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爆發的時候北宋剛剛建立,沒有餘力支援倒是情有可原,但等到北宋疆域穩定下來、經濟也發展起來後,依舊沒有向西域伸出援手,這就讓人有點兒費解了。書神屋 m.shushenwu.com也許正是這種窩囊的舉動讓契丹、党項等等民族都看清楚了北宋的成色,認定這貨並無漢唐那種雄武豪邁、氣吞萬里的氣慨,對這個政權的蔑視油然而生。趙家也許認為這只是一場萬里之外的戰爭,就算輸掉了也不會對自家有任何影響,但他們並不知道失去西域對中原王朝意味着什麼。評價一個中原王朝的成色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看他們能不能將西域納入自己的版圖,能,這個王朝定然是雄武豪邁的,不想死的話最好別惹他們;不能,那就是保守閉塞的,阿貓阿狗都能過來踹他一腳。
兩宋和明朝中晚期的表現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
安西四鎮從來都不單純只是四個地理名詞,它們是鑲在中原王朝寶刀上的四顆寶石,當這四顆寶石熠熠生輝的時候,這把寶刀鋒利無比,一刀下去,神仙也會斷成兩截;當這四顆寶石蒙塵掉落的時候,這把刀就鈍了,砍不動人了。
北宋甚至都沒有把這四顆寶石鑲到刀上去的打算,讓那些見識過兩漢隋唐的勇武豪邁的民族和政權如何能不鄙視他們?連外敵入侵西域你都沒打算去幫一幫,也好意思說自己是大唐的繼承者?我呸,契丹都比你更有資格!
最終,國小力微的于闐在持續近半個世紀的殘酷戰爭中流幹了自己最後一滴血,轟然倒下了,在這片土地迴蕩了將近一干年的梵音戛然而止。那些漢唐移民後裔要麼戰死,要麼逃跑,他們建立起來的城鎮、學堂、寺廟,他們請能工巧匠雕刻的佛像一切的一切都漸漸被黃沙掩埋,幾百年後,這片土地上已經很難找得到他們存在過的痕跡了。
不過眼下這一切都還沒有發生,這片浩翰的土地大體上還算平靜,人們分佈在大大小小的綠洲上,或騎馬放牧,或引水灌田種植粟麥,或開墾荒地種植果樹,自得其樂。在一些水源充沛土地肥沃的巨型綠洲,還建立起了城鎮,雖說論規模跟內地的比差了十萬八干里,但在西域,已經是少有的人煙稠密之地了。
副使差點就沒捨得回來。
好在,大夥的責任感還是挺強的,這難得的和平固然使人留戀,但是身上的責任也不容迴避,在西域逗留了幾個月後,副使還是帶着三百多斤優質棉籽回來了,一起帶回來的還有他們在當地招募的十幾名擅長種植棉花和用棉花紡布的能手。
有了這麼多種子,明年種個幾十上百畝是不成問題了。
說干就干,李睿立馬就去找那幫大官商量,要找個合適的地方發展棉花種植產業。
那幫官員一聽要劃出土地來種棉花,都不大樂意,在他們看來這玩意兒只能遠遠的欣賞,並無價值。現在外來人口不斷湧入,土地相當緊張,李睿又不允許大家去山林燒荒,更不允許大家把濕地營造成水田,這個時候還要劃出一大片土地來種這種沒用的東西?那不是瘋了嗎?
李睿也不廢話,一人送上一件棉大衣。
這幫大爺穿上後,態度馬上就有所鬆動了:「看樣子此物並非一無是處嘛也許真的應該劃出一些土地來試着種一點。」
李睿又拿出一塊棉布交給他們:「這個,也是用棉花織的,是不是比麻布細密柔軟得多?」
這幫大爺欣賞着這塊來自西域的棉布,一個個驚得合不攏嘴,最後一拍大腿:「種,必須種!誰反對種棉花我就砍了他!」
開玩笑,這年頭布匹可是能夠直接當成貨幣來使用的,皇帝用布匹賞賜有功將士是常規操作,比如說在邙山之戰中衝垮了西魏大軍軍陣,險些要了宇文泰的命的二愣子彭樂,戰後得到的賞賜就是一干匹絹。而在河橋之戰中走大運斬下東魏名將高敖曹的首級的那名西魏士兵,得到的賞賜是一萬匹絹。不過跟彭樂不一樣,宇文泰玩的是分期付款,每年給一點,於是這一萬匹絹一直領到西魏被北周取代,又從北周建立領到楊堅篡權都沒領完。
所以說還是一次性付清痛快,分期付款太他媽煩人了。
僅憑棉花做成大衣禦寒效果出色這一點沒法打動這些官員的,這些傢伙大多都不缺錢,而有錢人從來都不會缺乏禦寒手段,他們家裏那價值不菲的狐裘、貂帽多到數都數不過來,甚至取暖的炭火都有如花似玉的侍女輪班照看着,冷得着他們才叫怪事了。但是聽說棉花能用來織布,而且織出來的布如此精美,他們可就沒法淡定了,這些可都是財富哪!
