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強大,不僅僅是軍事,還在於其強悍的科研體系和人才培養。
人才是國家的基石,人才的流失對蘇聯的損害是十分巨大的,導致俄國及獨聯體國家好幾十年都一蹶不振!
彭萬華記得據上輩子的統計,蘇聯解體前後一共流失了超過百萬的研發人員、技術工人和高級知識分子。
大部分都是去了美、德、法,一部分去了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韓、新加坡等地。
而我國行動稍微遲了些,在1993年才引進蘇聯的人才,大約只引進到了一萬人左右的蘇聯科學家。
如今彭萬華早有準備,這部分的人才,他自然不能放過。
而且還有維克托這個本地土着,大家之間很了解,合作愉快,自然挖起人來更加便捷。
先下手為強!
彭萬華這邊提供了優渥的薪水和待遇,還有十分適宜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相比於蘇聯大多數地區的冰天雪地,香江、蘇島、錫聯酋、納聯酋、馬聯酋的陽光和海灘,簡直讓對這些蘇聯移民太有吸引力了!
等這些移民到了之後,發現這些地方太舒服了,甚至還主動給他們以前的同事打招呼過來,形成了自來水。
以至於有些自己過來的移民,彭萬華這邊都沒辦法統計。
陳廣財道:「從1987年至今,我們大概已經移民了56萬蘇聯人,這裏面高級知識分子、科學家、技術工人佔據了95%以上。」
「像頂級的軍工科研工作者,數學家、物理學家和計算機軟件專家、生物學家、化學家、經濟學家是最多的。」
「其中約20萬人到了香江,15萬人到了錫聯酋,5萬人到了大陸,剩下16萬人到了納聯酋、馬聯酋、蘇島等地。」
「這些人廣泛任職於我們各個業務板塊以及推薦的單位機構。像萬華大學物理學院的院長海姆、副院長諾沃肖洛夫,就是1987年第一批挖來的人。」
很多來自蘇聯的移民都被彭萬華旗下各大業務板塊瓜分了。
搞科研的教授、知識分子,像蘇聯最頂尖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經濟學者等,很多都進入了萬華大學。
使得萬華大學的師資力量暴漲!
在數學、物理、化學、航空航天、材料、機械動力、船舶等學科,甚至一躍成為全球領先的存在!
沒辦法,蘇聯的人才實在是太給力了!
一批頂尖學術大牛就能帶動高校一個領域、一個學科的建立!
而那些技術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專業技術工人則進入研究院和工廠,為彭萬華各大業務的迅速擴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比如華義航運的造船廠,從一開始收購幾個船廠的小廠,一躍成為在香江、蘇島、錫蘭、納聯酋擁有多個造船基地的大集團!
還有華賓和華友的材料研究所,都收了超過萬人的材料、化學科研人員。
至於華光、華信、華創、華天、華元、華芯、萬維等集團,總共接收了超過五萬人的計算機軟件專家等等。
陳廣財繼續道:「另外,還有一批高精尖人才目前從蘇聯各地已經聚集到了二毛,這些人員來自包括計和製造了伊爾-76軍民兩用運輸機和伊爾-86、伊爾-96寬體客機伊留申設計局。」
「還有研製了世界第一的重型和超重型直升機的米里設計局,該局直升機總生產量超過三萬架!」
「還有研製出重型轟炸機、圖160白天鵝、圖154的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出米格25、米格31的米高揚設計局。」
「以及1982年研製出裏海怪物、1987年研製出「鷂」級導彈地效翼艇的阿列克謝耶夫設計局。」
「還有研製巡航導彈、衝壓發動機、無人機方面的拉沃契金設計局。」
「研製共軸雙旋翼直升機,推出過卡-10、卡-15、卡-18等型號都是艦載直升機的卡莫夫設計局。」
「還有研製出殲擊機、雅克-25截擊機、雅克-28超音速前線轟炸機、雅克-141垂直/短距起落艦載戰鬥機、 雅克-42運輸機、雅克-24直升機、雅克-14滑翔機、雅克-55等運動機、雅克-52等教練機、雅克-112等通用飛機,以及蜜蜂、信天翁偵察無人機的雅科夫列夫設計局!」
「還有蘇聯兩大輕武器研發中心圖拉和伊熱夫斯克兵工廠,波羅的海造船廠、北德文斯克造船廠、北方造船廠,以及航空及導彈領域的安泰公司、金剛石設計局、彩虹設計局、三角旗設計局等等。」
畢竟陳廣財從事這個工作已經差不多有五年,對於蘇聯的家底和已經挖的人來自哪裏,他如數家珍。
「挺好,加大力氣,加快進度!」彭萬華對於陳廣財的工作成果表示非常認可!
陳廣財微微翹起嘴角,顯然對於這個認可極為自得。
隨即他又道:「不過,不久前美國突然啟動了一項名為「過渡與騰飛」的計劃,開始大肆吸納蘇聯的工程師、科學家、教授等高級人才,和我們形成了強烈的競爭。
得益於我們長期通過各種輿論宣傳,很多有操守和堅持的蘇聯人對於美國在內西方國家充滿了不信任。
但依舊有很多沒有節操的蘇聯人選擇了移民歐美。」
因為當初移民宣傳的時候,陳廣財將己方和西方的區分開來。
最重要的是將己方未來的構想誠懇吐露,還對蘇聯以前的紅色思想表示充分認可。
彭萬華微微笑道:「算了,這種沒操守、沒信仰的人即便來了我們也不會要,讓他們繼續去舔西方吧。」
蘇聯即將解體,這些這時候跑去歐美的人,哪有什麼信仰可言?
陳廣財:「好的,目前停留在二毛的高精尖人才大概已經有三十萬左右,這部分人中其實很大一部分可能都不會移民了。」
「為什麼,因為我們運力不足?」彭萬華問道。
「不是我們運力問題,這些人願意留在二毛工作,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同根同種對二毛有比較深的情感。
另一方面,因為我們這些年在二毛的佈局和貿易,該地的生活水平在整個蘇聯都是算很高的,對其他地區的人非常有吸引力。」陳廣財道。
「哦?」彭萬華沒想到自己等人在二毛的經營,反倒讓二毛成了蘇聯解體時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喜歡重生1981開局救了鄰村姐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