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何府回來沒多久,何萱就收到一張拜帖,看到送拜帖的名字,何萱心中也覺歡喜。自成親後何萱曾讓紅英去探過秦媽媽兩次,只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兩人見面。看了看帖子上寫下的日期,何萱也提起了興致,跟紅英商量了明天要準備的菜色,才讓紅英去廚房提前準備要用的菜色。
晚上臨睡前,何萱跟雲澤瑾提了幾句秦媽媽的事,以及曾經秦媽媽對她的照顧。雲澤瑾第一次見何萱如此期待有個人,對秦媽媽也多了些好奇。第二天不到九點,秦媽媽就坐着馬車到了四皇子府門前,同來的還有秦媽媽的長子鄭辰州。
鄭辰州好歹是個官員,又是外男故此跟雲澤瑾去了外院。何萱同秦媽媽自寺院之後,就在未見過面。牽着秦媽媽進了自己的院子,一路詢問着她這些時間的境況。來到客廳坐好上了茶,何萱才停了詢問,秦媽媽才欣慰的牽着何萱的手,感慨道:
&皇子瞧着也是個體貼的,奴婢也能放心一些了。當初聽聞你被選為四皇子妃,奴婢都快擔心死了。今日親眼見到四皇子本人,端的時翩翩貴公子,雖然瘦弱了些,卻也沒傳聞中浮虛。。。。」
秦媽媽掃過屋內僅留下伺候的紅英,也放下心中的膽怯,壓低了聲音對何萱憂心忡忡道:
&句逾越的話,都傳遍了的事情,總歸會有些真實。。。小小姐現在還年輕,有些事情沒經歷過也體會不了。奴婢倚老賣老勸小小姐一句,趁着年輕機會多。。。早些要個孩子,能一舉得男,小小姐以後也有了指望和依靠。」
秦媽媽擔憂很正常,畢竟她並不清楚不僅何萱懂醫術,對雲澤瑾的病也有把握,至於孩子的事情一切都隨緣吧。雲澤瑾子嗣方面是有些影響,但這麼久的藥膳調理,只是男人傳宗接代是沒問題。何萱這一世也才十五歲,從生理的角度來說,生孩子還是有些過早,但也不是不可以。
&媽不用擔心,我自有分寸。四皇子長期靜養,慢慢就能調養。」
秦媽媽對何萱的話,還是很信服的,話題暫且擱下。秦媽媽開始無奈說起家中兒女,小兒子和女兒都已經成家生子,最出息的大兒子,始終不肯成婚,秦媽媽夫妻二人沒少操心。雖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錯,但她大兒子太執拗有主見,認準的事一頭勁往下走。
秦媽媽內心其實很後悔,當初離開何府歸家後,因為擔心小小姐的未來,言語間跟大兒子漏了些口風,誰承想讓大郎心中存了念想。如果何萱一直都只是何府的庶女,等到鄭辰州中舉後出人頭地,再請冰人求取,以大夫人對何萱母女的心結,很樂意把何萱嫁給一個寒門小官員。
只是中間出了變故,庶女被記名為嫡女,只是這樣鄭辰州也不是沒有一絲希望,可沒等鄭辰州努力爭取轉機時,一道聖旨把何萱被賜婚四皇子。秦媽媽憶起當時兒子臉上毫無掩飾的徹骨深寒和唇角溢出的鮮紅,明明就是情根深種卻又痛失摯愛的絕望,讓人光是看着就覺不寒而慄。
秦媽媽不明白以她對兒子的了解,不可能如此輕易鍾情女子,而且大郎明明只在寺門見過小小姐一面,怎會有如此怪異的情緒。可從小小姐被封四皇妃後,大郎就徹底變了。以前的溫文爾雅風度翩翩消失了,蛻變成深沉的圓滑和隱忍的世故,官場上也費盡心機往上爬。
如果只是單純的上進,秦媽媽會很欣慰,可她兒子的上進,更像是對某些不知緣由事情的報復。可越是如此秦媽媽也是心驚,卻只能自己一個人承受壓力,不敢跟任何人透一絲口風。深怕隔牆有耳,嘴巴不僅害了兒子,也牽連到小小姐。
