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之拖油瓶 第一百四十二章

    聞聽聖人竟然親自為柳湘蓮並尤家三姑娘挑選成親之日,並金口玉言,要替三姐兒「置辦嫁妝」,京中權貴仕宦人家頓時又驚又羨。只覺得尤家的三姑娘好大的福氣,不但能嫁得如意郎君,況且又得聖眷,真真是比皇家的公主還要體面風光。

    一時間向柳家、尤家並陳家登門道賀者趨之若鶩,皆贊當今是個體恤臣下,仁德厚愛的明主。

    因着聖人發話要替尤三姐兒置辦嫁妝,此事自然是要交給內務府辦理的。內務府聞得聖人旨意,因不曉得尤家三姑娘的嫁妝該以何種閨閣置辦,少不得再次進宮討聖人的示下。

    還沒等聖人拿出個主意來,偏偏住在後宮養靜的太上皇也得到了消息,老聖人靜極思動,倒也起了湊熱鬧的心思,便將聖人叫到了後宮,細細問個明白。

    自打上皇退位之後,雖說秉持着從前在位時的習慣,有些時候喜歡事無巨細的打聽前朝之事。但當今並非原著中的那一位,他天資聰穎,身份貴重,養尊處優,雖說年長之後被兄弟相爭之事擾的方寸微亂,險些犯下大錯。但幸好得陳珪相助,一路以王道之路有驚無險的走上九五之尊,況且又是被上皇親手扶上去的。又因他的身份乃是嫡出,從小被老聖人帶在身邊撫養,又以太子監國,原本就得了世家勛貴們的傾力相助。因此外朝內宮並無太大的分歧,再加上當今的性格闊達,與上皇父子情深,也不像原著那位對上皇臨政之事深感不滿和畏懼,因此父子兩個倒是十分默契。

    此刻見上皇消息靈通,興致又好,當今索性把事情推給上皇,意欲討上皇的示下。

    太上皇久在深宮養病,雖說有當今硬性規定,每月都有兒孫入宮探望,但他的兒女們大的大,小的小,要麼早已成家立業連孫子都娶了媳婦,下剩的納妾之事根本就不必太上皇親自過問,要麼就是還沒到開府及笄之年,因此宮中已經有幾年沒有過喜事。

    太上皇這會兒想到尤三姐兒想到陳珪,便少不得想到當年元宵佳節上初次見面之事——在宮中貴女幾乎都是大方得體,規規矩矩的模子下,那尤家三姑娘倒是給他留下了頗為深刻的印象。

    況且他與太子父慈子孝,這麼些年能安安穩穩的沒什麼隔閡芥蒂,那陳珪在當中倒也出力不少。上皇消息靈通,自然深知此事。倒也十分欣賞陳珪。

    再加上尤三姐兒前些年在長安城中建陳園,成立賢媛集,號召都中仕宦親貴家的女眷聯合起來做慈善,樁樁件件不但為朝廷分憂,更是有助於民風教化。聖人此前也下旨嘉獎過幾回。難得又碰上這一回尤三姐兒出嫁,不妨添些筆墨,來一個喜上加喜。

    太上皇思及此處,頗有些意味深長的笑道:「既然是恩典,那就做足了也罷。不妨封她個縣主,再賞些封邑也還罷了。」

    聖人聞聽此言,登時撫掌笑道:「父皇所言甚是。只是這麼一來,倒是苦了柳卿,堂堂丈夫,品階倒還不如髮妻了。」

    柳湘蓮自入京續職後,已升至正三品都指揮使。原本尤三姐兒嫁過去後,應當以柳湘蓮的品階封為正三品淑人。如今宮中賜了縣主之尊,倒是搖身一變成為正二品了。論品級倒是正正高出柳湘蓮兩集。

