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在家的這幾天,兩個毛孩子一直守着子衡,很是盡職。
他把肉塊遞給兩個毛孩子,摸摸頭道:「等傻牛吃了飯回去你們再出來!」
兩個毛孩子趕緊蹭蹭他的掌心,渾身都舒坦了。
別看它們貌似什麼都沒做,可實際上,它們無時無刻的盯着子衡看。
不好盯的地方,就抓了大靈貓來,讓大靈貓進村去跟着。
反正大靈貓如今在村里人人認識,貓貓知曉。
它如今在村里是頗有名氣又很招人厭煩的存在。
三個毛孩子合力,倒也沒讓子衡出什麼意外。
反倒是傻牛這個傻大個被疏忽了,這幾天就沒怎麼舒心過。
不是被弄丟山里,就是被木刺扎手指頭。
奶爸出門前也沒交代說要連同傻牛一起照顧啊。
兩個毛孩子原本有些惶恐,這會兒見奶爸不生氣,還一回來就先來看它們,很是高興。
李青峰迴去做了豐盛的晚飯。
子衡跟傻牛都餓瘋了似得猛吃不停。
子瑜也不謙讓,見兩個哥哥埋頭猛吃,以為他們在比賽,就跟着一起往嘴巴里猛塞食物。
最後嘴巴鼓鼓的,吞,吞不下去,吐,吐不出來。
米飯跟菜攪拌成團,直接卡在了嘴巴里。
子瑜張嘴想哭,卻發現自己嘴巴本身就是張着的。
想嚎,又發不出聲音。
只能哼哼唧唧。
李青峰一臉忍俊不禁的看着她,想多看一會兒笑話,但見小傢伙鼓着倉鼠一樣的嘴巴眼淚汪汪的模樣着實可憐,便趕緊幫她把食物團團給掏了出來。
子瑜嘴巴一松,咧嘴又笑了。
又啥事沒有似得,繼續往嘴巴里塞肉肉。
晚上傻牛回去後,猴子跟雲豹才出來。
兩個毛孩子吃了奶爸特意留下的晚飯,很是心滿意足的打着飽嗝。
奶爸不在的日子,它們也覺得日子不輕鬆呢。
神經總是繃得緊緊的。
比如雲豹,往時每天都要從穿山洞進入深山捕獵的,這幾天因為子衡在村里,奶爸不在,他都不敢去深山捕獵了。
只能在村子附近抓點小東西吃。
現在奶爸回來了,跟子瑜親熱一會兒後,雲豹就趕緊撒歡跑向深山。
次日一早,李青峰又開始帶着子瑜在村里溜達。
先是去看了油炸糍作坊。
作坊里眾人有條不紊的忙活着。
見李青峰來,眾人都樂呵呵的跟他打招呼。
有婦人笑道:「青峰,幾天沒見你了,是不是去約會了?」
李青峰笑道:「沒有的事。」
說着,他查看了一下作坊里的各道工序。
見大家已經將工作做得十分熟稔,很是欣慰:
「看這樣子,現在咱們作坊一天的銷售額挺高的呢。」
「那是自然。」李青江道,「現在比原先的時候翻了一倍呢。」
李青峰點頭,臉上雖然掛着溫和的笑容,可眼中卻難掩憂思。
李青江敏銳的察覺到了什麼,低聲問道:
「青峰,是不是有什麼事情?」
李青峰沉吟片刻,說道:「從今天開始,大家再辛苦一些,爭取十天內把剩下的訂單全部做完吧。」
「然後,就先不接訂單了。」
「啊?」李青江不解,「十天內把剩餘的訂單做完?」
「而且還不接其他訂單了?」
「為什麼?」
李青峰搖搖頭:「這個不好說,總之,你就聽我的吧。」
李青江為難了:「可問題是,咱們人手不夠啊。」
「機器這邊倒是沒有問題,但做糍粑的人手肯定是不夠的。」
李青峰目光看向正在做糍粑的婦人們,只見她們一個個速度飛快的將一個小劑子變成一個糍粑。
其實這項工作本身也是可以用機器替代的,但李青峰沒用,就是想給村里多創造一些就業崗位。
機器固然可以為作坊帶來更多便利,但也定然會讓工人的利益受到擠壓。
就像和面一樣,一台機器擠掉的,極有可能是三四個人的工作。
三四個人背後,就是三四個家庭。
三四個家庭,便是好幾個甚至十來個留守兒童的童年。
李青峰眼下雖然動了要購買機器的念頭,但還是強行壓住了。
他道:「沒關係,人手不夠,就從村里多找幾個人來。」
「現在不少人從外地打工回來了,可以讓他們來打短工。」
短工的工錢跟長期老手的工錢雖然不一樣,但也是一項不錯的收益。
有些人去城裏打工,一個月累死累活五六千已然不錯。
但在作坊這裏,靠近家中,早晚都能回家,又能賺點錢過年,大家自然樂意。
李青江不明白青峰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但還是應允道:
「好,那我等下就找人來。然後跟青河說先不接單子了。」
李青峰點頭:「那你們先忙着,我去看看金花嬸子。」
李青江問道:「後面擴張的作坊已經弄出來了,是不是準備讓金花嬸子她們來這邊一起做事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現在的作坊後邊又擴寬了不少。
和面的機器在中間,重新開了個門。
一個門通向前方的油炸糍作坊,一個門通向後面紅薯餅作坊。
李青峰搖頭道:「計劃有變,他們還在原地,等年後再考慮搬遷的事情。」
說完後,李青峰就帶着子瑜去了汪金花家裏。
汪金花家的房子就她自己一個人住,院子也寬敞。
自從要做紅薯餅後,家裏的雞鴨就全部拿去兩個兒子家養了。
現在院子裏被收拾得乾乾淨淨,房子裏面也幾乎是一塵不染。
新鮮的紅薯在院子的廊道下清洗。
洗乾淨後,污水倒入院子的排水溝里,直達外頭。
廚房裏燒了兩個大鐵鍋,一個負責蒸煮紅薯。
一個油鍋負責炸做好的紅薯餅。
而製作紅薯餅的人則是在廚房隔壁的柴房進行。
因為汪金花家有兩個兒子,所以當初建房的時候就考慮到了兩個兒子要分家的事情。
為此,蓋房子時就直接蓋了兩個連在一起的廚房。
想着將來兩個兒子成家分家之後,也能各有一個廚房來着。
結果誰知道,千禧年後全國經濟高速發展,村里幾乎人人都蓋得起房了。
年輕人去外頭打工一年,更是能掙半層房子回來,根本就看不上老一輩人蓋起來的古板老房子。
所以,兩個兒子成家前就分別蓋了房子出去。
結婚後,就直接搬去了新房子裏。
如此一來,這多出來的另一個廚房就只能用來放木柴了。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
現在汪金花一家將柴房清空,收拾一番後,就變成了製作紅薯餅的場地。
紅薯在廚房蒸煮好,搬來柴房也近。
就只有一牆之隔,且這堵牆的中間還預留了一個門。
喜歡帶娃回村後成了大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