秦媽媽這輩子經歷的多了,看事情也更加明白。為情所困的女人見多了,為情所困的男人卻沒見過,可她家大郎偏偏是為情所困。秦媽媽知道這一切的原由,都因小小姐的關係,可更清楚小小姐對此一無所知。要怪只能怪兩人無緣,造化弄人啊。
秦媽媽這輩子知道不少秘密,但她藏的最深的秘密,是她忠心了一輩子的小姐,和如親女一般疼愛的小小姐。猶記得當年,小姐不明不白的產後大出血,那時所有人都明白小姐活不下去了。她死心抱着小小姐,一直守在床邊,結果小姐人是醒了,但卻是迴光返照前。
小姐也知時日無多,看了小小姐一眼,就緊緊的抓着她的胳膊,眼神灼灼的望着她,一臉激動和欣喜,沒頭沒尾說的幾句話。
&兒,一定要替我好好照顧我女兒,她是我們秦家復起的唯一希望。。。。哈哈。。。皇家能怎麼樣,到最後不還是生了個痴情種,親手把權利送到我女兒手中。。。沫兒,答應我,就是拼了性命也要好好照顧她,將來你就好知道原因,我女兒是有大命運的貴人,你所有付出都會百倍的回報。。。答應我。。。。。「
秦媽媽當時愣愣不能回神,等在回神時,小姐已經鬆開了緊抓着她胳膊的手,帶着對未來的希翼,緊緊闔上了雙目,唇角也帶着滿足的笑意,仿佛看到了她一直期待的畫面。老人常言,迴光返照的人,能看到心頭執念的未來。
秦媽媽照顧着小姐長大,從富貴到落魄,從世家小姐淪落為賤妾。莊莊件件都是小姐的痛苦。可要說最深的執念,也就是所有遭遇的開始,秦家的覆滅。可小姐究竟看到了什麼,秦媽媽不清楚,但小姐當時留下的話,她反覆琢磨後,隱隱有些所悟。
只是那時小小姐的身份,在何府不受任何重視的境遇,小姐期望的未來註定要落空。都說三歲看到老,秦媽媽對一手帶大的小小姐,心性也有着一定的了解。被當成傻子議論,卻從未有一絲怒火的人,對自身名聲都不關心,更何況讓她去奪權謀事。
以小小姐喜歡清淨不喜惹事的脾性,更加不可能跟皇家發生牽扯,秦媽媽也捨不得自己看着長大的小小姐,牽扯到什麼陰謀詭計中。。。可如果一個人的命運是註定的,那麼人為的阻力,能否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被改變了命運的人,是否能一輩子平安?
望着小小姐平靜安逸的表情,輕鬆秦媽媽只得壓下心頭的萬般愁緒,不論未來有何種波折和變化,她只希望小小姐能平安健康,一輩子都不知憂愁滋苦之味。
待到正午時分,午膳也分開用食,因為秦媽媽的到來,菜色除了清淡口味,何萱也讓紅英親自下廚,做了幾道口味重的水煮魚麻辣色菜系。偶爾換換口味,何萱比平時多用了半碗飯,用膳時也無旁人,秦媽媽也沒太拘束,對這種難得一見的菜色,也表現了喜愛。
見秦媽媽也喜歡,食材也都普通常見,何萱讓紅英把做法和食材寫下,讓秦媽媽帶了一份回去,也讓奶父和奶姐他們都能嘗個鮮。秦媽媽推卻不過何萱的心意,見也沒什麼特別的秘方,也大方受之。傍晚時分,秦媽媽帶着一車比來時堆的更高的禮物,四皇子府門前跟兒子匯合後,在何萱雲澤瑾的送別下壓下心中的擔憂,和兒子一同向依依惜別的小小姐道別。
雲澤瑾環着何萱的肩膀,等何萱一直望着馬車的影子徹底消失,才同順着雲澤瑾的力度轉身進府。今日明明只是一面之緣,雲澤瑾和鄭辰州兩人非常合緣,連帶着雲澤瑾對鄭家印象更好,言語中也多是稱讚。
何萱淺笑的聽他一番感嘆完,才笑問雲澤瑾午飯用的如何。提到午飯,雲澤瑾之前還笑容滿滿,瞬間就垮了下來,幽幽的望着何萱,可憐兮兮道:
