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晉山川險峻,山河表裏,關險重重,易守難攻。
這也是江鴻飛一直不願意武統河東的最主要原因,實在是因為河東這裏很不好打。
江鴻飛君臣估計,田虎最大的倚仗也正是,河東易守難攻,誰想打下河東都不容易,种師道那個西軍宿將都拿田虎沒辦法,田虎才敢不理睬江鴻飛的招降的。
且說岳飛領了兵馬,先請孫立領五千兵馬去陵川城東五里外埋伏,楊志領五千兵馬去陵川城西五里外埋伏。
二將各自埋伏後,次早五更造飯,平明岳飛率左路先鋒軍兵馬直逼陵川城下,兵分三隊,一帶兒擺開,搖旗擂鼓搦戰。
守城軍慌的飛去報知守將董澄及偏將沈驥、耿恭。
那董澄聽報大元帝國調遣兵馬來打他的陵川城,已城下紮營,火急升帳,整點軍馬,出城迎敵。
耿恭諫道:「某聞岳飛年紀雖輕,卻是江衍手下得力悍將,不可輕敵,只宜堅守,再差人去蓋州求取救兵到來,內外夾攻,方能取勝。」
董澄大怒:「詎耐那廝,小覷俺這裏,派個乳臭未乾小子,怎敢就來攻俺的城子,實未將俺放在眼裏!俺料定彼遠來必疲,待俺出去,教他片甲不回!」
耿恭苦諫。
董澄不聽,道:「既然耿將軍不敢出城廝殺,俺便留下一千兵馬與你城中守護,你去城樓坐着,看俺大敗這伙草賊!」
言畢,董澄急披掛提刀,同沈驥領兵出城迎敵。
城門開處,放下吊橋,三五千兵馬,擁過吊橋。
此時,大元軍陣里,用強弓硬弩,射住陣腳。
只聽得鼙鼓響處,陵川陣中捧出董澄來:
董澄立馬橫刀,大叫道:「水泊草寇,到此送死!」
賀重寶挺起三尖兩刃八環刀縱馬到陣前呵道:「天兵到此,早早下馬受縛,免污刀斧!」
兩軍吶喊,董澄、賀重寶搶到垓心,兩馬相交,兩器並舉。
二將鬥不過二十餘合,賀重寶突然使出妖法困住董澄,隨即一刀就將董澄斬於馬下。
吊橋上的沈驥見董澄被番將擊殺,掄起出白點鋼槍,拍馬向前來戰賀重寶。
耿恭在城頭上看見,董澄戰死,沈驥趕去,恐怕有失,正欲鳴鼓收兵,大元軍里忽然衝出一彪軍馬——牛皋、王貴、湯懷、張顯等十數個將領,飛也似搶過吊橋來。
晉軍怎擋得住這樣的兇猛攻擊,耿恭急叫:「快關城門,收起吊橋!」
說時遲,那時快,牛皋和王貴早已搶入城來。
守門晉軍將士一齊向前,被牛皋雙鐧連打,轉瞬之間就打死了十幾個,王貴也是大刀連砍,砍翻了七八個,湯懷、張顯等將一擁而入,奪了城門,殺散晉軍將士。
耿恭見勢不好,急忙滾下城來,望北要走,卻被湯懷趕上活捉了。
城外,沈驥正要斗賀重寶,聽得吊橋邊喊起,想要回去救援。
不想,賀重寶再使妖法將沈驥困住,又一刀帶走。
岳飛看準戰機,招動軍馬,掩殺過來。
陵川兵馬,被殺死大半,其餘四散逃竄去了。
眾將領兵一齊進城。
岳飛吩咐親兵於南門豎立起大元帝國的旗號,好讓兩路伏兵知道;再分撥未出戰的將士各門把守。
少頃,孫立、楊志兩路伏兵,一齊都到陵川城匯合。
賀重寶獻董澄、沈驥首級,岳飛不吝誇讚:「將軍好本事,某必為將軍如實上報軍功請賞!」
賀重寶等遼將大喜。
隨後,耿恭等將被湯懷、張顯等人押上來。
岳飛招降道:「我大元草創,陛下求賢若渴,將軍若肯歸順天朝,岳飛必保奏重用!」
耿恭叩頭謝道:「既蒙不殺之恩,願為岳先鋒麾下小卒!」
其他晉將見耿恭投降,也都跟着投降了。
岳飛大喜,再用好言撫慰了這幾個晉將,然後一面報捷,一面讓隨軍參謀出榜安民,一面備辦酒食,犒勞三軍將士,同時置酒管待耿恭及一眾晉將。
