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遙想家中荷池,仰天祈禱。
而這一切,早已隨風而逝。
就讓心中的蓮,在碧水蕩漾間,盈盈的潤了如玉的嬌顏,在時光的長廊里,與佛結緣吧!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荷花之說;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也是荷花之說;
「田田八九葉,散點綠池初。嫩碧才平水,圓陰已蔽魚。浮萍遮不合,弱荇繞猶疏。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說的還是荷花。
荷花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高潔之士吟詠的對象,人們喜愛荷花,歌頌荷花,不但是荷花的曼妙身姿、幽幽的芬芳,更是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格讓世人敬佩和深深地推崇。
惠能極愛蓮花。常常在佛前虔誠膜拜蓮花那超凡脫俗的氣質和仙風道骨。
在寶林寺中弘法,惠能忽然有一天發現,在曹溪一帶的大村小寨,前來禮佛的香客,穿着印有蓮花圖案的時裝成為人們的最愛;更讓他欣喜無比的是,在韶州大街小巷的畫廊中,蓮花的大幅畫像作為一種標誌,在畫廊上隆重地出現!
啊,聖潔的蓮花,難道是芸芸眾生頓悟了嗎?
這充滿禪意的蓮花啊,但願你的高貴品格真的被認可;
但願你的出淤泥而不染之風骨真的被芸芸眾生所欣賞;但願所有以你之名顯現的形象真的沒有辱沒了你!
佛說:「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才換來今世的一次擦肩而過。」也許,惠能與李小蘭的這一世的擦肩而過,就是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換來的
「江南蓮花開,紅花覆碧水。色同心復同,藕異心無異。」南朝梁武帝蕭衍的這首頗有禪意的《夏歌》,使惠能又一次想起起了他那藏於心底的靜美憶記更使他穿越大梁——
梁武帝蕭衍是梁朝的開國皇帝。他的祖上蘭陵蕭氏本來是北方庶族,家世比較低微。可他的伯父蕭道成是一個很有謀略的政治家,他趁着朝廷內亂之際,奪取政權,建立了齊朝。
蕭衍繼承了叔父的膽識和謀略,在南齊擔任軍職,曾和北魏軍多次交手,聲名遠播。
齊建武二年(495),北魏軍進攻南齊司州刺史蕭誕,蕭衍跟隨江州刺史王廣之前往救援。兩軍陣前,其他將領見魏軍勢大,畏懼不前。蕭衍親自率領敢死隊為先鋒,奮勇拼殺,將士們緊隨其後,大破十萬魏軍。
戰後搜檢敵營,從一名魏將留下的巾箱中找到了北魏孝文帝的敕書,上面寫道:「聽說蕭衍善於用兵,不要輕易交鋒,等我到達再商議對策。如果能俘獲此人,則江南為我所有。」
蕭衍早年還是一位社會名流。南齊竟陵王蕭子良開西邸,廣招文學之士,蕭衍與名士沈約、王融、蕭琛、范雲、任昉、陸並等游於西邸,吟詩賦文,號稱「竟陵八友」。
蕭衍未做皇帝之前,雖然政務繁忙,他仍然每天燈下讀書直至深夜,曾撰寫《通史》六百餘卷。
他還常常親自起草朝廷的詔告、贊、序等公文,合起來竟然有一百二十卷;改訂「百家譜」,重用士族;
蕭衍善於弈棋,其他方面如陰陽、卜筮、書法等無不擅長,堪稱多才多藝。
如此文武全才自然不肯久居人下,於是趁着齊武帝病逝,宮廷內亂之際,蕭衍便輔佐蕭昭業奪取了政權。
當時的他羽翼還未豐滿,可是蕭昭業非常倚重他,致使他的勢力一步步壯大。
等到力量積蓄足夠之後,蕭衍毅然於雍州發動起義,奪取政權,建立了梁朝,改元天監。
從此,梁武帝蕭衍不再為他人做智囊,開始在政治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梁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長壽皇帝,他活了八十五歲,在位五十多年,可以說在他信奉奉佛教之前,還是非常勵精圖治的,堪稱一位文武兼修的明君。
「萬壽無疆」,是所有帝王的願望,在這種情況下,取風流還是賭長壽,蕭衍選擇了後者。
有一種觀點認為,從佛教「除二障」的戒律中,蕭衍「始知歸向」,蔬食而外,並斷房室。歸根結底,是出於健康的考慮,所謂「行人之能行者」,乃尋求長壽之途徑。
這種觀點頗有道理,蕭衍「四十年不近女色」的最初原因應該就在這裏。
果然,不殺生之後,他的健康問題解決了,腦子也不發昏了。用蕭衍自己的話說是「既不御內,無復欲惡障,除此二障,意識稍明,內外經書,讀便解悟」。
帝王有幸寵愛遍天下美女之特權,蕭衍「四十年不近女色」,其真相不要說朝廷文武百官,就是朝中太醫恐怕也說不清。
但在朝中,也有一種觀點認為,一大把年紀的人「斷房室」,應該最初不可能是事佛所致。
這一點,蕭衍也頗認同。
但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
蕭衍知道自己不行了,乾脆「出家」,當個乾淨皇帝,還落個長壽,也是他五十歲開外突然改變信仰,放棄道教,信奉佛教的一種解釋。
一陣秋風拂過,帶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把惠能從穿越時光隧道中帶回到眼前。
六祖惠能遙望着荷塘,心想:人,既是如此,而花呢?也是如此啊!思緒,把惠能帶回到了與小蘭同窗共讀的那段兩少無猜的歲月之中
春天,小蘭和惠能在學堂共讀之餘,有時到他家中,兩小無猜,牽着小手漫步在他家屋旁的荷塘邊
「師父,塔上風大,紅日都西沉了,我們下去用膳吧。」望着六祖惠能佇立塔上,已憑欄沉思良久的神會,不無關切地說。
「哦」六祖惠能從沉思中醒來,眨了眨眼,看着西沉的紅日,忽有所悟,向着神會,道「你明天為師要在國恩寺為鄉親開壇說法,你通知夏盧村和附近的後梁村等幾條村吧。先不要把範圍搞得過大,以免來的人太多,一時難以招待會。」
「好的。」神會說完,挽扶着六祖惠能下塔,望齋堂而去。
龍山國恩寺位於新州縣城南部集成鎮(現六祖鎮),這片古老的土地,具有悠久的歷史,秦漢時期的香火幾千年如縷不息綿延。
清沏的溪水靜靜地繞山龍山山麓,自南向北縱貫全鎮的盧溪河,波光瀲灩,秀麗明媚,給一河兩岸的大地平添幾分靈氣,澆灌出兩岸的秀麗風情,廣袤的原野大地與優美的龍山自然風光相交輝映,蔚為壯觀。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