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 896章 非空非實

    如第五大,如第六陰,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薩觀眾生為若此。

    這些是空話,以佛學本身的名辭,被一切修佛法的執着。

    比方他說第五大,佛學只有講到四大。

    只有五陰,沒有第六陰。

    只有六情,沒有第七情。

    有十二入,沒有十三入。

    有十八界,沒有十九界。

    這些都是空觀,是沒有的,不要自己加上。

    這個話很妙,我們學佛的人專門搞幻想,大家參禪打坐,心裏有個幻想,以為入了定就什麼都不知道了,思想念頭都沒有了,一般初學的人都有這樣的想法。

    這是佛告訴你的嗎?

    真是這樣的話,何必學佛呢?

    佛也沒有告訴我們入定以後眼睛看到什麼、耳朵聽到什麼。

    他只告訴我們修定。

    修訂是個什麼境界?

    修訂是證空觀。

    還有人看了六祖在《壇經》中說:「無念為宗」,搞了很多年也找不到無念。

    也不想想就算是無念了,充其量也不過是無想定。

    無想定不是佛法,佛也曾經修到了無想定再把它丟掉了,為什麼你現在要去求無想定呢?

    所以要真正了解佛法,不要去空想。佛法也說要跳出三界外,哪裏有個第四界?

    有,教理上有,叫作聖賢界,那是個假定的名稱。

    諸佛菩薩是不出三界不住三界,隨時在解脫三界。

    你真跳出了三界,去了第四界,佛也沒說第四界在哪裏。

    教理上的聖賢皆只是名稱,例如特別好的人是聖人,但是他還是人啊!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讀了這一段經文要自己反省,大家都在那裏幻想。

    大家修訂,千萬要把握修止觀。

    如何是止?繫心一緣,才是正止正念。

    因此念佛的人,行住坐臥中都要淨念相繼,方是正念。

    如此說者是佛說,非此說者,必是魔說。

    維摩居士說的第五大、第六陰、第七情、十三入、十九界,都是空的,一切眾生空活着,在那裏空想,做些空事。

    如果般若慧觀不清楚,修行也是空事。所以「菩薩觀眾生為若此」,本空,一切皆空。

    再下來又不同了,講的是真實境界,要特別注意。

    前面那幾句第五大、第六陰都是沒有的,下面講的都是有的。「如燋谷芽」,焦了的谷的還會發芽?

    嘿,就會發芽!

    禪宗有句話說:「冷灰里爆豆」,要大死一番才能大活。

    《法華經》說的焦芽敗種好像永遠沒辦法,真做到焦芽外面都打死了之後,那法身就種起來了。

    在物理上,焦芽只要有一點生機存在,它還是會發芽。

    比如說,煤炭已是燒焦了的東西,它怎麼還會生火呢?

    又比如,垃圾堆也可以發電。

    這些道理在《楞嚴經》也露了消息:「性火真空,性空真火,周徧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你有修持功夫,它就出來了。

    眾生有着妄想的業力,它也引發了。

    溈山隨侍百丈很久,《指月錄》記載,一日百丈在打坐,當時應該是很冷的天氣,溈山雖然站在旁邊也自己在用功。

    百丈看機緣到了,就要溈山把火撥一下,火可能要熄了。

    溈山就去撥,撥了一下,就回報百丈說,已經沒有火了,他心裏可能還埋怨,百丈為什麼不早吩咐。

    百丈就自己下座去撥,居然找到了一點火星,就指給溈山看,這一下,溈山開悟了。


    後人因此作了個偈子:「深深撥,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深深撥是要好好用功,去參透、去觀透。

    有些子是這個消息才會來。就是這麼回事。

    所以燋谷芽不是沒有的東西,你不要以為《維摩詰經》這一路下來,都是在講沒有的東西,他可是有幾個轉接的。

    上面十種比喻是講「幻」,修夢幻觀。

    接下來,從第五大到十九界,是修「空」觀。

    再下來是講真空妙有,用天台宗的止觀來講,中觀的境界出來了,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是真實的事。

    何以見得?下面經文告訴你們。「如須陀洹身見」,須陀洹是初果羅漢,斯陀含二果,阿那含三果,阿羅漢四果。

    初果羅漢證到了以後,貪嗔痴慢疑就薄了、淡了。

    但是貪嗔痴慢疑薄了淡了,就可以證果嗎?

