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筆錢只是特殊情況,不是日後的例制。」
蘇令看向眾人,關於要重新厘定府庫和內庫的事情,永樂城的這些老爺們已經嚷嚷很久了。
在他看來,這些老爺就是覬覦郡公府的錢!
也不看郡公為了打仗,自己從內庫貼進去多少錢,多少政務堂不肯開支的經費,都是郡公府在承擔的。
而且蘇郡公收的錢,沒有一分用在自己的享樂上,就連百丈樓,也都讓了一部分給皇帝元詡居住,沒有大興土木建造新樓。
也虧着郡公高瞻遠矚,早就將郡公府的內庫和戶部的府庫分下來。
所以郡公府面對政務堂的「討飯」,才能有這樣的底氣。
支援府庫的金銀是郡公恩典撥給的,不是府庫應該拿的!
這筆錢就是一筆的買賣!日後要錢,政務堂還要繼續向郡公府內庫來討要!
蘇令是在重申和政務堂的協議,已經劃給內庫的錢,都是郡公的錢,政務堂不能染指!
聽到這裏,蘇綽也明白了蘇令的意思。
蘇綽其實也有些慚愧,郡公將政務堂交給自己,為了控制開支,蘇綽也建立了嚴格的財政紀律,可是依然無法阻止日益增長的預算。
沒辦法,其實就算是不打仗,這幾年來關中的官府和軍隊開支也在飛快的膨脹。
打仗只是將這個問題提前了幾年罷了。
蘇令想到了郡公曾經和自己說過的話,「任何官僚機構的終極目標就只有兩個,管理更多的人員和控制更多的金錢。」
關中的政務系統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蘇令也進行過調查,就在永樂城附近的幾個縣,就在剛剛解決了官員溫飽問題後,官府就開始的大規模的增加人手。
那個縣的縣長,甚至專門僱傭了四個衙役,給他出行抬轎子,還給縣衙僱傭了幾名老鄉,專門給他燒菜。
如果說這些私人的開支,頂多算是改善生活,實際上支出的金額並不算大。
那麼一些縣長縣令為了政績,大規模興修的工程就是無底洞了。
同樣是那個縣,縣官上任後,就組織縣裏開始興修水渠。
按理說,修建水渠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這個縣官根本不懂水利,也沒有統一的規劃,他興修水利的唯一目的就是自己的政績。
為了興修水利,這個縣官強行徵用了縣裏的大部分男丁,可是修建的水渠卻沒有經過多少可供耕種的農田,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後,這些水渠的實際灌溉效果也很有限。
蘇令之所以知道這件事,也是因為這個縣官盤剝當地的行商,被郡公府商隊的商人投訴到了自己這邊,然後由蘇令上報給了蘇澤,蘇澤命令了檢校郎去調查,這才發現了這些問題。
不出意外,這個縣長已經被革職,交給有司法辦了。
但是這樣的現象,恐怕在關中也是普遍現象,要不然各級官府日益膨脹的開支是怎麼來的?
只不過這個縣長撞到了槍口上,被發現了而已。
用陳留公主的說法,再多的錢給這些官兒,他們都能全部花完。
這也是為什麼郡公要設立內庫的原因。
蘇令不禁感慨,郡公也是高瞻遠矚,知道有今天這麼一出。
蘇令環視了一圈,他繼續說道:
「坐商和行商分別交稅,這其實對於商人也是不公平,再者很多商人也難以界定是坐商還是行商,徵稅起來也很不方便,也有重複徵收的問題。」
蘇令說的沒錯,眾人也點點頭。
如今這個時代,除了蘇澤允許永樂城的商鋪開在沿街外,其他商人都是在市場交易的。
很多商鋪其實都是不是固定的店鋪,更類似於後世農村的大集,商人會在一座城鎮停留這一段時間,在這裏將商品販賣完畢後,再購買本地的特產去其他市鎮販賣。
這種商人到底是坐商還是行商,其實也很難界定清楚,所以這些商人往往也會被徵收兩道稅。
蘇令說道:
「郡公以為,應該取消坐商和行商的分別,統一對商人徵稅。」
蘇綽思考了一下,蘇令說的確實有道理。
作為一名優秀的財政官員,蘇綽其實也意識到了其中的問題。
一個反直覺的經驗,和稅收有關的律法,越簡單明了越對普通百姓有利,越複雜則越對權貴有利。
越是複雜的律法,普通百姓更是難以理解,中間的官員豪強就有了欺上瞞下的機會。
但是對於那些本來就有知識有空閒的富人來說,他們就有時間和精力研究律法中的漏洞,而越是複雜的法律就漏洞越大。
所以蘇澤一直都在不斷推進三長制度,就是要利用三長,直接向百姓宣讀朝廷的政策,避免地方官員和士族豪強,利用信息差來壓榨百姓。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蘇澤曾經因為蝗災宣佈了夏州幾個州郡免稅,但是幾個縣的官員並沒有向百姓宣佈免稅的政策,也根據以往的慣例徵收了百姓的稅。這些錢,自然都入了當地官員的腰包。
還是一名擔任三長的退役士兵舉報到蘇澤這邊,最後才事發,後來蘇澤又向夏州派遣了檢校郎,最終發現有五個縣都中飽私囊。
蘇澤隨之大怒,罷免了這些縣官。
坐商和行商的區分模糊,自然也有商人在要被徵收市稅的時候宣稱自己是行商,而在關卡交行商稅的時候又辯稱自己是坐商,從而在兩邊都逃避徵稅。
蘇令說道:
「本官以為,還是在戶部曹下設立一個部門,專司對商人徵稅。」
這下子眾人都看向蘇令,沒想這「貔犰」竟然轉性子了?竟然大方的將權力讓出來?