    「夫綱不振,夫綱不振啊……」當今一想到尤三姐兒進門後的效果,登時啞然失笑。

    太上皇卻是想到了那年上元節時,尤三姐兒不過四五歲的年紀,就敢智斗匪徒一事,忍不住笑言道:「既是娶了尤家三姐兒,便該料到此事才對。朕瞧着他只怕是甘之如飴。」

    當今聞言,故作愕然的看了眼太上皇,口內笑道:「竟沒想到父皇身處宮中,竟然也知道這三姐兒的風聞。」

    君臣兩個說笑了一回,用罷午膳,眼見太上皇有歇晌之意,當今方才退出後宮。

    歸至勤政殿,當今且把上皇之意告知內務府與禮部。眾人聞聽上皇居然有意封尤三姐兒為縣主,並且還要封賞實食邑,不免愕然。

    蓋因皇室子女無數,便是擁有皇室血脈的公主、郡主倘或不得寵,也未必能在成年嫁人後被賜實食邑。如今尤三姐兒不過是一介五品京官兒之繼女,不但被聖人賜婚,上皇封為縣主,居然還能得享實食邑,雖然只有八百戶,但也足以見得聖眷之濃。

    又因聖人在給尤三姐兒的旨意中除了那些「性資敏慧,柔嘉淑順」的字眼之外,還明明白白嘉獎了尤三姐兒創建賢媛集後不斷做慈善的善舉,長安城內為之轟動,一時間申請入會的帖子,以及賢媛集在陳園召開例會的次數又多了不少。

    不過這些事情在尤三姐兒看來都並不要緊了。她如今最為緊要的就是好生備嫁——因着上皇突然賜封她為縣主,她早先備嫁時所繡的嫁衣因着品級規制的緣故,必定用不上了。還好內務府和禮部奉皇命為她置辦嫁妝,倒也不必她再辛辛苦苦地重繡嫁妝。

    只是可惜了自己小一年的心血,嫁衣繡的這麼好,只怕也穿不上了。

    尤三姐兒十分可惜的看了眼自己已經繡成大半的嫁衣,最終決定還是把她繡完。就算大婚之日穿不上,也要留着壓在嫁妝箱子底兒,這畢竟是她辛苦備嫁的象徵,很有紀念意義的。

    另一廂尤家也在想法子給尤三姐兒添嫁妝。

    因着尤三姐兒自己就有買賣田地,她手下的陳園和鏡花緣更時名動天下。所以當初備嫁的時候,尤三姐兒就已經說了不必家裏給她多費心,她只要帶着自己的私房嫁過去就好。

    然此一時彼一時。誰也沒想到尤三姐兒在出嫁之前會突然被聖人封為縣主,又着禮部和內務府替她置辦嫁妝。

    眼見尤三姐兒如此煊赫得意,尤老太太並尤子玉也動了心思。雖說尤三姐兒的私房梯己從來不少,連陳氏也主張尤家不必太過鋪張的替三姐兒預備嫁妝。然世上素有錦上添花之說。倘若尤三姐兒只是以尤家繼姑娘的名義嫁到柳家,尤氏母子自然不會多說,不過按照府上的舊例將尤三姐兒打發出門子也還罷了——甚至都不必花費那麼多。畢竟尤三姐兒乃是梯己豐厚之人,也未必看得上尤家的這些銀子。莫不如留下來給寶哥兒攢家底兒。

    可現如今尤三姐兒搖身一變卻成了縣主,況且還是有實食邑的縣主。那麼情況就要另當別論了。俗話說香火情香火情,便是香客要求神拜佛還知道燒香上供的,何況是凡夫俗子。

    因而尤家母子思前想後,到底秉持着燒熱灶的心思,將給尤三姐兒置辦嫁妝的錢從公中的三千兩補為五千兩。除此之外,尤老太太還從自己的私房裏拿出五百兩銀子給三姐兒壓妝。

    這可是件新鮮事兒,連大姑娘和尤二姐兒出門子的時候都沒有過的禮遇。

    然而尤三姐兒對着尤老太太這般禮遇,卻着實有些不知該如何是好。

    身為尤家的繼女,尤三姐兒並不想接受尤家多給她那兩千兩銀子,也不想接受尤老太太給她這五百兩壓箱銀子。原因與銀錢本身並沒多大關係,只是怕大姐姐和二姐姐不患寡而患不均。屆時姊妹間為了這點子小事反生了芥蒂,倒不好了。

