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倉道。
「阿賢,可是體寒?」同法正交流了一會對陳倉道的看法,孟達轉頭看到了正在軀體打擺的鄧賢,他面色柔和問上了一句。
「荒郊野外,四野沒有遮擋,寒風凜冽,多少有些冷,不過請阿舅放心,我沒什麼大礙,就是在這野外過夜也沒什麼問題。」鄧賢站直了身形,不再抖動身軀取暖,直挺着胸膛回了一句孟達。
法正多聰慧的一人,自然是一眼就看出了鄧賢在裝模作樣,不過他沒有拆穿鄧賢,而是順着鄧賢的心思道了一句:「子敬,時候不早了,陳倉道的情形也看的差不多了,不如歸去。」
「也好。」孟達自無不可,他點了點頭,招呼着追隨他的護衛匯集起來,往河池縣的方向而去。
等到天色晦暗下來的時候,法正、孟達一行人抵達了河池縣城門處,十分不巧的是由於眼下是冬日,外加河池縣剛剛從夷王竇茂手上拿下,所以河池縣的守軍早早的就關閉了城門,避免出現什麼意外,所以他們這一行人被堵在了城門外。
因此法正、孟達一行人通過火把照亮自身,向着城頭呼喊,喚來相識的人通傳,外加驗證了文書印綬,一番折騰後才讓守軍打開了城門,放他們入了城,沒有陷入城外荒野過夜的慘境。
「法君,孟君,何以這般晚回來這天色已暗,前面我還在想派出一隊人馬出城接應你們呢?」今夜值守在城頭的校尉陰溥向着法正和孟達迎面走來,並慰問了一句,關於法正和孟達前往陳倉道巡查的事情他是知曉的。
法正歉然一笑,擺了擺手說道:「本想着趕在天黑前回來,可一時間走着走着,就不免深入了陳倉道,巡查的有些遠了,故而晚回了些。」
「今日可有什麼事情?」法正話音剛落,孟達接了一句,想知道他們離開的這段時間裏,河池縣有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發生。
陰溥微微一笑,他朗聲道:「武都郡剛剛盪定,四下還不是很安寧,事情可是一大堆呢不過說起要事,就只有兩件了,一件是漢中那邊來了文書,明公以吳中郎將為武都太守」
「武都太守。」陰溥話還沒說完,孟達就訝異了一句,而後他砸吧了一下嘴巴,帶着些許羨意的說道:「吳中郎將年歲還不到三十吧,當真是有福之人。」
「快三十了,說起來算三十的。」被孟達打斷了他的話,陰溥沒有什麼不快,他只捉出了孟達話中的錯漏,而後他補上了一句:「其實吳中郎將還算年歲大的,漢中的黃太守才是真的年輕,我記得黃太守離三十還遠着呢。」
陰溥同孟達一樣,言語中帶着些許羨意,畢竟吳懿、黃權一個個未到而立之年的人身居兩千石,怎能教人不羨慕,尋常人若是不到三四十歲,不經過幾次小縣、大縣的縣官曆練,哪裏能拿兩千石的俸祿。
不同於孟達和陰溥,法正面色淡然,沉靜如水,關於武都太守的歸屬人,他心中早已有了定論,非吳懿莫屬。畢竟討定武都的戰事是吳懿總督的,外加他聽過一道流言,或許是事實也說不定,那就是吳懿的妹子吳莧做了劉璋的入幕之賓,如此一來,劉璋和吳懿身份親近,加之吳懿的才具也算不錯,武都太守的所屬對法正這般聰慧的人來說,就沒有什麼意外的人選可能了。
只是心中雖然早有預期,法正多多少少還是有些訝異和羨慕吳懿,畢竟這可是三十不到的兩千石,多少士人追求一生,都沒能登上這個位置。
聽得陰溥講出黃權,有黃權這個進步更神速的人物在前,吳懿的武都太守一職,也就不足以讓孟達感嘆良久了,收起臉上的訝異神色,孟達向陰溥問起了第二件要事。
陰溥卻是神神秘秘的搖了搖頭,他掃了一眼周圍,低聲向法正和孟達說道:「這第二件事,你們需去官署,從吳府君的口中得知,現下我卻是不便講的。」
『機密事。』法正見着陰溥這幅模樣,他下了一個判斷,軍中多有機密事,需要私下裏才能言說和商議,眼下他們身處城門樓,人多眼雜,口舌相傳的,正如陰溥所講,卻是不方便言說傳達的。
辭別了值夜守城的陰溥,法正和孟達向着河池縣的官署行去,在前往官署的路上,孟達嫻熟的操作着,將馬身貼近法正的馬身,壓低聲音向法正問道:「孝直,你說那第二件要事是什麼事。」
「應當是牽扯到關中的事情。」法正語氣中透露着七八成的把握,向着孟達回復了一句。