筵席上。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岳飛問耿恭蓋州城中兵將多寡。
耿恭答:「蓋州有鈕樞密重兵鎮守,陽城,瀋水,俱在蓋州之西;惟高平縣去此只六十里遠近,城池傍着韓王山,守將張禮、趙能,部下有兩萬軍馬。」
岳飛聽罷,舉杯向耿恭道:「將軍滿飲此杯,只今夜岳飛便要將軍去干一件功勞,萬勿推卻。」
耿恭道:「蒙岳先鋒如此厚恩,耿恭豈敢不盡心?」
岳飛喜道:「將軍既肯去,岳飛派幾個兄弟,並將軍部下將領,如此這般,即刻便煩請起身。」
當下酒罷,岳飛傳令王貴、湯懷、張顯等七個步兵將領,並一百名精銳步兵,穿換了陵川軍卒的衣甲旗號;又請楊志、孫立各領兩千馬軍,銜枚摘鈴,遠遠地隨在耿恭兵後;最後吩咐牛皋等將在陵川城鎮守,自己親領七千馬軍隨後接應。
分撥已定,耿恭、王貴等領計出城,日色已晚,行至高平城南門外,已是黃昏時候。星光之下,望城上旗幟森密,聽城中更鼓嚴明。
耿恭到高平城下高聲大喊:「我是陵川守將耿恭,只為董、沈二將不肯聽我說話,開門輕敵,以此失陷。我急領了這百餘人,開北門從小路潛走至此,望乞放我進城則個!」
高平守城晉軍將士,把火照認了,急去報知張禮、趙能。
那張禮親上城樓,軍士打着數把火炬,前後照耀。
張禮在城牆上對耿恭說:「雖是自家人馬,也要看個明白。」
耿恭道:「這個自然。」,然後將頭抬起,讓張禮他們看個分明。
張禮等人望下仔細辨認,真是陵川耿恭,領着百餘軍卒,號衣旗幟,無半點差錯。
城上軍人,有認識陵川將領的,便指道:「這個是孫如虎。」,又道:「這個是李擒龍。」
張禮笑道:「放他進來!」
只見城門開處,放下吊橋,又令三四十個軍士,把住吊橋兩邊,方放耿恭進城。
見高平城守軍中計,王貴等將也不管耿恭等降將了,紛紛沖入城中,靈力全開,奪下城門。
楊志和孫立在遠處用千里鏡看得分明,立即率本部人馬,馬力全開,沖入高平城,然後分頭趕殺晉軍。
趙能、張禮被亂兵所殺;高平晉軍,被殺死數千,剩下的放下兵器投降。
城中百姓,在睡夢裏驚醒,號哭振天。
須臾間,岳飛領大軍也到了,下令守把各門,讓十數個軍士,分頭高聲大喊:「不論軍民,只要拜降,不殺一人!」
天明,有隨軍參謀出榜安民。
岳飛讓隨軍的兵部的官吏統計好戰功,同時差人飛報許貫忠、賈夫人知道。
南路伐田虎大軍旗開得勝,連下兩城
再說江鴻飛親率的北路伐田虎大軍。
江鴻飛率北路伐田虎軍來到雁門關前,向代州挺進,他嚴戒部伍,整肅器甲,不得懈怠。
江鴻飛判斷,雁門關前的家計寨是代州絕邊控扼之地,將難以攻取,於是分兵一部,由杜壆和韓世忠率領繞道壺谷寨,兩面夾攻。
江鴻飛對杜壆和韓世忠說:「田虎政綱不振,人神共棄,現我大元集合精銳軍馬分南北兩路向河東挺進,是為民征討。大軍要賞罰必行,糧草朕會教人及時供應,你等不要驚擾降服之民,不要縱兵浮掠。大軍須見機而進,無須事事稟報。若攻克壺谷寨,你二人要靈活應對,以全勝為最終目的。」
江鴻飛這番話可不是無的放矢。
這幾年註定了是不平凡的一段時間,連年災害不說,今年正月,河東更是突然發生大地震,諸山草木皆沒入地中,多地房屋倒塌,民眾傷亡和財產損失都很嚴重。
可田虎根本就沒有賑災,而是只顧自己享樂。
當然,這也是因為田虎其實也沒有賑災的能力。
要知道,田虎佔領河東的這些年,一直忙着打仗,搶佔地盤,他手下的人馬一度超過百萬,一個小小的河東,怎麼可能養活得好這麼多人馬?
