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時空。
燕王府,書房。
朱棣站在門檻的位置,望着周邊熟悉的一切,愣愣出神。
回味起剛才一個時辰的經歷,仿佛,大夢一場。
然而袖中的毛栗子,還有那半截留存的雪茄都告訴他,一切都是真實發生。
『仙師之法,竟能令孤與往世之人相見,實在是驚嘆。』
終於回過神來的朱棣,目光看向書房,一道坐着的黑衣背影映入眸中。
『嗯?』
『大師竟還未離去。』
『這樣也好,不用等到明日,現在就可將仙師的話代傳給他。』
朱棣踏步入內,來到道衍和尚身前,上下打量了眼這位十幾年如一日攛掇自己造反的黑衣大師,不由心生感嘆。
「大師就是大師,入定到這般地步,天下罕有。」
話語剛落。
「哈…咻~,哈…咻~,哈」
鼾聲從道衍鼻息傳出。
永樂時空,永樂十九年。
順天府(原名北平),紫禁城養居殿。
秋末涼風颯颯,午後陽光明媚,六十一歲的永樂帝老朱棣正吃着下午茶糕點,看着六部呈上來的摺子,越看眉頭皺的越緊。
忽而,有一小太監弓着身子,踩着輕快的小碎步入內。
「陛下,戶部尚書夏大人在外覲見。」
老朱四聽到是夏原吉,點了點桌子。
小太監心領神會,隨即掐了掐嗓子,站直身板。
「宣,戶部尚書夏原吉覲見…!」
唱名剛落,一位身着緋紅官袍,個頭不高,身形消瘦的小老頭走了進來,行完禮之後,夏原吉直接開了口。
「臣懇請陛下,收回北伐之命!」
數日前,於永樂第二次北伐中被老朱四干懵逼的阿魯台再一次窮瘋了,率兵劫掠大明邊境,這消息傳到老朱四的耳中,氣的老朱四當天晚膳都沒吃,二話不說抄傢伙,下旨六部、明春再伐漠北。
永樂年間,朱棣親征漠北前後共計五次,前兩次戰果極為彪著。
第一次北伐,朱棣率軍深入漠北,殲滅五萬蒙古精銳鐵騎,促使蒙古本部韃靼向大明稱臣納貢,一舉定鼎了大明龍威;
第二次,明軍在忽蘭忽失溫與蒙古進行一次史上規模最大的巔峰對決,明軍共計投入了五十萬兵力,蒙古也有三十萬左右,這幾乎是蒙古的所有家底。
此一戰,明軍大敗蒙古,亦是自此戰後,蒙古人見了大明的旗幟都得繞着走,根本不敢與之爭鋒。
也是這第二次北伐,大明國威達到鼎盛,永樂大帝之名威震四海,八方來朝,莫敢不從。
通過這兩次北征,大明基本解除了北方蒙古的威脅,蒙古短期內也沒有力量再對明軍發動大規模的進攻,至於小股兵力的襲擾,只要加強北方邊境的防禦,問題不大。
這兩次北征,朱棣也是得到了滿朝文武和天下百姓的支持,各部咬着牙吃鹹菜也把軍需給湊齊了。
然而,距離第二次北伐時隔七年,第三次的北伐旨意剛下,六部便是紛紛上書勸諫。
原因也簡單,無非以下兩個。
一、此次襲擾邊境的阿魯台只是小範圍的侵擾,根本沒有必要搞這麼大陣仗親征,加固一下邊境防禦即可,而且草原各部勢弱,大明正應該趁此時機與民修養,積攢國力。
二、朱棣今年已經年過六旬,近些年屢屢抱恙,漠北風寒,這要出了點什麼事,國之根基都將動搖。
三、國庫經不起折騰了,為了支撐永樂年間的南北戰事,百姓賦稅已經加了好幾道,民間已然是有着哀怨漸生。
原本正在看摺子的老朱四,抬頭看了眼夏原吉。
「朕下旨六部商議北伐事宜,不是問你們該不該打,而是讓你們準備北伐戰需。」
言下之意,老子不是在問你們行不行,更不是在徵求你們的意見。
這王霸之氣,不愧為永樂大帝。
見老朱四一意孤行,夏原吉面色也是不好看了。
心一橫,豁出去了。
「如果朝廷大臣都順從陛下之命,那他們就都是諂諛之臣。」
這話一出,老朱四的臉色瞬間就黑了,將摺子往御案上一甩。
「你的意思是,朕若不聽你們的,朕便是昏君了?」
夏原吉睜眼說瞎眼,這一刻宛如魏徵附體。
「臣不敢。」
「我大明建國以來,太祖高皇帝便主張與百姓共天下,永樂年間戰事頻繁,百姓賦稅變得無比沉重,如果陛下也想效仿太祖高皇帝與百姓共天下,就應停止北伐。」
「至於阿魯台掠境,臣雖非兵部,但也知曉兵書,那不過是窮惡小鬧,只需地方整頓一番,加強邊境駐防便是,何須陛下率領大軍親征!」
老朱四聽完,沉默了會。
『這老小子說的竟然有點道理。』
『可朕是皇帝,豈能承認自己錯了?!』
『再說了,若是承認了,這仗便打不起了,有生之年不能將阿魯台給滅了,朕雖死有憾。』
片刻思索,老朱四冷聲開口。
「你是說,朕如今所做,上負太祖,下負黎民?!」
夏原吉還是先前那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
「臣不敢。」
「你已經敢了!」
老朱四猛的一拍御案站了起來,虎目怒瞪着夏原吉。
「來人,叉出去。」
話音剛落,錦衣衛便是湧入,一把將夏原吉叉起來就往外送。
剛走到門檻,朱棣的吼聲又是追了上來。
「傳旨錦衣衛,去把夏原吉家給朕抄了!」
做完這些,朱棣才緩緩坐了下來,胸口起伏,氣的不輕。
而就在這個時候。
只見這殿外,四道身影先後走了進來,為首的是個大胖子,接着是個大鬍子,然後是個瘦猴子,最後跟了個身姿挺拔的俊朗少年。
四人先是看了一眼被叉出去的夏原吉,縮了縮脖子,入殿後老老實實跪成一徘磕頭。
「皇上聖躬安。」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