南鄭官寺。
自文聘投效到帳下,劉璋循例將文聘從都尉拔擢為校尉,這年頭將官的職位貶值,校尉不似以前一般值錢了,他也就樂的拿校尉來收攏人心。
說起來也是朝廷的問題,朝廷前面掌握在李傕郭汜那樣的蟲豸手中,莫說是校尉,就算是將軍這般顯貴的官職,都是批發往外發,如前面李傕郭汜為了安撫涼州的軍閥韓遂馬騰,以馬騰為安狄將軍,韓遂為安降將軍。
而就算劉協眼下脫離了李傕郭汜的掌控,踏上了東歸雒陽的道路,但劉協為了拉攏前來護駕的軍閥,對抗後悔放他東歸的李傕郭汜,也是將朝廷的名器濫用以收買人心,似白波賊的胡樂、李才,都得拜將軍的職位。兩相對比下,劉璋還算是做的不太過分的人,多少還有些底線在。
至於胡樂、李才拜授將軍的消息,劉璋則是從他手上這封間細遞來的文書得知的,他對劉協的去向一直關心的緊,畢竟大漢天子可是一枚極為重要的棋子,在力量天平上的分量是極重的。
因而關於天子,他也是有一二非分之想的,想着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控朝廷大義的旗幟,以此征伐天下,當是無有不可。
只是
想來劉協終究和他沒有什麼緣分,山高路遠,道路不通,想將天子播遷入蜀,只能道一聲異想天開、痴人說夢。
劉璋放下手中關於劉協的文書,心中默默嘆了口氣,隨後收拾一番心緒,向着下首安座的文聘問道:「仲業,荊州士卒中有幾人願意留下?」
聞言文聘面色有些不太好看,拜入劉璋帳下,他得授校尉一職,對於他一個荊州俘虜來說,可以說是恩寵殊絕,但對於劉璋交予他的第一個任務,招撫自上庸贖買來的荊州士卒留在漢中,這個任務他卻是做的不夠好,致使他心下怏怏。
但文聘沒有做什麼修飾,他坦然的回覆道:「稟明公,這千餘荊州士卒大多思念故鄉,不願留在漢中,想着回歸故土,去往荊州聘無能,雖是一番大力勸說下,也只有三百餘人願意留下。」
坦然的說完任務完成的情況,文聘靜默的等着劉璋的回覆,雖是劉璋吩咐這個任務時,沒有給出一個具體的指標,但在文聘心中,說服七成的荊州士卒留在漢中,任務就算完成的出彩,而至少說服一半的荊州士卒留在漢中才算任務達標,可眼下他只說服了三成的士卒,也就是三百餘荊州士卒留在漢中,遠遠沒有達到他的心理預期。
這也倒不是怪文聘在這群荊州士卒的心中威望不夠,不足以懾服這千餘荊州士卒留下。而是這些荊州士卒互有統屬,分屬在蔡瑁、張允等其他荊州將領的旗下,只有部分士卒歸屬文聘帳下,除卻和文聘所熟悉的部分士卒,因為文聘的恩威願意留在漢中,大部分士卒對文聘不怎麼有感覺,也就都對留在陌生的漢中存在畏懼,更希望回到荊州去。
並且就算是同文聘所熟知的荊州士卒,在念着荊州故土的情況下,也有部分人放棄追隨文聘,想着回到荊州,能留下三百餘人,文聘已經是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費了好一頓口舌。
「三百餘人啊。」劉璋砸吧了一下這個數字,片刻後臉上露出笑意,不同於文聘心中的預期數字,他對能留下三百餘荊州士卒很是滿意,他誇讚着文聘:「能勸說留下三百餘人,文卿伱做的很不錯。」
劉璋派遣文聘勸說荊州士卒留在漢中,本意就是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畢竟他是花了錢贖買這些荊州士卒的,多少留下一些士卒,可以彌補一些他的虧空。
「得明公謬讚,聘慚愧。」文聘謙遜道。
轉頭劉璋向荀攸問上了一句:「荀先生,甘寧、婁發所部走到哪了?」
「根據行程和斥候傳達的消息來看,現下當是已經過了陽平關,往河池去了。」荀攸恭聲答道,前任主簿黃權任了漢中太守,眼下主簿的職位他暫時兼着,往來的軍情消息,他都過手了一遍,諳熟於心。
「甚好,如此李傕郭汜當是反應不過來了。」劉璋面露微笑,他打算給正在弘農郡阻擊天子劉協東歸雒陽的李傕郭汜一個驚喜,一個他娘的驚喜。
(本章完)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