    然而長者賜不可辭——至少尤老太太並不允許三姐兒推辭,陳氏當着尤老太太的面兒,也笑勸三姐兒接了銀子謝過老太太。

    私底下則向三姐兒說道:「既然是老太太和你老爺的心意,你也不好推辭。至於大姑娘和你二姐姐那邊,倒還有我,並不需要你來費心。你只安心備嫁也就是了。」

    尤三姐兒見狀,也只得罷了。一壁在家裏安心備嫁,一壁操持着過年的事宜。尤陳兩家都因着三姐兒的婚事越發的喜慶,連帶着這個年也覺得比往年更熱鬧些。

    不過也不只是尤陳兩家覺着熱鬧。尤氏並賈珍帶着兒子媳婦回家來拜年的時候還特地提起了榮國府來的一大堆親戚。據說有珠大奶奶的寡母和妹妹,薛家二房的一對兄妹,以及邢夫人的弟弟弟妹外甥女兒一家。


    一大幫人都在進京的路上遇見了,約好了似的到榮國府給老太太請安。老太太趁着年下熱鬧,便將李紈的寡母妹妹並薛家二房的寶琴姑娘留下來住。其後寶玉又看上了邢夫人的外甥女兒,百般的央求老太太將人留在府中。邢夫人的弟弟一家原本就是為了上京投奔邢夫人的,當然樂見其成。

    幾家姑娘們湊到一處,年前倒還結了一回詩社,在後花園子裏又是賞雪又是作詩,還烤了一回鹿肉。熱鬧的什麼似的。

    「……只可惜你如今在家備嫁,竟湊不上這個熱鬧了。」尤氏挽着三姐兒的手笑言道。

    三姐兒聽了這一番話倒也稀奇,不為別的,只是好奇薛寶琴與薛蝌為什麼進京。在原著中這對兄妹之所以進京是為了藉助榮國府的勢力逼迫梅翰林家完婚。可是因着前些年學子鬧恩科舞弊之事,那梅翰林早已被革了功名,永不錄用,兩家的親事也斷了。按說薛蝌兄妹並沒有進京的理由。那麼這會子進京,又是所為何事?

    尤三姐兒正暗自沉吟,忽又見尤氏滿面狐疑,欲言又止的看着她。尤三姐兒不覺收了遐思,笑言笑:「姐姐有什麼話,直說便是。難道你我之間,還要這般支支吾吾的。」

    尤氏聞言便是一嘆,握着尤三姐兒的手說道:「按說你又不是賈家的人,況且正在備嫁,我原不該拿這件事兒來煩你。只是我心中着實難安,又不好告訴別人。也只有同你說說,討個主意罷了。」

