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奉天殿。
朝會。
老朱向百官說了祭拜張士誠的事。
修繕墳墓,這需要工部出力,祭拜的話,還需要禮部制定流程。
上上下下,還是挺麻煩的。
不是幾句話就能完事兒的。
龍椅上,老朱看着下方的文武百官,道:「張士誠雖然敗在了咱的手下,但自古以來成王敗寇,這沒什麼好說的。」
「不過,張士誠抗擊元庭,出了不少力。」
「這方面,咱們也不能否認。」
「現如今,民間還有人在懷念當年的張士誠。」
「正好,趁着這個機會,咱準備派人修繕其陵墓。」
「並派太子代表朝廷,進行祭奠。」
「感謝他在抵抗元庭中做出的貢獻。」
聽到老朱這話,百官大感震撼。
這可不像他們認識的老朱啊!
不過話說回來,老朱這番話,完全是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佔據了民族大義。
朝堂上的都是聰明人,他們不可能看不出來。
老朱這是想收服江浙之地的民心。
他們也沒有反對,紛紛表示支持。
其中江浙之地出身的官員,更是激動不已。
「工部。」老朱開口。
「臣在。」工部尚書出列。
「張士誠陵墓的修繕,必須按照王爵的規格來。」
「他生前畢竟是一方諸侯,不可辱沒其身份。」老朱叮囑。
「臣遵旨!」
「禮部。」
「臣在。」
「關於祭奠的流程,你禮部要全權負責。」
「臣遵旨!」
散朝之後,這件事也很快便在京城擴散開來。
朱標等人都還沒有離開京城呢,消息便已經傳到了江浙之地。
數日之後。
朱標帶着楊軒,還有工部和禮部的人離開了京城。
速度不快也不慢,等到了地方之後,一行人先是前往張士誠的陵墓看了看。
主要是工部的人要對如何修繕張士誠的陵墓進行規劃。
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前期規劃,制定方案,修繕,速度再快,也得幾個月才行。
畢竟,老朱說了,要按照王爵規格來的。
江浙之地的百姓聽說了此事之後,心中對朝廷有了不小的改觀。
但是,如果能將賦稅降低一點,他們會更加開心。
修繕陵墓的事有工部就行了,朱標不可能將所有時間都浪費在這些上面。
他和楊軒喬裝打扮,深入民間微服私訪。
楊軒的那句話給了他很大的啟發,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深入民間之後,朱標才知道這裏的底層百姓過的都是什麼生活,怪不得周大會造反呢。
而楊軒的收穫也不小。
對於這個時代的土地生產有了深刻的了解。
對於後世那些常見的糧食,比如土豆,玉米,紅薯這些他在整個大明都沒有見過。
他去過西北,也去過北方等地,現在南方也轉了不少地方。
他並不知道土豆,玉米,紅薯這些東西是什麼時候出現在這片土地的。
前世也沒有了解過相關歷史。
但有很多東西都是從外面流傳進這片土地的。
就比如胡蘿蔔,葡萄等,就是西漢時期從西域傳進來了。
大唐時期,與西域各國聯繫緊密,該傳進來的,應該都傳進來了,現在還沒有出現,那就說明,這些東西不是從陸地上傳進來的。
很可能是從海上傳過來的。
歷史上不是有個大航海時代嗎?
那是什麼時候來着?
楊軒撓撓頭,頭皮發癢,一點也想不起來。
對了,歷史上不是還有一個鄭和下西洋嗎?
明朝以前的歷史沒有記載,那就說明是這之後發生的事。
等以後見到了,讓他出海將這些東西找回來。
越早找回來,就越早解決大明的糧食問題。
糧食問題,自古以來便困擾着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幾千年來,就沒有吃飽肚子過。
所以看到好的土地,人們的第一想法就是拿來種糧食。
無他,餓怕了!
這個問題,直到後世才得以徹底解決。
感謝袁老…楊軒心裏默默想着。
不過,就算沒有土豆玉米等,那自己是不是可以嘗試提升一下現有作物的產量?
就拿小麥水稻這些主糧來說。
這個時代的產量並不高。
一二百斤,三四百斤,是很常見的。
偶爾出現七八百斤的產量,也只是曇花一現,因為種植方法失傳了。
「楊軒,你這幾天怎麼了,心不在焉的?」朱標發現楊軒一連好幾天都在苦思冥想什麼,終於忍不住內心的疑惑發問。
「殿下,臣在思考咱們大明的糧食問題。」
「這些天咱們也看到了,百姓們辛苦一年,到頭來,地里的產出,不僅要繳納賦稅,還要被貪官污吏們盤剝。」
「至於佃戶,那就更慘了。」
「地里的產出,大部分都要上交主家。」
「還要交稅。」
「到自己手裏的就沒有多少了。」
「一年之中,很多時候,都要去挖野菜充飢。」
「咱們在京城的時候,吃得飽穿得暖。」
「臣外出帶兵打仗的時候,後勤也很充足,將士們都有一口飯吃。」
「可深入民間一看,才知道他們付出了多少。」
「依臣看,陛下的洪武之治,最大的功臣,就是這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百姓啊!」
楊軒嘆息道。
「若是能將地里的產出再提高些,百姓們的日子也能好過些。」
「此次任務結束,臣回去之後,打算種一段時間的地。」
「試試有沒有辦法提升一下地里的產出。」
「哪怕一畝地能多產十數斤,甚至數十斤,那對大明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大名地大物博,別看一畝地的產出提升不多,但基數大啊。
總體上,那可是一個龐大的數目。
「楊軒,我能理解你,但是讓你一個伯爵加駙馬去種地,未免大材小用了。」
「你應該在朝堂上,在戰場上發揮自己的作用。」
朱標道。
「殿下,自古以來,糧食問題便是關乎着國家安定的大事。」
「糧食物資充足,則國家安定,糧食物資不足,則必生大亂。」
「縱觀歷史,每每天下大亂,無不是這天下的糧食,養不活天下之人。」
「況且,臣心裏已經有了想法,想嘗試一番。」
「也許,,就成功了呢!」
「行吧,試試也無妨。」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