蘇令心中冷笑,其實郡公府也早就不想要給行商徵稅了。
同樣還是成本。
為了給行商徵稅,郡公府還要設置官吏,在各個官卡駐守,同時這些稅收還要匯總運送到永樂城,這都是巨大的消耗。
實際上郡公府從行商手裏抽到的稅,基本上都用來養稅吏和在運輸中消耗掉了。
郡公府真正賺錢的,還是那些新建造的工坊,以及對西域和南梁的貿易。
蘇令早就不想要了。
但是對於政務堂的大臣們來說,這也算是一項好消息。
這也算是他們在爭奪稅權的一次「勝利」。
而且原本地方上就有徵稅的系統,原本對於郡公府額外承擔的成本,對於行政系統並不是額外的負擔。
蘇令掰開手指說道:
「但是按照去年,行商和坐商的上交的商稅來看,去歲行商所繳納的商稅佔到了所有商稅的五成,郡公府應該從中抽取五成的商稅。」
聽到這裏,蘇綽明白了蘇令的想法,合着你是來白嫖來着?
徵稅的罵名由政務堂和戶曹擔,好處你內庫來吃?
蘇綽立刻表示了反對,他立刻說道:
「帳可不能這麼算!稅吏稅卡的開支,均輸的費用,這些錢怎麼能不算?戶部曹也是有成本的!」
蘇算也說道:
「商稅繁雜,天下稅卡眾多,這都是一大筆的開支!」
有了人撐腰,蘇綽立刻說道:
「七三開,郡公府拿走三成商稅的,剩餘的歸戶部曹!」
就這樣,關中的重臣們,就和菜市場討價還價的小販,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唇槍舌戰。
最後還是蘇令「雙拳難敵四手」,最後「敗下陣來」,最終接受了七三開的分配比例。
不過蘇令也爭取到了郡公府麾下商隊免稅的特權,總算是完成了這一次的稅制改革。
一個新時代建立,往往是從這些爭吵中開始的,任何制度都是從一步步爭吵中完善,最後又隨着吏治敗壞而走向腐化,最後又到了新的時代重新推倒重建。
當關中的抽稅機制開始全力抽取產出,並且將這一切運輸到前線的時候,爾朱榮終於領兵返回到了晉陽。
畢竟是自己起家的地方,回到了晉陽,爾朱榮覺得心情舒坦了不少。
他再次動了遷都晉陽的想法。
可是一想到蘇澤就在雁門關,他又熄滅了這個想法。
聽到蘇澤只是吞兵雁門關,並沒有進攻秀榮,爾朱榮更是放心了一些,看來蘇澤也沒有準備好,沒有和自己決戰的打算。
只是丟了雁門關,晉陽也不再安全,以後需要留守兵馬來防護了。
爾朱榮心裏很鬱悶,原本久攻不下玉璧城,就已經很挫敗士氣了,現在丟了雁門關,讓自己腹背受敵,又增加了分兵駐守的壓力。
當年北宋就是丟了雁門關後,太原府成了北防中心,從此整個山西防線都不穩固,多次被遼國突入,甚至有時候能打到河南,最終承擔了巨大的軍事壓力,供養了百萬禁軍拖垮了財政。
從此後并州不再是後方,要分兵駐守,爾朱榮感覺到了蘇澤日漸縮緊的套索。
偏偏自己還沒有破局的方法。
還是先應付眼前的麻煩吧。
爾朱榮開始接見晉陽的官員,又忙着和秀榮的父老見面。
可沒想到這一次見到了秀榮的父老鄉親,爾朱榮聽完了他們的哭訴,拳頭又硬了。
(本章完)
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