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是此次加科的成績,請陛下御覽!」
劉宗周將名冊遞給了王承恩,心中是有些發虛。
「說說具體情況!」
崇禎看着呈送過來的名冊隨口問了一句。
「陛下,此次參加加科的舉人一共是一萬七千六百五十七人,有三十四人或患病或其他原因未到參與。
優秀(九十分)、良好(八十分)、中等(七十)一個都沒有,及格兩百二十四人,五十分以上者六百二十一人,其餘均低於五十分。
最高分數六十八點五八分,最低分數二十八點七九分,平均分四十三點六六分。」
「咦……竟然還有這麼多及格的?」
崇禎很是意外,前兩場考試,每場二十分,第三場是六十分,八道策論任選三道,每道二分,按照第一二場滿分算,三道策論平均得分九分,這已經是超出了崇禎的預料了。
他的預料是最高分能能及格就算是不錯了,想到這裏,隨手翻開了名冊。
第一名,陳於泰,江蘇宜興人,六十八點五八分;
第二名,楊廷鑒,江蘇武進人,六十六點六三分;
第三名,劉同升,江西吉水人,六十五點三九分;
看着三人的信息,崇禎頭都沒有抬的問道:「查過三人的背景嗎?」
「回陛下,在信息核對完之後,臣就找錦衣衛李若漣指揮使查過。」
劉宗周說着,又遞過一份題本給王承恩,繼續道:「陳於泰,字大來,號謙茹,出身顯赫的官宦之家。
其父陳一教是萬曆二十九年進士,現任浙江學政,與秦翼明友好,周廷儒是他的姻親。
弟弟陳於鼎崇禎元年進士,族兄陳於廷萬曆二十三年進士,泰昌朝吏部左侍郎,後因忤逆魏忠賢被奪職,後其父喪,便歸隱不出。
陳於泰幼敏悟,好讀書,十五歲時即精通經史。」
「楊廷鑒,字冰如,號靖山,崇禎三年鄉試,以才品為常州公認第一,聲名日噪。
師從萬曆朝禮部尚書孫慎行,副都御史張清惠學習經史,刻苦鑽研。
楊氏世代耕讀傳家,以孝友名聞鄉里,為鄉民排憂解難,興辦教育,樂善好施,種種善舉頗為時人稱道。」
「劉同升,字晉卿,又字孝則,他的父親是萬曆十一年朱國祚榜的探花,他岳父是湯顯祖,其人文才出眾,兼通武略,且頗有血性。」
嘖嘖……
崇禎直呼好傢夥。
也難怪這三人能成為前三,還有如此的高分,拿不到這個高分那才叫奇怪了。
第一名的陳於泰,一門四進士,家學淵源。
姻親的周廷儒二十一歲就能中狀元,又在天啟朝玩弄權術,那是絕對聰明之人,在蘇州磨鍊的這幾年,能力還是有一些的。
單憑這些,絕對是所有考生中獨一檔的存在,其眼界、格局、所見所聞絕對是考生中頂尖的。
再說說第二名的楊廷鑒,家世雖然不如陳於泰,但他的老師孫慎行可是大有來頭,是開國功臣燕山忠愍侯、全寧侯之後,家中藏書那絕對豐富。
而孫慎行的外祖父則是是唐順之,那可是集天文、地理、數學、曆法、兵法、軍事於一身的抗倭名將唐順之。
第三的劉同升,乍一看差了一些,家世沒有第一名的陳於泰顯赫,也沒有第二名楊廷鑒的名師,但他也不算差,畢竟父親是探花。
而他的岳父湯顯祖,那家世比陳於泰家不遑多讓,從湯顯祖往上的四代,個個都是名人,且都是才氣十足的名人。
湯顯祖有兩個老師,一個是敢直接頂撞萬曆皇帝的、人稱九紫先生的謝廷諒,另一個是人稱近溪先生、泰州學派代表人的羅汝才,這二人都是進士出身,沉浮官場多年。
有這種家世的岳父提點,能差到哪裏去?
「名單先放在這裏朕先看看,明天的朝會確定錄取名單,當天將《會試錄》編訂完成,後天上午,也就是十月初五上午辰時放榜,你們先退下吧!」
劉宗周三人臉上滿是古怪,剛剛還興趣滿滿,怎麼現在突然是這種態度?
但三人不敢多問,行禮之後退出東暖閣。
待三人離開後,崇禎轉頭看向王承恩:「大伴,傳李若漣來見朕!」
只是大半炷香的時間,輪值的李若漣就急匆匆的進了冬暖閣,不待行禮,崇禎將名冊遞了過去:「這份名冊是加科的考生名單,
你去查查五十分以上且策論分數在十五分以上的考生的信息,諸如家世、三代內有哪些官員、師從等等,大概五六百人,什麼時候能查完?」
「今天內可以查個大概,考生一萬七八千人,前來看熱鬧的秀才、商人等等也有一兩萬人,各個地方的都有,能中進士的在當地都算是名人。
臣安排人去打探,再和禮部存檔的考生的信息相互印證,問題不大。」
「那就去吧,今天無論什麼時候查完,都即刻送往東暖閣,朕等着!記住了,實在沒法做到隱秘的,也要儘量將影響做到最小。」
「臣遵旨!」
李若漣心中一沉,立刻離開了東暖閣。
皇帝的態度很明顯,那就是此次的加科出問題了。
到底是考官徇私舞弊了還是學子走後門了?或者錦衣衛看守的出題翰林們泄露了考題?
但無論是哪一種,那都是在打他們錦衣衛的臉。
「媽的,你們最好期待沒有伸手干預科考,否則老子將你們祖宗十八代都給挫骨揚灰了!」
李若漣面帶殺氣的回到錦衣衛指揮使衙門,一條條密令傳了下去。
穿着官服的錦衣衛進入了各個衙門和京官的府中,便衣的錦衣衛和編外的錦衣衛散入城中,在人群中打探消息。
一條條的情報送回衙門,然後快速匯總着。
如此大的動作,自然是引起了百官的注意,尤其是劉宗周等負責此次加科的官員們,心中滿是忐忑。
前腳出了東暖閣,後腳錦衣衛就開始調查考生信息,用腳猜都能猜到是加科出了問題。
一直到晚上子時前後,李若漣才抱着一摞的文本急匆匆的進入東暖閣中。
喜歡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