    尤三姐兒見尤氏這般的鄭重其事,越發好奇,笑着問道:「究竟是怎麼回事,你痛痛快快說出來也罷了。就這麼蠍蠍螫螫的,更叫我着急。」

    尤氏見狀,只得說道:「……你也知道香菱那丫頭是個好的,這事兒倒也是她告訴我的。」

    當下,尤氏便將那一樁令人存疑之事娓娓道來。

    自打香菱同母親封氏母女團聚,薛家又出銀子替封氏安置了房舍,這一家人倒是消停下來,安安穩穩地,再沒出什麼羅亂。

    事情還是從兩個多月前開始的。因着香菱的品貌不俗,府里上上下下多有稱讚香菱長得像蓉哥兒媳婦的。然而這話也不過是大家私底下傳傳,這麼些年了並未有人如何當真。

    怪就怪在三兩個月前,小花枝巷裏突然搬進來一戶人家,因着都是新搬來的鄰居,那家和封家倒也逐漸有了走動。慢慢的親近了,那家人便開始打探封氏娘家的狀況。話里話外都在詢問封氏和蓉哥兒媳婦的關係,又問封氏有無姊妹,當年統共生了幾個女兒,除香菱之外還有沒有走失或遺棄的。還在言語中挑唆着封氏想法子同小蓉大奶奶認親,還說什麼只要認了親,還愁沒別的好處。好在封氏秉性忠厚溫婉,又因這些年的經歷十分謹慎,並不聽從旁人的蠱惑。且將此事告訴了女兒。

    香菱得知此事後,雖不曉得對方來歷,卻也尋了空子把這件事兒原原本本告訴了尤氏。只因她感念尤三姐兒助她母女團聚之情。所以事無巨細,都想告訴一聲兒。

    眾所周知寧府的小蓉大奶奶是營繕郎秦業從善堂抱來的女嬰,身份家世不明。賈珍當初更是懷疑秦可卿乃當今之骨血,所以才不管不顧的非要替賈蓉求娶秦氏,就是為了以此巴結上當今聖人……

    「我聽到這件事兒後,總是覺得不妥當。心裏特別慌。」尤氏說到這裏,臉都有些白了,她死死拽住尤三姐兒的手,低聲問道:「你說不會有什麼禍事罷?」

    尤三姐兒聽了這一番話也有些狐疑,她想了想,問尤氏道:「這件事兒賈珍知道不知道?」

    「我自然要告訴他的。他總說沒事兒,可我還是擔心的不行……」尤氏長嘆一聲,開口埋怨道:「當初我就覺得這件事情不妥當。他偏偏脂油迷了心竅,不肯聽我的勸。如今我只怕——」

    「應當不打緊。」尤三姐兒笑着打算尤氏的話,笑着說道:「按說這件事兒,我舅舅也是插過手的。賈珍雖然不是個靠譜的人,但我舅舅總不會弄錯罷?更何況聖人那般英明,既然事關己身,豈有不徹查明白的。這麼多人經手查證過的事兒,我不信還能翻出什麼花樣兒來。」

    「再說了,世人皆知寧國府娶的是秦氏女,並不是尚主。咱們問心無愧,倒也不怕有人搗鬼。」

    尤氏看着尤三姐兒一臉鎮定,渾不在乎的模樣兒,倒也漸漸的放下心來。

    然而等尤氏夫婦走後,尤三姐兒卻是立刻到了陳家,跟舅舅說明此事。她懷疑有人意欲拿此事做文章,至於會不會牽扯到尤陳兩家,這會子還不得而知。

    陳珪聞聽三姐兒所言倒是一怔。完全沒想到事情過去這麼多年,竟然還有人想藉此生事。不過他到不在乎這些,只笑向三姐兒道:「安心備嫁就是了,這些還有我呢。哪裏需要你們操心。不過是一樁毫無根據的家長里短罷了。」

    然而話是這麼說,陳珪卻在三姐兒走後即刻命人查探此事。他如今位高權重,簡在帝心,況且長袖善舞,八面玲瓏,雖說並無朋黨之爭,但在長安這一畝三分地兒上,能讓他辦不到的事情倒還不多。

    諸如這般瑣事,倘若辦的周全也還罷了。既然在陳珪面前露出端倪,距離水落石出便也不遠了。

    果然,不過幾日工夫,駐守長安的錦衣軍便以守株待兔、順藤摸瓜的方式查到了幕後主使——陳珪原本還以為此事同皇后脫不了干係,然而查到最後,竟然叫他查到了當年跟聖人正皇位爭得最厲害的三皇子,如今的忠康親王府上……說起來倒也算得上是老對頭了。

