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繼續商定了一些細節。
畢竟出兵遼東不是小事,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局勢惡化。
然而正當這個時候,錦衣衛指揮使牟斌突然趕來求見。
朱厚照起初還誤以為人是跟寧王朱宸濠有關的案子,因為寧王謀反案交給了三法司聯合會審,錦衣衛陪審。
就算有什麼其他情況,也不過是某個朝臣收受了朱宸濠的賄賂,與之勾結在一起罷了。
朱厚照之所以讓錦衣衛陪審,就是準備揪出這些蛀蟲米蟲,好將其給一網打盡,所以沒什麼好說的。
然而牟斌進門後的第一句話,卻是直接嚇住了皇帝陛下。
「皇上,錦衣衛急報,蒙古小王子正在攻打右翼蒙古,即將取勝!」
此話一出,朱厚照和楊廷和頓時就坐不住了。
他們神情駭然地看向湯昊,因為這個消息最先就是出自這位中山侯之口。
蒙古小王子,就是指蒙古首領,不是單指一個人,這是明廷對他們的蔑稱,此刻具體指的就是蒙古中興之主,達延汗!
這位真正意義上的中興之主,畢生致力於統一蒙古的事業,早年在滿都海帶領下,率兵征服瓦剌,迫其西遷,解除西部威脅,成年後着重打擊擅政的異姓權臣。
至正德五年,達延汗先後清除亦思馬因、火篩,大敗右翼割據勢力亦不剌、滿都賚阿固勒呼(阿爾禿廝)等,統一東蒙古各部,加強軍事組織,鞏固了汗位,把分散割據的大小領地歸入六萬戶,分左右翼,大汗自領左翼察哈爾、喀爾喀和兀良哈三萬戶,駐帳於察哈爾萬戶;封其一子為濟農,統率右翼鄂爾多斯、土默特和永謝布三萬戶,駐帳於鄂爾多斯萬戶。
後分封諸子為萬戶領主,作為大汗宗藩;取消東蒙古異姓封建主的領地,使其成為大汗和諸子的僚屬;罷太師、丞相職位,改變成吉思汗以來可汗同姓台吉和異姓領主並立制度,結束了百年來異姓權臣專政、內訌和封建割據局面。
這位頗有雄才大略的蒙古梟雄,為振興北元蒙古部落,其權威深入到蒙古各地,能夠號令天下蒙古,使分崩離析的北元部眾重新得到了統一,使停滯狀態的蒙古社會,又得到了發展,他最大的功勞在於,結束了元亡後一百多年間異姓領主們在各個領地上專橫跋扈稱雄稱霸的歷史,使過去居於統治上層的太師們,由封建主的身份轉變成黃金家族台吉領主們的僚屬。
換句話說,自從當年藍玉捕魚兒海一戰粉碎了北元正統朝廷後,偌大一個蒙古草原陷入了分裂內亂之中,大小部落征伐不休互相廝殺,權貴領主你方唱罷我登場擁立傀儡大汗自號太師掌權,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正統性不存,大蒙古統一遙遙無期。
直到這個達延汗的出現,如救世主一般擊潰了所有敢於挑戰黃金家族地位和權威的權貴領主,重新讓黃金家族回到了領袖地位,並且進行一系列的深化改革,其權威深入到蒙古各地,能夠號令天下蒙古。
達延汗的孫子俺答汗憑藉達延汗積攢下來的底蘊和威望,屢屢入塞犯明,並於嘉靖二十九年再次殺入大明包圍了京師,製造庚戌之變,再次將大明天朝的臉面狠狠踩在腳下蹂躪摩擦!
這就是大蒙古的中興之主啊!
以一己之力再次締造出了一個強盛的蒙古帝國。
朱厚照臉色有些發白,下意識地追問道:「這蒙古右翼是個什麼情況?」
湯昊接過話茬,簡單解釋了一遍草原現在的格局。
達延汗的父親在蒙古內訌中兵敗喪命,母錫吉爾被權臣亦思馬因掠為妻,本人成為遺孤,先後被巴該、特穆爾哈達克收養,後滿都魯可汗卒,沒有子嗣,達延汗遂成為汗位的合法繼承人,被滿都魯的遺妻滿都海哈屯接納,次年按照蒙古習俗與滿都海哈屯成婚,在其扶助下,繼承汗位,稱大元可汗。
亦思馬因是瓦剌貴族首領之一,利用權術調撥離間成為了蒙古權臣,自任太師,獨攬大權,達延汗即位之後經過三年的艱苦征戰,終於將亦思馬因勢力徹底消滅,然而原屬亦思馬因的蒙古右翼永謝布部領地和右翼鄂爾多斯部的領地,卻被衛拉特出身的大汗也先之孫亦不剌和也里牙思兄弟二人率一萬餘眾趁亂東進佔據。
亦不剌兄弟倆同鄂爾多斯部貴族滿度賚相互勾結,反對達延汗的社會改革措施,他們不斷挑釁鬧事,擾亂社會治安,進而調遣軍隊發動叛亂,剛調任右翼三萬戶濟農的達延汗次子烏魯斯博羅特在戰亂中遇害。
蒙古右翼三萬戶駐牧於河套、鄂爾多斯高原、陰山南北及大同、宣府邊外地區,這一地區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同時右翼三萬戶有數十萬蒙古百姓,稱得上是蒙古半壁江山,右翼發動叛亂及濟農遇害的消息傳到蒙古汗廷,使達延汗十分震驚。
這位雄才大略的中興之主,立刻就意識到右翼三萬戶的叛亂,是直接關係到統一蒙古事業的成敗、汗權能否鞏固、蒙古能否振興的大問題,所以達延汗不得不傾全力與亦不剌、滿都賚等貴族領主決戰。
正德五年,達延汗親自率兵征伐右翼,結果夜間右翼達拉特部人驅趕着牛群騷擾達延汗營地,達延汗的隊伍以為右翼軍隊攻殺過來,驚慌失措,亂了陣腳,倉皇撤退,第一次進攻以失敗告終。
不久,達延汗又組織聯軍開始了對右翼的第二次征伐,也就是現在這一次,看這架勢吸取了經驗教訓的達延汗,即將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擊潰亦不剌與滿都賚的右翼軍隊,然後統一整個大蒙古!
