首作品,一首是前面已經提及的《觀滄海》,另外兩首分別是《龜雖壽》和他的傑作《短歌行》,這幾首詩作都是四言詩,風格剛勁,富有深度,是四言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龜雖壽》是一首充滿曹操對人生切實感受的哲理詩,他作此詩時已年過半百,在一千八百多年的東漢末年,能夠活到五十多歲的人,多都出自生活物資供應充足的殷實家庭,即便如此,在人均壽命不過半百的東漢時期,五十多歲的曹操有暮年之感自是情有可原,大致了解曹操作此詩的狀況,就好理解作者為何作此詩及使用老驥和暮年等帶有感傷意味的詞。這首詩的大意是,神龜雖然壽命很長,但是終有生命告結的時刻,騰蛇儘管可以騰雲駕霧,也會死亡化為土灰,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邊,卻仍有馳騁千里的雄心壯志,壯士凌雲的人即便步入暮年,奮發向前的心不會停息,人的壽命不只是由上天決定的,調養好身心還是可以延年益壽的,很是幸運,可以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首詩前四句是作者認識的客觀生命歷程,即使是神龜和騰蛇都不可能長生不老,表明作者對生命終有一天會結束的自然規律表示深刻理解,同時也充滿了生命易逝的感傷意味,接下來四句便是整首詩的核心,志在千里表達出他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壯心不已詮釋了他有生命不止奮鬥不息的理想追求,充分表明哪怕是步入暮年,作者仍將保持積極樂觀心態,奮發向上自強不息,永葆心理狀態上的青春,也展現了人之精神狀態對人生的重要意義。現實生活中的大部分人,在中年時期就會喪失鬥志,當前的社會流行躺平,因為內卷太厲害了,躺平狀態對於處在盛世,這倒無可厚非,但是人生一世,能在世間留下足跡實屬不易,常人不太可能有曹操這樣的歷史地位,流轉近兩千年還有很多人記得他,足見他的成功難有人匹及,但我們更應該的是學習他「壯心不已」的精神,正如積極的話語,生命不止奮鬥不息,用以勉勵自己。

    古語有云,五十知天命,年過天命的曹操自知來日不是很多,但是他並不對天命之言持消極心態,而是始終持有事在人為的樂觀主義精神,相信通過積極的精神追求獲得延年益壽的功效,同時抒發了作者不甘暮年而堅持奮鬥不息的拼搏精神,不信天命而對偉大理想抱有永不停止的豪邁之情。最後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與正文沒有很強的聯結,是曹操多首詩中採用的結束語,只是作者抒發自己思想情感後的一種形式性結尾,即表現作者很是幸運,可以通過歌唱抑或詩歌來抒發自己的理想,出現在教科書的曹操名作《觀滄海》亦是此兩句結尾。

    《觀滄海》

    (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在記憶中,《觀滄海》是學生們必須的曹操詩作,創作背景是曹操北征烏桓勝利後,實現後方穩定時的得意之作,在曹操統一天下的進程中,很多人或許會知道曹操所面對的敵人是佔據川蜀之地的劉備和佔據江東的孫權,而實際上,曹操不僅要面對劉備和孫權,還要面對北方的多個割據勢力乃至北方的外族,其中烏桓便是曹操當年統一北方的最強勁敵,因此曹操在打敗烏桓並鞏固後方時,奠定了其邁向統一天下願望的基礎,可想而知,曹操會是何等的躊躇滿志。北征烏桓勝利回朝時,經過當年先輩帝王曾經登臨的碣石,又值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好似滄海一樣洪波湧起,於是創作了這首《觀滄海》,這首佳作曾經被搬入《三國演義》電視劇中,在電視劇中,曹操獨自一人站在海邊的高崖邊上吟誦此詩。