    而忠康親王之所以做這費力不討好的事兒,倒也並沒有別的意思。不過是想藉此膈應膈應陳珪和當今,免得成日看他們兩個君臣相得,成天秀恩愛。找的人也是府中一位得用的管事嬤嬤家拐三拐四的遠親,哪怕事情暴露倒也找不到忠康親王府的頭上。

    這事兒說破天了也不過是忠康親王府的下人家的親戚愛聊八卦,成了能給陳珪和聖人添堵,不成也不過是傳出去都叫人笑話的無傷大雅的魯鈍之舉。算準了陳珪就算查得出來,就算知道忠康親王的不懷好意,礙於其身份地位,以及太上皇的顏面,也不好追究的太厲害。

    擺明了就是耍無賴。

    得悉前因後果的陳珪當真是哭笑不得。思前想後,真是不方便出手報復。只得進宮向聖人稟明狀況。聖人聞聽這事兒也是匪夷所思,將陳珪好言安撫後,且入後宮向老聖人告狀。

    彼時太上皇正和幾位太妃太嬪在宮中聽曲兒,聽到聖人這一番告狀,當即好氣又好笑,立刻將忠康親王宣進宮中一頓臭罵。壓着忠康親王給聖人道歉。

    豈料忠康親王對着太上皇唯唯諾諾半句不敢違抗,要他道歉時卻不幹了。不但不道歉,還梗着脖子跟聖人亂喊,直為自家閨女抱不平。

    「……正經兒的侄子侄女兒不見疼,反倒對個外四路的野丫頭好。不但封縣主,還賞實食邑。怎麼不想想自己的親侄女兒還守在家裏吃月俸呢。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現如今連個五品京官兒家的拖油瓶都不如了。雖說那是側妃生的庶出姑娘,到底也留着咱們皇家的血,怎麼就連個五品京官兒家的女兒都不如了……」

    「……不過是府里下人的親戚多說了幾句家長里短,竟然也把挑唆人的大帽子扣到我的頭上。合着我是你們君臣的出氣筒啊?我這親王當的還有什麼意思。不如廢了我這王位,貶黜我為庶民流放出長安得了。反正我也沒臉在長安城內混了……」

    得了,遇上這麼個愣裝混不吝的主兒,聖人和太上皇也是沒轍。非但不能逼着忠康親王認錯,還得好生安撫。然並卯,就算是苦口婆心說了幾百篇話,論數尤三姐兒成立賢媛集的功績,人家忠康親王進宮來就為了折騰,就為了膈應人,咬死一句「就算是王府里的狗都比尋常百姓家的狗尊貴,何況是庶出的姑娘」,直接把聖人嘴裏千百句話都噎了回去。

    到底是自己的兒子,年紀鬍子一大把了哭着在宮中撒潑打滾,太上皇也有點兒受不了。當即命聖人下旨,也冊封了忠康親王家的庶出女兒為郡主。

    聖人見狀,索性大筆一揮,秉持着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打算,直接把幾位皇兄皇弟皇姐皇妹皇叔父皇伯父皇姑母家的適齡庶出女子皆按品級側妃。倒是趕着過年來了一出大賜天下的熱鬧。

    旨意一下,滿長安城內的皇親貴胄皆百口稱讚聖人仁德,倒是真有了些普天同慶的意思。

    然而一道從西海沿子八百里加急傳來的馳報卻打破了長安城內的這一片其樂融融。<!--over-->



  
相關:  外戚攻略  娛樂圈男神  重生之不肖子  重塑人生(娛樂圈)  穿越之一品公卿  反宅斗套路  重塑人生(娛樂圈)    櫻花之國上的世界末日  掛了99次之後  奧特時空傳奇  武道大帝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紅樓之拖油瓶第一百四十二章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3s 4.0004MB

搜"紅樓之拖油瓶"
360搜"紅樓之拖油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