&幾道新菜饞死為夫了,光聞着酸辣的味道,口水就控制不住分泌。為夫意志不夠堅定沒忍住誘惑,夾了片細嫩的魚片嘗嘗,結果讓為夫在鄭兄面前丟了大臉,最後只能羨慕的看着鄭兄,一個人就解決了幾道菜,而為夫只能在一旁流着口水乾瞪眼,娘子要怎麼補償我。」
何萱輕笑出聲,沒什麼誠意的對雲澤瑾道:「男子漢大丈夫不拘小節,相公怎能為此便要補償,這可不是大丈夫的風格。」
雲澤瑾更幽怨了:「男人也是人啊。。。」
撒嬌女人最好命,男人撒嬌卻要人命。何萱揉着酸軟的腰肢,連後悔的地都沒有。好在雲澤瑾開始慢慢有上進心,不在三不五時光明正大的就偷懶,每日都會去工部,有事沒事也會待上大半日,彼此也有了自由空間。兩人是夫妻不錯,整天在一起何萱雖沒覺得厭煩,但有私人空間還是不錯的。
曾經她還是姬溫雅時,那人恨不得把她塞到口袋裏,整天都貼身帶着,小心寶貝的照顧。可是經歷了這麼多世,曾經那種安然享受的心情,不知何時變成淡然無波。付出的感情收不回來,同樣付出去的感情,也在難擁有當時的那種心情。
今年的冬天跟往常一般,過了四九天氣開始慢慢變暖。剛開春沒幾天,何府那邊就傳來了消息,何文秀修養了一年,親事也在父母之命下,終於確定下來。而定親的對象不僅門當戶對,更是親上加親。男方是何文秀嫡親舅舅家的二表弟,雖是表姐弟,兩人年齡也算般配僅差了一歲。
俗語有云,女大三抱金磚,這個年代大個十歲八歲的童養媳,也比比皆是,娶妻大眾觀念都是娶賢便可,故此何文秀跟表弟的親事也算當對。何文秀的定親日,何萱也找了藉口未回去,讓紅英親自帶着禮物回去了一趟。從內心而言,何文秀訂婚的大喜日子,最不想見的肯定就是何萱。
何文秀今生擺脫了原本的命運,又親上加親的嫁給了嫡親表弟,不知道是不是她要的如意郎君。腳上的膿包自己走的,日子也是人過的,關鍵在於人心的慾念。至少跟在何家的日子比起來,她現在過的就很輕鬆自在,這就是她今生的幸福。
所以越發忙碌的雲澤瑾,也對何萱的生活並沒什麼影響,不過雲澤瑾調理身體的藥膳也一直為曾停下,這些事情廚房裏已經做熟,何萱動動嘴皮的事情就能完成。為此何萱還感嘆,**的階級生活真的很容易腐蝕人心。
這麼多年,何萱也從最初的不適,慢慢習慣了奴僕的伺候。人類的懶惰性,在階級分明的時代中,更容易被慣養誘發出來。懶散平靜的日子中,何萱在成婚一年半時間,一直時間準確的月事停了,在多等了大半個月,何萱給自己把了脈,毫無意外的懷孕了。
隔着衣服摸着平坦的小腹,想到裏面已經存在的孩子,何萱心中也升起濃濃的喜悅。不論是哪一世,對於自己的孩子,何萱同樣抱着濃濃的期待。對孩子的愛,不同於夫妻間的感情。同孩子是血脈相連,不論過了多少世,也仍舊一如既往的疼愛,從不曾改變。
經歷過的每一世轉世投胎,在她不在人世後,知道上一世的兒女,在去世後仍舊幸福的過着自己的日子,何萱就覺得沒有遺憾,也能放心繼續開始新的人生。女人對男人的愛有耗費完的一天,但女人對自己孩子的母愛,是永遠也枯竭不了的。
只要是從自己肚子裏爬出來的孩子,不論乖巧調皮,不論美醜聰明與否,那都是自己的身上落下的一塊肉。而做為孩子的父親,在得知孩子存在的那一刻,足足傻愣了半刻鐘才回神,而後小心翼翼的扶着何萱靠在榻上,他自己毫無形象可言的趴跪在榻前,雙手摟着何萱的腰肢,頭枕着何萱的雙頭,臉頰輕輕貼着何萱的小腹。
何萱垂眸看着他閉目的側臉,直到感覺有溫熱滲透衣物,有種要灼傷肌膚的錯覺。何萱猶豫片刻,還是抬起手臂,輕柔的扶上雲澤瑾的頭髮,兩人靜默無聲,卻有無聲勝有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