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連漪登上城牆,望向尖風崗的方向。遠處,能看到零星的燈火,應該是梁軍的駐紮營地。
分別了兩年多的時間,他們日漸相近,而這次也是離得最近的一次。她未曾料到的是思念原來能如此洶湧不絕,這些日子以來,她竭力讓自己忘掉他,可似乎很是艱難,那個曾給過她無數溫情的人;那個不管陷入怎樣的困境,都會讓自己心安的男人;那個曾被自己蒙在鼓裏,以自己的假意卻換取了他真心的人;那個當初接近他時只為利益,卻又讓自己一步步淪陷在他溫柔里的男人;那個曾為了自己不惜以身犯險,戰惡狼、闖土羅支王庭的人;此時在做什麼?是不是早已忘了自己?會不會也像對付別人那樣冷漠淡然地在排兵佈陣策劃如何對付自己?
而他不知道的是,此時此刻的蕭允晏,也正望着新會城的方向。
「殿下。」隨着一聲叫喊,蕭允晏的思緒被打破。
回頭望,是冷先生來了。
「殿下,楊大人來了封信。」
「快拿來。」蕭允晏伸手去接,這才想起似乎有數月之久沒有楊正午的消息了,這段時間實在無暇顧及其他,以至於對京中之事一再疏忽。
打開信一看,卻見他臉容慘澹,嘴裏驚呼:「怎麼會這樣?」
冷先生曾是楊正午的布衣之交,似是早已知曉一切,道:「此事已經有好些時日了,前幾日楊大人的貶謫令下來了,如今楊大人也已在半路了,這才讓人通知殿下。」
蕭允晏拿着信,不可置信的,他又重新看了又看。見楊正午的信中只千叮萬囑他以大局為重,萬不可以被他一己之事擾亂,並沒細說究竟發生何事,不由大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何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跟本王說過一字半句?」
「殿下莫急,此事我們之前也不知道多少,只是近來才慢慢將事情捋清。」冷先生見他情緒失控,慢慢地安撫着他:「去歲不是提前春試嗎?陛下令許、楊、顏、虞幾位大人當主考官。」
「本王知道這事,可這春試不是都過去好一陣子了嗎?」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前幾月忽然被發現楊大人他們全都參與了科考舞弊,今科三甲無一倖免,楊大人、許大人、顏侯爺、虞國公全都被牽連其中,此事早就引得轟動了,只是殿下一直無暇顧及,楊大人也再三交代不要讓殿下分心,在下便一直沒說。」
聽到這裏,蕭允晏已明白,眼下,他跟翊王蕭允昇的太子之爭已勢如水火,楊正午和許崢嶸本都是中正之士,如今之所以會參與科考舞弊,明顯是兩方都想早日選好人才,安插於朝中,日後能為各自所用。說到底,許氏一族是為蕭允昇所累,而楊正午正是被自己所累,正是怕他一旦去京中鬧起來,勢必會有影響,才竭力瞞着他的。
「那我外祖父被貶到哪裏了?」
冷先生道:「嶺南。」
「嶺南?嶺南自古多瘴氣」蕭允晏一時差點急火攻心。
「殿下別急,殿下不妨想想:許大人已經飲鴆自盡了,我們楊大人畢竟還留得青山在,只要殿下他日功成,迎回楊大人便不在話下。」
「可我外祖父那麼大年紀了,也不知道能撐到幾時。」
冷先生只得竭力勸慰蕭允晏,「可殿下的情況總比翊王他們要好,這偌大的許家已經在一夜之間徹底崩塌了。楊大人千叮嚀萬囑咐讓在下一定要勸住殿下,殿下一定要體諒楊大人的良苦用心啊。」
