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坐在靠椅上,查看着今年的東非殖民地數據。
隨着肯尼亞北部,落入東非殖民地政府手中(只是擁有主權,還沒有開始開發),東非殖民地面積達到了一百四十萬平方公里左右,前世的坦桑尼亞和肯尼亞基本落入東非殖民地手中(桑給巴爾島,肯尼亞東北沿海沙漠地帶尚且未統一)。
目前東非殖民地註冊移民人口達到了58.2413萬人,當然要祛除黑人土著的數量,目前東非殖民地手中掌握的黑人大約在40萬到80萬之間。
當初恩斯特和東非政府,對年底移民數量的估計是接近50萬,之所以超額完成這麼多,是因為巴拉圭戰爭移民,和南德意志地區移民,兩個新開闢的移民源。
移民的構成也因為新的移民源加入,發生改變,其中華人移民依舊數量第一,但是也才三十萬人出頭,奧匈帝國移民居於第二位,接近二十萬人,第三是巴拉圭移民,以婦女和兒童為主,第四是亞美尼亞等中東移民,第五位才是德意志地區的移民,
當然按照民族來計算,德意志人數量並不少,排在第三位,奧匈帝國移民里有相當一部分移民是德意志人。
而南德意志地區移民實際上還沒有開始發力,樂觀估計明年至少可以招收二十萬德意志人在整個德意志地區(不包括奧匈帝國)。
而土著俘虜的數量之所以浮動這麼大,是因為土著還不值得東非殖民地浪費筆墨去統計。
而東非土地的開拓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其中有一些危險的工程,為了減輕移民損失,殖民地政府還是要大量使用土著俘虜。
加上總有土著能在第一波清洗運動中被逃掉,畢竟東非殖民地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出去掃蕩,農田和莊稼還需要打理,所以總會有漏網之魚,在巡查時被殖民地俘虜。
所以東非目前總人口加上土著大約在一百萬左右,利用這一百萬人口,今年整個東非殖民地共開發了349萬畝土地。
其中73萬畝水稻田,主要分佈在東非沿海平原地帶和大湖區附近,目前還在向沿海平原的南北兩端擴張,未來最南端在下濱海區的魯伏馬河流域,最北端在東肯尼亞區的阿西里弗河流域。
按照畝產200公斤計算(浮動在180到250之間),預計產量至少可以達到1.4億公斤,如果進一步加工為大米,大概可以得到大米8400多萬公斤。
東非目前種植了151萬畝小麥,是東非殖民地當之無愧的第一大糧食作物,主要分佈在內陸高原和肯尼亞已開發土地的北端。
內陸高原雨水較少,適合小麥生長,但小麥的產量比不上水稻,大約畝產在160公斤左右。
小麥預計產量在2.4億公斤左右,小麥出粉率高,大約百分之七十左右,換算為麵粉大約在1.68億公斤左右。
除了水稻和小麥,還有二三十萬畝的其他糧食作物,分別是土豆,小米和玉米。
而經濟作物的規模,也達到了百萬畝,以劍麻,油料作物,棉花,咖啡,橡膠等為主。
以上數據是按照保守數據計算的,畢竟當前東非開發出來的土地,那都是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優質土地。
而且大量使用農家肥(東非的糞便是統一處理的),和少量使用進口肥料(主要是歐洲地區),畝產只高不少。
開發出如此多的土地,實際動用的移民數量還不到四十萬,畢竟後來的移民還來不及開發新的土地。
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和黑人土著的使用脫不開關係,土著目前就充當了牛馬和拖拉機的作用。
耕地,挖渠,修路都離不開大量土著的使用,當然移民也不能閒着,種莊稼是精細活,都需要移民自己來完成。
人口的到來也促進了東非城市人口的增長,其中大城市人口兩三萬,小的只有兩三千。
第一鎮是當之無愧的東非第一大移民城市,全部人口數量在三萬左右。
而達累斯薩拉姆是移民人口規模第二的城市,人口兩萬七千多,實際上達累斯薩拉姆加上在此的外國商人,阿拉伯人,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等,才是東非殖民地人口最多的城市,已經超過了三萬,如果加上土著奴隸數量就更多了,這裏可是東非殖民地預留的唯一一塊奴隸市場。
但是東非統計人口,都是以註冊在籍的移民人口為準,土著和外國人都不計算在內。
人口數量第三的城市出人意料,並不是沿海城市(比如蒙巴薩等建城歷史悠久),而是深居內陸的姆萬紮,人口在兩萬三千多。
第四是目前東非殖民地唯一一座礦業城市,姆貝亞,兩萬一千多人口,主要開發煤,鐵礦,附帶其他資源(金,銅等副產品)。
第五是蒙巴薩,人口規模兩萬左右,蒙巴薩落入東非殖民地手中的時間較晚,但是關注度高,政策傾斜度僅次於姆萬紮和姆貝亞,所以發展比較迅猛。
第六是坦噶,人口規模一萬八千多,坦噶作為最早被掌控的沿海港口,而且已經成為東非劍麻加工,貿易中心,每天都有歐洲商人從此訂貨。
第七是巴加莫約,一萬三千五百多人口,作為一個港口城市,巴加莫約發展的中規中矩,雖然屬於中央區三大城市(第一鎮,達累斯薩拉姆),但功能和達累斯薩拉姆重合,所以並不突出,但巴加莫約未來前景還是不錯,的有非常好的潛力。
因為當前東非人口達不到,所以對港口的要求也不高,達累斯薩拉姆就能滿足中央區的需求,可隨着東非的發展,未來光靠達累斯薩拉姆港可能也滿足不了中央區的需求,到時巴加莫約就可以作為達累斯薩拉姆港的補充。
第八是多多馬,人口一萬三千多,和巴加莫約不相伯仲,多多馬位於坦桑尼亞中心,是移民和物資,由東向西運輸的重要的中轉站。
第九是姆特瓦拉,一萬兩千多人口,姆特瓦拉位於下濱海區,距離下濱海區首府羅恩羅達距離較近,所以發展的還不錯,只不過姆特瓦拉泊港泊位較少,制約了其發展。
以上城市人口都突破了一萬,差距並不是很大,而且未來的發展都不會差,潛力都很大。
除了以上九個城市,接下來人口最多的並不是大區的首府,而是近海的奔巴島,作為東非殖民地最大的海島,目前移民數量達到了九千七百多人。
然後才是其他未上榜的大區首府,比如基戈馬,松蓋阿,羅恩羅達,內羅畢
其中內羅畢是目前東非殖民地人口最少的城市,其規模才兩千出頭。
內羅畢作為前世東非第一大城市,自然不可能不被恩斯特重視,之所以當前發展如此落後的原因是開發教晚。
肯尼亞才入手不久,深居內陸的內羅畢自然也不是很容易開發,蒙巴薩靠海,交通便利。而基蘇木位於大湖區沿岸,可以得到姆萬紮的幫扶,內羅畢只能依靠自己。
而且肯尼亞咖啡園的開闢,分散了內羅畢的精力,咖啡園位於肯尼亞山山麓,在內羅畢的正北方向,而種植園需要人手,所以拖累了內羅畢的發展。
不過內羅畢的未來還是非常有前景的,未來佔領烏干達等地後,內羅畢作為通往烏干達的交通樞紐(鐵路),其發展還是很有潛力的。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