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攤丁入畝,還有火耗歸公,楊軒也趁此落實了下去。
此時,楊軒正帶着小老二和鐵鉉在街上微服私訪,觀察百姓的反應呢!
而鐵鉉也遇到了上次說話的那個漢子。
可以看到,那漢子沒有了愁眉苦臉,從其神態動作中就能感受到他心中的開心。
再次遇到對方,兩人都顯得很驚喜。
「哈哈,這位老爺,沒想到又遇到你了。」
「您上次說的果然沒錯,都是貪官作祟。」
「好在欽差大人英明,處理了貪官,還給了我等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那漢子笑道。
「一切皆是陛下聖明,心裏時刻都惦記着百姓呢!」一旁的楊軒糾正道。
「是是是,陛下聖明!」漢子順着楊軒的話,又朝着京城的方向拜了拜。
楊軒滿意的點了點頭。
隨後又同這個漢子閒聊了幾句,雙方便分開了。
楊軒等人又來到了城牆,見這裏圍着不少人。
告示下方是一個少年在讀告示。
「上等良田,要交的稅是地里產出的四成,劣等田地,只交一成就好了。」
「陛下知道百姓種地不容易,所以才做了細分,你們都要記得陛下的好。」
少年口齒清晰,讀完告示之後,又問在場的人有沒有聽懂的。
若是有,他還會耐心的解釋。
不過其身邊的家僕卻是在不斷勸說。
「少爺啊,現在時間也不早了,咱們得趕緊回去了。」
「不然老爺他們肯定會急的。」
「沒事的,我再給百姓解釋解釋,耽誤不了多長時間。」
少年說道。
繼續解答百姓的疑惑。
人群外圍的楊軒等人看着這一幕,不由對這少年產生了好奇。
「鼎石,你知道這少年嗎?」楊軒扭頭問鐵鉉。
「不知。」鐵鉉搖搖頭。
從這少年的穿着,氣質,可以看得出,他並不是出身普通人家。
但與普通百姓交談之時,卻絲毫沒有瞧不起對方的意思。
他的眼神很乾淨,很誠懇。
「此子以後若是入了官場,必然是一名為國為民的好官。」
楊軒說道。
恰巧旁邊一位讀書人剛擠過來,聽到了楊軒的話,便好奇問道:
「這位老爺認識于謙?」
「于謙?」楊軒愣了一下。
「就是他啊!」讀書人指着前方告示下的少年,說道。
聽到這話,楊軒不由順着他所指的方向看了過去。
「他就是于謙?」
楊軒記得前世上學時學過一首詩。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首詩的作者好像就叫于謙,明代人。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眼前的少年。
來到這個世界幾十年,他的記憶已經開始模糊。
除了幾個記憶深刻的歷史人物之外,大多都已經忘的差不多了。
再加上他本來就不怎麼了解歷史。
所以對於明清歷史,基本上是兩眼一抹黑。
至於近代歷史,不敢忘,也不能忘。
「這位老爺莫非不認識?」讀書人見到楊軒的反應,問道。
「不認識,不過聽說過一個同名之人。」
楊軒搖搖頭,道。
「這位兄台,可否與在下說說這個于謙?」楊軒請教道。
「可以。」這名讀書人也是沒有拒絕。
楊軒的氣質一看就不是普通人,與這樣的人交惡並不划算。
反正只是閒聊幾句,也不耽誤什麼。
於家在當地並不是什麼沒有名氣的家族,還是有不少人了解的。
「于謙祖上曾任杭//州路大總管,其祖父在洪武年間任工部主事,後來致仕回鄉。」
「其父親隱居家鄉,並沒有出仕。」
「兒子于謙出生後,便全心教育子嗣。」
「於家一直供奉着文天祥的畫像牌位,據說于謙出生的時候,文丞相還給他父親託夢了呢!」
「也是因此,他的父親才給他取名為謙。」
這名讀書人說了不少,楊軒也是聽的津津有味。
甚至就連鐵鉉也被吸引了。
「多謝兄台告知,小小謝禮,不成敬意。」楊軒掏出一張銀票,塞到讀書人的手中,笑道。
「使不得使不得,在下也只是說了些大家都知道的事。」
「怎當得起如此謝意。」
讀書人連連推辭。
「我看你是個讀書人,難道就沒有想過考取功名?」
楊軒換了個說法。
「唉~」讀書人嘆了口氣,簡單說了下自己的困難。
「那你就更不能拒絕了。」
「拿着吧,爭取考一個功名,況且,你家中也更需要不是?」
楊軒再次將銀票塞到其手中,不給其拒絕的藉口。
「那,在下便厚着臉收下了。」
「大恩不言謝,在下日後若是順利考取功名,必定厚報。」
讀書人認真感謝。
楊軒給他的銀票面值一點也不低,足足五十兩啊!
這可是一筆巨款!
「哈哈,不必,若是你考取功名,只需時刻記得為百姓辦實事即可。」
「在下謹受教!」
讀書人認真說道。
與這名讀書人分開後,楊軒便與鐵鉉就那名叫于謙的少年聊了起來。
「能一直供奉文丞相的家族,想來那少年的品性,再差,也差不到哪裏去。」
「日後若是為官,定能造福一方百姓。」
鐵鉉笑着說道。
「那你有沒有收他為弟子的想法?」
「說不定我大明以後能再出一個鐵面御史。」
楊軒也是笑着說道。
「聽侯爺這麼說,我還真有點心動。」
「不過他還年輕,我就不過早的干涉他的生活了。」
「若是以後他能通過科舉,我們自會再次見面的。」
「屆時再接觸也不遲!」
鐵鉉道。
「哈哈,也是,那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楊軒最後看了一眼告示下的少年,和鐵鉉離開了此地。
不過楊軒並沒有注意到,就在他和鐵鉉離開後,那少年看了一眼他們這個方向。
「奇怪」
「少爺,現在我們可以回去了吧?」家僕這時又說道。
「行吧,那就回去吧!」
少年想了想,告示中的內容,該解釋的,他都已經給周圍的百姓解釋清楚了。
也沒有繼續留着的必要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