    證果不是功夫,不是修養,是般若見地。

    貪嗔痴慢疑等等是屬於小乘的思惑。

    你縱然貪嗔痴(慢疑還不算)薄了,還不見得證果。

    我們看古人或今天,很多出家人的修養都到了這個境界,沒有貪嗔痴了。

    即使現在課堂上的諸位,貪嗔痴也很少了,但你只在這一個鐘頭里沒有。

    不要認為我這一句話是玩笑,你即使能在一分鐘裏保持沒有,已經了不起了,這就是功德。

    但是這不能算證果,你的見地不到,見惑沒有去。

    見惑是什麼?

    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這些觀念是最難去除的。

    雖然你心中沒有動貪嗔痴之念,但見惑這些觀念去不掉,就是止觀的觀不到,就不能證果。

    所以須陀洹能證果,不論他修白骨觀、不淨觀、念佛,他的貪嗔痴已經伏下去了(還沒有斷),破了身見。

    所以勸諸位趕快修白骨觀,身見真空了,可以證須陀洹果,這是正面。

    《維摩詰經》用了反面,把正面消息告訴我們了,他說「如須陀洹身見」。

    證到須陀洹應該是絕對沒有身見的,對不對?

    所以他是反面告訴你要去掉身見。

    「如阿那含入胎」,阿那含是三果羅漢不還果,本來是不會到這個欲界來入胎了。

    但是三果羅漢還有沒有身呢?

    有的,在色界天,那不是胎生,在大乘來講是化身,在小乘來講是了脫分段生死,還在最輕微的變易生死,沒有徹底了生死。

    不要認為不入胎就了生死,這僅是對欲界而言。

    普通修持想不再到這個世界來的話,必須要證到三果、三禪天的境界。

    禪定功夫到了,貪嗔痴慢疑才能夠伏下去,但是如果見地不透,還是不行的。

    見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常要你們留意三界天人,八十八結使。

    配合教理與修持,才是二十一世紀振興佛法的路線。

    《維摩詰經》還是用反面,襯托正面的道理:要到了阿那含果,才能不再來這個人間。

    「如阿羅漢三毒」,貪嗔痴叫三毒,到四果羅漢的境界,貪嗔痴就根本降伏了。

    可是真不起了嗎?

    沒有。

    本經下面天女散花一段,把阿羅漢沒有大解脫的一面露出來了,余習未斷,習氣沒有斷。

    貪嗔痴三毒還是暫時伏下去而已。要把余習完全斷了,除非回心走入大乘菩薩道,入世來修才行,在出世法中是斷不了的。

    十幾年前快二十年了,有一位年輕的法師在此地的一個山洞中打坐,沒有人供養,經人介紹給我,我就供養他。他每個月要下山來我這裏,拿些米和日用品帶回去。過了近一年,我就告訴他,你這樣修是不會成功的,也悟不了道。

    因為你是修行人,我供養你有功德,但是你缺德了。

    他說:「老師,我不會辜負你的期望,我在山頂上已經是無欲境界。」

    我說:「你算了吧!不要吹了!我帶你去聲色場所,你還能保持在山頂上的境界才差不多,你在山上可以,一入世統統垮了。」

    他問我是怎麼看出來的,我說你來到我家中,書架上都是佛經,你看也不看,只坐在客廳看茶几下面的畫報,就憑這一點我就看穿你了。

    他當場懺悔,後來跑去香港還俗,也結婚生子。

    所以說,三毒縱然到阿羅漢境界被伏了下去,不會心向大乘,不在世俗的大火洪爐里鍛煉,是過不了關的!

    哪有這麼容易!所以要學地藏王菩薩的精神,就是硬要在那裏面鍛煉。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相關:    不滅武尊  校花的貼身高手  冒牌女科學家  奧特時空傳奇  帶着農場混異界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落難情緣896章 非空非實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3s 3.9592MB

搜"落難情緣"
360搜"落難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