可是這個消息,對於大明而言,卻是致命的。
一個強盛的大蒙古,一個控弦數十萬的蠻夷部落,若是盡起大軍南下進攻的話,大明王朝真能抵擋得住嗎?
朱厚照這位皇帝陛下只覺得壓力山大。
他下意識地就看向了湯昊。
「湯侯,我們此刻是否可以出兵河套,坐收漁翁之利?」
朱厚照提及了一個地方,那就是河套!
「今河套即周朔方,漢定襄,赫連勃勃統萬城也。」
「唐張仁願築三受降城,置烽喉千八百所,突厥不敢逾山牧馬!」
「夫受降據三面險,當千里之蔽。」
「國初舍受降而衛東勝,已失一面之險。其後又輟東勝以就延綏,則以一面而遮千餘里之沖,遂使河套沃壤棄為寇巢穴!」
這些話中之「山」,便是赫赫有名的陰山!
陰山以南便是河套,陰山以北則為遊牧各部的世界!
自兩漢開始,漠南河套一帶早在兩千年前便有匈奴王庭駐紮。
地肥水美的河套,一直都是「可耕可牧」。
河套地區既能得到黃河水滋潤,又有陰山阻隔中蒙邊界大戈壁的風沙與北方寒流,還可以做為向南劫掠的絕佳基地的河套,因此一直是漠北勢力眼中的核心要地!
任何在河套耕種的農夫,都要做好陰山鳴鏑,面對來去如風之蒙元遊牧鐵騎的準備。
大明初年,北元勢力退回蒙古高原本部,明、蒙雙方數次交手互有勝負,太祖朱元璋認識到單純依靠軍事手段並不能消除蒙古的威脅,於是開始採取以守備為主的邊防政策。
於是太祖朱元璋為鞏固北部邊防,不但多次派兵深入草原打擊北元勢力,同時沿北部邊疆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防禦體系,特別是在漠南的陰山-大青山南麓-西拉木倫河一線設置了數十個衛所防衛,包括東勝衛、雲川衛、官山衛、全寧衛、老哈河衛等。
但是太宗朱棣在靖難期間抽調邊地衛所的兵力南下,大明的大寧都司、東勝衛等陸續撤到內地,這使得太祖朱元璋在河套地區規劃的防禦體系出現了漏洞,河套地區直接暴露在蒙古人的兵鋒下。
也先死後,瓦剌部走向衰弱,但是東部草原上的韃靼部卻又強盛起來。
宣德年間,蒙古部眾開始出入河套地區;天順五年,韃靼部的孛來入寇永昌和甘州,被涼州都督毛忠擊敗,孛來遂遣使向明朝求和並懇求入貢,孛來入貢時要求從陝西蘭縣進入內地,而不是以前入貢所要經過的邊防重地大同,但蘭縣是進入河套草原的必經之地,孛來使團經蘭縣入貢,然後直接到河套平原定居下來,不再返回草原,河套地區因此逐漸被遷移至此的蒙古人佔據。
自此,河套成為蒙古諸部騷擾大明內地的主要出發基地,而「套寇」也成為大明中期的主要邊患。
蒙古諸部年年深入大明內地,燒殺搶掠,但土木堡之變後的大明快速衰弱,根本無力收復河套地區,對此明廷在河套地區採取「搜套」、「搗巢」和「復套」等行動,試圖驅逐蒙古部落,重新將此地納入大明的統治範圍,奈何軍隊腐敗戰力低下所以收效甚微。
前不久,楊一清就提出復套的建議,根本原因就在於「古之舉大事者,未嘗不勞於先,逸於後」!
「古之舉大事者,未嘗不勞於先,逸於後」,這是朝廷中鷹派支持「復套」的根本原因。
即便河套地區直接與蒙元部落接壤,但這是一項惠及子孫後世的大業,不能放任這個隱患不管不顧,給後世子孫留下無窮禍害。
看着情緒激動的朱厚照,湯昊卻面無表情地搖了搖頭。
「可能性不大!」
「即便奪回來了我們也守不住!」
「倒是可以採取扶持分化政策,嘗試着招降那亦不剌、滿都賚!」
(本章完)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