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已定,劉猛與呂布拍馬來至董卓面前。
「董賊,沒想到吧,布乃是奉密旨偽投於你以待時機,今日便要為國除賊。」劉猛還未說話呂布就搶先出聲道。
一番話語說的劉猛目瞪口呆,誰說呂布無謀只有匹夫之勇?這番話不僅生生的將其日前叛丁原而助董之舉洗清,還將這次反叛之事說的順理成章不用背負再次背主之罵名,劉猛不由再次感嘆自己小視了天下英雄,這些人就沒有一個簡單的。
「世人皆以我為賊,前番更是組成聯軍來征討於我,可結果呢,哈哈,都是說的好聽卻儘是些自私自利之人,我董卓雖醉心於權勢,卻無愧於漢室,如今至此無非成王敗寇罷了,稱我為賊亦可。」董卓道。
「廢立新帝誅殺朝廷大臣,居然還敢言無愧於漢室。」劉猛在一旁聽的不舒服,聯軍他可是也參與了,這話語殺傷面積太廣,明顯把他也包涵進去了。
「我前番廢立新帝雖是為威懾百官,卻也是為漢室,我久居西涼之地,知曉塞外異族一直圖我中原之心不死,劉辯懦弱怎能為君,反之劉協雖年幼卻頗有帝王之風,我立其為君何錯之有?誅殺朝廷大臣,那些愚忠之人也算是大臣?不明事理之徒罷了。」董卓不屑道。
一番話說的劉猛竟然生出無言以對之感,這董卓與他印象中的董卓不符啊,細想來此時的董卓好像真不是像歷史上那樣無惡不做。
這也讓劉猛有所警覺,他一直覺得自己這隻蝴蝶並沒有煽動改變歷史大勢的風暴,黃巾之亂,諸侯討董都在循序漸進的發生着,過程雖有不同,但結果是沒變的。
可董卓這番話讓劉猛覺得若不是董卓做事太過激進引來世族與朝中百官的反彈,說不準其還真會成就大事,因為董卓只是權傾朝野,並無歷史上入朝不拜,劍履上殿,且進入洛陽並未縱容士卒劫掠,名聲在百姓中並不是多名惡劣。
劉猛猜測這可能是因為他駐紮虎牢,董卓急於清剿他,而不是像歷史上董卓有段平穩時期導致其日益驕橫的緣故,這就說明他的存在影響了董卓的作為,他已經開始改變歷史,只是這次影響不是太大,機緣巧合之下董卓還是敗了。
「看來依仗後世先知先覺的優勢持續不了多久了。」劉猛暗自感嘆道。
「哼,任你巧舌如簧今日也難逃一死。」呂布卻是不管董卓說什麼,在他眼中董卓只不過是一將死之人罷了。
「哈哈,你以為我說這些是為了求饒?我西涼並無怕死之人。」言罷董卓將手中長劍橫於頸上。
「各位西涼子弟,不能再讓你們回鄉見那老母妻兒,是卓辜負了你等。」言畢自刎。
呂布見董卓已死便道:「董卓已死,你等放下兵器投降可免一死。」
剩餘數十西涼士卒渾身血跡斑斑,集體將兵器橫於頸上,一股悲壯氣息瀰漫於戰場。
齊聲大吼道:「我西涼並無怕死之人。」集體自盡。
「厚葬這些士卒,這些都是壯士,只是追隨錯了人。」呂布下令道。
劉猛也是有些感嘆,這些西涼士卒都是好男兒,若不是此次敵軍出現死戰不退狀態時人數已經不多無力回天,此戰就是獲勝自軍也定然傷亡慘重,不可小覷天下強軍啊。
「溫侯,董卓已伏誅,我等應儘快安撫城中百姓,收降士卒,可別忘了城外尚有兩萬降卒。」劉猛出言道。
呂布剛要應答卻見張遼渾身是血來至眾人身前。
呂布大驚,他可是讓張遼帶着五千并州士卒在城外看守那些降卒的,畢竟那些士卒只是迫於形勢才投降,他可不敢那麼快將其投入戰場,再加上此次是攻打董卓,這些士卒鐵定會臨陣反戈的,可如今張遼卻出現在此處,讓他有了一絲不詳的感覺。
「文遠,發生了什麼事?」呂布急忙問道。
「主公,城外突然出現數千西涼鐵騎,末將抵敵不住,那些降卒順勢譁變,我死戰得脫前來告知主公。」
劉猛突然想到那支向西門突圍而去的飛熊騎兵,難道那些騎兵是想去城外解救被俘士卒再殺進城來救董卓?
劉猛慌忙對呂佈道:「溫侯,應當速讓士卒戒備,估計那些人不久就會前來城中營救董卓。」
呂布也深以為然,下令全軍戒備準備迎敵,孰不知二人錯過了追殺這批西涼士卒的最後機會。
襲擊張遼的正是郭汜等人率領的三千飛熊騎兵,此舉是李儒想出來的,他知曉呂布盡數收降那五萬士卒,料定其不敢將這些人投入戰場,定是使人看押於城外。
所以他建議郭汜率兵前去解救,畢竟兩萬人馬可不是小數目,值得冒險一次,再說就是呂布率軍趕來眾人皆是騎兵,不被包圍的情況下想走他呂布也留不住。
結果正如李儒所料,眾人繞至東門郊外發現了這些士卒,因精銳士卒皆被呂布帶入城中,只是一輪衝殺并州士卒陣形便被衝散,加上降卒譁變,很快這五千并州士卒便潰敗了。
解救被俘士卒後郭汜等人也曾生出入城解救董卓的心思,但被李儒止住了。
李儒道:「敵軍現今士氣如虹,這兩萬降卒兵械不齊,士氣低迷又怎是其對手?我等不可辜負主公一番苦心,若想報仇需從長計議,切不可義氣用事。」
眾將只是救主心切,此時聽聞李儒言語也知道其所言非虛,畢竟李儒可是董卓的女婿,若說誰最想救出董卓非李儒莫屬,既然他都如此說了,眾人自然暫收心思以圖後事,帶着士卒往長安去了。
劉猛與呂布等了半晌也不見西涼軍出現,便差斥候前去打探,不多時斥候便回,言西涼士卒已不見蹤影。
兩人雖疑惑但此時想追趕也是追不上了,便下令安撫城中百姓不得擾民等等,之後二人一同前往宮中拜見獻帝。
行至宮門外便見王允等在那裏。
「此番皆賴溫侯與平西將軍之功。」王允深施一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