種,必須種!不種不是人!
不過眼下他們想靠棉花發財還不大現實,因為種子數量有限,技術也不是很成熟,短時間內想要大面積種植並且進行加工,那只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而且在李睿的計劃里,拿棉花織布這個計劃是排後面的,就算生產出足夠的棉花,第一選擇也應該是用來製造棉被和棉衣。
畢竟被活活凍死的滋味可不大好受。
推廣棉花種植的計劃就此敲定,各地官員興致勃勃,邀請那些從西域過來的種植棉花小能手到自己的轄區去考察,希望能夠在自己的轄區內大量種植————這些可都是錢gdp哪!那幫種棉小能手很盡職盡責的在各地考察,挑選着最適宜種植棉花的荒地。是的,只能開墾荒地來種棉花,那些熟地是不可能拿來種棉的,沒有棉花餓不死,但沒有糧食鐵定要餓死,這道理誰都懂。
這事李睿沒有插手,因為他壓根就不懂得怎麼種植棉花,外行指揮內行要不得。在一眾官員欣然同意推廣棉花種植之後,他又一頭撲到了另一件他認為比較重要的事情上。
榨油。
準確的說是榨大豆油和菜籽油。
這個時期像油葵、花生等等油脂含量豐富的油料作物還不知道窩在美洲哪個旮旯角里獨美,油棕還在西非荒原上茁壯而野蠻地生長,人口最為密集的歐洲和亞洲地區老百姓日常食用的油脂來源非常有限,西歐、北歐、東歐那一圈那邊主要是靠動物來提供,比如說豬油、牛油、羊油、魚油甚至鯨脂,有點常識的都知道動物油脂供應是非常不穩定的,產量也有限,所以在吃油這方面,這些地方也是苦逼得很。地中海那一圈除了以上這些之外,還多了個橄欖油,不過這玩意兒價格比較昂貴,沒點資產那肯定是吃不起的。而中國老百姓在這方面同樣也沒好到哪裏去,甚至更困難,因為很少有地方能夠大量養羊,牛又不准殺,日常食用的動物油脂無非也就是豬油以及宰殺家禽獲取的少量脂肪,牛油羊油啥的想都不要想。不過我們在植物油脂方面種類比一點,有胡麻油、菜籽油、荏子油等等。荏子油就是用紫蘇或者白蘇種子榨的油,這玩意兒出油量很低,但低也得種,不種就沒油吃。
自東漢以來,老百姓主要食用油就一種,那就是胡麻油。胡麻油脂含量很高,最高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十五,榨油技術難度也低,而且也很香,老百姓很喜歡。至於菜籽油,一來生長周期太長了,普遍都要五六個月,二來收成也低,哪怕是用良田來種植產量也高不到哪去,大傢伙飯都吃不飽,怎麼可能用良田來種這玩意兒。
現在大家知道古人為什麼喜歡吃葵菜了吧?不是白菜不好吃,而是缺油鬧的。葵菜葉子自帶黏膩口感,只要放一點點的油,吃起來就挺爽口,換白菜你試試看?狗都不吃。
李睿對此頗為頭疼,人不吃油可不行啊,不吃油會變得虛弱的!一幫面黃肌瘦的士兵,還怎麼戰勝如狼似虎的胡人?
解決物資不足的辦法無非就是開源節流,節流是不用想了,老百姓在吃油方面已經夠節省了,很多時候煮菜都只是象徵性往菜加滴上一兩滴,騙自己說放油了,然後開吃,還要怎麼節?
只能開源了。
早在夏糧豐收之後,李睿便下令在各地張貼告示,勸說老百姓夏糧豐收,今年糧食供應無虞,所以大傢伙不用把所有良田都用來種糧食了,可以適當的留出一部分田來多種一些胡麻,解決吃油難問題————官府不會對胡麻徵稅的。不過貌似老百姓並沒有把他的話聽進去,收穫小麥之後狂熱地把能種的地都種上了粟、豆等等糧食作物,胡麻?那只是象徵性的種了一點。
都給餓怕了,在他們看來拿良田種胡麻就是天大的浪費。
李睿直接給整無語了,沒辦法,在秋收後又在南郡、江夏、江州、湘州等州郡出台政策,鼓勵老百姓多種油菜。這些地方的老百姓算是把他的話聽進去了,收割完水稻後立馬着手種植油菜————當然,最大的可能是這些地方不適宜種植冬小麥,田閒着也是閒着,還不如種些油菜,一開解決吃菜問題,二來等油菜籽成熟了收穫回去榨油,也有油可吃。
至於南陽、襄城乃至義陽這邊.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