    這首四言詩從表達形式來看,像是寫景詩,詩題及前兩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點明了作者在碣石居高臨海,遠眺壯闊的大海,視野遼闊,大海的壯觀景象盡收眼底。「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描寫了大海的初步印象,看到海大澹澹的水波和竦峙的山島,這兩句繪出作者看大海遠景的輪廓,然後繼續勾勒出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的景色,儘管是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是島上依然看到樹木繁茂,百草豐盛,接着對水何澹澹作了進一步的描繪,秋風瑟瑟的海面上,是洪波湧起的景象。曹操臨海眺望時,雖然已經是秋風蕭瑟時,但是他並未表現出蕭瑟淒涼的悲秋情緒,面對瑟瑟秋風時,卻描繪出大海的壯闊景象,草木搖落之際卻說是樹木百草猶如春夏時一樣還煥發着生機,絲毫沒有哀傷的秋景基調,這在詩詞文學史上是別具一格的思想境界,也是充分反映了曹操志在千里和壯心不已的廣闊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作者運用想像,或許是東漢時期,人們對天文及地理的理解如此,太陽和月亮在天空的運行自有其道理,星辰大海的燦爛景象也有其內在的邏輯,結合前面大海氣勢和山島景象的描寫,將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呈現在讀者面前,在他豐富的聯想中表達出博大開闊的胸襟和宏大的理想抱負。

    歷朝歷代新王朝的奠基人或開創者,都是身經百戰和意志力堅定的英雄人物,當然他們也必然是處於亂世時期的人物,因為只有亂世才有他們展現英雄本色的社會環境。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不管是盛世還是衰世,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單打獨鬥只能成就一點點成就,若是要開創新時代,則是需要強大的天團,東漢末年的曹操家世背景顯然不如四世三公背景的袁紹家族,但是曹操卻成功擊敗袁紹及其家族,首先離不開曹操的英雄本色,更是需要許許多多的人才聚集在他身邊。為了實現統一天下的宏願,曹操廣納賢才,為此創作了他的名篇詩歌《短歌行》,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在樂府詩裏面收集的同名詩歌達二十多首,但只有曹操的這首廣為傳誦,更為重要的是,這首詩也是充分詮釋曹操文學水準和呈現「建安風骨」的一首佳作。風骨一詞最早應用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物評述,後被引用到文學評論之中,文學上的建安時期,也即東漢末年漢獻帝時期,這時候整個社會處於亂世時期,尤其以曹操三父子為代表的文學作品為代表,開始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在思想情感上表現的較為慷慨激昂,對後世文學藝術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曹操的《短歌行》便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值得一提的是,越是亂世時期,文人風骨越是展現的淋漓盡致,猶如上世紀的民國時期,短短几十年的歷史中,群英湧現及名師輩出,反倒是越是盛世時代,風骨越是受到抑制。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歌行》開篇「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便是經典名句,不對詩歌有了解興趣的人,多會吟誦這兩句,這兩句可謂是適用任何人的人生感慨名句,其願意是一遍喝着酒一遍唱着歌,「幾何」很多學生會誤認為是數學的分析幾何學,在這首詩中,作者所表達的意思是人生短暫能有多少時日呢,緊接着說「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也即是說人生好比朝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總結來說,前面四句是告訴人們要珍惜時日。接下來的四句「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在酒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愁思慮難以消除,靠什麼來排憂解難,唯有狂飲可行,據說杜康是中國釀造秫酒的鼻祖也是夏朝的國君,後來被世人評委酒聖傳於世,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很是信服飲酒解愁的,唐代詩人李白也曾言道惟有飲者留其名,也即史上留名的人多半與飲酒有莫大的關係,想必這首《短歌行》極有可能是他飲酒時創作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是引用《詩經》裏面的詩句,大意是穿着青色衣領(周朝時期富裕子弟的服飾)的學子啊,讓我朝思暮想,因為您的緣故,讓我傷心吟誦至今,一群鹿在呦呦的歡鳴,悠然的啃食在綠色草上,一旦有四面八方的賢才到來,我將會吹奏笙簫宴請嘉賓,這一段是引用《詩經》裏面的詩句,也是表明這首詩是求賢詩的最佳片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和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是文學上常見的典故,前者在現代已經慢慢演化為年輕人拍拖時的美好寓意,後者依然是表達求賢納才的寓意,可能是因為古人發現,鹿在田野中吃着青草時,會一遍發出歡鳴聲呼喚同伴一起分享,,後來人們將鹿鳴引申為有美食而不忘同伴的美德,再加上鹿鳴本身也是非常悅耳的聲音,故後來用作誠信待人及同甘共苦,其中在古語中鹿通代表「祿」,黃庭堅有詩寫到「畢竟幾人真得鹿」,句中的鹿便是福祿之意)。作者在詩中引用《詩經》裏的經典名句,便是向天下能人異士說明,只要你願意納入麾下,定會優待並且共創一番事業後可共享富貴,本來是很熟的追求,引用《詩經》名句,則表現的文雅許多,這便也是文學的功效。

