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因為災民的到來,全城戒嚴。
要知道,這些災民都是一張張吃飯的嘴。天子腳下,京城要地居然出現了災民。滿朝上下,一片譁然。
陳留縣知縣萬修齊,因治理無方,導致災民橫行。着令,將萬修齊押赴京城受審。
這件事吧,說起來萬修齊還真是夠倒霉的。作為一個治理一方的知縣,你說出現這天災怪誰去。
為官一任,萬修齊不敢說自己是個好官,但也不至於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自幼受到中庸之道薰陶的他,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惡行。
陳留縣產蜂蜜,朱玉平的火器監製造火藥就需要蜂蜜。於是,朱玉平和萬修齊其實做過不少骯髒的交易。而且,萬修齊從中也撈了不少的好處。
所以說,他萬修齊也犯不上去搜刮民脂民膏。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作為京畿周邊的一個郡縣,萬修齊其實還是頗為重視自己的名聲的。
太平年間,萬修齊也曾動員全縣的百姓興修水利。為此,還不惜耗費了不少的銀兩。為的,就是應對旱災天氣的出現。
可是像是陳留縣這種百年難遇的大乾旱,莊稼顆粒無收。他已經數次上書朝廷,朝廷也表示會有所賑濟。可是久旱必有蝗,旱災發生之後,便伴隨着遮天蔽日的蝗災。
正是蝗災的出現,使得陳留縣徹底變成了災區。於是朝廷便將萬修齊緝拿,說實話萬修實在是有點冤。
這些從陳留而來的災民,他們面黃肌瘦,衣衫襤褸,在風雨飄搖中艱難度日。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無助和絕望,仿佛已經被無盡的苦難壓垮了脊樑。
這些災民們,有的拖家帶口,在泥濘的道路上艱難前行,尋找一絲生的希望;有的則獨自一人,在廢墟中徘徊,試圖找回曾經的家園。他們的身影在風雨中顯得格外淒涼,仿佛是被世界遺棄的孤兒。
他們的生活極度困苦,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放下尊嚴,向路人乞討,甚至去啃食樹皮、草根。他們的身體因為長期的飢餓和勞累而變得虛弱不堪,仿佛一陣風就能將他們吹倒。
然而,即使在這樣的困境中,他們依然保持着對生活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期待。他們相互扶持,共同面對災難帶來的挑戰。在困境中,他們展現出了人性的光輝,用堅韌和毅力書寫着生命的傳奇。
就這樣他們扶老攜幼,一路來到了京城。
在這些災民們的眼裏,天子不會不管他們。周邊的郡縣紛紛關閉城門,對這些災民視為瘟疫。
京城也同樣戒嚴,為的,就是怕這些災民鬧事。
災民一旦不安分,那就成了流民。流民一旦鬧事,那就成了造反。
多少王朝的興衰,最終都是亡與流民造反。皇帝趙桓,在皇宮中也是坐立不安。
「各處衙門都給朕設上粥棚,賑濟那些災民。還有,居養院、安濟坊、施藥局這些地方,都得給我安置起來,」
「官家,居養院、安濟坊、施藥局這些地方早已人滿為患了。此外,京城的一些大戶也都開設了粥棚,以賑濟這些災民。」宰相李邦彥說道。
趙桓「嗯」了一聲:「這便好,一定不能讓這些災民餓肚子。這都是朕治國無方,上天降下罪責來懲罰朕的。」
古代帝王信奉鬼神,這一現象在中國歷史上尤為顯著。這背後有多重原因,其中既有對未知的自然現象的恐懼,也有對政權穩定和長生不老的渴望。
一方面,古代人們面對許多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如風雨雷電、地震洪水等,往往感到恐懼和無助。在這種背景下,鬼神觀念應運而生,人們認為這些超自然現象是鬼神在操控。帝王作為當時社會的最高統治者,他們的權力雖然巨大,但也無法抵擋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因此,他們往往藉助信奉鬼神來尋求心理安慰和權力支持。
另一方面,帝王作為一國之君,他們的生命和政治地位都至關重要。為了保持政權的穩定和個人的長生不老,帝王們常常尋求各種方法,其中就包括信奉鬼神和修仙求道。他們認為通過祭拜鬼神、修煉道法,可以祈求國家風調雨順、人民安居樂業,同時也可以延長自己的壽命,實現長生不老的願望。
宰相白時中卻表現出更大的擔憂:「官家,賑濟災民只是一時權宜之計。如何安置這些災民,卻是個大問題。」
沒錯,白時中說的很對。如何安置災民,確實是個大問題。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生產力低下。這些災民若是得不到妥善安置,就如同一塊毒瘤。
陳留縣沒有三兩年緩不過來,旱災加上蝗災,還有瘟疫橫行。這些,都是百姓們的巨大災難。
趙桓作為一個皇帝,卻不知其理:「哦,你說什麼。」
白時中說道:「官家,這些災民人數眾多。若是將他們遣散回鄉,此時的陳留早已赤地千里。遣返他們回去,他們衣食住行如何解決。朝廷,還得給他們發放糧種。若是放任不管,災民們終是禍害。」
趙桓一怔:「往常,朝廷都是如何解決。」
「按照慣例,朝廷都會例行賑濟,按照受災人口發放救濟物資,賑濟期限多為兩三個月。可是據老臣所知,三個月後這些災民大多數還是得不到像樣的安置。」
趙桓皺了皺眉頭:「白時中,你什麼意思。」
白時中施了一禮:「回官家的話,小國舅前日遇到老臣,跟老臣說起過此事。小國舅說,這些災民他有辦法。」
鬼知道朱玉平在弄死了秦檜之後,怎麼和李邦彥白時中這幫傢伙勾搭在一起了。要知道,之前他們可是水火不相容的。而朱玉平竟然說他有辦法安置災民,這話還是出自於白時中之口。
趙桓有些訝異的看着他:「為何玉平不告知與朕?」
白時中的臉色,登時有些尷尬:「小國舅說、說他有些條件。若是直面官家,官家未必肯答應。只好讓老臣,先來告知官家。」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