「外公已經是花甲之年,又如何經得起顛沛流離?就算他到了嶺南,又能否經受住嶺南的煙瘴之氣?派些人,將外公他們接到軍中來。」
「萬萬不可,殿下,如若真如殿下說的,那殿下無疑等於跟陛下作對。楊大人說了,他無論如何都會保重好自己,等着殿下來日去迎他。楊大人千叮嚀萬囑咐,讓殿下一定要相信有一天能得償所願。」
「等那一日,那要等到何年何月?」
「殿下,退一步說:我們如今已在尖風崗了,永安城還會遠嗎?只要攻下永安城,那殿下可不就是大梁的首功嗎?說不定,他日陛下駕前,殿下能討來這個封賞。」
蕭允晏用力地捶擊着石牆以發泄自己心中的憤懣,直到手上滿是鮮血。
冷先生只得不住勸慰:「殿下,我們如今的攻速已經比計劃中快了許多。接回楊大人他們,並不會太遙遠。」
而此時潯晉城的城樓上,赫連漪還依然在遙望着尖風崗的零星燈火。忽然,有人匆匆上前來稟:「公主,公孫大人不太好了。」
赫連漪的心猛然一陣抽緊,隨即又趕緊下了城樓。
室內,滿室藥香。公孫治這些時日也教導過丹增,師徒二人恩深誼厚,此時丹增正在公孫治榻邊。見赫連漪來了,丹增忙將自己的位置讓於她。
公孫治見是赫連漪,對房中眾人道:「我想單獨跟公主說幾句話。」
眾人一聽,瞬時一散而出。公孫治撐着一口氣道:「公主啊,臣真的還想再活個三五年,只要再多個三五年,臣必能見到心中所願。可是臣也知道自己的身體實在是撐不下去了。」說着,他指了指自己的枕下,「這些時日,臣給公主寫了些東西,臣去後公主慢慢看吧。至于丹增,他胸有丘壑,有志向,卻不為利慾所控,這世上最難對付的便是他這種不為利慾所牽絆之人,公主日後無論想用何種方式,都拿捏不住他。公主是時候想辦法慢慢另尋出路了。」
赫連漪望着這已經不可挽回的局勢,只得點了點頭,道:「我會另想辦法的。」
「還有,臣近日密切注意着大梁,大梁京中最近所發生的事實在太過詭譎,恐將有大變故。」
「大梁?會有大變故?」赫連漪一時有些震驚。
「大梁自從在江流王亡故後,連遭變故,喪事一場接着一場。一些老臣被清理了一批又一批,臣近日才發現,這一切可能並非天數,而是有人在暗中操弄風雲。」
赫連漪聽得既驚且恐,「公孫大人的意思是:有人藏在暗中?」
「臣以為:大梁的事,從太子開始就是一個局,整個大梁被操控了卻無人知曉。究竟是誰,臣也無法知曉,但臣料想此事不日必將浮出水面,公主且拭目以待。」
赫連漪聽着公孫治這些話,驚駭莫名,說不出話來。
公孫治又道:「公主,我大夏的兵根本就不足以抵禦霽王那些身經百戰的兵馬,公主還需休養生息。敵不動我不動,敵動我能不動儘量不動。假使,大梁那邊真的如老臣所言,請公主到那時且打開那個錦囊。如若沒有,公主燒了那錦囊便是。」說着,公孫治顫顫巍巍的手伸了出來,手指着案頭上的一枚錦囊,示意赫連漪去取。
赫連漪拿過錦囊,剛回頭,卻見公孫治已閉目而逝。
「公孫大人,公孫大人......」
隨着赫連漪的兩聲大叫,守在外面的一眾人也紛紛闖了進來。公孫治的長子公孫不妄見赫連漪哀痛欲絕,反倒勸慰她:「還望公主保重鳳體,切不可為家父傷心傷身。」
公孫治在赫連漪心中猶如定海神針,只要他人在,便可成倚靠。這一勸,赫連漪想着能夠倚靠的人又少了一個,心裏的哀慟反而更甚,眾人見勸她不住,也被她感染,一時室中哀天動地。
兩個時辰後,靈堂終於佈置完畢,赫連漪早就決定好,夏國即使再窮再落魄,她也會窮儘自己之力將這場喪儀辦得風光體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