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沒有問題,你想到什麼地方去,有沒有心怡的崗位。」
董良沒有絲毫的猶豫就答應了。
華族是允許女人做官的,雖然女人做官的數量不多,至少在華族的官方,女人做官是被接受的。
不過她們大部分都集中在教育部門,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蒙學的女教師。
蒙學對教師的要求不高,尤其是低年級,只要能夠看得懂華族編纂的教材,教授孩子們讀書識字和簡單的算數就好。
很多大戶人家的女子,她們的受教育程度完全可以符合要求。
「元首,我想留在南洋,要不我去蘭芳吧,反正您接下來也要去蘭芳視察。」
伍媚娘只想離自己的家人遠一些,另外在南洋這裏,社會風氣更加的開放一些,女人做官更容易被人接受。
「可以,等到了蘭芳,我讓黃總長幫你安排。」
伍媚娘有些失落,董良竟然沒有挽留一下自己。
再一想,也沒毛病,因為元首在感情方面確實不是一個心細的人,也許他將心思全都放到了工作上。
「媚娘,你是元首府出來的,到地方上好好做,你就將元首府當作你的娘家,有什麼問題都可以給我寫信。」
元首府就是一個流水的營盤,這兩年,從元首府出去的人有很多,大部分都是侍從室的工作人員。
趙烈文、管晏都是董良的侍從室主任,還有很多侍從室的普通工作人員到地方上任職。
這些人雖然是在元首府做事,但是他們對於自己的對口的工作其實也非常了解。
侍從室分成六個科室,分別對應了內閣和軍方的各個職能部門。
比如對接暗部工作的六科,就是董良身邊的一個小情報機構。
這些人一直都是跟在董良的身邊。
董良會在工作之餘對這些人加以指點,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人也算是董良的門生。
有了這層關係,董良與這些人之間就建立起了一種相互信任的基礎。
所以董良也積極地將身邊的人派到地方。
這些人到了地方被稱為「侍從派」
。
他們是董良在地方上的眼睛。
按道理說,位置越高的人看得越遠。
但是也正是因為看得太遠,所以上位者也就更加容易被蒙蔽。
董良就知道有很多英明的領袖曾經被下面的人蒙蔽。
因為人總是相信自己的願意相信的事情。
媚娘將一件華族元首常服,給董良披上,這是一件明黃色的團領袍,仿照明制的黃袍常服改造而成。
腰間有玉帶,下身在兩邊開叉,倒是不影響活動。
董良的身材高挑,穿着這件合身的長袍,看起來英武不凡。
接下來還要戴冠冕,董良是一頭短髮,正好用冠冕來遮擋一下。
換了一身衣服,董良整個人都感到神清氣爽。
他之所以要換衣服,是因為他與暹羅的王室還有一場閉門會談。
剛才在碼頭上做的事情只是按照禮節走走過場。
董良甚至都沒我跟拉瑪四世說一句話,只是接受他的朝拜。
然後禮官擋住宣讀華族對拉瑪四世鄭明的冊封。
冊封是明清以來宗藩制度的核心,在中原王朝弱的時候,這種冊封沒有任何的作用。
但是如果中原王朝強盛,這種冊封就會成為中原插手藩屬國事務的法理依據。
不要小看了這個法理依據,這就是道義。
中國人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做事情如果能夠站在道義的立場上,那是能夠事半功倍的,至少能夠少很多麻煩。
就比如董良對安南動手,那是因為藩屬國的權臣謀反,華族作為宗主國去拯救藩屬國君王。
這就是大義名分,因此,你看護衛軍打進了安南之後,除了張家的嫡系人馬之外,大部分的安南地方都是不戰而降。
在宗主國強大的時候,連那些藩屬國的百姓都會對宗主國產生認同感。
現在安南的國王去華族療養看病了,董良就能夠直接任命一個總督來代為管理安南的事務,實際上將安南納入華族的直接管轄。
哪怕是華族現在將安南又進行了分割,將南圻給分離出去,也沒有人站出來造反。
這就是道義的作用,也就是前面所說的祀與戎中的祀。
當然了,暹羅畢竟還是一個國家,國家之間的交往只可能是利益交往,哪怕是婚姻也只是利益交換的一部分。
董良可不是詩琳娜那樣的小姑娘,會去對婚姻進行不切實際的幻想。
他從始至終考慮的都是這其中的利益關係。
從古至今,中原王朝都不乏聯姻的案例,其中有成功的,有賠了夫人又折兵的。
漢族王朝皇帝很少會娶異族的女子,只會將公主給嫁出去。
他們的邏輯是,漢家的皇帝娶了異族女子,將來生了孩子做了皇帝,那麼我的血統就亂了。