而且,田虎根本就沒有好好治理河東,河東的民眾全靠自給自足,還得接受田虎政府的嚴重剝削。
連年災荒,讓河東的收成本就不好。
再加上今年年初的大地震。
以至於河東凍餓致死之人遍地。
無疑,這使得田虎在河東很不得人心。
所以,江鴻飛說田虎政綱不振,人神共棄,是有理有據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江鴻飛當然要撫剿並用了,不能一味地攻打。
這是江鴻飛攻取河東的大的方針。
老實說,江鴻飛想過,自己攻打河東時,有人會投降。
可江鴻飛真是萬萬沒想到,大元軍在家計寨這裏就沒有受到任何阻擊。
不僅如此,大元軍甚至無驚無險地就進入了雁門關。
這一路之上,大元軍並無一戰,始終快速向前推進。
三天後,大元軍來到代州城下。
代州也稱雁門郡,北拒雁門,山河之險,與雲中、朔州戰略地位相等。
代州守將名叫李嗣本,這裏之所以毫無抵抗,是因為他被代州的軍民給捉了。
事情是這樣的。
當初,遼、金佔領雲地時,尤其是後者佔領雲地時,雲地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甚至說那裏是人間地獄都不為過。
那時緊挨雲地的代州,雖說這裏的人生活得也不好,但勉勉強強也能對付活下去不是。
當時,有大量雲地的人想方設法地逃到代州去找活路。
可等到大元帝國接手雲地了之後,直接向雲地運來了二百萬石糧食,給所有雲地的人不分男女老幼每人分兩石糧食,接着給所有雲地的人不分男女老幼每人分二畝良田,同時免除了所有人的債務。
而等到冬天一過去,雲地的各級政府就出動勸農,免費租借大牲口給民眾種地,興修水車等灌溉工具,出動軍隊幫民眾疏通河道,甚至出動軍隊幫那些孤寡老幼家裏種地。
如今,雲地到處都是綠意盎然,地里的莊稼已經長到了半人多高,只要稍懂點農業的就能看出來,雲地今年肯定有一個好收成,這裏的人至少兩三年不會挨餓了。
更讓代州的人羨慕嫉妒的是,今年正月的那場大地震,雲地同樣遭災了,房屋也倒塌了不少,可江鴻飛在第一時間派人送來了大量的軍用帳篷、糧食等物資幫民眾抗過這個寒冬,而且江鴻飛還派出軍隊幫助民眾重新蓋房子,甚至就連江鴻飛本人都來到了受災地區,賑濟、關心災民。
對比一下,代州在這場大地震中餓死、凍死了十幾萬人,沒死的,也全都遭到了一場大罪,包括代州的戍卒。
試問,代州的軍民,怎麼可能不對田虎政府有怨念?又怎麼能不嚮往大元帝國的生活?
所以,得知江鴻飛御駕親征來打田虎,代州的軍民自發地組織起來,捉了李嗣本等田虎手下的將領,開關投降。
就這樣,號稱「據高負險、憑山控水、地形完固」的代州,輕易地失守了,江鴻飛兵不血刃地就進入了河東。
江鴻飛沒有讓代州的軍民失望,一到代州,江鴻飛就派人運來二十萬石糧食,並派專人來主持公審、免債、分田、分糧。
而代州的晉軍,江鴻飛將其中還想當兵的鍊氣士挑出來,再去掉老弱,剩下的編入守備軍當中,暫時充當輔軍。
大元軍佔領代州後,繼續南下。
幾日後,大元軍兵至忻州。
忻州也是河東的戰略要地,自古便有「晉北鎖鑰」之稱。
忻州知府名叫賀權,他度勢不敵,遂放棄抵抗,開城投降。
江鴻飛大喜,下令賀權官職不變,調去河北滄州擔任知府,其他一同開城投降的人皆有賞賜。
北路伐田虎大軍的下一個目標是石嶺關。
石嶺關又稱「白皮關」、「石嶺鎮」,位於太原北面,是雲中通往太原的必經之地。地勢險峻,嶺橫東西,路縱南北,扼守着太原通往忻、代、雲、朔之要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征伐北漢,遼國向晉陽(太原)派軍,增援北漢,趙匡胤命何繼筠領兵赴石嶺關阻擊,宋軍與遼軍為爭奪石嶺關展開了一場浴血拼戰,最終宋軍大捷,生擒刺史二人,獲生口百餘,斬首千餘級,馬七百餘匹,器甲甚眾。
現在,面對大元軍長驅直入之咄咄攻勢,田虎很焦急,他趕緊派大將魚得源前去守住此關,擋住江鴻飛南下的腳步
與此同時,聞陵川失守,輝縣、武涉兩處晉軍嚇得北撤,許貫忠、賈夫人調兵遣將拔寨西行與岳飛部合兵一處,繼續北上
(本章完)
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