    當空懸掛的明月,什麼時候才可以拾到,心中久蓄於懷的憂慮,源源不斷的湧現出來,遠方的嘉賓從田間小路屈駕前來探望我,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相着訴說恩情舊誼。從曹操接下來所表達的意思看來,曹操真的是求才若渴,講到他猶如「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也即高山不辭小小的土石才得以巍峨見世、大海不齊涓涓細流才得以廣袤深遠的對待賢才的態度,最後說他自己願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期待天下的英雄豪傑真心歸順於他。在爭奪天下的時候,英雄人物在爭取賢才的時候,通過創作詩歌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並非是曹操的首創,後來的亂世時代,皆有人為之,用以吸引支持彼此的人才隊伍和支持勢力,或許是曹操所處的時代,沒有廣泛的宣傳工具,唯有通過創作詩歌告訴天下賢能志士,曹操是真心希望有人歸順,並承諾可同甘。《短歌行》可分四段,每段八句,第一段通過描寫人生短暫憂愁多而急需輔助他統一天下的英才,第二段引用《詩經》名句表明他求才的態度,第三段說明只要願意屈駕而來的賢才定會有禮相待,並且良禽擇良木而棲,而作者便是良木,最後八句表示他將持周公一樣的胸懷廣納賢才,是值得天下英才追隨的,總而言之是充分詮釋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宏願胸襟。整首詩莊重典雅,感情真摯,詩歌蘊含的政治意味和思想情感都融入到濃郁的抒情意境中,是曹操詩篇中最有水準的,充分展現了曹操文學修養、人格魅力和理想抱負,是呈現曹操所代表「建安風骨」的名篇,值得細細賞析。

    曹操的歷史評價比較有爭議,有英雄說也有奸雄說,英雄派的人主要認為他文韜武略打下了其子曹丕建立曹魏政權的基礎,奸雄派的人大多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並且篡奪了漢室政權。在《三國演義》小說文學裏有明顯的貶抑曹操讚揚劉備情感傾向,然而劉備也是建立自己的政權而非匡扶漢室,只不過是漢室的遠親而已,其次或許是因為維護正統皇權的士大夫精神所需,歷史上對於篡權的英雄人物,普遍對此抱有偏見。不可否認的是,曹操是備受爭議的歷史人物,毀譽千年的歷史名人並不只是曹操一人,歷史上的名人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爭議,因為後人對先人的評價會隨時代背景而有所變化,歷史上最為突出的代表人物如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評價,不過曹操評價大體比較穩定,只是有人認為曹操是奸雄,整體而言,曹操應是梟雄,而且是很成功的。

    從《龜雖壽》的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到《觀滄海》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再到《短歌行》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無不反映出曹操宏闊的胸懷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境界,從其文學思想看,與其流傳的奸詐形象格格不入,擁有強烈的家國情懷和一統河山的豪情壯志,卻被後世的多位名流持貶抑的態度,多少有點求全責備。翻看史書,有其名及事跡乃至流芳的人物,無一例外都有較高的文學水準,對其歷史定位和評價和時代情勢流變密切相關,一直保持積極評價的人物極少,這樣的人物首先是所處時代好,其次是所行政策也沒有後續的不良反應,諡號為「文正」的北宋名臣范仲淹是容易讓人想起的代表。隨着時間的流逝,絕大部分曾經名噪一時的人物早已經被湮沒,還能廣泛流傳的人物多半是因為文學作品的作用,尤其是影視文化作品,其對於宣傳人物事跡的效用遠遠大於文學作品本身,就如《三國演義》的曹操,被譽為忠義代表的關羽(廣東一帶的還有拜關二哥的習俗)等。

    曹操是歷史上富有名氣的人,在多個領域的建樹頗豐,在軍政方面征戰多年,統一中國北方結束地方割據,為其子改朝換代奠定基礎;在文學方面不僅創作了名篇詩詞,且是建安文學的靈魂式人物。這三首曹操的名篇都是值得背誦的,也是學生時代必學的詩歌篇目,更為重要的是,三首作品中皆有不少的經典名言,是可以直接用來提升自身寫作水平,猶如曹操一樣,直接引用《詩經》名句,好比一般人寫作,也可以直接引用曹操的這些詩句。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十五章 《曹操》  
相關:    修羅武神  魔門敗類  無敵升級王  校花的貼身高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詩相第十五章 《曹操》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4s 3.8064MB

搜"詩相"
360搜"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