而將自己的公主送出去,則能夠將那些蠻夷的血統向中原拉近。
因為在草原部族,首領很少會教導子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些由和親公主教導出來的子女必然會對中原感到親近。
董良沒有公主拿出去和親,他也不會這麼做。
但是他卻可以娶外族的女子。
這是他對中華文化的自信,也是華族的大民族戰略決定的。
因為從此時開始,世界上的民族主義漸漸開始抬頭。
北德意志就是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在未來的幾十年時間形成了德意志帝國。
東方也不可避免受到這種思潮的影響,因此董良創立了華族,將東方各族整合成一個民族。
按照以前的概念,董良娶的是異族女子。
但是從華族的角度來看,不管是尚雲,還是詩琳娜都是華族。
當然了,詩琳娜是不是華族,今天還需要談。
面談的地點放在一間小廳。
小廳中提前點了上等的龍涎香,很多小乘教的裝飾物,讓這裏看起來像是一座佛堂。
董良進入房間頓時感到神清氣爽。
南洋這裏盛產香料,暹羅信佛,燃香的製作技術非常發達。
「參見元首。」
拉瑪四世本就跪坐在地上,這個時候順勢俯身行禮,暹羅人是不會起身然後再行禮,在上位者面前站起來也是不禮貌的行為。
「國主免禮。」
董良面帶微笑,卸下了剛才在大庭廣眾之下的威嚴。
鄭明不會漢語,由國相蘇莫在一旁翻譯。
董良則由李俊良幫自己翻譯。
另外外交部的鄭德也跟在後面,剩下的就是幾名侍從室的官員,其中有兩人是穿着便裝的侍衛。
這兩位都是好手,可以以一當十的那種,精通格鬥與槍械的使用,都是從特戰隊中層層選拔出來的。
董良坐到了上首的一個蒲團上。
暹羅這裏的人喜歡習席地而坐,這也是華族傳統的做法。
「元首,您能夠來暹羅,是我們暹羅人的榮幸。」
拉瑪四世並沒有說娶親的事情,因為董良這次主要是訪問,娶親只是順帶而為。
如果說董良是專門來娶親的,那麼於理不合。
天朝上國的皇帝納一位妃子,還沒有必要親自跑過去。
「暹羅國乃是華族南海藩屏,位置十分重要,這裏是對抗西洋勢力東侵的前線,本元首一直非常擔心這裏的安全。
這次看到暹羅在國主的治理之下,政通人和、兵強馬壯,本元首甚為欣慰。」
暹羅人以前似乎從來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但是現在聽董良這麼一說,還真是如此呢。
暹羅南邊是英國人的海峽殖民地,而且英國人一直指使當地的土邦向北蠶食。
比如他們就策動暹羅最南部以馬來人為主的北大年地區獨立成為北大年蘇丹國。
而暹羅畏懼大英帝國的武力根本就不敢派兵去收復。
這讓暹羅南部地區生活的馬來人蠢蠢欲動,都想着抱英國人的大腿。
他們大部分都是信奉伊斯蘭教,與信奉佛教的暹羅人天生不對付,脫離出去的願望非常強烈。
西邊的丹老、克欽地區也在英國人的殖民控制之下。
暹羅人的壓力確實非常大。
鄭明沒想到董良一開口就點中了暹羅的死穴。
他嘆息一聲說道:「我等小國被西夷欺負久已,現在有華族作為靠山,暹羅再也不用怕西洋人了,不過我們暹羅人向來熱情好客。
這些洋人只要在暹羅守法經營,本王也不會趕他們走。
要是他們想要在暹羅行緬甸之事,我暹羅人也絕不會手軟。」
董良表面上點頭,心裏卻在罵鄭明是個老狐狸。
他明顯還是不想與西洋人脫勾。
暹羅很早就開始與西洋人接觸,他們從洋人那裏學來了很多東西,讓暹羅在中南半島強大起來,擊敗了緬甸人對他們的統治,還將自己的國土擴張。
所以暹羅人還沒有準備採取一邊倒的政策。
「英國人狼子野心,國主可以看看他們在世界各地所做的事情,你們不要給他們貿易的表象給迷惑了。」
董良道。
他將該說的話都說了,要是暹羅繼續這種騎牆政策,董良也不擔心,因為他還有手段。
「是是,小王明白。」
鄭明點頭,心中卻在想,你華族對土地的貪婪也不比英國人弱啊。
「國主,我們華族與以往各朝不同,我們的成立是為了將東方族群的力量集合在一起,以對抗西洋勢力的入侵。」
董良又開始講述自己的東西對抗大戰略,以及華族的大民族方針。
這是他在對外的時候慣常使用的手段。
許多扶桑人就是因為董良的這種思想,投靠到華族來效力的。
喜歡怒海覆清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